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小波逝世20周年】在这场虚拟访谈里,我们与王小波谈天说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小波逝世20周年】在这场虚拟访谈里,我们与王小波谈天说地

这是一场亦真亦假的访谈。我们翻着书,如同见了他一面,促膝而坐,侃侃而谈。

当代作家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

1997年的今天,当代学者、作家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北京,享年45岁。他最著名的小说《黄金时代》因铺天盖地的性描写,对“文革”的反映和批判而被视为现代小说的先锋和经典。他的“时代三部曲”曾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其中《黄金时代》更是获奖无数。然而,王小波生前并未进入主流文学视野之内,也没有加入作协,文学圈的“局外人”:“听说有一个文学圈,我不知道它在哪里。”王小波更看重自己的小说创作,可他的杂文也堪称粉丝甚众。在他离开以后的20年间,是什么样的魅力,让他有着这般耀眼的身后之名?

今天的王小波,集“公共知识分子”“叛逆”“有趣”等等标签于一身,他“有趣的思想、生活方式”是广大文艺青年纷纷效仿的对象。2015年,王小波小说《绿毛水怪》和《红拂夜奔》宣布将改编为电影,抓住了他作为这个时代“精神偶像”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在王小波逝世20周年之际,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与他展开了一场虚拟访谈,与他聊了聊人生与爱情,与他探讨了当今种种时常被拿出来热烈讨论的现实:知识分子、道德绑架、民族主义和女权主义......

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他还是那个有趣的小波啊。

界面文化:嗨小波,好久不见,不写作的日子感觉如何?

王小波:文学这个东西很废人心力。我们要明辨是非,评价善恶,要把一切的一切都拿到天平上称,多难呀。要对人和社会发出一点议论就那么费劲。要是先入为主的决定了什么该赞美,什么应该贬低就容易了。这就是写一流东西的难处。——《最初的呼唤》

界面文化:今天的很多青年读者爱极了你的小说和杂文。在你自己的那个时代,你是一个热门作家吗?

王小波:我写的东西一点不热门,不但挣不了钱,有时还要倒贴一些。严肃作家的“严肃”两字,就该做如此理解。据我所知,这世界上有名的严肃作家,大多是凑合过日子,没名的大概凑合也算不上。——《我为什么要写作》

界面文化:听闻你对小说写作要求甚高,大多作品都不能令你满意。我最喜欢《黄金时代》了,你怎么看?

王小波:写出《黄金时代》之前,我从未觉得自己写得好,而《黄金时代》一篇,自觉写得尚可。——《工作·使命·信心》

界面文化:今天的人们提起你来,往往会加上一个“知识分子”的标签,尤其是提到《沉默的大多数》等作品时,但在社交网络上,“公共知识分子”又面临着某种程度上的污名化。你觉得“知识分子”是怎样的一类人?

王小波: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我认为,知识分子的长处只是会以理服人,假如不讲理,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活着没意思,不如死掉。——《知识分子的不幸》

现在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关注社会时,批判找不着目标,颂扬也找不着目标,只一件事找得着目标:呼吁速将大任降给我们,这大任乃是维护价值体系的责任,没有它我们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界面文化:在你走后十年左右有了国学振兴的潮流,儒家在今天也面临着诸多讨论。

王小波:中国人一直生活在一种有害哲学的影响之下,孔孟程朱编出了这套东西,完全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的上层生活。假如从整个人类来考虑问题,早就会发现,趋利避害,直截了当地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人性的逆转》

界面文化:这种哲学是指什么?它的害处在哪些地方?

王小波:乃是孔孟开创的伦理学、道德哲学。这当然是种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别人也不会承认有我们这种文化。很不幸的是,这又造成了一种误会,以为文化即伦理道德,根本就忘了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成果--这是个很大的错误。不管怎么说,只有这么一种成果,文化显得单薄乏味。——《我看文化热》

界面文化:你这样批判孔孟,会不会有人说你崇洋媚外?

