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转型,职能型组织结构如何转变?这是最近经常遇到的问题,一些企业甚至发来正在调整的组织结构图进行交流,结果发现很多企业没有能够摆脱传统管理思维的禁锢,组织结构调整方式依然在原有框架下“打转”,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调整的话,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式,结果必然是摁下葫芦浮起瓢,很快还要进行下一轮的调整。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组织结构演变规律来思考,只有知道未来组织结构特点,才能知道今天组织结构应该如何调整,让转型企业一步一步迈向一个新组织。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在市场生态发展过程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四种企业形态特征分别可以用四种平面图形代表,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条形,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其中,精英价值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也是中国传统企业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工业4.0时代的产物,尚未到来,而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可以称之为新组织。
组织结构演变规律
当企业形态不断进化时,组织结构也随之发生演变,不同企业形态采取不同组织结构形式。一般而言组织结构经历直线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流程型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等四种形式,这就是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从精英价值形态向客户价值形态进化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此时组织结构也将从职能型结构迈向流程型结构。
职能型结构与流程型结构
传统企业一般采取的是职能型组织结构,典型的纵向管理模式,职能型组织结构又分为两种形式:直线职能型与事业部型。事业部型其实是直线职能型的“升级版”,典型特征是功能集中、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常会出现在集团企业中,由于事业部在集团中承担着某种特定职能,因而是一个职能单元,所以属于职能型。中国的传统企业几乎无一例外,所以把这种组织结构认为是一种必然性,殊不知不同企业形态具有不同组织结构形式。
职能型组织结构
客户价值形态一般采取流程型组织结构,典型的横向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团队取代部门、角色取代职位,同一个业务流程可以有不同的流程管理人,如同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分身之术”(详见《新组织变革:从“瘦身之术”迈向“分身之术”》),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自主调整业务流程,实现企业规模的动态调整,显然比职能型组织结构更加灵活,与新商业时代的市场特征相匹配。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开始采取这种组织结构形式。
流程型组织结构
其实,流程型结构并非多么复杂,只是与职能型结构相比泾渭分明,如果没有过渡阶段根本无法实现顺利转变。谁能承担起转型重任?唯有矩阵型结构。
从职能型结构迈向流程型结构
从组织结构演变规律可知,矩阵型就出现在职能型与流程型之间,除了“承前”,对接职能型组织结构以外,还要“启后”,迈向流程型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能够从职能型向流程型顺利演变,这也是矩阵型结构的“宿命”。
矩阵型组织结构
矩阵型结构是独一无二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兼有职能型与流程型组织结构的双重特点。矩阵型结构是在传统的垂直管理模式中出现了横向管理方式,增强了对市场生态的灵活性。在垂直管理线条中,采取了以职位管理为基础的产品管理,而在横线管理线条中,采取了以能力管理为基础的项目管理,两者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提高了传统企业在频繁变化市场中的运行效率。我把矩阵型结构、项目管理方式以及二元管理基础(职位管理与能力管理)的集成模式称为三引擎模型。由于转型企业中出现了横向管理模式,意味着传统企业形态开始瓦解,新组织形态开始萌芽,随着市场的持续发展,新组织形态特征将会越来越明显。
传统企业转型“三引擎模型”
职能型结构在中国可以追溯上千年,横线管理模式的出现无疑是在挑战这上千年的传统,难度可想而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从职能型到矩阵型,从事业部型到事业部矩阵型是转型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如果迈不出这一步,传统企业进化将就此停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