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呈下降趋势 但这几个银行需重点关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呈下降趋势 但这几个银行需重点关注

清华大学发布报告称,今年以来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呈下降趋势,但这种趋势是否可持续还不容乐观,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稳定性仍需重点关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周六发布报告称,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整体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稳定性仍需重点关注。

与会嘉宾认为,就当前中国具体情况而言,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下降趋势是否可持续还不容乐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李扬表示,中国债务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只是因为目前还有很多资产存在可腾挪空间,所以还不至于引起危机,但必须引起警惕。

报告建议,金融监管当局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与防范做到统筹一致,尤其需要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施行统一监管。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皓说:“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案是维持一行三会大体格局不变,赋予央行监管系统性重要机构的权力,成立与货币政策委员会相并行的金融稳定委员会。”

李扬指出,金融领域的债务问题若刨根究底,大多数还是落到国企改革的问题上,所以要加快推动国有体制改革。他说,在经济下行过程中,非国有企业杠杆率下降,而国企杠杆率却持续上升,尤其是在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杠杆率的上升将是灾难性的。

周皓表示,中国金融风险最高的时期出现在2015年中期,是汇改与股市异常波动的时期,此后,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金融风险呈现下降和低位徘徊的趋势。不过,部分股份制银行的系统性预期损失值或系统性风险指标值仍然呈现上升趋势。

他指出:“监管层需要重点关注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报告的结论与此前国际主流报告有所不同。国际主流报告认为,去年下半年和四季度以来中国金融风险迅速上升。国际清算银行曾指出,“中国私人非金融部门信贷/GDP缺口指标”在2016年一季度升至30.1%,远超10%的正常值,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在2016年以来急剧上升,需要警惕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

周皓表示,两种结论的相反与报告所运用的指标有关。他认为,传统报告运用的信贷总量、违约率、不良贷款率等相对于经济周期有所滞后,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前三季度逐步高升的不良贷款率推断说,金融体系稳定性恶化或系统性事件出现的概率会上升。

他说,清华大学报告所用的指标是金融市场相关指标,如股票市场、债权市场、CDS(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市场和期权市场等,一般代表投资者对未来前瞻性的预期。“如果我们相信这种市场化的指标对未来预期是准确的,你就应该看到市场判断整体金融风险的下降会和之后宏观经济的表现联系起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呈下降趋势 但这几个银行需重点关注

清华大学发布报告称,今年以来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呈下降趋势,但这种趋势是否可持续还不容乐观,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稳定性仍需重点关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周六发布报告称,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整体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稳定性仍需重点关注。

与会嘉宾认为,就当前中国具体情况而言,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下降趋势是否可持续还不容乐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李扬表示,中国债务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只是因为目前还有很多资产存在可腾挪空间,所以还不至于引起危机,但必须引起警惕。

报告建议,金融监管当局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与防范做到统筹一致,尤其需要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施行统一监管。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皓说:“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案是维持一行三会大体格局不变,赋予央行监管系统性重要机构的权力,成立与货币政策委员会相并行的金融稳定委员会。”

李扬指出,金融领域的债务问题若刨根究底,大多数还是落到国企改革的问题上,所以要加快推动国有体制改革。他说,在经济下行过程中,非国有企业杠杆率下降,而国企杠杆率却持续上升,尤其是在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杠杆率的上升将是灾难性的。

周皓表示,中国金融风险最高的时期出现在2015年中期,是汇改与股市异常波动的时期,此后,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金融风险呈现下降和低位徘徊的趋势。不过,部分股份制银行的系统性预期损失值或系统性风险指标值仍然呈现上升趋势。

他指出:“监管层需要重点关注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报告的结论与此前国际主流报告有所不同。国际主流报告认为,去年下半年和四季度以来中国金融风险迅速上升。国际清算银行曾指出,“中国私人非金融部门信贷/GDP缺口指标”在2016年一季度升至30.1%,远超10%的正常值,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在2016年以来急剧上升,需要警惕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

周皓表示,两种结论的相反与报告所运用的指标有关。他认为,传统报告运用的信贷总量、违约率、不良贷款率等相对于经济周期有所滞后,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前三季度逐步高升的不良贷款率推断说,金融体系稳定性恶化或系统性事件出现的概率会上升。

他说,清华大学报告所用的指标是金融市场相关指标,如股票市场、债权市场、CDS(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市场和期权市场等,一般代表投资者对未来前瞻性的预期。“如果我们相信这种市场化的指标对未来预期是准确的,你就应该看到市场判断整体金融风险的下降会和之后宏观经济的表现联系起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