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天COVER 姜来
编辑 | 田梦
“今晚之后,小鹏就不仅仅是一家纯电汽车公司了。”这是11月6日晚,小鹏X9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现场,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开场时的一番感慨。
小鹏汽车目前在售车型包括三款轿车(小鹏MONA M03、小鹏P7、小鹏P7+)、三款SUV(小鹏G6、小鹏G7、小鹏G9)和一款MPV(小鹏X9)。这些车型都是以纯电的动力形式面世。
何小鹏表示,自己早在2019年就在公司内部第一次推动做增程。但直到2024年11月6日,小鹏汽车才首次官宣增程规划。而今,变化从小鹏X9开始。后续小鹏G6、G7、P7+等车型也会推出搭载鲲鹏超级增程技术的版本。这意味着,从此在“蔚小理”中,只有蔚来仍在走纯电路线了。
01、入局增程,小鹏晚不晚?
相较小鹏X9的纯电版车型,鲲鹏超级增程版对车辆的造型、车长及内饰配置进行了提升,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预售价分别为35万元起和37万元起,Max版比纯电版车型的起售价(35.98万元)低了近1万元。
何小鹏介绍称,公司内部经历过5次讨论是否要做增程车,前4次都被否了,中间的痛苦很难跟外界分享。“我们怎么去构想,怎么去推动,碰到了哪些困难。”何小鹏形容这就像拉抽屉,拉出来,又推回去,第5次才成功,还是蛮感慨。当被《财经天下》问及前4次没成功都卡在哪里时,他幽默地卖了个关子“那不能告诉你”。
不过,据接近小鹏的行业人士分析,原因可能出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团队有执念。像前些年,关于增程是否过时的技术引发过不少争议,小鹏的技术团队不想陷入刻舟求剑的思考方式。
二是增程技术本质上是源自传统燃油车发动机的改良设计,其核心工作原理与燃油车发动机直接相关。传统主机厂擅长发动机和变速箱,而增程器弱化了发动机的直接驱动使用,容易使传统主机厂丧失一些优势。“连一些主机厂都曾讨论增程技术是否够成熟,更何况小鹏这样的造车新势力,肯定会多几分谨慎。”上述行业人士告诉《财经天下》。
如果说前4次的否决多是出于现实的无奈,那么这一次小鹏内部为何能达成共识?当前增程车市场竞争激烈,包括岚图梦想家、腾势D9、极氪009等都推出了增程MPV,小鹏此时入局晚不晚?
“早在好几年前,我们就针对增程技术开展了极为详尽的内部技术评估,清晰掌握了当时增程技术的优点与不足。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际情况与之前的预知高度相符,即增程技术原本就存在一些问题。”小鹏动力总成负责人顾捷表示,增程的动力总成系统并没有特别前沿、高新的技术,真正的关键在于,能否精准找到差异化的点,并且在合适的时机将其推向市场。
2022年起,小鹏团队就开始对增程产品展开调研。在何小鹏看来,一辆车的续航要做到1000公里以上,需要纯电之外的动力形式来实现。
增程车的根本挑战,在于如何兼顾“纯电驾驶质感”与“续航能力”。小鹏团队研发的鲲鹏超级增程技术,主打续航长、充电速度快、亏电时动力足、综合能耗低以及增程噪音低。
目前,许多厂商的增程技术已开始采用“大电池+大油箱”的组合方案,X9也不例外。该车搭载了超快充磷酸铁锂增程大电池。这块电池提前满足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池新国标,实现单电芯热失控后电池包24小时不起火、不爆炸,并具备超1000℃热防护设计、IP68电池防水等级、7×24h AI电池医生、2000次电池循环寿命设计。
据悉,电池是中创新航独家配套供应给小鹏的,行业首发5C超级增程电池包,依托这套独供动力系统,小鹏X9能实现CLTC纯电续航452千米、综合续航1602千米,在5C+800V超充倍率的支持下,充电12分钟即可补能70%。
此外,小鹏首创800V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CLTC综合效率高达93.5%,峰值扭矩达465N·m,峰值功率210kW,在电量剩余8%时,动力仍能保证无衰减。
在空间利用上,小鹏X9超级增程采用9合1超集成后桥设计,将排气系统、大油箱、后轮转向、空气悬架等9大部件高度集成,实现95.8%的后桥空间利用率,在不牺牲任何功能配置下,保证车内空间。