王小波:假如有人说,我如此立论,是崇洋媚外,缺少民族感情,这是我不能承认的。我虽然这样想,但不缺少民族感情。因为我虽然不佩服孔孟,但佩服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发明了做豆腐,这是我想象不出来的。——《我看国学》

界面文化:提到伦理道德,我想起来曾在你的一篇文章里读到过你对于“崇高”的分类,很有意思。

王小波:在一个文明社会里,个人总要做出一些牺牲——牺牲“自我”,成就“超我”——这些牺牲就是崇高的行为。我从不拒绝演出这样的戏,但总希望剧情合理一些——我觉得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举例来说,洪水冲走国家财产,我们年轻人有抢救之责,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总要问问捞些什么。捞木头尚称合理,捞稻草就太过分。这种言论是对崇高唱了反调。

事实上,有些崇高是人所共知的虚伪,这种东西比堕落还要坏。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正如他有权拒绝下水去捞一根稻草。假如这是对的,就对营造或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顾浪漫煽情,要留有余地;换言之,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关于崇高》

界面文化:当我们讨论问题时,道德似乎总在道理之前;人们也会说,没有信仰,道德便有了危险,好像信仰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你怎么看待“信仰”?

王小波:任何一种信仰,包括我的信仰在内,如果被滥用,都可以成为打人的棍子、迫害别人的工具。——《知识分子的不幸》

界面文化:你的信仰是什么?

王小波:我是墨子的门徒。作为墨子门徒,我认为理智是伦理的第一准则,理由是:它是一切知识分子的生命线。出于利害,它只能放到第一。——《知识分子的不幸》

界面文化:听说你是一名女权主义者?

王小波:作为一个男人,我同意自由女权主义,并且觉得这就够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一种接近某种女权主义的立场。我总觉得,一个人不尊重女权,就不能叫做一个知识分子。但是女权主义的理论门类繁多(我认为这一点并不好),到底是哪一种就很重要了。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 

界面文化:你对同性恋持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王小波: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总是让人敬重。——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有人说:同性恋是一种社会丑恶现象,同性恋不道德等等。我觉得这种指责是没有道理的。就我所知,医学没有办法把同性恋者改造成异性恋者,同性恋矫治就没什么道理可言。自然界有的人渴慕异性,有些人渴慕同性,但大家对爱情的态度是一样的,歧视和嘲笑是没有道理的。——《有关同性恋的伦理问题》

王小波和李银河

界面文化:聊聊爱情?

王小波:生为冰山,就该淡淡地爱海流、爱风,并且在偶然接触时,全心全意地爱另一块冰山。——《似水柔情》

界面文化:你年轻时候是怎样的?

王小波: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黄金时代》

界面文化:这几天将出现许许多多纪念你的文章。有人把你称为是“撩妹高手”和“有趣的天才”呢,你怎么看?

王小波:我相信,总有些人会渴望有趣的事情,讨厌呆板无趣的生活。假如我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这是我对生活主要的要求。——《有关给点气氛》

界面文化:如果工作繁重到令人没心思追求“有趣”,是不是就没救了。:(

王小波:我想要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推荐给青年朋友们: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相比之下,从金钱、权力、生育子女方面可以得到的快乐,总要受到制约。——《工作与生活》

界面文化:你走之后,北京来了许许多多新事物,其中一个叫做雾霾,可吓人了。

王小波:说到环境问题,好多人以为这是近代机器文明造成的,其实大谬不然。说到底,环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不能只管糟蹋不管收拾。收拾一下环境就好了,在其中生活也能像个体面人。——《环境问题》

界面文化:话说,你有什么愿望?

王小波: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王小波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界面文化:今天啊,将有许许多多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怀念你,你有什么要对他们讲吗?

