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通用限制最低价被罚 本田加价为什么还没被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通用限制最低价被罚 本田加价为什么还没被罚?

经销商加价理由还是老套路: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真的是产能不足吗?

如果要评加价王,非本田莫属,新思域、冠道都是上市即加价。从CR-V、雅阁到如今的思域、冠道,本田在加价提车这条道上越走越远,每出一款叫好的新车都会上演一出加价提车的戏码。

真的是产能不足?

汽车天涯曾就十代思域和冠道加价提车现象做过市场调查,结论是本田加价提车非常普遍且幅度很大,经销商加价理由还是老套路: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真的是产能不足吗?

汽车天涯在调查过程中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的,有趣的是,在调查结束后。尽管天涯君告知对方拒绝加价提车,但很多经销商还是会以短信和电话的方式诱导汽车天涯加价购车,甚至开出各种优惠条件。这就让人非常疑惑,既然供不应求为何还要千方百计要求消费者加价购车?这只能证明一件事,经销商把新车打成了稀有资源,干起了”奇货可居”的生意,借产能不足之外,大搞加价卖车。

本田为什么不管经销商?

当天涯君把这一问题抛在某汽车媒体群里时,某某老师马上笑了:“为什么要管,让经销商赚大钱有什么不好?本田又不傻?”

的确如此,由于钓鱼岛事件的影响,日系经销商在过去几年可谓是活得相当惨淡,本田旗下缤智、XRV等小型SUV车型虽然销量不错,但实际上利润有限,好不容易来了一款受到普通肯定的“神车”,本田当然会让经销商使劲薅羊毛。

一辆新车加价6000到一万,比新车原本的利润还高,经销商自然高兴了,经销商高兴,厂商关系就和谐了。2016年12月初,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对供应商满意度调查(2016)》显示,2016年经销商对厂家满意度平均得分70.8分,东本和广本的得分都在平均分之上,而且东本得到了82.8分的第二高分。不能不说加价提车帮了很多忙。

也就是说,本田和经销商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默契,思域加价经销商还是赚的盆满钵满,冠道加价如出一辙,但本田并没有拿出应有的监管力度,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经销商不得加价提车”态度都没有给,这对经销商加价也是一种变相的授意,心照不宣。

本田才是饥饿营销的幕后黑手

本田对加价提车置之不理,玩的就是心理战。思域疯狂加价,但是销量还是破万,为什么?本田抓住了国内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这类消费者通常认为,加价越凶、排队越多的车型品质越好;还有很多消费者痴迷于人无我有的满足感,某些汽车爱好者对于新车、新技术的执着,也是他们愿意加价提车的原因;当然,还有一部分消费者说白了就是被经销商忽悠了。

本田就通过这样饥饿营销,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热销的假象,从而主导市场方向,将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也就是说本田在市场行为中占据主导,将消费者视为鱼肉,任意宰割,这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不尊重。可悲的是,除了市场监管乏力之外,消费者的纵容也成了滋生本田饥饿营销的土壤的一部分。

为什么没人管?

部分消费者认为,就汽车的商品属性而言,它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所以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经销商加价但并是不强买强卖,加价提车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毫无逻辑可言的,商品价格会随着供求关系上下波动,这本身没有错,但对于紧俏车型采取饥饿营销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能混为一谈,加价提车实际上价格的主导权掌握在经销商和车企手中,而非市场,所谓产能不足并不能成为加价的正当理由。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销商任何不按照明码标价销售,或者凭借自身有利条件,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装潢等一切形式的加价销售行为都涉嫌违法,价格垄断也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消费者如果遇到任何加价提车现象,都可以向物价部门依法举报。加价提车现象延续至今,其根源恐怕并不在缺乏监管,是部分消费者的纵容导致了现在的恶果,消费者维权意识不高,政府部门没有主动执法的意识,取证难,导致经销商加价提车成了一个无人管的灰色地带。既然上汽通用限定经销商车型最低销售价格,都被判定是价格垄断,有关部门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罚款高达两亿,本田这种放任经销商加价售车,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就更应该受到惩罚。

 

总结:

天涯君认为,一方面,作为消费者,要抵制经销商这种恶意加价的行为,如果所有消费者都能自觉维护自己的权益,抵制加价提车,经销商也就不可能趁火打劫了,新思域越加价越畅销就说明国内消费者确实不差钱,间接纵容了经销商加价提车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本田这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及时亮剑,维护消费者权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本田

4.5k
  • 本田中止纯电大型SUV开发,此前宣布大幅缩减纯电车投资
  • 本田中止纯电动大型SUV开发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通用限制最低价被罚 本田加价为什么还没被罚?

