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氰化物:“死亡美学”作家的心头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氰化物:“死亡美学”作家的心头好

日本作家崇尚的“死亡美学”,与氰化物气质相配。

毒药:人类文明的黑暗推手

撰文 编辑|周磊 窦媛媛

人类文明史不仅璨若星河,也黑暗如炼狱。

有一些元素和物质被用来救人,也用来杀人。

当某种摧毁性的成分入侵机体,

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

那些毒药,那些下毒的方法,都极具想象力。

第二话|氰化物:“死亡美学”作家的心头好

与砒霜中毒通常数小时的致死时长相比,氰化物致死几乎可以用“闪电死亡”来形容。

急性氰化物中毒后的潜伏期与接触氰化物的浓度及时间有直接关系,吸入高浓度氰化物或吞服致死剂量的氰化钠(钾)可于接触后数秒至5分钟内死亡。

从《失乐园》到《白夜行》

日本文学大师渡边淳一创作代表作《失乐园》时,为自杀殉情的男女主人公挑选了氰化钾。“把它掺到昂贵的葡萄酒里,喝下去,用不了一两分钟就会死的。”

两个爱得死去活来的人,在感情最为炽烈的时候选择了双双殉情,这就是多年浸淫在日本文坛“死亡美学”中创作的影响:如樱花般,在开得最绚烂的瞬间,从枝头飘落,这样它的美丽姿态就能永远被定格下来。而速度最快的死亡,恐怕也只有足量的氰化物可以做到。

在东野圭吾的代表作《白夜行》中,对于氰化钾的毒性有着非常详尽的描述。在小说中,杀人凶手采用的是一种颇为离奇的手段:将氰化钾和硫酸倒进被害者家的马桶中,马桶盖打开的时候,人会因吸入大量氰化氢而死亡。

很多文学作品中描述氰化物致死的人,都会写到“面色鲜润”。这是因为氰化物中毒者口唇、皮肤和静脉血呈鲜红色。这样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判定死因,而口鼻有苦杏仁味也是氰化物致中毒的特征之一。

日本作家崇尚的“死亡美学”,与氰化物气质相配

毒药江湖里的“头把交椅”

氰化物能在毒药江湖里坐上“头把交椅”的地位,除致死剂量小、死亡速度快、抢救困难之外,还因为历史上有许多名人用它自杀。如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开创者阿兰 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纳粹战犯希特勒的情妇爱娃 布劳恩(Eva Braun)等。

在二战中,众多的特务将氰化物作为保守秘密自杀的最后工具,氰化物也同样应用于政治谋杀。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曾用氰化物在数个集中营中杀害过数万犹太人,在人类历史上记下了沉重的一笔。美国一些州曾采用毒气室的方式执行死刑,所用的正是氰化物。而发生于1982年和1986年的两起感冒药泰诺投毒案中,嫌疑人使用的也是氰化物。

鉴于氰化物的毒性强烈,各国都把它们列入最严格管制的物品目录,购买和使用都处于严密监控之下,防止其被用于非法用途。

“细胞内窒息”导致死亡

氰化物有很多种,我们熟知的氰化钾和氰化钠就是其最常见的,属于剧毒化学品,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在农业杀虫剂中也有应用。

2009年第4版的《法医毒物分析》认为,氰化钾的致死剂量在50-250毫克之间。形象地说,口服氰化钾固体如果考虑最小剂量,米粒大小的氰化钾粉末就可能致死。

氰化物中毒的人可以在2-3分钟内死亡,称为“电击式”或者“闪电式”死亡。这是因为氰化物可以显著地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中断氧化呼吸链,使细胞不能利用氧——注意,并不是造成机体缺氧,而是“细胞内窒息”导致机体机能迅速终止,将中毒者推向死亡。

除了上文说过的,氰化物中毒者口中能闻到苦杏仁的味道,氰化物中毒还能迅速引起一系列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瞳孔先缩小后扩大、全身痉挛、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等。

但是,在现代医学的规范抢救方案支持下,氰化物中毒也并非一定无药可救。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转移中毒环境,洗胃,早期应用特效解毒剂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或者亚硝酸钠,并给予吸氧、呼吸机支持、高压氧治疗及利尿等辅助措施,有可能挽救中毒者的生命。

但这种急救过程就是在和死神赛跑,服用的氰化物剂量越大,留给医生的时间就越短,严重中毒的患者多数会死于送往医院的途中。

-To be continued-

毒药:人类文明的黑暗推手|目录

《砒霜和鹤顶红:“中国式毒杀”的首选》

《氰化物,“死亡美学”作家的心头好》

《“牵机药”毒死了诗人皇帝,现代医学让它逆袭抗癌》

《莎翁名剧中,那些下毒和中毒的主角们》

-END-

作者

周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病理科医师西医内科教师

窦媛媛|资深媒体人 科普专栏作者心理咨询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氰化物:“死亡美学”作家的心头好

