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见财经
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也撑不住了!
4月17日,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销售额为52.9亿欧元,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27%;净利润为12.24亿欧元,环比下降40%。
这份下滑的财报发布后,阿斯麦的股价应声而跌。截至当日收盘,阿斯麦股价大跌7.09%,市值蒸发超过2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68亿。
众所周知,阿斯麦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最重要的巨头之一,其旗下公司所生产的EUV光刻设备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半导体行业的核心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在芯片行业内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据悉,目前全球芯片企业所生产最高精尖的芯片所需的EUV光刻设备,均来自于阿斯麦。因此,其业绩的下滑对于全行业而言,均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今年一季度阿斯麦的新增订单额为36.1亿欧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51亿欧元。而2023年第四季度,阿斯麦的订单金额为91.9亿欧元,创出了新纪录。这个数据意味着,阿斯麦一季度订单金额下降超过了三分之二。
有分析认为,阿斯麦的最新财务结果并不是许多投资者所希望或预期的数字。在经历了去年四季度的爆发式增长之后,由于其不规律性,第一季度的订单金额预计会减少,但它们的下降幅度比预期更糟,并且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警示信号。
阿斯麦首席执行官Peter Wennink此前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对2024年全年的展望不变,预计下半年将强于上半年,这与行业从低迷中持续复苏的情况一致。”
光刻机之王
作为半导体产业最重要的一环,光刻机对于整个芯片行业至关重要,但光刻机最早的发明者却不是阿斯麦,而是美国地球物理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大卫·曼恩公司。
1961年,大卫·曼恩公司研发出了“971型光刻机”,由于该公司生产的这款设备很好的解决了行业的难题,因此==“971型光刻机”一经面世,就遭到了IBM、德州仪器、飞利浦等公司的疯抢。该公司也因为这款产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光刻机也衍生出了一个独立的产业。
光刻机的重要作用以及成功的商业化,很快引发了行业的巨震,不少科技企业开始跃跃欲试,准备研发自己的光刻机。
1962年底,飞利浦公司物理实验室考察团参观贝尔实验室。参观期间,贝尔的研究人员向他们展示了自己开发的半导体芯片。由于这些芯片做工精致,飞利浦公司物理实验室主任皮特·哈依曼就将一片芯片带回欧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当时,一位刚入职不久的职员弗利茨·克洛斯特曼,很快被调到了实验室的光化学研究小组,并且负责为飞利浦开发光刻机。
1963年,飞利浦从大卫·曼恩公司重金购入了一台1080型光刻机,而克洛斯特曼作为技术服务人员,参与了对该光刻机的组装。通过其深入的了解与不懈的研究,1966年克洛斯特曼最终获准自行研发光刻机。
令外界吃惊的是,仅用了一年时间,克洛斯特曼就制造出了一台重复曝光光刻机的原型机,但不幸的是该项成果并未引起飞利浦公司物理实验室高层的重视。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飞利浦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其打算出售非核心业务渡过难关,这项光刻机业务才被摆上了“货架”,准备出售。
当时一家毫无名气的公司——先进半导体材料国际有限公司(ASM)注意到了这项技术,当时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阿瑟·德尔·普拉多,就想买下这块业务,但被飞利浦公司拒绝。
1983年,飞利浦公司财务困境愈发严重,其光刻机业务已经穷途末路。一次偶然,飞利浦科学与工业部技术董事乔治·德·克鲁伊夫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ASM的报道,因为ASM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且规模已经做大,因而他将该公司的情况汇报给了飞利浦的高层,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最终,在双方的协商下,飞利浦和普拉多各出资210万美元,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名字叫做先进半导体材料光刻公司,这家公司就是阿斯麦的前身,股权占比方面,两家公司各占50%。
由于生不逢时,该公司成立之后,业务并没有很快地开展,由于当时半导体行业已经被日本占领,且尼康、佳能等企业的光刻设备也已经在全球形成规模。因此,合资公司的处境比较艰难。
为了“突围”,普拉多找来了磁流体工程学硕士和天体物理博士斯密特,而正是这位牛人,改变了阿斯麦的命运。
1985年,斯密特带领团队研制出了精度更准确的光刻机PAS2400。因为这款设备,阿斯麦的命运终于在1986年迎来的转机,但戏剧性的是,尽管阿斯麦的产品打开了市场,但是由于斯密特的激进以及前期巨量的投入,因此合资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不仅如此,阿斯麦还严重拖累了两家母公司。
最终,斯密特遗憾的离开了公司,ASM也被阿斯麦给拖垮了,为了避免公司破产,普拉多选择了撤资,其股份以及债务由飞利浦承担。也许是阿斯麦命运足够的坚韧,在其破产之际,刚成立的台积电给了其一大笔订单,其要购买17台全新的PAS2500,因为这笔订单,阿斯麦才躲过了一劫。
1991年,阿斯麦的新产品PAS5500敲开了IBM的大门,IBM已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它的加持,让阿斯麦一骑绝尘,最终成长成为了全球光刻机巨头。
阿斯麦向海外扩张
今年年初,全球光刻机巨头阿斯麦计划向海外大举扩张。
进入2023年之后,AI行业的爆发式发展,人工智能在更多更深层次的应用,极大的助力了芯片行业,而英伟达也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而阿斯麦作为全球芯片产业链最重要的一环,也天然的成为了受益者之一。
表现在股价上,有统计显示,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初,阿斯麦的股价涨幅超过了70%。侃见财经认为,尽管阿斯麦一季度业绩有所下滑,二季度业绩展望也不及预期,但从长远来看,阿斯麦在全球芯片市场的竞争优势依旧明显,可替代性也不强,因此未来阿斯麦的市场依旧广阔,扩张的步伐还会继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