战争中,为了胜利不择手段,而生命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在二战的苏德战场上,德军坦克部队曾不只一次面对过一种奇特的敌人——背负炸药包的军犬。这种军犬被称为反坦克犬,换言之,就是“自杀式狗弹”。
反坦克犬是前苏联的“杰作”
反坦克犬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24年,苏军在那一年批准士兵将狗用在战场上。不过,那时使用军犬的目的和后来大不相同,具体包括搜寻在大雪中失踪的士兵、通过爆炸物的气味找出埋好的地雷等。
随着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展开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苏军训练军犬的时间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当时,纳粹德国的军队因其丰富的作战经验、坚定的战斗决心和极好的组织性,在各国军队中鹤立鸡群。不过,让德军变得不可战胜的还是它的机械化部队。通过“闪电战”,德军坦克让敌人感受到了恐惧。
由于德军当时已占据大片苏联领土,并从苏军手中缴获了大量反坦克武器。苏德装甲力量对比悬殊,因此,苏联决定让反坦克犬钻到坦克下面,然后立刻引燃炸药包自爆。这种军犬,苏军士兵称它们为犬地雷或犬炸弹,德军士兵则称它们为反坦克犬。
反坦克狗到底是如何完成任务的?
苏联人在进行一系列与犬类训练相关的实验中,为了使军犬能够把炸弹运送到德国坦克装甲最薄弱的底部,会对这些军犬进行特殊训练:一直处于饥饿状态,几天后再让它们在启动着的坦克下进食。原则上,这会使军犬在看到坦克时分泌唾液,因为它们会将坦克和进餐时间联系在一起。
而这种训练是想让军犬在听到坦克的声音时,做出除分泌唾液的自动反应之外的行动,即为找到坦克下面的食物,做出寻找坦克的行动。
就这样,在开战之前,它们会被饿上好长时间,战斗时,士兵将炸弹或手榴弹绑在军犬的背上,并在前线靠近德军坦克的地方放开它们,这时军犬会快速地冲到坦克下面寻找食物。但在这时,连接炸药包的一根杠杆就会因撞上坦克底部而被扳动,引爆炸弹,可谓“一去不复返”。
1941年8月,苏军建立了4个反坦克军犬连,每连有126条军犬。这些军犬是由苏军中央军大学校训练的,一般是以排为单位配属到团。作战时,把它们配置在敌坦克威胁的方向上,靠近反坦克炮兵预备队配置地域,每个引导员及其军犬都挖一个散兵坑,并有交通壕与堑壕相联。
当引导员发现敌坦克后,迅速将炸药固定在军犬背上,把简易引信插入炸药的点火索中,打开保险钩,抓带准备放狗。当坦克接近到100米距离时,引导员拔出引信销,将军犬放出。军犬毫无畏惧地疾速奔向敌坦克,钻到它的底下。顷刻之间,敌坦克在强烈的爆炸声中被炸毁。如果坦克乘员从炸毁的坦克爬出来,军犬引导员则以手榴弹或步枪射击消灭之。
据说在二战期间,反坦克犬创下了摧毁300辆德国坦克的辉煌战绩,当然这意味着十倍百倍数量的军犬被炸的粉身碎骨。
反坦克犬一定有效吗?
这种战术其实只在开始时起了作用,那时德军士兵以为这些狗属于医疗队,并未怀疑是陷阱。但在这些狗被证实带有炸药后,德军士兵在大多数时候能够在它们到达坦克之前将其打死。
另一方面,苏军对军犬的训练也会出现失误,军犬常常会将坦克弄混,钻到苏军坦克下面,炸毁己方坦克。还有不少时候,军犬会因战斗中的噪声受到惊吓,返回主人身边。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实无疑的,那就是反坦克犬在多场战役中得到了使用。它们还参与了二战中参战坦克数量最多的战役之一库尔斯克会战。苏军称,在这场会战中,16只军犬摧毁了12辆坦克。但德方则表示,反坦克犬并不十分有效。德国人后来用喷火器来破坏这种战略,狗慌忙逃离战场,从而减弱了反坦克犬的威力。
不管在摧毁坦克方面是否有效,当时这些发动自杀式袭击的狗肯定引起了德军的高度关注,士兵遇到它们就会感到惊慌。犬炸弹无疑摧毁了德军士兵的神经,他们被迫用武器瞄准这些行动飞快的动物。虽然犬炸弹收效甚微,却打击了德军的士气,它们使德军士兵得时刻保持警戒。
(全文完)
注明“来源:互动百科”的所有作品,均为互动百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互动百科”。违反上述声明者,互动百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