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部关于水墨发展的恐怖电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部关于水墨发展的恐怖电影

与其说蔡广斌是黑暗系的画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恐怖主义爱好者,这一点,在他的水墨画里表现的尤为突出。

“等着被机械之心统治吧,他们强大且忠诚,没有人类的贪婪和堕落。”

“只有他们才能拯救人类,对不对?”

“不,是创造出他们的我们,自己在救自己。”

以上一段莫名其妙的对白,节选于小说《机械:未来狂想》。

那是充满未知的二十二世纪,科学的力量影响着全世界的任何行业,几乎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力劳动被机器人取代,更可怕的是,某一天这些依靠电能的器械,诞生了“情绪”。

这是一本充满狂想的恐怖小说。而今天,我们要谈的,也是一位具有“恐怖气息”的水墨画家——蔡广斌。

蔡广斌

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蔡广斌先生,又在01年去了上海中国画院研修,期间因为作品风格的缘故,大众对他褒贬不一。

而我认为,与其说蔡广斌是黑暗系的画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恐怖主义爱好者,这一点,在他的水墨画里表现的尤为突出。

《2016.2.22-中环高架》

“一直以来传统水墨艺术均偏重于墨韵的变化,固有的习惯阻碍了水墨艺术的当代化。”

在水墨文化的领域里,蔡广斌是个敢动真刀的人,他敢于割除旧艺术里的腐朽与病态。

他认为旧的水墨创作者过于迷恋技法,而忽视了水墨本身该与当代文化的应有的契合度。

或许因为体质和现实的矛盾加剧,而艺术在巨大的社会浪潮中也无法规避这种风险,以至于欣赏艺术的人,其个体的精神低郁,孤寂无援的姿态在电子数字时代落下的病机也更加人群化了。

所以,蔡广斌的画是一种另辟蹊径的表达,他似乎找到了一种方法,使得我们可以拯救我们。

《二维码-2016.1.26》

“很多时候当我审视水墨材料,头脑中想的都是黑色情节,这种情节被模糊之后便是黑与灰的世界。”

蔡广斌在水墨中,用大片的黑色构图,摒弃了墨韵的含蓄,选择了直接,可是这份直接是具有吞噬能力的,是能让你不敢直视的。

那几乎灰黑的笔调,呈现出了病态的抑郁,同时营造出恐怖气息绝对的压抑。画中少女的眼睛透出冰冷和孤寂,给人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似乎作者通过对神态的描绘使得画被赋予了一个苍老的灵魂。

就如同在深夜你不敢看恐怖片一样,在画展中,想必你也是绝对不敢与这双眼睛对视的。

《自拍-2016.5.8.23》

数码时代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艺术的应用和展示不断冲击着传统艺术的地位,有一部分人认为水墨媒介已经没有了原本的意义,无法与时代的新型产物匹配接轨。

就像在这幅《自拍-2016.5.8.23》里,蔡广斌通过不懈坚持和努力探索,找到了拯救水墨的启示。

那就是将新型影像元素巧妙引入水墨文化中。

长海医院-2016.1.16

就像《食神》里斯蒂芬·周重新起家,将牛丸和撒尿虾创新成撒尿牛丸一样。影像元素的适当介入,创造性地赋予了原本单一的水墨文化新的属性和表达方式。

这种绝对的窒息感与恐惧感,让人想起阴暗的病房,荒凉的坟地,纯黑的小道,于是扑面就产生一种让人直打冷颤的联想。

被掌控的肌肤,灵异的手掌,血一样的色块,开创关于智能图片水墨风格的疯狂构想。

所以蔡广斌的画,是我们迈向水墨未来所必须观看的一部“恐怖片”。

《自拍-美丽的像花一样2016.2.9》

在《自拍-美丽的像花一样2016.2.9》中,蔡广斌呈现的,是像医院里那种X光片式的画面,是水墨艺术的病态表达,它更好的强调了视觉感官的真实与精神化联想个人角度的理解。

