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缔造了《合金装备》的小岛秀夫被认为是一名真正的游戏导演。尽管在过去的30年间,这位53岁的游戏制作人所做的工作都与《合金装备》相关。但在1986年加入Konami之前,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小岛对电影的非凡热情可以从他长期以来的游戏作品中可见一斑,正是对于电影的热衷,令他在制作即将发行的PS4游戏《死亡搁浅》过程中选择与知名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合作。
目前,小岛对其游戏新作仍秘而不宣,但他从未停止过表达对于电影的喜爱。当我们最近在采访中问他道“是什么因素促使他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时?”,他却反过来问我们:能否给他开设一个专栏,让他在每月一次的文章中分享他对于电影的所思所想?

于是当《攻壳机动队》于3月31日上映的时候,他热情展示了对于士郎正宗1988年漫画,押井守1995年动画剧场版以及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鲁伯特·山德斯导演的最新电影的看法。
以下是全文翻译:
《攻壳机动队》名字的灵感来源于亚瑟·库斯勒1967年的哲学心理学著作《机器中的幽灵》。这本书的主题是对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灵肉二元论的批判。灵肉二元论认为人类有充满自由意志的思想和执行机械运动的躯体,二者相互独立存在又相互作用。其基本观点是我们的思想并不依赖于肉体而存在,但身体和思想也不能彻底分离。《机器中的幽灵》的理念是人实际上是住在躯体(机器)里的幽灵(思想)。
士郎正宗的原作漫画以及1995年的剧场版动画将“机器”换成了“壳”。如果说一个人是存在于躯体中的幽灵,那么住在人造躯体里的幽灵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由士郎正宗和押井守在他们各自作品中提出的,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的范围,非常具有深度。

正是这样的深度,才能让《攻壳机动队》在1988年横空出世以后,历久不衰,不断激发创作者们的灵感,创作出探寻这一问题的新作品。而由斯嘉丽•约翰逊担任主演,鲁伯特•山德斯执导的2017年好莱坞真人动作电影《攻壳机动队》便是这一风潮的最新作。这些作品虽然“壳”(用不同媒介形式表达),却有着同样的“魂”(主题相同)。
我想要简单讨论一下“魂”与“壳”之间的关系。如果说“魂”是指一部作品的精神、主题和其它核心元素,那么“壳”就是指用来表现“魂”的媒介和方法。
早在士郎正宗的作品被商业化改变之前,便早已被赞誉为天才。《攻壳机动队》故事中展现的画面与剧情都是建立在他对网络、信息技术、武器装备、哲学和心理学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当时在日本,漫画都以周刊的形式发表,对于大部分读者而言,最重要的卖点是吸引读者下一周继续购买的剧情悬念,另外漫画情节要紧凑易懂,便于快速阅读。然而士郎正宗却反其道行之,在漫画中漫带入众多细节和丰富信息,想要一次性消化完是不可能的。尽管《攻壳机动队》漫画原作也拥有大量的动作戏,幽默的玩笑以及鲜明的人物性格,但它终究是一部反传统的作品。
这部漫画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它首次发表在讲谈社的漫画杂志《Young Magazine》上——之后又以单行本的形式发表(另一种“壳”),方便读者反复进行阅读。
在八十年代后期的时代氛围中出版,也是这本漫画成功的一大原因之一。在原作故事中,信息网络已遍布全球,但是在八十年代,网络还才刚刚起步,尚未开始商业化进程。这个故事是在信息技术具有实现可能的时代完成的,因此读者可以从中感受未来世界的希望。当然,这个故事没有盲目崇拜技术,不过相较于押井守版本的《攻壳机动队》,原作漫画更为推崇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在日本,人们有时将1995年被称为“互联网元年”,这也是剧场动画《攻壳机动队》上映的年份。互联网第一次商业化大潮的开启,势必会影响到押井守对于原作漫画的解读,以及他在剧场动画版中对于作品主题的表达。
而在当时的欧美,如果有这样一部前卫且富有深意的好莱坞作品发行,那么他可能成为一部在小范围内受欢迎的邪典(cult)作品,却不可能成为一部广受欢迎的商业大作。但在1996年,Manga Entertainment公司以“录像带首映”形式发行《攻壳机动队》剧场动画以后,它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攻壳机动队》是第一部在Billboard荣获第一的动画电影。
“毋庸置疑,这部电影在翻拍中显示出了对原作漫画的尊重。不过,作为原作漫画的忠实粉丝,我不禁感受到这部电影受制于原作,所以,它很难展示出电影自身的特点。”
就像士郎正宗的漫画需要反复阅读一样,剧场版动画也需要观众反复观览才能真正理解。为了做到这一点,以家庭录像带的形式发布,而非以院线上映的方式进行发行,才是最理想的做法。
所以,士郎正宗和押井守的作品最终都以正确的方式将主题传递给了全球的观众。那鲁伯特•山德斯的《攻壳机动队》电影相比较之下又如何呢?
作为一部好莱坞电影,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它通过精妙的视觉画面诠释了故事的基本主题,将其嵌入一部好莱坞与大片的外壳之中。对于那些可能会回避漫画或动漫中的深刻反思和哲学思辨的观众而言,这是最适合他们的版本。
对于观众而言,观察在改编过程中,原作(魂)与电影(壳)是如何渐渐脱离关系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以漫威宇宙为例,壳(电影的视觉画面、设定、现代化表演和呈现)和魂(人物的身份与主题)经常变换,从而为电影整体服务。但是,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它的壳(电影的视觉画面和设定)非常忠于原作。当然,最新的视觉特效技术让电影整体焕然一新
就算是完全运用了最新的视觉技术,这部电影从本质上来说是还是对于原作动画中经典场景的再现。这无可厚非。如果你是漫画和动画的粉丝,这完全是一个惊喜,这部电影在翻拍剧场动画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足够的尊重。不过,作为原创作品的忠实粉丝,我不禁感受到这部电影困在了原有的壳中,没有展现出电影自身的特点。

漫画和动画的核心主题之一都是对灵肉二元论的剖析,以及对人类自由意志的哲学探索。它们都提出一个问题:“人是什么?”而这部真人电影却用一个更简单的问题代替这个主题:“我是谁?”在不剧透的前提下,我可以说这部电影不过是发生在超信息化未来世界的《谍影重重》罢了。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由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女主角寻找她身份的故事。
当女主角找到越来越多的线索,重要的谜团逐渐解开,最后的结局令人满意。仅仅是看着斯嘉丽·约翰逊背负着身世之谜,进行着激动人心的冒险,就已经足够享受了。然而,离开电影院,回到现实世界,这些电影中的角色仍然困在他们的“壳”里,无法摆脱束缚。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漫画的深远影响,也无剧场动画所蕴含的惊人冲击力。话虽如此,这可能也不是电影的错。
22年前,当草薙素子在剧场动画中喃喃低语“网络巨大且无限”,便能给荧幕前的观众带来巨大的冲击力,而在22年后的今日,如此的话语不会在人群中引起任何的波澜。在1995年,网络是充满神秘的美丽新世界;而今它已经遍布全球,家喻户晓。人们已离不开手机,每个人都能以网络互相连接。对于我们来说,网络已不再是遥远无限的。
那么在这个现代社会里,草薙素子的灵魂又将栖身何处?在寻找一个新外壳的时候,通过回到人们自己的“壳”来描绘自我身份,可能菜是唯一的选择。
翻译:赵挪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