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们曾有震惊世界的动画,数十年无人超越,为何如今难以为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们曾有震惊世界的动画,数十年无人超越,为何如今难以为继?

不单是宫崎骏,我们也曾经有震惊世界的动画作品——被日本动画界称为“奇迹”的中国水墨动画,数十年来无人超越,可是如今也难以为继。

宫崎骏又双叒叕复出了!因为这位老爷子经常复出(前后似乎已达6次),所以观众朋友们表示早已经习惯。

但和以往任何一次复出都不同的是,这一次宫崎骏说要在2019年带来CG动画《毛毛虫菠萝》。注意,是在和CG眉来眼去——这意味着,老爷子准备向电脑绘图动画“举手投降”了。

“动画需要用人类的手来绘制,所以,在我有生之年,我都会一直用彩色铅笔来创作。”当宫崎骏充满诗意的誓言还在耳边回响时,完全依靠CG的新海诚却已用《你的名字》刷屏了全世界。

抬眼间,故事已不是昨天的故事。不知道那一刻发生时,老爷子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舍爷想说,不是你老了,是这世界变化太快。高节奏的社会期待动画作品的快速迭代,如果纯粹使用手绘,短短4秒动画电影就需要手绘1年以上——有艺术情怀的观众等得起,但追逐商业价值的市场呢?

不单是宫崎骏,我们也曾经有震惊世界的动画作品——被日本动画界称为“奇迹”的中国水墨动画,数十年来无人超越,可是如今也难以为继。

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个岁月里,动画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当时我国动画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九色鹿》、《三个和尚》等为代表的动画片,这类作品在造型与设色方面主要借鉴了中国工笔画单线填色的形式语言。

另一类就是水墨动画,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塑造的形象没有明确的轮廓线,也不平涂填色,而是依靠水墨浓淡晕染来表现画面与烘托气氛。

下面的这些水墨动画有些暴露年龄——至少80后的朋友们应该都有印象。

小蝌蚪找妈妈

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拍摄于1960年,系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相信80后看见这样的画面,一定会感慨时间的无情流逝。

《小蝌蚪找妈妈》没有边缘线,意境优美、气韵生动 ,写意画风格强。小蝌蚪的形象出自齐白石的花鸟画《蛙声十里出山泉》 ,水墨动画以墨代色, 将我国传统写意画讲究的 “笔情墨趣”展现于银幕,绝对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

《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又一部水墨动画是《牧笛》。片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牧笛

放牛的牧童在梦中发现牛失踪了,寻找的过程中看到牛原来是被飞流千尺的瀑布所吸引。牧童唤它,它不为所动。牧童削竹为笛,吹奏出悠扬悦耳的乐曲,水牛被笛声吸引,回到了牧童身边。牧童于是骑上牛背,踏着暮色的田埂,翩然归去。

竹林幽深、田野风光;小桥流水、杨柳成行。片子延续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和留白技巧,每一张图都是一幅精美的水墨作品。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高山峻岭和飞流千尺的气象得到展现,充满了诗情画意,活生生一幅清丽淡雅的放牧图,一首质朴隽永的田园诗。

鹿铃

二十年之后的1982年,童话题材水墨动画《鹿铃》出品。这部片子在故事上增加了戏剧化的矛盾冲突 ,绘制了相对而言快速、激烈的动作 ,镜头上开始运用特写和镜头的推拉。

小女孩细心照料受伤的小鹿,当小女孩为保护小鹿而受伤时,小鹿转而代小女孩上集市卖药和采购食物。唯美的童话,古典式精神追求,都在这部水墨动画里得到一览无遗的展现。

上个世纪80年代最后一部,迄今为止得到最高评价的水墨动画,是《山水情》。

山水情

故事讲述了一老者和一渔家少年互为知音、结为师徒。老者循循善诱,少年聪颖好学,终成大器。在畅游山川、俯仰天地时,老者领悟到宇宙与生命的真谛,将心爱的古琴赠与船童后,独自走向山颠白云间。

