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当地时间5月7日晚,法国大选尘埃落定。中间党派领导人马克龙获胜,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25任总统。
让人惊讶的除了39岁“登基”,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总统,还有比他大24岁的妻子特洛涅。
早在马克龙首轮获胜后,与妻子拥吻照片传遍欧洲,撒了一大把狗粮。随着其成功当选,爱丽舍宫第一夫妇的最大“年龄差”也尘埃落定。广大熟女奔走疾呼:命中良人还在上小学,急啥?坐等!
当然,还有更多保守人士表示理解不能:这也就是法国人,玩这么重口味。搁我们这儿,没门!
但真的只有法国人吗?在向来“爱幼”的亚洲,日本人民远有《魔女的条件》近有《贤者之爱》。而放眼看去,若论起熟女的诱惑,特洛涅是否比得上“万贵妃”,也要打上一个大问号。
她比皇帝大17岁
万贵妃本名万贞儿,原是一个普通侍女,姿色平平,脾性粗俗。她年长明宪宗十七岁,但却被宠爱至深达二十余年,甚至到生死相随的地步。这样的现象发生在帝制时代的皇帝身上,不仅当时文武大臣、后宫嫔妃迷惑不解,也让后世史家难以琢磨。
明宪宗初名朱见濬,生于正统十一年(1446),是明英宗的长子,但是他的童年却没有一般太子那样养尊处优,而是几经挫折。
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大军向明朝进攻,大同守军失利,塞外城池陷落,边报日数十至。为解忧局,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之下,仓促之间统兵亲征,致使发生“土木堡之变”。土木之役,明军全军俱覆,英宗被俘,上演一出明代的“爸爸去哪儿”。
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于谦力排众议守卫京城,并且在张太后的主持下立英宗长子见濬为太子,以正东宫,同时郕王朱祁钰监国,总理朝政。爸爸失踪,叔叔代理。这一年,宪宗只有三岁。
第二年,英宗大难不死,从漠北返回京城,但这时郕王已经在朝臣的拥戴下做了快一年的皇帝。景帝以太上皇的虚名将英宗囚禁于南宫,与此同时,随着帝位的日益巩固,见濬的太子地位也日益不保。终于在景泰三年(1452),景帝废太子朱见濬为沂王。爸爸被囚,自己被废,这一年他只有六岁。
面对这一突来的变故,对于小见濬的反应,明实录是这样记载的:“年虽幼,已岐嶷如成人,视瞻非常,不亲言笑。”如明史专家毛佩琦所言,“一个小孩子(宪宗),在政治的天平上被任意摆布,他可能对此全然不明白,但是人间冷暖在他心中必然已留下深刻的印记。”
家庭亲情的缺失和郁郁寡欢的童年使得见濬经常陷入孤苦无依的状态,唯一一直伴随他的只有一个人,此人就是宪宗皇帝后来终生迷恋的万贵妃。
正统十四年(1449),三岁的朱见濬被立为太子,万贞儿作为贴身宫女前往东宫侍奉太子。机警的万贞儿像亲生母亲般体贴,把孤寂的宫女生活中无法排遣的全部热情,和自己梦寐以求的全部美好理想,都倾注在这个比她小十七岁的男孩身上。
《龙门飞甲》的幕后BOSS
在电影《龙门飞甲》中,张馨予饰演的万贵妃笼络西厂头目厂花羽化田,命他追杀怀有龙种的出逃宫女。这一情节看似天马行空,实际上却是宪宗朝后宫的真实写照。
天顺元年(1457),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再次成为大明朝的皇帝。十岁的朱见濬也再次成为大明朝的皇储,名字由见濬改成了见深。一个新的名字,似乎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在英宗再次执政的八年间,见濬一方面依然眷恋着他的万贞儿,另一方面也亲眼见证了父皇对于景泰帝的报复。
天顺八年(1464),明英宗驾崩,太子朱见深即皇帝位,这一年他只有十八岁。百日之后,根据遗诏,宪宗立吴氏为第一任皇后。这件事无疑深深刺痛了万贞儿,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玩了十几年的养成游戏,眼见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谁不火冒三丈。
她不断利用皇帝的宠幸对新皇后的权威进行挑战,并且多次在宪宗面前使离间之计。终于,年轻的吴皇后上了当,“摘其过,杖之”。
皇后杖责宫女本无过错,但万贞儿的肉连着皇帝的心,年轻的皇帝怎么能接受自己心爱的女人被杖责的事实。他要求废吴后另立万氏为后,这一想法立即遭到两宫太后的一致反对。
正如周太后所问:“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她有啥漂亮昂,你这么宠她?)
