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看电影的门道:构图有深意,细看才知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看电影的门道:构图有深意,细看才知道

电影构图有多重要?

1.《看上去很美》(2006)

导演: 张元

编剧: 宁岱 / 张元

主演: 董博文 / 宁元元 / 李昕芸 / 陈曼媛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意大利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6-02-15(柏林国际电影节)

片长: 92分钟

又名: 小红花 / Little Red Flowers

构图分析:张元的这部《看上去很美》虽然讲述的是幼儿园孩子们的故事,但实际上却是一部充满着“白色恐怖”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校园暴力”的始祖。在上图中,整体构图呈现出“环状”态势,片中最为“变态”的女老师处于画面最顶端中心位置,似乎意味着她在环视并操控着这场“仪式”般的闹剧,而方枪枪则处于画面最低端的呈“弱势”状态,而作为导演张元在此构图中的处理手段则是采用“上帝视角”像是在审视着人类的“闹剧”最为关键的是这种上帝视角从某种程度而言更加加剧了画面的惊悚感,而这种惊悚感则内化在构图中,不明觉厉啊。

 

 

 

构图分析:上图分别源自《看上去很美》《神女》《水中刀》《得分》四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不完全相同,胯下的大特写呈现出一种对“强权”的蔑视(《看上去很美》)或者是一种对“弱势”的欺凌(《神女》)但无论是蔑视还是欺凌,都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增加了戏剧冲突,其中的《神女》虽为默片,但却用极具形式感的构图暗藏了深意,或许这就是电影语言的魅力所在。

2.《万箭穿心》(2012)

导演: 王竞

编剧: 吴楠

主演: 颜丙燕 / 陈刚 / 焦刚 / 李现 / 赵倩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武汉方言

上映日期: 2012-11-16(中国大陆)

片长: 118分钟

又名: 风水 / Feng Shui

构图分析:王竞的这部《万箭穿心》是近几年来难能可贵的国产佳片,颜丙燕奉献了入木三分的表演,片中的李宝莉曾多次被人奉劝搬离新居,因为从风水角度来看她家处于“万箭穿心”之间,必是凶多吉少的天象,但李宝莉不从一直执拗的“与天对抗”在上图中导演用最为直观的角度与构图安排,精心“设计”好了这个“万箭穿心”的天象,李宝莉恰好站于两条马路之间的交界处,也就是万箭穿心的交界处,同样也是人生的交界处,这三交之点将李宝莉个人的矛盾悲剧推向了顶峰!

3.《非诚勿扰》(2008)

导演: 冯小刚

编剧: 冯小刚

主演: 葛优 / 舒淇 / 范伟 / 徐若瑄 / 方中信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上映日期: 2008-12-18

片长: 130分钟

又名: If You Are the One

构图分析:《非诚勿扰》算是冯小刚一部差强人意的作品,冯氏喜剧我倒是并不感兴趣,看完此片我最为打动的则是吕乐的摄影,简直美翻了,配以日本北海道独具特色的自然美景简直相得益彰,在上图中,虽然仅为飞机里的一个小角落描写但是也是“妙趣横生”的。左画的大面积白门对应着占据画面绝大多数的复杂的飞机储藏室内景,画面中出现的方形结构与画右的圆形饮料瓶形成对比,调节着画面的统一,而背对画面的笑笑(舒淇 饰)与正对画面被方形结构圈画在其中的秦奋(葛优) 饰,形成反差,一个期盼交流,一个拒绝交流,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二者此时的关系是并不明朗的。

 

 

 

 

4.《英雄》(2002)

导演: 张艺谋

编剧: 王斌 / 李冯 / 张艺谋

主演: 李连杰 / 梁朝伟 / 张曼玉 / 陈道明 / 甄子丹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武侠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2-12-19(中国大陆/香港)

片长: 93分钟(中国大陆) / 99 分钟 / 110分钟(导演剪辑版)