影片情节铺陈内敛又富于东方韵味,大量的山水场景最适合水墨来表现。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云气缭绕的山、烟雾朦胧的水,虚中有实,实中带虚,展现出中国文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诞生于新世纪的《绝弦》取材于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故事,同样讲述知音间的往来。

绝弦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绝弦》以水墨动画技法演绎唯美艺术,借助一黑一白、一 虚一实的流动旋律,实现意境的高度浓缩和抽象,同样诠释了中国画的笔墨意象和神韵。

水墨动画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展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意境和灵性美,透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超越物欲的哲学观念,可以说是用新方式展现了中国艺术深厚的传统。

虽说艺术价值不可估量,但回到前面的话题:面对快节奏的社会运行模式,中国水墨动画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命运?

水墨动画制作过程出了名的繁琐。在赛璐璐片上手工绘制拍摄制作,要在每一张画面上进行分解、描绘、分层着色,然后在摄影台上不断重复固定拍摄,最后再编辑合成。

一部水墨动画片的耗时,至少相当于五部以上同样长度的其他动画片。耗费工期太长、投入资金巨大,这在讲求投资回报的时代,很难行得通。这也是水墨动画攀上一个高峰后后续乏力,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但并非没有出路。如果能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发展通俗化、雅俗共赏化的故事题材,增强造型中的都市化和戏剧化元素,并与现代数字科技找到结合点,突破传统水墨动画的制作成本和动画语言的局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就迸发出巨大的潜力。

新世纪以来,动画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动画强国已将动画发展为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动画不单单是文化的传播,更是带动新技术发展经济的重要媒介。

全球每年动画票房、周边与衍生品获得的巨额经济收入,至少有 60% 被美、日拿走,相反,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潮流中,大有被淹没之势。

这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我国动画缺乏烙有本土印记的动画品牌标识。说到美国动画,就想起米老鼠和唐老鸭,说到日本动画,就想起千寻和龙猫,而说起中国动画呢?

水墨动画,她带着天生的中国印记来到世上,或将成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的希望。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图片、视频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们曾有震惊世界的动画,数十年无人超越,为何如今难以为继?

不单是宫崎骏,我们也曾经有震惊世界的动画作品——被日本动画界称为“奇迹”的中国水墨动画,数十年来无人超越,可是如今也难以为继。

宫崎骏又双叒叕复出了!因为这位老爷子经常复出(前后似乎已达6次),所以观众朋友们表示早已经习惯。

但和以往任何一次复出都不同的是,这一次宫崎骏说要在2019年带来CG动画《毛毛虫菠萝》。注意,是在和CG眉来眼去——这意味着,老爷子准备向电脑绘图动画“举手投降”了。

“动画需要用人类的手来绘制,所以,在我有生之年,我都会一直用彩色铅笔来创作。”当宫崎骏充满诗意的誓言还在耳边回响时,完全依靠CG的新海诚却已用《你的名字》刷屏了全世界。

抬眼间,故事已不是昨天的故事。不知道那一刻发生时,老爷子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舍爷想说,不是你老了,是这世界变化太快。高节奏的社会期待动画作品的快速迭代,如果纯粹使用手绘,短短4秒动画电影就需要手绘1年以上——有艺术情怀的观众等得起,但追逐商业价值的市场呢?

不单是宫崎骏,我们也曾经有震惊世界的动画作品——被日本动画界称为“奇迹”的中国水墨动画,数十年来无人超越,可是如今也难以为继。

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个岁月里,动画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当时我国动画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九色鹿》、《三个和尚》等为代表的动画片,这类作品在造型与设色方面主要借鉴了中国工笔画单线填色的形式语言。

另一类就是水墨动画,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塑造的形象没有明确的轮廓线,也不平涂填色,而是依靠水墨浓淡晕染来表现画面与烘托气氛。

下面的这些水墨动画有些暴露年龄——至少80后的朋友们应该都有印象。

小蝌蚪找妈妈

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拍摄于1960年,系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相信80后看见这样的画面,一定会感慨时间的无情流逝。

