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上海车展的阿尔法·罗密欧展台人头攒动。1967年的古董车Giulia GTV和全新Giulia以及Stelvio等车型同时展出。
上个世纪40年代,阿尔法·罗密欧曾毋容置疑是上流社会的宠儿,不仅曾是墨索里尼的座驾,还是西西里黑手党的最爱。据说那时的黑手党只需要两件武器:卡宾枪和阿尔法·罗密欧。因为逃命的时候跑得够快。
不过,黑手党的终究不可能只钟爱一款座驾,阿尔法·罗密欧的成名也不至于那么旁门左道。
1911年就进入赛车领域并一举成功的阿尔法·罗密欧,是名副其实靠比赛成绩扬名的赛场初代偶像。
蝉联第一、第二届F1世界冠军、“3F”车手包揽前三、四叶草的奇谈……,属于阿尔法·罗密欧的赛道传奇不胜枚举,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与恩佐·法拉利的故事。
1920年,年轻的恩佐·法拉利开始了为阿尔法·罗密欧的打工生涯,从一名试车手到赛车队队长,再到成立法拉利车队,历经F1、24小时勒芒、米勒·米格大奖赛、塔格·佛罗热大奖赛……P2、P3车型所向披靡的30年代,几乎是阿尔法·罗密欧垄断欧洲冠军的时代。就连费迪南德保时捷领衔的德国联合车队也甘拜下风。
直到1939年,功高盖主的法拉利出走,开启了另一个伟大的品牌。他直言不讳:我从阿尔法·罗密欧学到了很多。
(这里为车迷、影迷插播一条资讯:最新版的《恩佐·法拉利》正在筹备中,电影男主已确定由狼叔 休·杰克曼出演。)
巅峰时期的阿尔法罗密可谓精英收割机,旗下员工不仅包括恩佐·法拉利,还有一众设计大师,包括博通、宾尼法利纳以及乔治亚罗。
这款1967年的古董车Giulia GTV正是出自当时年仅22岁的乔治亚罗之手。该车不仅在此后几年的房车大赛中表现非凡,更重要的意义是,它是阿尔法·罗密欧最受欢迎的平民车型之一。
赛场上的大明星在现实经营中的羸弱已初现端倪。阿尔法·罗密欧越来越无力为巨额的赛车情怀买单,而乔治亚罗亲手操刀的Giulia GTV为公司转型开了个好头。
60年代的意大利人民生活富足,开着外形时尚、性能不俗的GTV去看比赛是那个时代经典的生活图景。毕竟那时候,阿尔法·罗密欧在车迷心目中是地位和法拉利不相上下的车坛霸主。
现在这辆古董车已成为上海汽车博物馆的藏品,不妨前往一睹真容。
继续来看阿尔法·罗密欧是如何走下神坛的。
二战期间,阿尔法·罗密欧的命运和其车厂大同小异,禁赛,生产民用车、飞机、船舰发动机、甚至电饭锅。
到1945年,公司生产迅速走上正轨,久负盛名的6C2500、销量一度达欧洲前三的1900、以及电影《毕业生》中,达斯丁霍夫曼主扮演的男主驾驶的1600 Spider Duetto……推出上流社会趋之若鹜的轿跑,阿尔法·罗密欧可谓信手拈来。
1951年,Alfa Romeo159再次夺得F1世界冠军,也捧红了当时被认为最伟大的F1车手——方吉奥。
两次世界大战显然都没能摧毁这个品牌的赛道传奇,他最终是败给了自己的经营不善。
1970年起,阿尔法·罗密欧徘徊在破产边缘,几经并购重组,早就失去了主宰车型的话语权,生产好赚钱的民用车成为了主要课题。
然而意大利人浪漫、随性的特质运用在民用车上似乎不完全是一件好事,相比做工严谨的德系车、便宜耐用的日系车,阿尔法·罗密欧的质量可靠性存在一定差距。不仅如此,他还选错了合作伙伴,80年代,与日产合作推出的掀背旅行车Arna被贴上“廉价车”标签,一度拉低了品牌形象。
好在1986年,这个意大利品牌终于回归祖国,被菲亚特收购。不过,90年代虽然被称为阿尔法·罗密欧的产品爆发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产品,但与昔日同级对手实在相去甚远。过慢的产品更新速度和几乎看不到的市场营销,阿尔法·罗密欧早已退出了全球多个主流市场,即便是在欧洲本土,也沦为小众品牌。
似乎只有在汽车博物馆、老爷车聚会,人们才能重拾这个品牌的辉煌。
进入21世纪,母公司菲亚特重新整理品牌架构,阿尔法·罗密欧和玛莎拉蒂技术共享,被期望成为又有情怀又能赚钱的品牌。
利用8C的延伸影响力推出的小4C,则被认为是品牌开启复兴的标志,没有转向助力、没有空调、塑料感超强的内饰,一切都是为了925千克的车重,铝制车身、后轮驱动,搭载民用四缸、1.7升发动机,却能爆发237匹马力。这台跑车非常纯粹,非常阿尔法·罗密欧。
而Giulia四叶草性能版则跳动着和法拉利CaliforniaT同样的心脏,车内启动按钮、拨片换挡等多处设计也和法拉利如出一辙,在英国售价比动力相近的奔驰C63 AMG S便宜了7000英镑,被《CAR》杂志誉为“你可以每天开的四门法拉利”神车。
同时,还推出了对标宝马3系的平民版Giulia,,以及即将上市、引入玛莎拉蒂Q4全时四驱的SUV ——Stelvio。从车型布局来看,阿尔法·罗密欧要面包,也要爱情。因为他有一个惊人的计划,“到2018年实现全球40万的年销量”。而中国、美国被视为品牌复兴的两大主力战场。
身边的朋友,或许很多人会说我喜欢保时捷、我喜欢法拉利,但却很少有人会说我喜欢阿尔法·罗密欧,说起这个品牌,人们总是不明觉厉,却又一头雾水。
展台上挤满了好奇的观众,某种程度上映射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品牌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其实是陌生的。右边的GTV代表当年的不可一世,而左边的Giulia则是一张极富个性的新面孔,从1967年到2017年,时代变了,阿尔法·罗密欧也变了吗?这会是一场“诺曼底登陆”吗?目前还没有答案,但至少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阿尔法·罗密欧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