又名: Hero

构图分析:作为中国商业片的开拓者,张艺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002年的这部《英雄》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的模式,尽管现在看来这部电影有些流于表面,底蕴浅陋,但是杜可风的摄影却令人印象深刻,大面积的红色,绿色,黑色,白色,被运用到了巅峰造极的境界,似舞台剧般的鲜明写意,在《英雄》中色彩起到了转场化的作用,可以显见,色彩的作用在这部电影中被无限放大。

5.《亡命驾驶》(2011)

导演: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编剧: 霍辛·阿米尼

主演: 瑞恩·高斯林 / 凯瑞·穆里根 / 朗·普尔曼 / 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 / 艾伯特·布鲁克斯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1-09-16(美国)

片长: 100分钟

又名: 落日车神(台) / 极速罪驾(港) / 驱驰

构图分析: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可以被誉为“暴力版王家卫”独特的暴力美学区别于昆汀的黑色幽默,雷弗恩将暴力美学表现出一种绚丽而又极致的巅峰状态,既有血浆四溅的刺激又有情意绵绵的感人肺腑,在上图中导演仅用一个二维空间就将故事的三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架构起来,通过主镜头的艾琳(凯瑞 穆丽根 饰)与镜框反射出来的瑞恩 高斯林以及镜中照片中艾琳的丈夫与儿子,这几位主演的关系在第一时间以最微妙的手段被牵连起来。

而背景中的方形结构与方形镜框则将两位主角的关系“束缚”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对二者关系的隐秘阐述。

构图分析:完美的布光成就了这副静态画面的整体协调感,进入影片的后半段,压抑的氛围以及紧张的情绪渐渐高升,在上图中,大面积的黑暗面仅靠光束撑起仅有的亮部调子,导演利用光束形状打光很隐蔽也很整齐划一,而处于阴暗面的瑞恩高斯林也同样被暗示处于危险的边缘。

6.《花样年华》(2000)

导演: 王家卫

编剧: 王家卫

主演: 梁朝伟 / 张曼玉 / 潘迪华 / 萧炳林 / 张耀扬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 法国

语言: 粤语 / 上海话 / 法语

上映日期: 2000-09-29

片长: 98 分钟

又名: In the Mood for Love

构图分析:低机位拍摄角度,窥视角度,镜头上方大面积黑暗阴影充斥画面,二人私会的暧昧不清显露无疑。

构图分析:在我看来这个定格镜头相当经典,从“色”上来看,画面中大面积充斥着红色,张曼玉身穿红色风衣与画面整体的大红色遥相呼应,这是相当大胆的表现红色暗示着欲望和激情,在此王家卫用色彩外化了周与苏此刻心中蔓延的浓浓欲望,再从运动角度而言,这是一个定格镜头,让我想起了特鲁佛《四百击》中片尾那个经典定格镜头,所谓“时间凝固,空间无限”正是这个定格镜头的喻意所在,在上一个镜头中,苏丽珍在走之前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苏丽珍再一次婉言拒绝了周慕云,紧接着接的这个定格镜头就是暗示出苏丽珍心中的那份束缚在此刻再次表现出来而这一刻的凝固又进一步表明这个束缚会一直纠缠着她,而空间的无限则是喻意无论是在此空间内还是在其他空间,苏丽珍都会被一只束缚,所以这个镜头王家卫利用空间与时间的高度协调再次表明了苏丽珍的心境,这绝对是相当高明的镜头安排手段。

构图分析:这是一面三折镜,我们无法猜测片中人物此刻心中所想,但是镜子却“出卖”了他,周慕云在此刻深情地望着苏丽珍,而三折镜的运用将他心中的情欲再次夸张地表现出来。

7.《少女哪吒》(2014)

导演: 李霄峰

编剧: 李霄峰 / 王沐 / 潘彧

主演: 李嘉琪 / 李浩菲 / 陈瑾 / 辛鹏 / 李欢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07-11(中国大陆) / 2014-11-16(台湾金马影展)

片长: 98分钟

又名: Nezha

构图分析:横竖对称的队列却因为王晓冰的愤然离去而产生了一种勇于挑战秩序的勇气与敬畏之情。

8.《修女艾达》(2013)