他更在意,框架和神色,以及这两种元素能提供给它的画的巨大的张力。

《2016.6.6-chouchoude》

因为没有什么景观能代替窗口对画面的描述,同理也没有什么动作能代替眼神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揭示。

水墨图像中的灰色孤独和陌生,是自我忧郁神色的直观表述,像恒久安静的凝视,说不清掩藏其中的孤独和落寞。而阴森的结构里,更加突出了水墨浓度的张力,这种与现代影像的结合,把裸露在外肌肤的光感和眼睛所传出的“神”牢牢锁在画面中。

一切直白,安静,阴森恐怖却又发人深省。

蔡广斌与观者

每当我看到蔡广斌的画,都觉得像一面能反射出内心世界的镜子,能把那些情绪的阴暗面一一映出。

这种在画面中疯狂充斥着恐怖元素的作画手法,无疑是对未来水墨形态的一种狂想,更妙的是,蔡广斌在影像艺术中找到了水墨文化所欠缺的,那就是一种智能的表达。

是用水墨构造全新的影像图片?还是在本就智能化的图像上染上了一层“点睛”的水墨气?

蔡广斌的答案在画中。

在那一片长久的,黑暗的,狰狞的,恐怖里。

智能图像的水墨表达——蔡广斌艺术研究展

展览时间:2017.5.26——2017.8.26

展览地点:湖北省武汉市野芷湖西路16号 武汉合美术馆

蔡广斌给我们的巨大启示性是:在数码时代的大背景下,当一些人认为水墨媒介已经没有意义,无法再与丰富多变的新生活相匹配,而只能往抽象水墨方面发展时,他不但坚持探索这种传统媒介全新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对影像元素的巧妙引入,创造性地赋予了水墨以新的文化属性与表达方式。事实足以表明,构成水墨图像与笔墨的表现方式在传统之外还另有新径。因此,倘要说蔡广斌结合新文化观念与视觉经验所进行的探索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并不为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部关于水墨发展的恐怖电影

与其说蔡广斌是黑暗系的画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恐怖主义爱好者,这一点,在他的水墨画里表现的尤为突出。

“等着被机械之心统治吧,他们强大且忠诚,没有人类的贪婪和堕落。”

“只有他们才能拯救人类,对不对?”

“不,是创造出他们的我们,自己在救自己。”

以上一段莫名其妙的对白,节选于小说《机械:未来狂想》。

那是充满未知的二十二世纪,科学的力量影响着全世界的任何行业,几乎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力劳动被机器人取代,更可怕的是,某一天这些依靠电能的器械,诞生了“情绪”。

这是一本充满狂想的恐怖小说。而今天,我们要谈的,也是一位具有“恐怖气息”的水墨画家——蔡广斌。

蔡广斌

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蔡广斌先生,又在01年去了上海中国画院研修,期间因为作品风格的缘故,大众对他褒贬不一。

而我认为,与其说蔡广斌是黑暗系的画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恐怖主义爱好者,这一点,在他的水墨画里表现的尤为突出。

《2016.2.22-中环高架》

“一直以来传统水墨艺术均偏重于墨韵的变化,固有的习惯阻碍了水墨艺术的当代化。”

在水墨文化的领域里,蔡广斌是个敢动真刀的人,他敢于割除旧艺术里的腐朽与病态。

他认为旧的水墨创作者过于迷恋技法,而忽视了水墨本身该与当代文化的应有的契合度。

或许因为体质和现实的矛盾加剧,而艺术在巨大的社会浪潮中也无法规避这种风险,以至于欣赏艺术的人,其个体的精神低郁,孤寂无援的姿态在电子数字时代落下的病机也更加人群化了。

所以,蔡广斌的画是一种另辟蹊径的表达,他似乎找到了一种方法,使得我们可以拯救我们。

《二维码-2016.1.26》

“很多时候当我审视水墨材料,头脑中想的都是黑色情节,这种情节被模糊之后便是黑与灰的世界。”

