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赛诺菲宣布与OpenAI合作,能否改变新药开发格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赛诺菲宣布与OpenAI合作,能否改变新药开发格局?

在喊出“All in AI”的大半年之后,赛诺菲宣布要和OpenAI一起做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5月21日,赛诺菲宣布,同Formation Bio和OpenAI达成协议,将合作构建AI驱动软件以加速药物开发。赛诺菲表示,与OpenAI的合作将使其能够访问专有数据,为其生物制药模型开发人工智能模型。

对于新宣布的合作,这家法国制药巨头表示,赛诺菲、Formation Bio和OpenAI三方将共同汇集数据、软件和调整模型,在整个药物开发生命周期中开发定制的、专用的解决方案,这是制药和生命科学行业内的首次此类合作,赛诺菲将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专有数据来开发人工智能模型,从而成为第一家大规模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生物制药公司。

这也是赛诺菲在AI领域的最新布局。和从前的合作伙伴相比,作为生成式AI浪潮的推手——OpenAI与临床试验技术研发商Formation Bio的同时参与也使得赛诺菲的“All in AI”战略成功“出圈”。

同时,和从前的“找到那个分子”相比,赛诺菲此番合作意图尝试的事情显然更多。不过,能否成功还有待于时间的验证。

从合作伙伴方面来看,OpenAI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公司之一,ChatGPT就由它出品。在上线五天内,ChatGP用户规模就达到了100万。随后,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球几乎所有科技大厂都加入了AI竞赛。时至今日,生成式AI依旧是科技行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Formation Bio也是一家与OpenAI有所关联的企业,同时它是一家临床试验初创公司。2023年12月,它更名为现在的Formation Bio。在2021年9月的1.5亿美元C轮融资中,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以个人名义领投该企业。同一时期,它的投资人还包括红杉资本等,这也使得这家公司小有名气。

不过,Formation Bio成立于2016年,业务模式是基于数字化方式寻找患者,并使用远程医疗、居家测试等方式开展研究和数据收集工作,相当于一家数字化的CRO(旨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商)。过去,Formation Bio的名字叫做“TrialSpark”。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为了加速药物和疫苗的开发,也为了节约临床试验成本,TrialSpark就在山姆·奥特曼的牵线下,与研究新冠病毒药物的公司开展过合作。

目前来看,赛诺菲、Formation Bio、OpenAI三方能一起走到何方暂时无法预测。但在近些年,赛诺菲已在AI助力药物开发的路途上不止一次表明了自己要持续参与的决心。2023年6月,赛诺菲宣布“All in AI”,标志公司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在更早,赛诺菲就有加码AI的举动。例如,2022年1月初,赛诺菲和Exscientia宣布,双方将合作开发多达15种涉及肿瘤学和免疫学的新型小分子候选药物,合作的预付款为1亿美元现金,若是后续全部里程碑皆实现,Exscientia的总收益会是52亿美元。

也是在这次合作之中,由于牵涉了15款候选药物,AI在药物开发领域的作用被认为已经获得了头部药企的认可。AI制药也由此在国内引发了新一轮关注。不过,自2016年起,赛诺菲就与Exscientia开始合作。在2019年,赛诺菲授权Exscientia开发了新型双特异性小分子候选药物,能够靶向作用于炎症和免疫相关的两个不同靶点。

另外,在去年12月,赛诺菲还与法国初创公司Aqemia达成了多年期合作协议。Aqemia将利用其生成式人工智能(AI)和深度物理算法及平台设计新型药物分子,赛诺菲将向Aqemia支付1.4亿美元,但具体开发计划及疾病领域细节并未透露。

这也不是赛诺菲与Aqemia的首次合作。在2020年,赛诺菲就决定将Aqemia的技术应用于肿瘤相关多个项目的新分子设计和发现。随后在2022年,Aqemia就宣布延长与赛诺菲在AI和量子物理驱动的肿瘤药物发现方面的合作。

抛开赛诺菲对AI和数字化的偏好,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制药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专利权失效问题,它将导致大量的药物正在或者已经成为非专利药,而在竞争对手的仿制与随之而来的价格战之后,企业收益必然下滑。遇到这一挑战的公司也包括赛诺菲。

穆迪曾在2022年6月出具过一份报告称,包括百时美施贵宝、辉瑞和默沙东在内的头部药企将在十年后面临着较大的专利悬崖风险。具体而言,百时美施贵宝之所以面临较大挑战,是因为该公司旗下的多发性骨髓瘤药物来那度胺(Revlimid)、癌症单抗纳武利尤单抗(O药,Opdivo)和血液稀释剂阿哌沙班(Eliquis)将会丧失专利保护,其大部分市场份额遭受侵蚀将在2026年至2029年期间达到顶峰。

