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球经济处在大变革时期, 转型升级是企业不可逃避的问题。
1933年,丰田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开始研制汽车,2014年,丰田汽车世界品牌排名第一,品牌价值是349.03亿美元。
近年来,日本丰田的成功之道被不断总结,并且成为无数企业学习和效仿的标杆:西门子、三星、LG、大众等世界一流企业践行并创新精益;华为、美的、福田汽车、中国南车等国内先进企业学习和效仿,希望运用精益打造低碳运营模式,实现企业再造升级······
精益生产,正在成为企业发展转型的利器。
为什么是丰田?
1933年,当丰田喜一郎开始研制汽车时,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早已是车界望尘莫及的大佬.2007年后,丰田年产汽车近950万辆,取代通用汽车公司76年的霸主地位,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
2012年,在经历了短暂的低潮后,丰田重返全球汽车制造第一的宝座,汽车累计产量突破2亿辆大关。
2014年,丰田公司的营业收入是2564亿美元,虽然少于大众汽车的2615亿美元。但丰田公司的利润却是大众公司利润的1.5倍。这一年丰田汽车在世界品牌排名第一,品牌价值是349.03亿美元。
丰田“速度”正在悄然改写世界汽车市场的格局。
丰田持续辉煌,缔造传奇的背后原因在于“丰田生产方式(TPS)”!
为什么要学习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
1985年,为了揭开日本丰田汽车工业成功之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启了“国际汽车项目计划”研究。用了5年的时间对14个国家的近90个汽车装配厂进行实地考察,对西方的大批量生产方式(Batch Production)与日本的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书中把丰田生产方式正式命名为“精益生产”,同时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机器”。这是继泰勒生产方式(科学管理法)、福特生产方式(大批量流水线)之后人类现代生产方式的第3个里程碑。
精益生产的提出,把丰田生产方式从生产制造领域扩展到产品开发、协作配套、营销网络以及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使其内涵更全面、更丰富,对指导生产方式的变革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这个研究成果在汽车行业内引起轰动,掀起了一股学习精益生产的狂潮。自此,日本丰田的成功之道便被不断总结,并且成为无数企业学习和效仿的标杆:西门子、三星、LG、大众等世界一流企业践行并创新精益;华为、美的、福田汽车、中国南车等国内先进企业学习和效仿,希望运用精益打造低碳运营模式,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实现企业再造升级!
精益生产,正成为企业发展转型的利器。
什么是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Just In Time(JIT),翻译为中文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很多人试图从各个方面去解读精益生产方法。相对比较详尽的是杰弗瑞·莱克的著作《丰田模式》,书中总结了精益生产方式的14项管理原则:
原则1: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
原则2:建立连续的作业流程以使问题浮现。
原则3:使用拉动式生产方式以避免生产过剩。
原则4:使工作负荷平均(生产均衡化),工作应该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
原则5: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重视质量控制的文化。
原则6: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善与授权员工的基础。
原则7:通过可视化管理使问题无所隐藏。
原则8:使用可靠且已经充分测试的技术以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
原则9:培养深谙公司理念的领袖,使他们能教导其他员工。
原则10:培养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
原则11:重视合作伙伴与供货商,激励并助其改善。
原则12:亲临现场,彻底了解情况(现地现物)。
原则13:制定决策时要稳健,穷尽所有的选择,并征得一致意见;实施决策时要迅速。
原则14:通过不断省思(日语是hansei,意指“反省”)与持续改善以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当然,精益生产远不是一项工具,它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一种自治的系统。
现在全球处在大变革时期,丰田汽车身处其中,自身也是如履薄冰。只是它拥有拥抱变化、即刻调整、不断优化的精益文化。这使它能在任何逆境中突围。而且,工业的标准化为持续改善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相比之下,国内的企业总是想着弯道超车,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忘记了,弯道超车是需要基础的,不管互联网时代还是工业时代,沉下心来做事,追求产品品质,才是王道。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需要沉下心去,好好修炼丰田的精益生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