蔡广斌在水墨中,用大片的黑色构图,摒弃了墨韵的含蓄,选择了直接,可是这份直接是具有吞噬能力的,是能让你不敢直视的。

那几乎灰黑的笔调,呈现出了病态的抑郁,同时营造出恐怖气息绝对的压抑。画中少女的眼睛透出冰冷和孤寂,给人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似乎作者通过对神态的描绘使得画被赋予了一个苍老的灵魂。

就如同在深夜你不敢看恐怖片一样,在画展中,想必你也是绝对不敢与这双眼睛对视的。

《自拍-2016.5.8.23》

数码时代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艺术的应用和展示不断冲击着传统艺术的地位,有一部分人认为水墨媒介已经没有了原本的意义,无法与时代的新型产物匹配接轨。

就像在这幅《自拍-2016.5.8.23》里,蔡广斌通过不懈坚持和努力探索,找到了拯救水墨的启示。

那就是将新型影像元素巧妙引入水墨文化中。

长海医院-2016.1.16

就像《食神》里斯蒂芬·周重新起家,将牛丸和撒尿虾创新成撒尿牛丸一样。影像元素的适当介入,创造性地赋予了原本单一的水墨文化新的属性和表达方式。

这种绝对的窒息感与恐惧感,让人想起阴暗的病房,荒凉的坟地,纯黑的小道,于是扑面就产生一种让人直打冷颤的联想。

被掌控的肌肤,灵异的手掌,血一样的色块,开创关于智能图片水墨风格的疯狂构想。

所以蔡广斌的画,是我们迈向水墨未来所必须观看的一部“恐怖片”。

《自拍-美丽的像花一样2016.2.9》

在《自拍-美丽的像花一样2016.2.9》中,蔡广斌呈现的,是像医院里那种X光片式的画面,是水墨艺术的病态表达,它更好的强调了视觉感官的真实与精神化联想个人角度的理解。

他更在意,框架和神色,以及这两种元素能提供给它的画的巨大的张力。

《2016.6.6-chouchoude》

因为没有什么景观能代替窗口对画面的描述,同理也没有什么动作能代替眼神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揭示。

水墨图像中的灰色孤独和陌生,是自我忧郁神色的直观表述,像恒久安静的凝视,说不清掩藏其中的孤独和落寞。而阴森的结构里,更加突出了水墨浓度的张力,这种与现代影像的结合,把裸露在外肌肤的光感和眼睛所传出的“神”牢牢锁在画面中。

一切直白,安静,阴森恐怖却又发人深省。

蔡广斌与观者

每当我看到蔡广斌的画,都觉得像一面能反射出内心世界的镜子,能把那些情绪的阴暗面一一映出。

这种在画面中疯狂充斥着恐怖元素的作画手法,无疑是对未来水墨形态的一种狂想,更妙的是,蔡广斌在影像艺术中找到了水墨文化所欠缺的,那就是一种智能的表达。

是用水墨构造全新的影像图片?还是在本就智能化的图像上染上了一层“点睛”的水墨气?

蔡广斌的答案在画中。

在那一片长久的,黑暗的,狰狞的,恐怖里。

智能图像的水墨表达——蔡广斌艺术研究展

展览时间:2017.5.26——2017.8.26

展览地点:湖北省武汉市野芷湖西路16号 武汉合美术馆

蔡广斌给我们的巨大启示性是:在数码时代的大背景下,当一些人认为水墨媒介已经没有意义,无法再与丰富多变的新生活相匹配,而只能往抽象水墨方面发展时,他不但坚持探索这种传统媒介全新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对影像元素的巧妙引入,创造性地赋予了水墨以新的文化属性与表达方式。事实足以表明,构成水墨图像与笔墨的表现方式在传统之外还另有新径。因此,倘要说蔡广斌结合新文化观念与视觉经验所进行的探索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并不为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