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鲍威尔称美联储内部存在强烈分歧,12月降息还有戏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鲍威尔称美联储内部存在强烈分歧,12月降息还有戏吗?

多数分析师认为,12月降息仍是大概率事件。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纽约证券交易所内,交易员们正在工作,电视上播放着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讲话的画面。图源:CFP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婷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宣布下调基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25个基点至3.75%-4.00%,并宣布将于12月1日结束缩表。分析师表示,本次降息幅度和缩表时间都符合预期。虽然美联储内部分歧加大,但12月很可能迎来年内第三次降息。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此次降息与9月一样都是基于风险管理的逻辑,主要是应对当前就业市场面临的下行风险。

受联邦政府关门的影响,9月非农就业报告至今未发布,但是私营部门数据显示,招聘疲软的趋势仍在持续。薪资服务公司ADP指出,9月,美国减少了3.2万个工作岗位。

不过,鲍威尔当天还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对未来政策走向存在“强烈分歧”,“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或许应该至少等待一个周期”,因此,12月降息“远未板上钉钉”(not to be seen as a foregone conclusion - in fact, far from it)。

受鲍威尔鹰派言论的打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edWatch最新数据显示,投资者认为12月降息的概率从近100%降至65%左右。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对界面新闻表示,在美国政府持续关门的背景下,就业等关键数据迟迟无法公布,可能会对美联储后续政策决策形成较大扰动。

“如果关门时间过长,经济数据严重缺失,很可能成为美联储暂停降息、维持谨慎观察防止‘盲判’的主要原因之一。”白雪说。

由于美国两党因医保福利政策分歧,未能就新的临时拨款法案达成一致,导致10月1日起联邦政府被迫停摆。政府停摆期间,数十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部分公共服务暂停或延迟,经济数据发布工作也在此列。

鲍威尔在发布会上也表示,政府停摆导致数据发布滞后较多,经济存在非常高度的不确定性,采取谨慎的态度是合理的。“人们遇到大雾会减速开车。”他说。

除政府关门导致关键数据缺失外,白雪表示,鲍威尔的偏鹰言论还说明,FOMC内部对关税造成通胀上行的担忧仍未完全消失。

她援引圣路易斯联储本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截至8月,消费者仅承担约35%的关税影响,约65%的关税影响尚未显现。未来随着企业提价,关税有进一步向居民部门传导的可能,这意味着通胀仍有上行压力。

在本次货币政策会议上,FOMC成员以10:2的投票结果通过降息25个基点的决定。两位例外者中,一位是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他认为应降息50个基点,另一位是堪萨斯联储主席杰弗里·施密德,他主张维持利率不变。回顾历史,在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上,持异议者立场完全相左的情况比较罕见,通常出现在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或者政策转折时期。

凯投宏观北美首席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斯对界面新闻表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名的米兰再次支持降息50个基点并不令人意外,但是施密德投票支持不降息出人意料。

牛津经济研究院副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Pearce也表示,施密德的举动出人意料,他的鹰派做法使得美联储未来行动变得更具争议性,或预示着美联储将从现在开始放慢降息步调。

不过,多数分析师仍认为12月降息是大概率事件。美联储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将于12月9-10日召开。

白雪表示,在预防式降息的基调下,美联储12月仍有可能继续降息。一方面是因为美联储短期对就业的重视大于通胀,而当前就业下行的趋势较为确定,10月以来的政府停摆会进一步放大短期内经济和就业下行风险。

“当前政府停摆已历时1个月,即将逼近历史最高水平,对实体经济的拖累可能逐步增大——2019年美国政府关门34天,导致失业率临时抬升0.2个点。”白雪说。

另一方面,她指出,关税对通胀的推升作用在年内可能较为温和可控,这意味着经济下行风险要暂时大于通胀上行风险,从而支持美联储继续降息。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Marc Giannoni也对界面新闻表示,他依然认为美联储12月会再降息25个基点,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会继续降温、失业率上行,且美联储对就业下行风险仍存担忧。

凯投宏观也认为美联储12月会再次降息。阿什沃斯说:“尽管施密德和鲍威尔的语气强硬,但由于联邦政府关门仍在持续,10月和11月的经济数据可能会推迟到至少12月中旬发布,美联储将被迫在12月10日结束的今年最后一次FOMC会议上再次下调政策利率。”

此外,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在研报中指出,本次会议上鲍威尔的发言符合其一贯的审慎作风,但伴随美国政府停摆时间拉长,经济不确定性逐步上升,12月美联储降息概率依旧较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鲍威尔称美联储内部存在强烈分歧,12月降息还有戏吗?