日本作家崇尚的“死亡美学”,与氰化物气质相配。

毒药:人类文明的黑暗推手

撰文 编辑|周磊 窦媛媛

人类文明史不仅璨若星河,也黑暗如炼狱。

有一些元素和物质被用来救人,也用来杀人。

当某种摧毁性的成分入侵机体,

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

那些毒药,那些下毒的方法,都极具想象力。

第二话|氰化物:“死亡美学”作家的心头好

与砒霜中毒通常数小时的致死时长相比,氰化物致死几乎可以用“闪电死亡”来形容。

急性氰化物中毒后的潜伏期与接触氰化物的浓度及时间有直接关系,吸入高浓度氰化物或吞服致死剂量的氰化钠(钾)可于接触后数秒至5分钟内死亡。

从《失乐园》到《白夜行》

日本文学大师渡边淳一创作代表作《失乐园》时,为自杀殉情的男女主人公挑选了氰化钾。“把它掺到昂贵的葡萄酒里,喝下去,用不了一两分钟就会死的。”

两个爱得死去活来的人,在感情最为炽烈的时候选择了双双殉情,这就是多年浸淫在日本文坛“死亡美学”中创作的影响:如樱花般,在开得最绚烂的瞬间,从枝头飘落,这样它的美丽姿态就能永远被定格下来。而速度最快的死亡,恐怕也只有足量的氰化物可以做到。

在东野圭吾的代表作《白夜行》中,对于氰化钾的毒性有着非常详尽的描述。在小说中,杀人凶手采用的是一种颇为离奇的手段:将氰化钾和硫酸倒进被害者家的马桶中,马桶盖打开的时候,人会因吸入大量氰化氢而死亡。

很多文学作品中描述氰化物致死的人,都会写到“面色鲜润”。这是因为氰化物中毒者口唇、皮肤和静脉血呈鲜红色。这样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判定死因,而口鼻有苦杏仁味也是氰化物致中毒的特征之一。

日本作家崇尚的“死亡美学”,与氰化物气质相配

毒药江湖里的“头把交椅”

氰化物能在毒药江湖里坐上“头把交椅”的地位,除致死剂量小、死亡速度快、抢救困难之外,还因为历史上有许多名人用它自杀。如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开创者阿兰 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纳粹战犯希特勒的情妇爱娃 布劳恩(Eva Braun)等。

在二战中,众多的特务将氰化物作为保守秘密自杀的最后工具,氰化物也同样应用于政治谋杀。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曾用氰化物在数个集中营中杀害过数万犹太人,在人类历史上记下了沉重的一笔。美国一些州曾采用毒气室的方式执行死刑,所用的正是氰化物。而发生于1982年和1986年的两起感冒药泰诺投毒案中,嫌疑人使用的也是氰化物。

鉴于氰化物的毒性强烈,各国都把它们列入最严格管制的物品目录,购买和使用都处于严密监控之下,防止其被用于非法用途。

“细胞内窒息”导致死亡

氰化物有很多种,我们熟知的氰化钾和氰化钠就是其最常见的,属于剧毒化学品,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在农业杀虫剂中也有应用。

2009年第4版的《法医毒物分析》认为,氰化钾的致死剂量在50-250毫克之间。形象地说,口服氰化钾固体如果考虑最小剂量,米粒大小的氰化钾粉末就可能致死。

氰化物中毒的人可以在2-3分钟内死亡,称为“电击式”或者“闪电式”死亡。这是因为氰化物可以显著地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中断氧化呼吸链,使细胞不能利用氧——注意,并不是造成机体缺氧,而是“细胞内窒息”导致机体机能迅速终止,将中毒者推向死亡。

除了上文说过的,氰化物中毒者口中能闻到苦杏仁的味道,氰化物中毒还能迅速引起一系列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瞳孔先缩小后扩大、全身痉挛、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等。

但是,在现代医学的规范抢救方案支持下,氰化物中毒也并非一定无药可救。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转移中毒环境,洗胃,早期应用特效解毒剂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或者亚硝酸钠,并给予吸氧、呼吸机支持、高压氧治疗及利尿等辅助措施,有可能挽救中毒者的生命。

但这种急救过程就是在和死神赛跑,服用的氰化物剂量越大,留给医生的时间就越短,严重中毒的患者多数会死于送往医院的途中。

-To be continued-

毒药:人类文明的黑暗推手|目录

《砒霜和鹤顶红:“中国式毒杀”的首选》

《氰化物,“死亡美学”作家的心头好》

《“牵机药”毒死了诗人皇帝,现代医学让它逆袭抗癌》

《莎翁名剧中,那些下毒和中毒的主角们》

-END-

作者

周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病理科医师西医内科教师

窦媛媛|资深媒体人 科普专栏作者心理咨询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