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流水,
吃饭当是件顶大的事。
正如男人爱酒。
而我爱肉。
作者:桃子
不柴不腻,据说是一块肉的终极理想。
早上去菜市场,挑一块色泽红润的排骨。一要新鲜,二要肉质够嫩。
选中哪块肉,卖肉人手起刀落,半碗形的利刀喀喀剁成块,塑料袋包好,称重,一手交钱,一手拿肉。
排骨我最钟爱糖醋味,排骨洗净,加一点点大料,滤掉血水,闻到袅袅的八角的味道,悠长而厚重。做菜就像彩排,事先要把所有材料都准备好。
放调料,放冰糖,大火炒起来,肉的色泽渐渐变黄,闪着一点点亮晶晶的油光。
放入热水,慢慢地炖。
哦对,在炖之前总会先尝一口汁水,甜香厚重。心里有个声音在说,这个味道是对的。
看着汤汁一点点浸入肉质。对美味的期待也是一点点升起。
猪肉
说到对猪肉的爱好,有个美食家不得不谈,那就是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嗜猪肉。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是在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之后被贬到湖北黄州。钱少官降,心情自然是郁闷。还好肉价便宜,那就大口吃肉。
苏东坡给朋友的信中也说:黄州“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鱼稻薪炭颇贱,甚为贫者相宜”。
此处应拍桌大喊,放着我来!
苏轼对猪肉的喜爱溢于言表,他甚至将自己的学问比作猪肉。
在一封信中,苏轼将朋友陈襄对佛学的造诣比作龙肉,而把自己的平生所学比作猪肉,并表示“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
甚至东坡肉,东坡肘子都被冠以东坡之名,东坡兄实乃猪肉界的一大代言。
东坡肉是将半肥半瘦的猪肉先煮后蒸,成菜后码成麻将块,整整齐齐,红得透亮,夹起一块往嘴里一放,肥而不腻。
东坡肘子则传是由苏东坡妻子王弗在家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进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
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苏东坡自己反复炮制,东坡肘子就此诞生。
《曲洧旧闻》又记: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吃肉,烹茶,诵书,宽衣解带,仰卧成135度最舒服的样子,真是快乐啊。
牛肉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非梁山好汉不能。几个人英雄好汉聚在一处,一边手撕牛肉,一边高谈阔论。岂不痛快?
《水浒传》中牛肉的出现频率之高,令人咂舌。
在阳谷县景阳冈三碗不过岗酒店,武松吃的就是熟牛肉。
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
——第二十二回
武松生生吃了4斤熟牛肉,喝了15大碗酒。摇摇晃晃走出门去,酒壮英雄胆,武松上得景阳冈,配角大虫上线,主角武松顺利将其打死。
4斤熟牛肉,咂舌之余,想到这条新闻。
青州桃花山桃花庄刘太公接待鲁智深,吃的是牛肉。
没多时,庄客掇张桌子,放下一盘牛肉,三四样菜蔬,一双筷,放在鲁智深也面前。
——第四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吃的是牛肉。
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
——第九回
宋江揭阳镇遇黑店,端上来的不也是牛肉。
宋江道:“我们走得肚饥,你这里有甚么肉卖?”
那人道:“只有熟牛肉和浑白酒。”
宋江道:“最好。你先切二斤熟牛肉来,打一角酒来。”
——第三十五回
这牛肉频频出现在英雄好汉的餐桌杯著,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些个好汉,一个个胡子乱撒,红光满面,并不是个连鸡都提不起来的文弱书生。
若教他们去下个馆子,嚷嚷说:店家,来只烤鸭。
亦或是:店家,来盘鸡爪,配上花生米。
啧啧,这画面,莫名其妙有些猥琐。
又或者施耐庵他老人家就喜欢吃牛肉。
这个道理,恩,说出来我都不信。
牛肉有很多好吃的做法。
土豆炖牛肉
▼
红烧牛肉
▼
最简单的就是卤牛肉
▼
在最好吃的熟牛肉店买上片好的牛肉,只要一双筷子,就可以大朵快颐。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屈原《楚辞·招魂》
露鸡,郭沫若认为就是卤鸡。
可见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卤肉。
《齐民要述》中记载有“绿肉法”。用猪、鸡、鸭肉,方寸准,熬之,葱、姜、桔、胡芹、小蒜细切与之,下醋,切肉名“绿肉”。
绿肉就是卤肉的意思。
羊肉
羊,许慎《说文解字》说的是:“羊,祥也。”
羊被视为吉祥,智慧的灵物。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个牲畜摆在一起,称为“太牢”。
而“羊大为美”,说的就是羊肉的美味。
羊肉的吃法有很多,袁枚的《随园食单·杂牲单》里把羊肉分为羊头,羊蹄,羊羹,羊肚羹,煨羊肉,炒羊肉,烧羊肉,全羊。
大街上以羊肉为主打的馆子也不少。
比如羊肉泡馍,古称“羊羹”。热气腾腾的一碗汤,料重香浓,暖胃耐饥。居家夜行必备。
或者涮羊肉,俗称“羊肉火锅”。
《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与羊肉馆食之。”
皮薄如纸,涮了马上就能入口,又简单又美味。
羊肉好吃,可是苏轼提到这等美味,却是辛酸。
被贬惠州的苏轼,想吃羊肉只能吃羊脊骨,把骨头上的羊肉剔掉,并自嘲道:用这种方法把骨头吃得这么干净,“众狗不悦矣”。
惠州市肆寥落,然每日杀一羊,不敢与在官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间亦有微肉,熟煑熟漉,若不熟,则泡水不除,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摘剔,得微肉于牙綮间,如食蟹螯。
——《众狗不悦矣》
苏轼一生为官坎坷,1057年,20岁的苏轼进士及第,一朝看尽长安花。之后便脱离剧本里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这条光明大道,多次被贬,在最后一次复任途中,卒于常州。
鹿肉
还有一种肉——鹿肉,算得上是高级野味。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鹿肉不可轻得。得而制之,其嫩鲜的獐肉之上。烧食可,煨食亦可。
不可轻得,一句话就点明了鹿的高贵。
在古代,鹿只能为宫廷和王公贵族所享用。
《本草纲目》:“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
皇帝吃个鲜鹿肉,喝个鹿血,没事儿嚼几片鹿茸。这些都是常见的皇家补品。
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曹公写了一大篇就是吃鹿肉。
史湘云和宝玉从凤姐那儿讨了块新鲜鹿肉,他们招了一群人,自己在院子里烤鹿肉。还满口直言:吃着嘴里的肉,才有了诗兴。
一个个斯斯文文的小姐,哥儿,拿刀割下鹿肉,放在铁丝蒙上烤,等不及烫就往嘴里塞,香肉在嘴里,一边吹起一边喊香。吃得不亦乐乎。
雪天烤肉,何其美味啊。
问世间何以解忧,唯有嘴里这块肉。若有千金跟我换,还要看我愿不愿。
嘿,光顾着说了,我的肉可都炖熟了。
嗷嗷嗷,吃肉去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