多数分析师认为,12月降息仍是大概率事件。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纽约证券交易所内,交易员们正在工作,电视上播放着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讲话的画面。图源:CFP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婷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宣布下调基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25个基点至3.75%-4.00%,并宣布将于12月1日结束缩表。分析师表示,本次降息幅度和缩表时间都符合预期。虽然美联储内部分歧加大,但12月很可能迎来年内第三次降息。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此次降息与9月一样都是基于风险管理的逻辑,主要是应对当前就业市场面临的下行风险。

受联邦政府关门的影响,9月非农就业报告至今未发布,但是私营部门数据显示,招聘疲软的趋势仍在持续。薪资服务公司ADP指出,9月,美国减少了3.2万个工作岗位。

不过,鲍威尔当天还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对未来政策走向存在“强烈分歧”,“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或许应该至少等待一个周期”,因此,12月降息“远未板上钉钉”(not to be seen as a foregone conclusion - in fact, far from it)。

受鲍威尔鹰派言论的打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edWatch最新数据显示,投资者认为12月降息的概率从近100%降至65%左右。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对界面新闻表示,在美国政府持续关门的背景下,就业等关键数据迟迟无法公布,可能会对美联储后续政策决策形成较大扰动。

“如果关门时间过长,经济数据严重缺失,很可能成为美联储暂停降息、维持谨慎观察防止‘盲判’的主要原因之一。”白雪说。

由于美国两党因医保福利政策分歧,未能就新的临时拨款法案达成一致,导致10月1日起联邦政府被迫停摆。政府停摆期间,数十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部分公共服务暂停或延迟,经济数据发布工作也在此列。

鲍威尔在发布会上也表示,政府停摆导致数据发布滞后较多,经济存在非常高度的不确定性,采取谨慎的态度是合理的。“人们遇到大雾会减速开车。”他说。

除政府关门导致关键数据缺失外,白雪表示,鲍威尔的偏鹰言论还说明,FOMC内部对关税造成通胀上行的担忧仍未完全消失。

她援引圣路易斯联储本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截至8月,消费者仅承担约35%的关税影响,约65%的关税影响尚未显现。未来随着企业提价,关税有进一步向居民部门传导的可能,这意味着通胀仍有上行压力。

在本次货币政策会议上,FOMC成员以10:2的投票结果通过降息25个基点的决定。两位例外者中,一位是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他认为应降息50个基点,另一位是堪萨斯联储主席杰弗里·施密德,他主张维持利率不变。回顾历史,在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上,持异议者立场完全相左的情况比较罕见,通常出现在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或者政策转折时期。

凯投宏观北美首席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斯对界面新闻表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名的米兰再次支持降息50个基点并不令人意外,但是施密德投票支持不降息出人意料。

牛津经济研究院副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Pearce也表示,施密德的举动出人意料,他的鹰派做法使得美联储未来行动变得更具争议性,或预示着美联储将从现在开始放慢降息步调。

不过,多数分析师仍认为12月降息是大概率事件。美联储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将于12月9-10日召开。

白雪表示,在预防式降息的基调下,美联储12月仍有可能继续降息。一方面是因为美联储短期对就业的重视大于通胀,而当前就业下行的趋势较为确定,10月以来的政府停摆会进一步放大短期内经济和就业下行风险。

“当前政府停摆已历时1个月,即将逼近历史最高水平,对实体经济的拖累可能逐步增大——2019年美国政府关门34天,导致失业率临时抬升0.2个点。”白雪说。

另一方面,她指出,关税对通胀的推升作用在年内可能较为温和可控,这意味着经济下行风险要暂时大于通胀上行风险,从而支持美联储继续降息。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Marc Giannoni也对界面新闻表示,他依然认为美联储12月会再降息25个基点,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会继续降温、失业率上行,且美联储对就业下行风险仍存担忧。

凯投宏观也认为美联储12月会再次降息。阿什沃斯说:“尽管施密德和鲍威尔的语气强硬,但由于联邦政府关门仍在持续,10月和11月的经济数据可能会推迟到至少12月中旬发布,美联储将被迫在12月10日结束的今年最后一次FOMC会议上再次下调政策利率。”

此外,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在研报中指出,本次会议上鲍威尔的发言符合其一贯的审慎作风,但伴随美国政府停摆时间拉长,经济不确定性逐步上升,12月美联储降息概率依旧较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