王小波: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界面文化:好了,谢谢你和我们聊了这么多,病痛已去,祝你都好。

王小波: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着我明天再祝。——《诗人之爱》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小波逝世20周年】在这场虚拟访谈里,我们与王小波谈天说地

这是一场亦真亦假的访谈。我们翻着书,如同见了他一面,促膝而坐,侃侃而谈。

当代作家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

1997年的今天,当代学者、作家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北京,享年45岁。他最著名的小说《黄金时代》因铺天盖地的性描写,对“文革”的反映和批判而被视为现代小说的先锋和经典。他的“时代三部曲”曾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其中《黄金时代》更是获奖无数。然而,王小波生前并未进入主流文学视野之内,也没有加入作协,文学圈的“局外人”:“听说有一个文学圈,我不知道它在哪里。”王小波更看重自己的小说创作,可他的杂文也堪称粉丝甚众。在他离开以后的20年间,是什么样的魅力,让他有着这般耀眼的身后之名?

今天的王小波,集“公共知识分子”“叛逆”“有趣”等等标签于一身,他“有趣的思想、生活方式”是广大文艺青年纷纷效仿的对象。2015年,王小波小说《绿毛水怪》和《红拂夜奔》宣布将改编为电影,抓住了他作为这个时代“精神偶像”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在王小波逝世20周年之际,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与他展开了一场虚拟访谈,与他聊了聊人生与爱情,与他探讨了当今种种时常被拿出来热烈讨论的现实:知识分子、道德绑架、民族主义和女权主义......

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他还是那个有趣的小波啊。

界面文化:嗨小波,好久不见,不写作的日子感觉如何?

王小波:文学这个东西很废人心力。我们要明辨是非,评价善恶,要把一切的一切都拿到天平上称,多难呀。要对人和社会发出一点议论就那么费劲。要是先入为主的决定了什么该赞美,什么应该贬低就容易了。这就是写一流东西的难处。——《最初的呼唤》

界面文化:今天的很多青年读者爱极了你的小说和杂文。在你自己的那个时代,你是一个热门作家吗?

王小波:我写的东西一点不热门,不但挣不了钱,有时还要倒贴一些。严肃作家的“严肃”两字,就该做如此理解。据我所知,这世界上有名的严肃作家,大多是凑合过日子,没名的大概凑合也算不上。——《我为什么要写作》

界面文化:听闻你对小说写作要求甚高,大多作品都不能令你满意。我最喜欢《黄金时代》了,你怎么看?

王小波:写出《黄金时代》之前,我从未觉得自己写得好,而《黄金时代》一篇,自觉写得尚可。——《工作·使命·信心》

界面文化:今天的人们提起你来,往往会加上一个“知识分子”的标签,尤其是提到《沉默的大多数》等作品时,但在社交网络上,“公共知识分子”又面临着某种程度上的污名化。你觉得“知识分子”是怎样的一类人?

王小波: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我认为,知识分子的长处只是会以理服人,假如不讲理,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活着没意思,不如死掉。——《知识分子的不幸》

现在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关注社会时,批判找不着目标,颂扬也找不着目标,只一件事找得着目标:呼吁速将大任降给我们,这大任乃是维护价值体系的责任,没有它我们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界面文化:在你走后十年左右有了国学振兴的潮流,儒家在今天也面临着诸多讨论。

王小波:中国人一直生活在一种有害哲学的影响之下,孔孟程朱编出了这套东西,完全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的上层生活。假如从整个人类来考虑问题,早就会发现,趋利避害,直截了当地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人性的逆转》

界面文化:这种哲学是指什么?它的害处在哪些地方?

王小波:乃是孔孟开创的伦理学、道德哲学。这当然是种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别人也不会承认有我们这种文化。很不幸的是,这又造成了一种误会,以为文化即伦理道德,根本就忘了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成果--这是个很大的错误。不管怎么说,只有这么一种成果,文化显得单薄乏味。——《我看文化热》

界面文化:你这样批判孔孟,会不会有人说你崇洋媚外?

