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财天COVER 杨十二
编辑 | 田梦
01 “销冠”不保,轩逸急了
上半年被赶下燃油车销冠宝座的日产轩逸,近日悄悄改款上市了。
8月15日,东风日产推出2026款轩逸,没有发布会,没有宣传,甚至很多经销商门店还没有最新款的展车到店。
这款紧凑型轿车市场的性价比“神车”,选择用最朴素的战术抢占市场——减配降价。
据悉,2026款轩逸推出了5款配置,省心版、真心版、享悦版、黑金版和智驾版,指导价为11.39万~13.39万元,不过目前终端优惠价为7.58万~9.48万元,再度拉低了购车门槛。
为了加速卖车,轩逸拿出了杀手锏——新增的“省心版”车型,取消了LED大灯,改换成卤素光源,取消了天窗、倒车影像、高清电容触控屏,甚至座椅材质也从皮质改成了织物。
此外,2026款轩逸还将所有备胎都换成了补胎工具包,从而扩大了后备厢空间,节省成本的意图十分明显。只是有些苦了车主,若遇到轮胎问题,只能借助补胎液先应付。
如此“极简”的配置,都快赶上新轩逸•经典2024款舒适版的配置了。目前在售的新轩逸•经典2024款舒适版,厂商指导价7.99万元。据经销商介绍,该车型去年为整个轩逸品牌贡献了巨大销量。
“减配降价,幸好还没上升到手摇车窗的地步。”有网友调侃。在他们看来,这次改款除了保留被夸了十几年的“大沙发”,就只剩下十年如一日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了。
在LED大灯成为厂商标配的今天,为何轩逸还要在这里省钱?会不会有点太狠了?
“现在行业内卷还没完全停止,谁家车型不减配?”对于这次新款的销售策略,卖了8年日产轩逸的河北经销商刘阳并不觉得惊讶。
在他看来,轩逸的日子已经不比当年。2018年他刚入行时,山东某4S店一天最高能卖出30台轩逸。“毫不夸张,那时候不是我们在卖车,是客户自己找上门来提车。”但现在一个月卖的量,可能还比不上那会儿一周的订单多。
2024年,易车榜发布的燃油车销量TOP 20榜单中,轩逸一举夺冠。将范围放大至全国乘用车领域,轩逸当年34万的年销量,也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海鸥两款新能源车,甚至热销的新能源产品比亚迪秦Plus DM-i、元Plus,还有五菱宏光都卖不过它。
2025年上半年,日产轩逸卖出新车13.63万辆,相当于小鹏MONA M03、吉利银河L6和比亚迪秦EV这半年加起来的销量,但在汽车之家公布的“紧凑型轿车排行榜”中,秦PLUS(纯电车型+插电混动车型累计的销量)依然把日产轩逸的销冠位置抢走了。
另据中汽数研统计,在传统燃油车的比拼中,2025年上半年大众朗逸还以13.69万辆的销量超过轩逸。
很明显,2026款轩逸是要跟比亚迪秦PLUS,还有大众朗逸抢市场了。
在新能源汽车当道、自主品牌全面崛起的今天,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日子越来越难已是行业共识。
7月30日,日产汽车公布的2025年第一财季(4月至6月)财报显示,当季营收27069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15亿日元;净亏损1157亿日元,上年同期净利润286亿日元,已连续4个季度出现亏损。
2025年上半年,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只有约28万辆。其中,轩逸撑起了日产在华销量的半边天。
02 市场会为新款买单吗?
在海外市场历经12次迭代、沉淀了数十年产品经验后,日产轩逸来到中国多年,凭借省油耐用的优势,收获了大批粉丝。
然而,如今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轩逸不算冤。其多年来沿用的1.6L发动机,只有135马力,零百加速至少需要12秒,起步迟缓,动力弱,隔音效果还一般。
而且如果在北方冬天开车,轩逸冷启动后发动机进入“冷保护”状态,踩油门只会空转轰鸣,车辆几乎不走,必须等待7分钟左右,待水温上升后才能正常行驶,这些日产车老款动力系统的“通病”,轩逸也有。
以至于改款后的低配车型变得如此“极简”,外界不免担忧消费者是否会买单。据一位日产经销商透露,目前他的门店还没有进新款轩逸的想法。当然主要原因是老款轩逸卖得挺好。
今年7月份,在紧凑型家用轿车排行榜中,日产轩逸销量达到了2.6万辆,甚至比秦PLUS DM-i销量还多了近5000辆。尽管与前几年月销近5万辆的巅峰期相比,数量腰斩,但2万辆这个数字,对当前许多新能源车型来说,已经很多了。
由于预算卡在了6万元上下,尹静在对比了比亚迪海豚、海鸥、吉利星愿等热门新能源车后,今年上半年全款买了落地价只有7.4万元的轩逸经典版低配车型。4S店还赠送了导航屏、倒车影像、行车记录仪、车膜、脚垫、备胎、LED大灯、雷达、一键升窗等配置。
选择轩逸,一是价格合适,二是她亲戚开过3年多这车,没出过大毛病,维护成本也不高,保养一次还不到300元。
2025年6月,全球知名调研机构J.D. Power发布的《中国车辆可靠性报告》提到,轩逸在10万公里使用周期内,年均故障次数仅0.38次,远低于紧凑型轿车0.52次的平均水平。
“它解决的是最普遍的需求:一家人出门,车不能半路抛锚,油不能加得太勤,维修不能太贵。”刘阳说。但他偶尔也忍不住调侃,轩逸不常坏的原因是“啥配置都没有”。他并不否认平庸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轩逸。
而且减配对轩逸车主来说不是新鲜事儿。2024款经典款轩逸曾将中控屏上的娱乐设施收音机取消,换成了开放式储物槽。若用户想要,还得加钱改装。