导演: 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

编剧: 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 / 丽贝卡·伦科维茨

主演: 阿伽塔·库莱沙 / 阿伽塔·特泽布霍夫斯卡 / 乔安娜·库里格 / Dawid Ogrodnik / Jerzy Trela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 丹麦 / 法国 / 英国

语言: 波兰语

上映日期: 2013-10-13(伦敦电影节) / 2013-10-25(波兰)

片长: 80分钟

又名: 依达的抉择(台) / 修女伊达 / 艾达

构图分析:作为波兰电影史上难得的一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是波兰人民的胜利,虽然这是一部小格局的电影但仍不失许多亮点,影片最大的亮点源自于影片独特的摄影,将人物至于画框底部的三分之一处,令人眼前一亮。高逼格的构图与影片整体的冷色调摇相辉映,影片讲述了一位叫做伊达的修女从小生活在孤儿院里在得知自己父母在二战中惨遭杀害的隐情后,与姨妈旺达一起踏上了寻求真相的历程,这期间信仰的冲突日益明显,而旺达和伊达究竟谁才能靠信仰活下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究与思考的问题。

在上图中四位修女构成了画面的“点”性结构,雪圈构成圆形的“面”性结构,远处的线性路痕构成了“线”性结构,点线面三维一体,画面丰富,平衡感十足。

构图分析:上图黑白影调,造型简洁古朴很有古典油画的感觉,横竖对称的外边框给人以压抑的感觉,人物出现在四分之三黄金位置,右画中斜插而入的线条打破了整幅画面的僵局。

构图分析:整幅画面构图的安排精致巧妙,在画面下半部分被填充了大量的点线面结构,画面左下角的楼梯竖线打破了上方的“面”性结构,使人看上去画面并不“满”画面右方的柱子起到了压住画面的作用。人物头顶上方的弧形又再次打破僵局,不呆板有灵动的感觉,而画面最上方的大面积空白与画面下方的繁复形成鲜明对照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9.《双重人格》(2013)

导演: 理查德·艾欧阿德

编剧: 理查德·艾欧阿德 /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主演: 杰西·艾森伯格 /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 莎莉·霍金斯 / 克里斯·奥多德 / 克雷格·罗伯兹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9-07(多伦多电影节) / 2014-04-04(英国)

片长: 93分钟

又名: 盗面专师(港) / 盗贴人生(台)

构图分析:在《双重人格》中,摄影与置景都有超现实的调调,但总体看都是散的,而且是从头散到尾的感觉,有些细节很有意思。跳楼那个也却太像《怪房客》了。在上图中,艾森伯格饰演的男主角在精神上长期处于“人格分裂”的状态,在影片一开场就初见端倪,镜子有显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而这面两折镜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男主角的“分裂”状态,两折镜将男主角的身体分成两部分或许即是这个寓意。

10.《凯撒必须死》(2012)

导演: 保罗·塔维亚尼 /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编剧: 保罗·塔维亚尼 /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 莎士比亚

主演: 萨尔瓦多·斯特里亚诺 / 柯西莫·雷加 / 安东尼奥·弗拉斯加 / 胡安·达里奥·伯内蒂 / 文森特·盖洛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语言: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2012-03-02(意大利)

片长: 76分钟

又名: 凯撒必须死:舞台重生(台) / Caesar Must Die

构图分析:在《凯撒必须死》中,导演用黑白影像将故事的重量感凸显出来。在上图中,画面下方的圆形座椅与上方的门框,墙体的竖线结构形成“方圆对比”人物的出现也打破了稳定画面的结构,节奏性十足。

版权信息

于念慈,拍电影网专栏作者。擅长解读电影的构图,美术,为您带来不一样的美学体验。豆瓣阅读专栏作者,豆瓣@于念慈。新浪微博@于念慈moviegoer;个人公众号:十分钟年华老去。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推荐图书:

《镜头的语法》(插图第2版)

《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插图第2版)

《看电影的门道》(插图第2版)

《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插图修订第2版)

《电影镜头入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看电影的门道:构图有深意,细看才知道

电影构图有多重要?