同时,由于更容易被仿制,辉瑞的传统口服产品在专利到期后更容易被快速侵蚀,哌柏西利(Ibrance)、氯苯唑酸葡甲胺/氯苯唑酸(Vyndaqel/Vyndamax)、托法替布(Xeljanz)和恩扎卢胺(Xtandi)都属于这一类,此外还包括辉瑞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的阿哌沙班(Eliquis)。排除新冠产品,这些药物在2021年占辉瑞收入的40%。

而对于默沙东而言,作为一种难以仿制的生物制品,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K药,Keytruda)预计不会受到剧烈影响,但该公司也将失去对奥拉帕利(Lynparrza)和仑伐替尼(Lenvima)等口服药物的专利保护。也因此,药企实际都有通过各类方式来储备未来管线的需求。这些方式同时包括收购、与AI公司合作等等。

在和AI公司的合作中,早期,大药企更倾向于从AI制药公司获得较为成形的产品,这种方式类似于当前英矽智能的部分业务。例如,2019年4月,葛兰素史克从Exscientia获得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发现的候选药物,它是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潜在药物。而在2021年8月,百时美施贵宝也宣布应用一款Exscientia公司开发的免疫调节候选药物。目前,药企与AI公司的合作也在逐渐深入。

2023年6月,晶泰科技首席科学家张佩宇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AI最主要集中应用于化药及生物药的发现和临床前开发阶段。在引入AI之前,人工筛选化合物效率低下、进展缓慢,且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引入AI之后,AI可以“左右互搏”,即一边推测设计出百万量级的、可能成药的化合物,一边建立模型筛选分子,从而综合评估它们的成药性、活性、选择性等,也就能增强成功概率。

此外,生成式AI也是目前的投资热点,它也吸引了一些A股上市公司开展投资。例如,九安医疗。这家公司在2023年报中表示,公司参与了对国产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初创公司月之暗面相关主体的投资,投资额等值于3000万美元,这一举措进一步表明了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参与和长期关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赛诺菲

2.7k
  • 赛诺菲、Formation Bio和OpenAI合作,将利用AI驱动软件加速药物开发
  • 赛诺菲在法国投资10亿欧元用于药物生产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赛诺菲宣布与OpenAI合作,能否改变新药开发格局?

在喊出“All in AI”的大半年之后,赛诺菲宣布要和OpenAI一起做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5月21日,赛诺菲宣布,同Formation Bio和OpenAI达成协议,将合作构建AI驱动软件以加速药物开发。赛诺菲表示,与OpenAI的合作将使其能够访问专有数据,为其生物制药模型开发人工智能模型。

对于新宣布的合作,这家法国制药巨头表示,赛诺菲、Formation Bio和OpenAI三方将共同汇集数据、软件和调整模型,在整个药物开发生命周期中开发定制的、专用的解决方案,这是制药和生命科学行业内的首次此类合作,赛诺菲将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专有数据来开发人工智能模型,从而成为第一家大规模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生物制药公司。

这也是赛诺菲在AI领域的最新布局。和从前的合作伙伴相比,作为生成式AI浪潮的推手——OpenAI与临床试验技术研发商Formation Bio的同时参与也使得赛诺菲的“All in AI”战略成功“出圈”。

同时,和从前的“找到那个分子”相比,赛诺菲此番合作意图尝试的事情显然更多。不过,能否成功还有待于时间的验证。

从合作伙伴方面来看,OpenAI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公司之一,ChatGPT就由它出品。在上线五天内,ChatGP用户规模就达到了100万。随后,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球几乎所有科技大厂都加入了AI竞赛。时至今日,生成式AI依旧是科技行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Formation Bio也是一家与OpenAI有所关联的企业,同时它是一家临床试验初创公司。2023年12月,它更名为现在的Formation Bio。在2021年9月的1.5亿美元C轮融资中,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以个人名义领投该企业。同一时期,它的投资人还包括红杉资本等,这也使得这家公司小有名气。

不过,Formation Bio成立于2016年,业务模式是基于数字化方式寻找患者,并使用远程医疗、居家测试等方式开展研究和数据收集工作,相当于一家数字化的CRO(旨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商)。过去,Formation Bio的名字叫做“TrialSpark”。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为了加速药物和疫苗的开发,也为了节约临床试验成本,TrialSpark就在山姆·奥特曼的牵线下,与研究新冠病毒药物的公司开展过合作。

