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她用自己的视角,诠释了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
6年,她用自己的足迹,丈量了西行取经的深浅艰辛。
如今她驾鹤西去,一生艺术成就,又由谁来褒奖评说?
由你我,由将86版《西游记》一遍又一遍看下去的你和我。
本文全长2700字,大约占用您6分钟。
2017年4月14号,《大话西游·大圣娶亲》加长纪念版再次上映,80后、90后们纷纷赶赴电影院,还星爷一张电影票。
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几乎同一时间,一位用自己的半生来诠释《西游记》的艺术家,在病床上,永远地合上了自己的双眼。
2017年4月15日,86版《西游记》、《西游记央视版续集》的导演,杨洁老师,与世长辞,享年88岁。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一噩耗,不仅仅意味着一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驾鹤,同时也意味着又一位我们童年王国的缔造者,悄然离开。
如果说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那么我们欠她的又是什么?
是赞赏?是奖杯?是荣耀?
不管是什么,我们都没有机会偿还了。
我能做的,就是在今天,以一篇文章,为她的西去送行。
英雄世家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名噪一时的女导演,出身于一个英雄世家。
杨洁老师的父亲,是烈士杨伯凯先生。
杨伯凯,字道融。《华西日报》和《民众时报》的创办人,一支铁笔,文锋犀利,正气凛然。
在蒋介石政府退守台湾之前专门下令,将杨伯凯等十二名进步人士,杀害于成都一座石桥。这就是著名的十二桥惨案,该桥因此改名十二桥。
杨洁老师的伯父,是人称花帅的叶剑英。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杨洁老师还见证了延安的整风运动和文革,并在文革中保护了相声大师刘宝瑞的女儿。
也正是这些经历,培养了她倔强中不乏浪漫的性格。
这样一种性格,使得杨洁老师在艺术表现上,大胆求真,创造了很多跨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
或许我们都没注意到,86版《西游记》的片头曲,就是我们这两年刚刚火起来,在各位歌手的专辑和演唱会上屡见不鲜的“电音”。
那个时候,能够吸取西方影视剧歌曲的表现形式,毫不违和地化为己用,这样的做法,在现在看来,不仅是一种跨越时代的审美,更是一份敢为天下先的胆识。
顺便一说86版《西游记》是当时大陆第一个使用威亚技术的剧组。而这一技术,正是杨洁老师带人从香港“偷师”学来的。
也正是这样一种性格色彩,使得杨洁老师在艺术理念上,寸步不让,敢在中央电视台台长面前坚持己见。
在拍摄《西游记》的过程中,杨洁和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台长王枫有很多相左的意见,从选角到取景,甚至包括上文提到的片头曲选曲。但是杨洁以一名小导演的身份,在大台长的面前寸步不让,据理力争。最后使得王枫不得不低头让步。
如果不是这样的成长环境给了杨洁老师熏陶和培养,估计我们现在看到的86版《西游记》,就是另一个面孔了。
艺术成就
其实,杨洁老师第一次被人们熟知,是在1949年。
那一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青岛,在青岛的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室,杨洁老师用自己的声音向全青岛的人民传递了一个消息:
“青岛同胞,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刚接管的青岛市人民广播电台 ,现在开始播音。
今天是6月2日,青岛解放第一天。”
解放之后,杨洁老师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香罗帕》《追鱼记》《小院风波》《卖水》……这些在我们年轻人看来十分生疏,在老一辈听来却耳熟能详的戏曲剧,都是出自杨洁老师之手。
82年,杨洁老师扛起了《西游记》导演的重担。
我不说当年的剧组拍摄条件多艰苦,每顿饭的标准是5毛钱,全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这些家喻户晓的梗。