1.《看上去很美》(2006)

导演: 张元

编剧: 宁岱 / 张元

主演: 董博文 / 宁元元 / 李昕芸 / 陈曼媛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意大利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6-02-15(柏林国际电影节)

片长: 92分钟

又名: 小红花 / Little Red Flowers

构图分析:张元的这部《看上去很美》虽然讲述的是幼儿园孩子们的故事,但实际上却是一部充满着“白色恐怖”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校园暴力”的始祖。在上图中,整体构图呈现出“环状”态势,片中最为“变态”的女老师处于画面最顶端中心位置,似乎意味着她在环视并操控着这场“仪式”般的闹剧,而方枪枪则处于画面最低端的呈“弱势”状态,而作为导演张元在此构图中的处理手段则是采用“上帝视角”像是在审视着人类的“闹剧”最为关键的是这种上帝视角从某种程度而言更加加剧了画面的惊悚感,而这种惊悚感则内化在构图中,不明觉厉啊。

 

 

 

构图分析:上图分别源自《看上去很美》《神女》《水中刀》《得分》四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不完全相同,胯下的大特写呈现出一种对“强权”的蔑视(《看上去很美》)或者是一种对“弱势”的欺凌(《神女》)但无论是蔑视还是欺凌,都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增加了戏剧冲突,其中的《神女》虽为默片,但却用极具形式感的构图暗藏了深意,或许这就是电影语言的魅力所在。

2.《万箭穿心》(2012)

导演: 王竞

编剧: 吴楠

主演: 颜丙燕 / 陈刚 / 焦刚 / 李现 / 赵倩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武汉方言

上映日期: 2012-11-16(中国大陆)

片长: 118分钟

又名: 风水 / Feng Shui

构图分析:王竞的这部《万箭穿心》是近几年来难能可贵的国产佳片,颜丙燕奉献了入木三分的表演,片中的李宝莉曾多次被人奉劝搬离新居,因为从风水角度来看她家处于“万箭穿心”之间,必是凶多吉少的天象,但李宝莉不从一直执拗的“与天对抗”在上图中导演用最为直观的角度与构图安排,精心“设计”好了这个“万箭穿心”的天象,李宝莉恰好站于两条马路之间的交界处,也就是万箭穿心的交界处,同样也是人生的交界处,这三交之点将李宝莉个人的矛盾悲剧推向了顶峰!

3.《非诚勿扰》(2008)

导演: 冯小刚

编剧: 冯小刚

主演: 葛优 / 舒淇 / 范伟 / 徐若瑄 / 方中信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上映日期: 2008-12-18

片长: 130分钟

又名: If You Are the One

构图分析:《非诚勿扰》算是冯小刚一部差强人意的作品,冯氏喜剧我倒是并不感兴趣,看完此片我最为打动的则是吕乐的摄影,简直美翻了,配以日本北海道独具特色的自然美景简直相得益彰,在上图中,虽然仅为飞机里的一个小角落描写但是也是“妙趣横生”的。左画的大面积白门对应着占据画面绝大多数的复杂的飞机储藏室内景,画面中出现的方形结构与画右的圆形饮料瓶形成对比,调节着画面的统一,而背对画面的笑笑(舒淇 饰)与正对画面被方形结构圈画在其中的秦奋(葛优) 饰,形成反差,一个期盼交流,一个拒绝交流,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二者此时的关系是并不明朗的。

 

 

 

 

4.《英雄》(2002)

导演: 张艺谋

编剧: 王斌 / 李冯 / 张艺谋

主演: 李连杰 / 梁朝伟 / 张曼玉 / 陈道明 / 甄子丹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武侠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2-12-19(中国大陆/香港)

片长: 93分钟(中国大陆) / 99 分钟 / 110分钟(导演剪辑版)