《小蝌蚪找妈妈》没有边缘线,意境优美、气韵生动 ,写意画风格强。小蝌蚪的形象出自齐白石的花鸟画《蛙声十里出山泉》 ,水墨动画以墨代色, 将我国传统写意画讲究的 “笔情墨趣”展现于银幕,绝对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

《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又一部水墨动画是《牧笛》。片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牧笛

放牛的牧童在梦中发现牛失踪了,寻找的过程中看到牛原来是被飞流千尺的瀑布所吸引。牧童唤它,它不为所动。牧童削竹为笛,吹奏出悠扬悦耳的乐曲,水牛被笛声吸引,回到了牧童身边。牧童于是骑上牛背,踏着暮色的田埂,翩然归去。

竹林幽深、田野风光;小桥流水、杨柳成行。片子延续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和留白技巧,每一张图都是一幅精美的水墨作品。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高山峻岭和飞流千尺的气象得到展现,充满了诗情画意,活生生一幅清丽淡雅的放牧图,一首质朴隽永的田园诗。

鹿铃

二十年之后的1982年,童话题材水墨动画《鹿铃》出品。这部片子在故事上增加了戏剧化的矛盾冲突 ,绘制了相对而言快速、激烈的动作 ,镜头上开始运用特写和镜头的推拉。

小女孩细心照料受伤的小鹿,当小女孩为保护小鹿而受伤时,小鹿转而代小女孩上集市卖药和采购食物。唯美的童话,古典式精神追求,都在这部水墨动画里得到一览无遗的展现。

上个世纪80年代最后一部,迄今为止得到最高评价的水墨动画,是《山水情》。

山水情

故事讲述了一老者和一渔家少年互为知音、结为师徒。老者循循善诱,少年聪颖好学,终成大器。在畅游山川、俯仰天地时,老者领悟到宇宙与生命的真谛,将心爱的古琴赠与船童后,独自走向山颠白云间。

影片情节铺陈内敛又富于东方韵味,大量的山水场景最适合水墨来表现。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云气缭绕的山、烟雾朦胧的水,虚中有实,实中带虚,展现出中国文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诞生于新世纪的《绝弦》取材于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故事,同样讲述知音间的往来。

绝弦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绝弦》以水墨动画技法演绎唯美艺术,借助一黑一白、一 虚一实的流动旋律,实现意境的高度浓缩和抽象,同样诠释了中国画的笔墨意象和神韵。

水墨动画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展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意境和灵性美,透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超越物欲的哲学观念,可以说是用新方式展现了中国艺术深厚的传统。

虽说艺术价值不可估量,但回到前面的话题:面对快节奏的社会运行模式,中国水墨动画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命运?

水墨动画制作过程出了名的繁琐。在赛璐璐片上手工绘制拍摄制作,要在每一张画面上进行分解、描绘、分层着色,然后在摄影台上不断重复固定拍摄,最后再编辑合成。

一部水墨动画片的耗时,至少相当于五部以上同样长度的其他动画片。耗费工期太长、投入资金巨大,这在讲求投资回报的时代,很难行得通。这也是水墨动画攀上一个高峰后后续乏力,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但并非没有出路。如果能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发展通俗化、雅俗共赏化的故事题材,增强造型中的都市化和戏剧化元素,并与现代数字科技找到结合点,突破传统水墨动画的制作成本和动画语言的局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就迸发出巨大的潜力。

新世纪以来,动画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动画强国已将动画发展为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动画不单单是文化的传播,更是带动新技术发展经济的重要媒介。

全球每年动画票房、周边与衍生品获得的巨额经济收入,至少有 60% 被美、日拿走,相反,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潮流中,大有被淹没之势。

这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我国动画缺乏烙有本土印记的动画品牌标识。说到美国动画,就想起米老鼠和唐老鸭,说到日本动画,就想起千寻和龙猫,而说起中国动画呢?

水墨动画,她带着天生的中国印记来到世上,或将成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的希望。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图片、视频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