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子弹出膛不走直线?李家钰川军也要同鬼子拼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子弹出膛不走直线?李家钰川军也要同鬼子拼命

在爱国热情鼓舞下,川军虽弱,却能够和日军拼命,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作者:萨沙

小军饭李家钰的第47军,各方面都是川军中最差的。而川军战斗力又是国军中最差的,李部作战能力可想而知。

一支军队要有战斗力,离不开六个方面:军官、训练、士兵素质、装备、后勤和战斗意志。

这六个方面,李家钰部都不怎么样。

先说军官。

即便李家钰自己,也不过是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这个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比较差,同保定陆军军校、黄埔军校都无法相比。该校实际上属于速成军事速成培训班,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

李家钰部大部分基层军官,均不是军校生,而是职业军阀军官。这种军官百分之六七十不识字,素质低下,领导力不足,甚至很多还是土匪改编而来。

再说训练,川军训练是很烂的。四川很多部队常年不正式训练,偶尔训练也是跑几圈装装样子。这主要是官兵都是职业军人,混口饭吃。四川军阀派系很多,四处都在招兵买马。如果你的部队训练过于严格,官兵感到太苦,就会跳槽去其他部队,反正待遇都差不多。

再说士兵素质。川军士兵素质是全国最低的。别的不说,仅仅吃大烟一条就够呛了。

在四川,川军士兵吃大烟是普遍现象。这也不奇怪,四川社会从上到下,抽鸦片并不稀奇。上到省主席,下到抬滑竿的苦力,无一不抽大烟。甚至有钱人家的女人,人人也拿个烟枪。别人可以抽,士兵却不能抽,一旦抽大烟就不能打仗。

大烟这种东西,抽完以后半小时一小时,神经麻痹刺激,打仗倒是很厉害,不怕死,如有神助。一旦刺激过去,人就会筋疲力尽,注意力分散,无法打仗。更别说,如果打仗时候烟瘾发作,基本就只能等死了。

对于川军战斗力差,全国都知道。当时一句顺口溜叫做:川军滇军两只羊!

再说装备。

川军装备也是全国最差的。四川虽富裕,川军正规军就有20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总兵力不下30多万。更别说,还有无数靠山吃山的民团武装。这么大的兵力,又常年混战,需要巨款军费。以四川区区一个省,是难以支持的。

在抗战爆发期间,邓锡侯的川军装备极烂。

每个士兵只有1杆老式步枪,2个四川土制手榴弹,一身单衣和草鞋而已。一个团,竟然没有一挺轻机枪,只有4挺重机枪。

二战中,任何军队包括日军、国军、德军的步兵班,作战都是围绕着轻机枪的。以德军为例,进攻时必须以轻机枪压制敌人火力,步枪兵才能有效突击,不然就是送死。防御时,以轻机枪发扬火力,杀伤敌人进攻部队,步枪兵的任务是保护机枪。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没有轻机枪,那还打锤子的仗。靠步枪和轻机枪对射?做梦也打不赢啊!

有人奇怪,为什么邓锡侯部有重机枪,却没有轻机枪,这恰恰说明他们落后。

早在一战时期,那时候并没有发明轻机枪。所以,部队作战只能依靠重机枪。重机枪无法有效搬运,根本不能跟随一线步兵进退,所以一战步兵伤亡极大。到了二战,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换句说,邓锡侯的部队,还停留在20多年的一战水平。就重机枪数量来说,也大大不如一战时的德军。

就算一个团4挺重机枪,也均是当时一战奥利地淘汰下来的烂机枪。实战中刚刚打了一二百发子弹,机枪就故障了,不能发射。

邓锡侯尚且如此,更穷的李家钰就更别说了。邓锡侯第45军好歹有几门老旧的大炮,李家钰军全军1门大炮都没有,只有几门四川土造迫击炮,炮弹奇缺。

步枪都做不到人手一支,一些士兵还使用清末的老套筒甚至九响棒棒之内老火枪。

红军经过四川时,曾经缴获了一批这种步枪。结果红军发现子弹出膛竟然不走直线, 200米的河对岸都超过步枪的射程,被迫将这些垃圾步枪全部销毁了。

至于后勤,比装备还烂。

李家钰部抗战期间,从偏远的西昌出发。因为没有火车,又没有交通运输工具,只能步行。在艰难的川道上,第47军从秋天开始行军40多天,行军1000里,才赶到宝鸡。到了这里,才有火车,不用徒步了。火车到河南黄河边,已经是冬天,河南已经开始下雪。川军后勤烂,官兵仍然穿着单衣草鞋,人困马乏,部队几乎要垮了。