又名: Hero

构图分析:作为中国商业片的开拓者,张艺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002年的这部《英雄》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的模式,尽管现在看来这部电影有些流于表面,底蕴浅陋,但是杜可风的摄影却令人印象深刻,大面积的红色,绿色,黑色,白色,被运用到了巅峰造极的境界,似舞台剧般的鲜明写意,在《英雄》中色彩起到了转场化的作用,可以显见,色彩的作用在这部电影中被无限放大。

5.《亡命驾驶》(2011)

导演: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编剧: 霍辛·阿米尼

主演: 瑞恩·高斯林 / 凯瑞·穆里根 / 朗·普尔曼 / 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 / 艾伯特·布鲁克斯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1-09-16(美国)

片长: 100分钟

又名: 落日车神(台) / 极速罪驾(港) / 驱驰

构图分析: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可以被誉为“暴力版王家卫”独特的暴力美学区别于昆汀的黑色幽默,雷弗恩将暴力美学表现出一种绚丽而又极致的巅峰状态,既有血浆四溅的刺激又有情意绵绵的感人肺腑,在上图中导演仅用一个二维空间就将故事的三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架构起来,通过主镜头的艾琳(凯瑞 穆丽根 饰)与镜框反射出来的瑞恩 高斯林以及镜中照片中艾琳的丈夫与儿子,这几位主演的关系在第一时间以最微妙的手段被牵连起来。

而背景中的方形结构与方形镜框则将两位主角的关系“束缚”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对二者关系的隐秘阐述。

构图分析:完美的布光成就了这副静态画面的整体协调感,进入影片的后半段,压抑的氛围以及紧张的情绪渐渐高升,在上图中,大面积的黑暗面仅靠光束撑起仅有的亮部调子,导演利用光束形状打光很隐蔽也很整齐划一,而处于阴暗面的瑞恩高斯林也同样被暗示处于危险的边缘。

6.《花样年华》(2000)

导演: 王家卫

编剧: 王家卫

主演: 梁朝伟 / 张曼玉 / 潘迪华 / 萧炳林 / 张耀扬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 法国

语言: 粤语 / 上海话 / 法语

上映日期: 2000-09-29

片长: 98 分钟

又名: In the Mood for Love

构图分析:低机位拍摄角度,窥视角度,镜头上方大面积黑暗阴影充斥画面,二人私会的暧昧不清显露无疑。

构图分析:在我看来这个定格镜头相当经典,从“色”上来看,画面中大面积充斥着红色,张曼玉身穿红色风衣与画面整体的大红色遥相呼应,这是相当大胆的表现红色暗示着欲望和激情,在此王家卫用色彩外化了周与苏此刻心中蔓延的浓浓欲望,再从运动角度而言,这是一个定格镜头,让我想起了特鲁佛《四百击》中片尾那个经典定格镜头,所谓“时间凝固,空间无限”正是这个定格镜头的喻意所在,在上一个镜头中,苏丽珍在走之前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苏丽珍再一次婉言拒绝了周慕云,紧接着接的这个定格镜头就是暗示出苏丽珍心中的那份束缚在此刻再次表现出来而这一刻的凝固又进一步表明这个束缚会一直纠缠着她,而空间的无限则是喻意无论是在此空间内还是在其他空间,苏丽珍都会被一只束缚,所以这个镜头王家卫利用空间与时间的高度协调再次表明了苏丽珍的心境,这绝对是相当高明的镜头安排手段。

构图分析:这是一面三折镜,我们无法猜测片中人物此刻心中所想,但是镜子却“出卖”了他,周慕云在此刻深情地望着苏丽珍,而三折镜的运用将他心中的情欲再次夸张地表现出来。

7.《少女哪吒》(2014)

导演: 李霄峰

编剧: 李霄峰 / 王沐 / 潘彧

主演: 李嘉琪 / 李浩菲 / 陈瑾 / 辛鹏 / 李欢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07-11(中国大陆) / 2014-11-16(台湾金马影展)

片长: 98分钟

又名: Nezha

构图分析:横竖对称的队列却因为王晓冰的愤然离去而产生了一种勇于挑战秩序的勇气与敬畏之情。

8.《修女艾达》(2013)