目前来看,赛诺菲、Formation Bio、OpenAI三方能一起走到何方暂时无法预测。但在近些年,赛诺菲已在AI助力药物开发的路途上不止一次表明了自己要持续参与的决心。2023年6月,赛诺菲宣布“All in AI”,标志公司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在更早,赛诺菲就有加码AI的举动。例如,2022年1月初,赛诺菲和Exscientia宣布,双方将合作开发多达15种涉及肿瘤学和免疫学的新型小分子候选药物,合作的预付款为1亿美元现金,若是后续全部里程碑皆实现,Exscientia的总收益会是52亿美元。

也是在这次合作之中,由于牵涉了15款候选药物,AI在药物开发领域的作用被认为已经获得了头部药企的认可。AI制药也由此在国内引发了新一轮关注。不过,自2016年起,赛诺菲就与Exscientia开始合作。在2019年,赛诺菲授权Exscientia开发了新型双特异性小分子候选药物,能够靶向作用于炎症和免疫相关的两个不同靶点。

另外,在去年12月,赛诺菲还与法国初创公司Aqemia达成了多年期合作协议。Aqemia将利用其生成式人工智能(AI)和深度物理算法及平台设计新型药物分子,赛诺菲将向Aqemia支付1.4亿美元,但具体开发计划及疾病领域细节并未透露。

这也不是赛诺菲与Aqemia的首次合作。在2020年,赛诺菲就决定将Aqemia的技术应用于肿瘤相关多个项目的新分子设计和发现。随后在2022年,Aqemia就宣布延长与赛诺菲在AI和量子物理驱动的肿瘤药物发现方面的合作。

抛开赛诺菲对AI和数字化的偏好,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制药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专利权失效问题,它将导致大量的药物正在或者已经成为非专利药,而在竞争对手的仿制与随之而来的价格战之后,企业收益必然下滑。遇到这一挑战的公司也包括赛诺菲。

穆迪曾在2022年6月出具过一份报告称,包括百时美施贵宝、辉瑞和默沙东在内的头部药企将在十年后面临着较大的专利悬崖风险。具体而言,百时美施贵宝之所以面临较大挑战,是因为该公司旗下的多发性骨髓瘤药物来那度胺(Revlimid)、癌症单抗纳武利尤单抗(O药,Opdivo)和血液稀释剂阿哌沙班(Eliquis)将会丧失专利保护,其大部分市场份额遭受侵蚀将在2026年至2029年期间达到顶峰。

同时,由于更容易被仿制,辉瑞的传统口服产品在专利到期后更容易被快速侵蚀,哌柏西利(Ibrance)、氯苯唑酸葡甲胺/氯苯唑酸(Vyndaqel/Vyndamax)、托法替布(Xeljanz)和恩扎卢胺(Xtandi)都属于这一类,此外还包括辉瑞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的阿哌沙班(Eliquis)。排除新冠产品,这些药物在2021年占辉瑞收入的40%。

而对于默沙东而言,作为一种难以仿制的生物制品,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K药,Keytruda)预计不会受到剧烈影响,但该公司也将失去对奥拉帕利(Lynparrza)和仑伐替尼(Lenvima)等口服药物的专利保护。也因此,药企实际都有通过各类方式来储备未来管线的需求。这些方式同时包括收购、与AI公司合作等等。

在和AI公司的合作中,早期,大药企更倾向于从AI制药公司获得较为成形的产品,这种方式类似于当前英矽智能的部分业务。例如,2019年4月,葛兰素史克从Exscientia获得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发现的候选药物,它是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潜在药物。而在2021年8月,百时美施贵宝也宣布应用一款Exscientia公司开发的免疫调节候选药物。目前,药企与AI公司的合作也在逐渐深入。

2023年6月,晶泰科技首席科学家张佩宇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AI最主要集中应用于化药及生物药的发现和临床前开发阶段。在引入AI之前,人工筛选化合物效率低下、进展缓慢,且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引入AI之后,AI可以“左右互搏”,即一边推测设计出百万量级的、可能成药的化合物,一边建立模型筛选分子,从而综合评估它们的成药性、活性、选择性等,也就能增强成功概率。

此外,生成式AI也是目前的投资热点,它也吸引了一些A股上市公司开展投资。例如,九安医疗。这家公司在2023年报中表示,公司参与了对国产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初创公司月之暗面相关主体的投资,投资额等值于3000万美元,这一举措进一步表明了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参与和长期关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