鉴于川军如此惨状,蒋介石也看不下去,特批若干棉衣救急。这样,到了河南博爱县,第47军官兵才穿上棉衣。第47军官兵还普遍欠饷数个月,军阀部队官兵要靠军饷养家。自己可以不吃饭,家里人总不可能不吃。最终,靠政府特批和成都市民捐款才解了燃眉之急,安定了军心。

万幸的是,一切都很差,李家钰第47军官兵却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优点,就是蓬勃的爱国热情。

萨沙常说,能不能打是一回事,打没有打是另外一回事。

之前第47军在四川打了20年内战,所到之处,老百姓无不切齿痛骂。在老百姓看来,第47军官兵和棒老二(土匪)相比,除了不奸淫妇女,其他没任何区别,就是穿着军服的土匪。

此次第47军投入抗日战场,从四川到陕西到河南,所到之处,人民热烈拥护,到处都是拥军劳军的群众。甚至连以往最小气的小商人,小贩,都踊跃捐款,为第47军添补衣物和食品。第47军官兵,绝对是人民心目中驱除倭寇的英雄。

对此,第47军官兵上到李家钰本人,下到普通战士,无不感激涕零,发誓以身报国。

一个第47军排长写信给自己的父亲,说幸好老天没有让他死在军阀混战中,而是让他能够投身抗日,死了也值得。

李家钰自己也对部下说说:养军千日,用在一时。这次出川抗日,是我们自己请求的,要为四川父老乡亲争口气。谁要是怕死,现在就说,我让他留守后方,不要到前线去丢川军的人。

在爱国热情鼓舞下,川军虽弱,却能够和日军拼命,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1938年5月,中条山遭受日军扫荡,李家钰部顽强抵抗。当时第1064团第3连炊事兵李发生送饭到前线,正好遇到部队和日军拼刺肉搏。见到处都是在厮杀,李发生毅然抽出挑担的扁担,加入肉搏,猛打日寇,连续打伤数人。李发生也被刺刀刺伤多处,战后被提升为排长。

在以往川军内战中,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拼命战斗。

而李家钰上将自己,也在1944年豫中会战中,壮烈殉国。

川军,你们是好样的,没有丢四川人的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子弹出膛不走直线?李家钰川军也要同鬼子拼命

在爱国热情鼓舞下,川军虽弱,却能够和日军拼命,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作者:萨沙

小军饭李家钰的第47军,各方面都是川军中最差的。而川军战斗力又是国军中最差的,李部作战能力可想而知。

一支军队要有战斗力,离不开六个方面:军官、训练、士兵素质、装备、后勤和战斗意志。

这六个方面,李家钰部都不怎么样。

先说军官。

即便李家钰自己,也不过是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这个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比较差,同保定陆军军校、黄埔军校都无法相比。该校实际上属于速成军事速成培训班,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

李家钰部大部分基层军官,均不是军校生,而是职业军阀军官。这种军官百分之六七十不识字,素质低下,领导力不足,甚至很多还是土匪改编而来。

再说训练,川军训练是很烂的。四川很多部队常年不正式训练,偶尔训练也是跑几圈装装样子。这主要是官兵都是职业军人,混口饭吃。四川军阀派系很多,四处都在招兵买马。如果你的部队训练过于严格,官兵感到太苦,就会跳槽去其他部队,反正待遇都差不多。

再说士兵素质。川军士兵素质是全国最低的。别的不说,仅仅吃大烟一条就够呛了。

在四川,川军士兵吃大烟是普遍现象。这也不奇怪,四川社会从上到下,抽鸦片并不稀奇。上到省主席,下到抬滑竿的苦力,无一不抽大烟。甚至有钱人家的女人,人人也拿个烟枪。别人可以抽,士兵却不能抽,一旦抽大烟就不能打仗。

大烟这种东西,抽完以后半小时一小时,神经麻痹刺激,打仗倒是很厉害,不怕死,如有神助。一旦刺激过去,人就会筋疲力尽,注意力分散,无法打仗。更别说,如果打仗时候烟瘾发作,基本就只能等死了。

对于川军战斗力差,全国都知道。当时一句顺口溜叫做:川军滇军两只羊!

