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
铁木真受封为成吉思汗后,以“报父仇”之名开始大举向金国进攻,自此蒙起金衰。而金国之所以会灭亡,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看,源于CEO完颜亮并没有为企业发展做出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而是盲目扩张,野性施政,最终将企业拱手让人。
02 野狐岭役:以小博大
反观蒙古,铁木真在1206年实现了一统蒙古各部的大业,受封号为成吉思汗。此时野心膨胀的他,好战地穿梭于各个战场,不断地扩张势力、增加财富,为日后伐金,一统天下做好充足地准备。
虽然从局势上看,蒙金实力悬殊巨大,要吞下这个庞然大物,成吉思汗无异于鲨鱼吞鲸。而事实上,他就是一条潜伏在红海,伺机而动的鲨鱼,“他”对于鲸鱼的尸体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执爱。这从他一路搏杀草原各部到统一蒙古的作为就能瞧见端倪。膨胀的野心,让他时刻处于备战状态,骁勇搏杀于红海领域。出击或等死是红海里唯一不变的生存法则。“那些市场领军人物自诩遨游深海,无往不利,殊不知,在那平静地水面下,还有更大地猎食者正带着死神悄然来袭。”
1 不破金军,不生返!
1210年,成吉思汗正式断绝和金国的岁贡。事实上,他很聪明,不仅具备了狼的野性,还秉承了鹰的特质。长期压迫,让他卧薪尝胆地隐忍在金国和王汗麾下,狼的特性让他不会为了仅有的尊严而袭击比自己庞大的猎物;而鹰的特质却让他锁定猎物(金国)后,死咬不放。
- 这就好比在红海中穿梭的大白鲨,一旦锁定目标,就会露出背鳍,让猎物陷入恐慌。在商战中,尤其如此。“当鲨鱼的背鳍静静地划破水面,猎食者们对于市场领先者们的袭击行动也就悄悄地拉开了帷幕。恐慌开始了,这也让大多数的市场领先者们开始领悟,自己压根没有足够的余地去摆脱前来围猎的鲨鱼”。
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在怯绿连河誓师,“不破金军,不生返!”而后,亲率大军南下,这标志着蒙金战争的开始。金国卫绍王派遣平章政事独吉思忠以及参知政事的完颜承裕统兵迎战,率领金国主力向中都以北的桓州、昌州、抚州(内蒙河北交界处)运动,并受命西京留守的纥石烈执中(胡沙虎)一同会战,打算依托界壕边堡在中都西北和西南跟蒙古人打防御战。
蒙军第一次进攻中都作战经过示意图
但是这种消极防御法除了劳民劳兵降低战斗力和挫伤士气以外一无所获。
成吉思汗在战略的制定上,思路是十分清晰的。他很清楚自己与敌方兵力上的悬殊差距,如果把全部兵力平分对抗,肯定无法抵挡庞大的金军。无法强攻,只能智取。加之防御战会大大挫伤金兵的士气,这是他们难得的进攻机会。于是,他分兵三万给三个儿子去打西京牵制纥石烈执中,自己集中七八万的兵力重点突破乌沙堡,发挥其机动作战的优势。而后,又以迅猛之势夺下乌月营,独吉思忠苦心构筑的300公里界壕就此被攻克。
乌沙堡陷落的消息传到中都,卫绍王解除独吉思忠指挥权,改由完颜承裕主持军事。没成想,蒙古军推进的速度迅猛无比,故此完颜承裕被迫仓皇撤退至野狐岭一线,打算凭借山势来阻挡蒙古军。然而,完颜承裕不但没有集中大量兵力与蒙古人决战,也不敢困守城池让出通向中都的道路。此做法虽有情理可言,但他若是能一面以相对优势的兵力(譬如十五万左右)来防御野狐岭,一面在三州留下数万兵力打城池防御战,或能给蒙古军队造成重大伤亡。那样成吉思汗前路仍有金军主力横守,同时三州不克后路堪忧,其结果很有可能就退兵或者改道。
但是,怯战是完颜承裕最致命的弱点。在这场战役中,他一直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尤其是面对蒙军横扫千军的士气,他更是不敢主动进攻,只能一面被动迎击,一面盘算退路。
而完颜承裕率兵退守野狐岭的做法,实际上是把三个富裕殷实满是粮食和人口的城池白白送到了成吉思汗的嘴里,让他下一步的进攻再无后顾之忧。且桓州是金国牧监之地,完颜承裕不战而退使成吉思汗轻易拿下桓州,取牧监的军马数百万分给诸军,从此蒙古军势大振,而金人骑兵几乎就此枯竭。
如果将此战役看做是一场交易,那么在这次博弈中,完颜承裕就如同一个被收割的韭菜。虽然手握大量资产,却无法合理地进行配置,一旦风吹草动,他就如同初出茅庐的小韭菜一样,闻风撤资,让野心勃勃的投机者——成吉思汗赚取更多的利润。没有积极应战,其实是这场战役中,最大的死穴。事实上,除了缺乏对市场动向的深度分析以外,完颜承裕还欠缺风险承受能力。这在他接下来的应战中,尤其突出。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成吉思汗:激进的投机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