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联航殴打并拖拽乘客离机事件引起舆论哗然,而原因仅仅是美联航要让自己的雇员搭乘该航班,而强迫乘客被“重新安置”。美联航首席执行官穆尼奥斯三份不同内容的道歉信引发了此次事件的再次发酵。第一份声明称事件“令人心烦意乱”,他表示道歉,原因是“不得不重新调整乘客”,并对员工处理方式予以辩护。第二份声明是一份内部声明,他将责任推给遭暴力驱逐的乘客,并以“礼貌”形容其员工和机场保安处置事件的方式,“我站在你们身后”表示支持。第三份声明终于认为事件是“可怕的”,他表示道歉,承诺会把事情处理好。
有人评论,整个事件,超售是起点,打人是燃点,而亚裔是沸点,那穆尼奥斯的三次道歉信则是事情的拐点了。
4月11日,美联航空股价遭重挫,跌幅一度达3%,导致12亿美元市值蒸发。
此事除了引起多国的官方关注,在多国的民众中,也掀起了一股反美联航的高潮。美国已有10万多人向白宫发起请愿,要求调查此事,更有芝加哥民众在奥黑尔国际机场举行示威。
看起来,穆尼奥斯似乎已经服软了,道歉了。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由于舆论和市场的压力而不得不低下头的姿态。有媒体爆出,几年前加拿大歌手戴夫·卡罗尔吉它事件曾在几天中导致美联航的股价狂泄10%。看来,赶客人下飞机的事件,不是美联航第一次,老易也相信这不是美联航干的最后一次,只要超售的现象一直存在。
其实超售是航空行业的规范,不过因为超售事件引发如此大的事件,也只有美联航做得如此彻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傲慢?!这种傲慢的背后到底是什么?美联航打人的资本究竟是什么?
一、超售是行业规则
近几年,美国航空公司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美联航在2011年与美国大陆航空抱团取暖,合并成一,成为世界第四大航空。美联航2016年的经营性收入为365.6亿美元,比2015年减少了3.4%。2015年的净利润为73.4亿美元,而2016年却减少到22.6亿美元,减少幅度达69%。
事实上,不止美联航,其他航空公司也存在超售现象,但美联航尤其严重。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美联航就超售了6万多张机票,其中有高达3700多人是被美联航强制赶下飞机。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整个航空业,廉价航空冲击、运力增加都导致价格战日趋激烈,尤其是体量较大的航空公司,航空公司若想盈利,便只能降低空置率,“超售”便是解决空置率的一大办法。 除了超售以外,航空公司还会采取合并航班的方式减少空置率。从美联航这次因4名机组成员紧急搭乘UA3411航班、强行要求乘客下机事件本身,也可以看出,公司正通过极力压缩员工的工作时间,以最大程度提高公司运力,保证其运行效率。
美联航努力“超售”,而对部分客户的服务,那就要被排在最后了。正因为此,才有了美联航粗暴地对待客户的行为。
二、“嫌贫爱富”是美联航的标准
有人说美联航对待乘客之所以如此傲慢,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业绩压力下,美联航除了用“超售”的方法来降低成本,还通过降低服务水准来节省成本。老易觉得这样的说法不尽然。
美航空界泰斗大陆航空公司前CEO贝塞恩接受CBS电视台采访时对美联航空拖拽华裔乘客事件发表看法。或许他认为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航空公司多卖了机票,“不好意思,有人必须要下飞机,那个被拖下飞机的乘客幼稚得像个孩子。同时他认为,航空公司会有一个名单,如果你是频飞、头等舱或者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乘客,被航空公司“请下去”的现象应该不会出现,机票价格和会不会被踢下飞机有很大关联。
原来如此,减少成本,增加成本,美联航的标准是“嫌贫爱富”。之所以会将这位越南裔的医生“请下”飞机,实质是其跟美联航的利润贡献率有关,或者根本就无关于亚裔。
三、规模经济是美联航的制胜之法
“超售”是企业赢利的战术,赢利是企业的使命,企业“嫌贫爱富”本无可厚非。像美联航如此光明正大、粗暴地彰显这种潜规则,这种底气何来?
早前的资料显示,美联航航线网覆盖全球,每天运营2200多个航班飞往30个国家的139个目的港。在2016年,美联航开通了古巴哈瓦那至纽瓦克及休斯顿枢纽的航班,还开通了旧金山至其他5个城市的国际航线,包括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西安、新加坡、奥克兰、新西兰以及中国杭州。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新兴市场,中美航企都希望能分一杯羹。到2016年,美联航与国航已经成为中美航线的最大承运人。可以看出,美联航深谙商业经营之道,更是深谙规模竞争之道。就像一个池塘,在每个出口都放上鱼网,放不放饵,鱼早晚都是你家的,这就是规模竞争的优势所在。在规模经济的背后,还有“垄断”二字作为支撑,在“垄断”面前,个体的力量如何抗衡?这就是美航联如此傲慢的根本。
美联航事件还在不断地发酵,许多人都说,美联航的形象已在公众眼中毁于一旦,要修复谈何容易。在老易看来,这件事情虽然会短期内对美联航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是有限的。当一个行业的垄断没有被打破,当一个企业的规模没有被打破,它的生命力就依然存在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