我单说一句,这一部电视剧的选角,足够令现在那些为了曝光度和粉丝效应讨好小鲜肉演员的导演汗颜一辈子。
杨洁老师在选角一事上,绝对当得起慧眼识人四个字。
赵丽蓉这样的资深的老戏骨就不说了,现在我们荧幕上很多年轻演员也多得她的提携。
周涛(白龙侍女), 李成儒 (场记) ,许晴(太上老君丹童) 。
西游记中的各种女妖精每个人都各尽妍媸,比现在的撞脸女明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那个时候没有海选这个概念,但是杨洁老师却做出了海选都做不到的事情。
她从昆剧团,京剧团里面调人,从各大文工团里面借人,并手把手指导戏曲演员电视剧表演的技巧,实现了从传统戏剧到现代电视剧的完美转换和过渡。
正是这样的选角,奠定了86版《西游记》的高度和深度。导致这一部剧,即使放到几十年后,和张纪中版的《西游记》同台较量,也毫不逊色。
这一部戏,前前后后,拍摄了六年之久,对国内国外,都影响深远。
正是在86版《西游记》的一片好评万人空巷之后,央视招商引资,陆续拍摄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而国外,特别是日本,在看到了中国的《西游记》之后,也开始了效仿拍摄,虽然画虎不成反类犬,但是86版《西游记》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人批评86版《西游记》时表示:这一版《西游记》和原著相差过大,孙悟空的形象并没有这么高大,应该是毛脸雷公嘴身材矮小的猴子,甚至包括大闹天宫等许多关键章节的剧情,跟原著出入也很大。
这是实话,但是我还是要为杨洁老师鸣一句不平。
以当时剧组的条件,聘请文学顾问,确实是有心无力,况且,如果按照吴承恩《西游记》原著中的形象来拍摄,毛脸雷公嘴的美猴王,獠牙长鬃毛的猪八戒,挂着九个骷髅头的沙和尚……
这样的一部剧能否得到观众们的喜爱,真的不好说。如果忠实于原著,西游记里面对妖怪洞府血腥的描写,如何拍摄?
这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表现形式,在后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多有体现,也无可厚非。毕竟86版《西游记》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启蒙意义,还是大于传道意义的。
爱情生活
86版《西游记》当然不仅仅是杨洁老师一个人的功劳,这一部历时六年的巨作,是属于全体幕后人员和演员的,这其中就包括杨洁老师的丈夫,剧组的唯一摄影师——王崇秋老师。
杨洁和王崇秋初次见面的时候,杨洁年近四十,离异,还带着一个孩子,王崇秋不到三十岁,刚从部队转业。
所以在那个年代,两人公布姐弟恋情的时候,对周围的同事和朋友造成的震动可想而知。
但是杨洁和王崇秋从不后悔,也并不在意。
因为他们两个彼此相知,杨洁的观点,王崇秋总能支持,王崇秋的想法,杨洁看到他的眼神就能理解,工作上的默契和生活中的理解,让两个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也正是这份导演和摄像之间的默契,打造了一万多个经典的镜头,铸就了我们近三十年的暑期回忆。
现如今,西游记这个IP还是我们影视改编的大热门。
电影有《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西游降妖》《西游伏魔》;电视剧有《西游记后传》、张纪中版《西游记》、香港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但是我们百看不厌的,还是那一部特效平庸,甚至能看到明显威亚穿帮镜头的经典剧作。这是因为在86版《西游记》的背后,有杨洁老师领队,一大批兢兢业业的艺术家。
在整个中国电视剧领域,如果没有人带领着这样一批艺术家披荆斩棘,引进威亚技术,学习拍摄手法,就不会有90年代以后电视剧领域的百花齐放;如果没有她的慧眼识人,不拘一格,多少优秀的演员,还要被埋没在学校、文工团和剧院里。
她拍了六年的取经人,但是她自己,才是中国电视剧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取经人。
今天,取经人走了,看了30年西游的我,用这篇文章,来送一送。
不论今后电视剧的路在何方,西游也好,东进也罢,您这盏指路的明灯,我们都不会忘。
- END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