在智能化方面,该车的Max版本从双Orin芯片升级为单颗图灵芯片,750TOPS 的有效算力能支撑复杂路况下的智能辅助驾驶;Ultra版本新增加三颗图灵芯片。
新车开启预售后,下一步就是对小鹏汽车产能的考验。
2025年,动力电池市场呈现阶段性紧缺,部分车企甚至出现为抢购电池派出高层带队驻厂采购的情况。考虑到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这一政策变化也给车企上紧发条。谁能在第四季度多交一台车,就多了一份确定性的收入。
对小鹏汽车来说,新增了增程车型后,公司对电池的需求变多了,一定要保障好电池供应。面对媒体的疑问,何小鹏坦言这种偏内部的问题不太愿意回答,“我只能说,最近一两周,我跟我们所有的电池厂商老板都喝过酒了”。
02、具身智能赛道,小鹏也要闯
和之前新车上市邀请明星代言不同,这次小鹏X9超级增程,由小鹏全新一代机器人IRON担任全球科技向导。这一安排也使得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和前一天的小鹏汽车科技日形成联动。
“物理AI将重塑生活,而鲲鹏超级增程正是我们改变出行方式的关键一步。” 何小鹏表示。
“物理AI”是何小鹏在今年科技日上提出的概念,意为AI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机器真正拥有与物理世界互动的能力。基于此,何小鹏给公司确立了新定位,从“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变成了“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2025年,具身智能迎来爆发,京东、阿里等巨头纷纷布局,市场规模近万亿元。近日,工信部划定了“十五五”期间几个黄金赛道,包括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
科技日当天,何小鹏展示了第二代VLA大模型、首款量产Robotaxi、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并正式发布飞行汽车A868。“它们看似跨领域、跨行业,但其实都是同一件事:物理AI。”
在这些产品里,第二代VLA大模型提前开始了小鹏对“物理世界模型”的探索。据了解,标准的VLA是指Vision-Language-Action,而小鹏尝试去掉语言转译这个环节,其第二代VLA是从Vision+Language直接到Action。据悉,第二代VLA将面向全球商业伙伴开源。
“我们在第二代VLA上花了很多钱,走了非常多的弯路,为什么我们在科技日上讲出来?还是想向行业说明我们探索出来一条也许成功的道路,期望他们可以借鉴,期望有人会欣赏。”何小鹏在会后群访中说。
小鹏第二代VLA有没有得到广泛认可还不知道,可以确定的是,大众汽车集团将成为第二代VLA首发客户,小鹏图灵AI芯片也获得大众汽车集团的定点。
相较于第二代VLA、量产的Robotaxi和飞行汽车,小鹏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亮相后市场争议最大,只因其动作高度拟人,引发网友对其内部结构的猜测,怀疑里面藏了一个真正的人类。相关话题也在11月5日晚发酵。
次日,在发布X9超级增程车型前,何小鹏再次让IRON上台,并让工作人员现场剪掉机器人的“皮肤”和“肌肉”,以此自证。
谈及评判具身智能玩家实力的标准,何小鹏回答道,“这取决于针对什么场景,小鹏想做的是高等级人形机器人,这也是为什么在2022年我们放弃了原来的四足或双足强化学习路径——该路径可使部分关节表现良好,但无法让全身82个关节协调运作,我们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道路,不确定能否到达彼岸”。
未来几个月,小鹏在IRON上的挑战在于能否将硬件与软件完全集成,并在集成后实现内部快速OTA迭代。
从目前小鹏汽车的财报看,汽车仍是公司基本盘,机器人是第二增长曲线,飞行汽车和Robotaxi是第三增长曲线。“飞行汽车和机器人都对我们商业化有价值,飞行汽车肯定明年会量产,Robotaxi会全力以赴,它的挑战比做飞行汽车还要高。”何小鹏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