对于认准轩逸的消费者来说,减配并不重要。他们把轩逸更多视为一个代步工具,而不是一款需要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
从目前日产轩逸的用户画像看,除网约车司机外,车主主要是35岁以上的家庭群体,以及中老年人。
上述4S店内的销售提到,“购买轩逸经典款的都是上岁数的,别小瞧这款车,却是店内销量最高的产品,去年卖了20多万辆”。
在刘阳这里买轩逸的客户,年龄多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女性用户占比约两三成,年轻人甚至都不会来咨询,“他们要的智能、颜值、加速,轩逸可给不了”。
不过,对轩逸的考验是,这些年东风日产经销商数量一直在锐减:2022年6月,其4S店数量还高达886家,但到了2024年底,东风日产在华4S店数量只有673家,就算加上二网等其他经销商网点,也达不到两年前的状态。
想要重新赢得市场,轩逸还得从产品力、价格、渠道多方面入手。
03 日产掉头,背水一战
在减配降价的改款车型推出前,面对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围剿,轩逸尝试过改变。2018年和2020年,日产将最畅销的车型轩逸进行了“油改电”,推出相应的纯电版车型,当时售价高达25万元。
可惜纯电产品关注度极低。刘阳入行快8年,他卖出去的纯电轩逸只有零星几辆。以至于轩逸纯电车型在2021年就因销量不佳停售了。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行业的背景下,日产轩逸这次改款虽然有些粗糙,却是日产汽车试图稳住基本盘的表现。
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燃油车现在或许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但对于大多数合资车企而言,它仍是不能轻易放弃的现金流与市场根基。
此次“小打小闹”的改款之后,日产轩逸也很快会迎来全新一代产品。
前不久,日产轩逸海外版露面,新车动力系统的全面升级,或将搭载2.0L自然吸气发动机、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1.5T e-Power混合动力系统,据说新车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正式首发亮相,有望明年上市开售。与此同时,国产版全新一代轩逸也有望同步推出。
尽管轩逸单月销量超2万的表现没有太丢面子,但只靠这一款车,显然难以扭转日产汽车在国内市占率下滑的颓势。
日产旗下另一品牌——天籁,也在求变。今年8月,日产天籁PLUS正式登陆工信部申报名单,该车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车身尺寸方面,车长4920 mm,相比老款天籁长了14 mm,轴距没有改变,仍为2825 mm,变长的车身也为车内空间留下了更多想象空间。外观设计上,新车采用了全新V-Motion家族式设计语言,该车将搭载2.0L自然吸气与2.0T涡轮增压两种动力选择。
今年4月,日产在中国的合资车企东风日产,还推出了全新纯电车型——中大型轿车N7,以此展示自己留在中国市场的决心。
N7售价11.99万元起,顶配不超过15万元,成为东风日产继艾睿雅折戟后的“背水一战”。此前,基于云图纯电平台打造的全球车型紧凑型SUV艾睿雅,因定价偏高、产品节奏滞后,未能激起市场水花。因此N7肩负着重塑东风日产新能源形象的重任。
N7进攻性的定价,让市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东风日产。在合资品牌普遍对新能源车保持价格高位的背景下,即便是丰田,也未曾如此激进,同为紧凑型纯电SUV的广汽丰田铂智3X,主打性价比,也未将价格门槛压在10万元以下。
据了解,N7上市50天后,大定突破2万台,6月份以6189台销量登顶合资新能源榜首。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副总经理周锋将其形容为“一场阶段性小胜利”。
尽管N7上市后订单初现热度,但产能爬坡仍在继续。5月份,东风日产只为其储备了5000台的产能,计划到8月份才能提升至1万台。
在N7成功基础上,东风日产乘势而上,首款插混车型N6已经在工信部亮相,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上市。从定位上来看,N6车身尺寸比N7略小,比轩逸大,仍聚焦主流家用轿车市场。此外,日产N6基于天演架构打造,搭载1.5L插混系统,匹配21.1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能达125~130公里,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
早在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时,日产轩逸便靠空间和实用性,精准击中了当时中国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但19年后,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有用户基础,但日产想要延续爆款,或者制造下一个爆款,给它的容错空间不多了。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