再说装备。

川军装备也是全国最差的。四川虽富裕,川军正规军就有20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总兵力不下30多万。更别说,还有无数靠山吃山的民团武装。这么大的兵力,又常年混战,需要巨款军费。以四川区区一个省,是难以支持的。

在抗战爆发期间,邓锡侯的川军装备极烂。

每个士兵只有1杆老式步枪,2个四川土制手榴弹,一身单衣和草鞋而已。一个团,竟然没有一挺轻机枪,只有4挺重机枪。

二战中,任何军队包括日军、国军、德军的步兵班,作战都是围绕着轻机枪的。以德军为例,进攻时必须以轻机枪压制敌人火力,步枪兵才能有效突击,不然就是送死。防御时,以轻机枪发扬火力,杀伤敌人进攻部队,步枪兵的任务是保护机枪。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没有轻机枪,那还打锤子的仗。靠步枪和轻机枪对射?做梦也打不赢啊!

有人奇怪,为什么邓锡侯部有重机枪,却没有轻机枪,这恰恰说明他们落后。

早在一战时期,那时候并没有发明轻机枪。所以,部队作战只能依靠重机枪。重机枪无法有效搬运,根本不能跟随一线步兵进退,所以一战步兵伤亡极大。到了二战,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换句说,邓锡侯的部队,还停留在20多年的一战水平。就重机枪数量来说,也大大不如一战时的德军。

就算一个团4挺重机枪,也均是当时一战奥利地淘汰下来的烂机枪。实战中刚刚打了一二百发子弹,机枪就故障了,不能发射。

邓锡侯尚且如此,更穷的李家钰就更别说了。邓锡侯第45军好歹有几门老旧的大炮,李家钰军全军1门大炮都没有,只有几门四川土造迫击炮,炮弹奇缺。

步枪都做不到人手一支,一些士兵还使用清末的老套筒甚至九响棒棒之内老火枪。

红军经过四川时,曾经缴获了一批这种步枪。结果红军发现子弹出膛竟然不走直线, 200米的河对岸都超过步枪的射程,被迫将这些垃圾步枪全部销毁了。

至于后勤,比装备还烂。

李家钰部抗战期间,从偏远的西昌出发。因为没有火车,又没有交通运输工具,只能步行。在艰难的川道上,第47军从秋天开始行军40多天,行军1000里,才赶到宝鸡。到了这里,才有火车,不用徒步了。火车到河南黄河边,已经是冬天,河南已经开始下雪。川军后勤烂,官兵仍然穿着单衣草鞋,人困马乏,部队几乎要垮了。

鉴于川军如此惨状,蒋介石也看不下去,特批若干棉衣救急。这样,到了河南博爱县,第47军官兵才穿上棉衣。第47军官兵还普遍欠饷数个月,军阀部队官兵要靠军饷养家。自己可以不吃饭,家里人总不可能不吃。最终,靠政府特批和成都市民捐款才解了燃眉之急,安定了军心。

万幸的是,一切都很差,李家钰第47军官兵却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优点,就是蓬勃的爱国热情。

萨沙常说,能不能打是一回事,打没有打是另外一回事。

之前第47军在四川打了20年内战,所到之处,老百姓无不切齿痛骂。在老百姓看来,第47军官兵和棒老二(土匪)相比,除了不奸淫妇女,其他没任何区别,就是穿着军服的土匪。

此次第47军投入抗日战场,从四川到陕西到河南,所到之处,人民热烈拥护,到处都是拥军劳军的群众。甚至连以往最小气的小商人,小贩,都踊跃捐款,为第47军添补衣物和食品。第47军官兵,绝对是人民心目中驱除倭寇的英雄。

对此,第47军官兵上到李家钰本人,下到普通战士,无不感激涕零,发誓以身报国。

一个第47军排长写信给自己的父亲,说幸好老天没有让他死在军阀混战中,而是让他能够投身抗日,死了也值得。

李家钰自己也对部下说说:养军千日,用在一时。这次出川抗日,是我们自己请求的,要为四川父老乡亲争口气。谁要是怕死,现在就说,我让他留守后方,不要到前线去丢川军的人。

在爱国热情鼓舞下,川军虽弱,却能够和日军拼命,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1938年5月,中条山遭受日军扫荡,李家钰部顽强抵抗。当时第1064团第3连炊事兵李发生送饭到前线,正好遇到部队和日军拼刺肉搏。见到处都是在厮杀,李发生毅然抽出挑担的扁担,加入肉搏,猛打日寇,连续打伤数人。李发生也被刺刀刺伤多处,战后被提升为排长。

在以往川军内战中,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拼命战斗。

而李家钰上将自己,也在1944年豫中会战中,壮烈殉国。

川军,你们是好样的,没有丢四川人的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