王小波:假如有人说,我如此立论,是崇洋媚外,缺少民族感情,这是我不能承认的。我虽然这样想,但不缺少民族感情。因为我虽然不佩服孔孟,但佩服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发明了做豆腐,这是我想象不出来的。——《我看国学》

界面文化:提到伦理道德,我想起来曾在你的一篇文章里读到过你对于“崇高”的分类,很有意思。

王小波:在一个文明社会里,个人总要做出一些牺牲——牺牲“自我”,成就“超我”——这些牺牲就是崇高的行为。我从不拒绝演出这样的戏,但总希望剧情合理一些——我觉得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举例来说,洪水冲走国家财产,我们年轻人有抢救之责,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总要问问捞些什么。捞木头尚称合理,捞稻草就太过分。这种言论是对崇高唱了反调。

事实上,有些崇高是人所共知的虚伪,这种东西比堕落还要坏。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正如他有权拒绝下水去捞一根稻草。假如这是对的,就对营造或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顾浪漫煽情,要留有余地;换言之,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关于崇高》

界面文化:当我们讨论问题时,道德似乎总在道理之前;人们也会说,没有信仰,道德便有了危险,好像信仰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你怎么看待“信仰”?

王小波:任何一种信仰,包括我的信仰在内,如果被滥用,都可以成为打人的棍子、迫害别人的工具。——《知识分子的不幸》

界面文化:你的信仰是什么?

王小波:我是墨子的门徒。作为墨子门徒,我认为理智是伦理的第一准则,理由是:它是一切知识分子的生命线。出于利害,它只能放到第一。——《知识分子的不幸》

界面文化:听说你是一名女权主义者?

王小波:作为一个男人,我同意自由女权主义,并且觉得这就够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一种接近某种女权主义的立场。我总觉得,一个人不尊重女权,就不能叫做一个知识分子。但是女权主义的理论门类繁多(我认为这一点并不好),到底是哪一种就很重要了。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 

界面文化:你对同性恋持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王小波: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总是让人敬重。——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有人说:同性恋是一种社会丑恶现象,同性恋不道德等等。我觉得这种指责是没有道理的。就我所知,医学没有办法把同性恋者改造成异性恋者,同性恋矫治就没什么道理可言。自然界有的人渴慕异性,有些人渴慕同性,但大家对爱情的态度是一样的,歧视和嘲笑是没有道理的。——《有关同性恋的伦理问题》

王小波和李银河

界面文化:聊聊爱情?

王小波:生为冰山,就该淡淡地爱海流、爱风,并且在偶然接触时,全心全意地爱另一块冰山。——《似水柔情》

界面文化:你年轻时候是怎样的?

王小波: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黄金时代》

界面文化:这几天将出现许许多多纪念你的文章。有人把你称为是“撩妹高手”和“有趣的天才”呢,你怎么看?

王小波:我相信,总有些人会渴望有趣的事情,讨厌呆板无趣的生活。假如我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这是我对生活主要的要求。——《有关给点气氛》

界面文化:如果工作繁重到令人没心思追求“有趣”,是不是就没救了。:(

王小波:我想要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推荐给青年朋友们: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相比之下,从金钱、权力、生育子女方面可以得到的快乐,总要受到制约。——《工作与生活》

界面文化:你走之后,北京来了许许多多新事物,其中一个叫做雾霾,可吓人了。

王小波:说到环境问题,好多人以为这是近代机器文明造成的,其实大谬不然。说到底,环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不能只管糟蹋不管收拾。收拾一下环境就好了,在其中生活也能像个体面人。——《环境问题》

界面文化:话说,你有什么愿望?

王小波: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王小波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界面文化:今天啊,将有许许多多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怀念你,你有什么要对他们讲吗?

王小波: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界面文化:好了,谢谢你和我们聊了这么多,病痛已去,祝你都好。

王小波: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着我明天再祝。——《诗人之爱》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