经销商加价理由还是老套路: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真的是产能不足吗?

如果要评加价王,非本田莫属,新思域、冠道都是上市即加价。从CR-V、雅阁到如今的思域、冠道,本田在加价提车这条道上越走越远,每出一款叫好的新车都会上演一出加价提车的戏码。

真的是产能不足?

汽车天涯曾就十代思域和冠道加价提车现象做过市场调查,结论是本田加价提车非常普遍且幅度很大,经销商加价理由还是老套路: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真的是产能不足吗?

汽车天涯在调查过程中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的,有趣的是,在调查结束后。尽管天涯君告知对方拒绝加价提车,但很多经销商还是会以短信和电话的方式诱导汽车天涯加价购车,甚至开出各种优惠条件。这就让人非常疑惑,既然供不应求为何还要千方百计要求消费者加价购车?这只能证明一件事,经销商把新车打成了稀有资源,干起了”奇货可居”的生意,借产能不足之外,大搞加价卖车。

本田为什么不管经销商?

当天涯君把这一问题抛在某汽车媒体群里时,某某老师马上笑了:“为什么要管,让经销商赚大钱有什么不好?本田又不傻?”

的确如此,由于钓鱼岛事件的影响,日系经销商在过去几年可谓是活得相当惨淡,本田旗下缤智、XRV等小型SUV车型虽然销量不错,但实际上利润有限,好不容易来了一款受到普通肯定的“神车”,本田当然会让经销商使劲薅羊毛。

一辆新车加价6000到一万,比新车原本的利润还高,经销商自然高兴了,经销商高兴,厂商关系就和谐了。2016年12月初,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对供应商满意度调查(2016)》显示,2016年经销商对厂家满意度平均得分70.8分,东本和广本的得分都在平均分之上,而且东本得到了82.8分的第二高分。不能不说加价提车帮了很多忙。

也就是说,本田和经销商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默契,思域加价经销商还是赚的盆满钵满,冠道加价如出一辙,但本田并没有拿出应有的监管力度,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经销商不得加价提车”态度都没有给,这对经销商加价也是一种变相的授意,心照不宣。

本田才是饥饿营销的幕后黑手

本田对加价提车置之不理,玩的就是心理战。思域疯狂加价,但是销量还是破万,为什么?本田抓住了国内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这类消费者通常认为,加价越凶、排队越多的车型品质越好;还有很多消费者痴迷于人无我有的满足感,某些汽车爱好者对于新车、新技术的执着,也是他们愿意加价提车的原因;当然,还有一部分消费者说白了就是被经销商忽悠了。

本田就通过这样饥饿营销,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热销的假象,从而主导市场方向,将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也就是说本田在市场行为中占据主导,将消费者视为鱼肉,任意宰割,这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不尊重。可悲的是,除了市场监管乏力之外,消费者的纵容也成了滋生本田饥饿营销的土壤的一部分。

为什么没人管?

部分消费者认为,就汽车的商品属性而言,它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所以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经销商加价但并是不强买强卖,加价提车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毫无逻辑可言的,商品价格会随着供求关系上下波动,这本身没有错,但对于紧俏车型采取饥饿营销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能混为一谈,加价提车实际上价格的主导权掌握在经销商和车企手中,而非市场,所谓产能不足并不能成为加价的正当理由。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销商任何不按照明码标价销售,或者凭借自身有利条件,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装潢等一切形式的加价销售行为都涉嫌违法,价格垄断也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消费者如果遇到任何加价提车现象,都可以向物价部门依法举报。加价提车现象延续至今,其根源恐怕并不在缺乏监管,是部分消费者的纵容导致了现在的恶果,消费者维权意识不高,政府部门没有主动执法的意识,取证难,导致经销商加价提车成了一个无人管的灰色地带。既然上汽通用限定经销商车型最低销售价格,都被判定是价格垄断,有关部门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罚款高达两亿,本田这种放任经销商加价售车,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就更应该受到惩罚。

 

总结:

天涯君认为,一方面,作为消费者,要抵制经销商这种恶意加价的行为,如果所有消费者都能自觉维护自己的权益,抵制加价提车,经销商也就不可能趁火打劫了,新思域越加价越畅销就说明国内消费者确实不差钱,间接纵容了经销商加价提车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对本田这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及时亮剑,维护消费者权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