宪宗也明确回答:“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有她我安心,朕根本不看脸!)
宪宗的回答明白无误的透露出了他对万贞儿的感情。既是恋母心理的作祟,也是从小安全感缺失的需要。
虽然万氏最终未能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但也足以向整个朝廷展示自己对皇帝的控制力。后继的王皇后也完全成了傀儡,因其能“委曲下之,故得安于位”。废后事件之后,万氏更加骄横于后宫,“中官用事者,一忤意,立见斥逐。”
成化二年(1466),万贞儿以三十七岁高龄为宪宗产下第一个儿子。皇帝极为兴奋,立即派遣宦官到各山川祭祀,下诏册封万氏为皇贵妃,并且将万氏一门尽数封官。
然而,这个皇长子还未及取名就夭折了。本处于云端的万贵妃如雷轰顶,陷入疯狂。
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位明朝女子,万氏已经过了生育年龄,再次怀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点更加刺激万氏的神经。后宫之中,母以子贵,嫉妒就像毒药一样泼洒开来。
万贵妃费尽心思大施奇淫技巧拴住宪宗,阻止宪宗召幸其他嫔妃,甚至对怀孕的嫔妃宫女使用烈性堕胎药以阻止孩子的降生。
《明史》记载:“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后宫女子只要被皇帝宠幸怀孕,基本就被宣告死刑。
在宪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之下,最后万贵妃居然对已经三岁、并被立为皇太子的朱祐极母子,也铤而走险进行毒害。对于后来偷养皇子朱祐樘于安乐堂的纪淑妃也使此惯伎进行毒害,祐樘仅因被周太后保护才幸免于难。对于如此恶劣的事件,宪宗明知是万贵妃所为,却不加细问。
不爱江山爱熟女
在电影《龙门飞甲》最后,有万贵妃被毒死暴毙的情节。关于万贵妃的死亡原因,历来有很多种说法,最广泛的一种就是在鞭打宫女时,用力过猛,被痰阻塞气绝身亡。
宪宗得知消息后说了一句哀痛之极,而又令人回味的话:“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万贵妃死后,宪宗萎靡不振,积郁成疾。八个月后,宪宗果然“甘弃臣民不顾”,撒手人寰,这一年他才四十岁。
明宪宗恋母心理的形成,以及童年安全感的缺失是他专宠万贵妃达二十年之久的重要原因。万贵妃以母亲和情人双重角色擅宠,致使成化中叶以后政局秽浊,其责难咎。
除了明宪宗,明熹宗也对自己的奶妈客氏情有独钟。乾隆更是“熟女教教主”,这从他子女的出生情况可以看出来:
皇四子生母淑嘉皇贵妃,时年26岁;皇五子生母愉贵妃,时年27岁;皇六子生母纯惠皇贵妃,时年31岁。皇七子生母孝贤皇后,时年34岁;皇八子生母淑嘉皇贵妃,时年33岁;皇九子生母淑嘉皇贵妃,时年35岁。皇四女生母纯惠皇贵妃,时年32岁。
那可是秀女十二、三就进宫的时代,乾隆的贵妃们一水儿三十左右才生娃,在当时已经属于偏大的生育年龄。
不难发现中西方表达恋母情结,有着明确的文化上的分野:落难男性遇到伟大女性的呵护,与拯救的女性救赎主题是中国男性表达恋母情结的一惯传统。
从《离骚》及《聊斋志异》中难以计数的落难公子与千金小姐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到现代文艺作品诸如张贤亮的《绿化树》、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谢晋导演的电影《天云山传奇》、《牧马人》,以及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渴望》等等,都贯穿着这样的女性救赎主题。
《雷雨》可以说是中国式“恋母仇父”情结的经典表现,周萍对母亲鲁侍萍只有感情上的寄托和依恋,对母亲的性指向则寻找到了替代对象——后母繁漪。以此为故事摹本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宫廷悲剧中混入了继子与后母的不伦恋。
不过这么多年来,硬糖君印象中最豪放的忘年恋还属《大明宫词》。李隆基对姑妈太平公主的表白,简直震慑了硬糖君的童年:
“我爱您,姑母!这句话在我心里整整憋了20年!我知道我将遭受怎样的道德谴责,可我不得不说!”
不过让硬糖君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此绝佳的“大女主题材”,怎么一直都没有一部以万贵妃为主角的戏?仅硬糖君这一点鄙薄的明史知识来看,万贵妃的宫斗技能也是满级啊,拍成电视剧分分钟尔虞我诈,看得观众欲罢不能。剧本咱来,资金何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