导演: 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

编剧: 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 / 丽贝卡·伦科维茨

主演: 阿伽塔·库莱沙 / 阿伽塔·特泽布霍夫斯卡 / 乔安娜·库里格 / Dawid Ogrodnik / Jerzy Trela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 丹麦 / 法国 / 英国

语言: 波兰语

上映日期: 2013-10-13(伦敦电影节) / 2013-10-25(波兰)

片长: 80分钟

又名: 依达的抉择(台) / 修女伊达 / 艾达

构图分析:作为波兰电影史上难得的一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是波兰人民的胜利,虽然这是一部小格局的电影但仍不失许多亮点,影片最大的亮点源自于影片独特的摄影,将人物至于画框底部的三分之一处,令人眼前一亮。高逼格的构图与影片整体的冷色调摇相辉映,影片讲述了一位叫做伊达的修女从小生活在孤儿院里在得知自己父母在二战中惨遭杀害的隐情后,与姨妈旺达一起踏上了寻求真相的历程,这期间信仰的冲突日益明显,而旺达和伊达究竟谁才能靠信仰活下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究与思考的问题。

在上图中四位修女构成了画面的“点”性结构,雪圈构成圆形的“面”性结构,远处的线性路痕构成了“线”性结构,点线面三维一体,画面丰富,平衡感十足。

构图分析:上图黑白影调,造型简洁古朴很有古典油画的感觉,横竖对称的外边框给人以压抑的感觉,人物出现在四分之三黄金位置,右画中斜插而入的线条打破了整幅画面的僵局。

构图分析:整幅画面构图的安排精致巧妙,在画面下半部分被填充了大量的点线面结构,画面左下角的楼梯竖线打破了上方的“面”性结构,使人看上去画面并不“满”画面右方的柱子起到了压住画面的作用。人物头顶上方的弧形又再次打破僵局,不呆板有灵动的感觉,而画面最上方的大面积空白与画面下方的繁复形成鲜明对照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9.《双重人格》(2013)

导演: 理查德·艾欧阿德

编剧: 理查德·艾欧阿德 /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主演: 杰西·艾森伯格 /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 莎莉·霍金斯 / 克里斯·奥多德 / 克雷格·罗伯兹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9-07(多伦多电影节) / 2014-04-04(英国)

片长: 93分钟

又名: 盗面专师(港) / 盗贴人生(台)

构图分析:在《双重人格》中,摄影与置景都有超现实的调调,但总体看都是散的,而且是从头散到尾的感觉,有些细节很有意思。跳楼那个也却太像《怪房客》了。在上图中,艾森伯格饰演的男主角在精神上长期处于“人格分裂”的状态,在影片一开场就初见端倪,镜子有显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而这面两折镜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男主角的“分裂”状态,两折镜将男主角的身体分成两部分或许即是这个寓意。

10.《凯撒必须死》(2012)

导演: 保罗·塔维亚尼 /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编剧: 保罗·塔维亚尼 /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 莎士比亚

主演: 萨尔瓦多·斯特里亚诺 / 柯西莫·雷加 / 安东尼奥·弗拉斯加 / 胡安·达里奥·伯内蒂 / 文森特·盖洛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语言: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2012-03-02(意大利)

片长: 76分钟

又名: 凯撒必须死:舞台重生(台) / Caesar Must Die

构图分析:在《凯撒必须死》中,导演用黑白影像将故事的重量感凸显出来。在上图中,画面下方的圆形座椅与上方的门框,墙体的竖线结构形成“方圆对比”人物的出现也打破了稳定画面的结构,节奏性十足。

版权信息

于念慈,拍电影网专栏作者。擅长解读电影的构图,美术,为您带来不一样的美学体验。豆瓣阅读专栏作者,豆瓣@于念慈。新浪微博@于念慈moviegoer;个人公众号:十分钟年华老去。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推荐图书:

《镜头的语法》(插图第2版)

《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插图第2版)

《看电影的门道》(插图第2版)

《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插图修订第2版)

《电影镜头入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