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教士、贝克等14款德国啤酒检出农药残留 ,《纯净法》涉嫌欺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教士、贝克等14款德国啤酒检出农药残留 ,《纯净法》涉嫌欺骗?

说好的德国啤酒纯净无添加,说好的进口食品安全有保障呢?

暑夏已至,与三俩哥们/朋友小聚,喝着啤酒、撸着串儿、侃着大山,微醺而归,生活真是不亦乐乎。

但是,下面这则消息让爱喝啤酒尤其是爱喝进口啤酒的人士,看了之后,不觉冷汗直流!

这两天,央视曝光了,奥古斯汀、教士、贝克、碧特博格、宝莱纳、艾丁格、克穆巴赫、考尼格皮尔森、奥丁格、费尔廷斯、瑞德伯格、沃斯乐/华士坦、耶弗尔和哈萨鲁达等合计14款来自德国的啤酒“清一色”查出有致癌物质,其中教士、贝克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啤酒品牌。

比如德国贝克啤酒(BECK'S)是德国百年老牌啤酒,拥有四百年历史,其优良的酿造技术,使品牌传播至今,贝克啤酒风行全球140多个国家,高居德国啤酒出口量第一位。

为此,消息一经发布,便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被曝光的上述14种德国啤酒中,检出含有草甘膦农药残留物,按照德国标准残留物超标近300倍。

说好的德国啤酒纯净无添加,说好的进口食品安全有保障呢?

公开资料显示,草甘膦是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其年销售值一直居农药之首,但其危害性是可能会引发癌症。

据悉,世界卫生组织于2015年公布研究报告,认定孟山都的农药草甘膦,商品名“农达”可能致癌。

从2001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加拿大和瑞典进行了相关调查,有足够证据显示,草甘膦农药可能会引发淋巴腺癌和肺癌。草甘膦即便含量很低,也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草甘膦的服用量超过100毫升,即有可能出现呕吐、喉咙疼痛和腹泻等症状,甚至有可能诱发皮肤癌或者肾脏部分的疾病。

多年以来,德国啤酒都以“不添加”独步天下,成分只有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这不是德国啤酒厂家的自吹自擂,而是有法律护持的。

1516年4月23日由巴伐利亚大公威廉四世颁布的《纯净法》,成就了德国啤酒至今500年的“纯净”名声。

“德国纯净啤酒研究所”荣誉主席赫伯特·弗兰肯豪泽认为,《纯净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消费者保护法”,把没有能力用最原始材料酿造纯正口味啤酒、必须依靠添加香料来吸引消费者的啤酒酿造者驱逐出市场。

然而,食品加工业几经变革,德国啤酒真能坚守传统、以不变应万变吗?

2016年,《纯净法》迎来了500周岁生日,德国各地举行了盛大展览和狂欢庆祝活动。这部古老法令规定“只有大麦芽、啤酒花和水”可以用来酿造啤酒,后来经过修订,加入了另一种原料“酵母”。

《纯净法》保证了德国啤酒的纯正原始味道,历来是德国啤酒最大的“金字招牌”,比任何广告都顶用。

不过,这块招牌近年来屡屡受到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德国啤酒的外国竞争者,有时候就来自德国啤酒酿造行业内部。

在汉堡的啤酒酿造业者奥利弗·韦塞尔罗看来,《纯净法》是“有史以来最长寿、最有效的营销手段”,而且有“欺骗消费者”之嫌。

在《纯净法》规定的4种原料之外,德国啤酒实际上并非完全“无添加”。比如,在酿造啤酒过程中,会加入一种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来凝结未过滤啤酒中悬浮的物质,因为在啤酒成品中无法检测出这种成分,所以消费者不会在啤酒包装成分表上看到关于这种成分的标示。

另外,酿造商长久以来一直用的是啤酒花萃取物而非真正的啤酒花;在过滤过程中,有时也会用到硅藻土这种物质来当作吸附剂。

所以实际上,消费者喝进肚子的德国啤酒并非真的只有四大原料,只要添加的东西不跟啤酒本身发生化学反应,就可以不出现在成分表上。

换言之,央视曝光的信息也佐证德国14款啤酒都不纯净!其草甘膦最高已经达到29.74微克,检查的专家认为这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注意到,在某电商平台上,教士啤酒(500ml*20瓶装)仍然在售,价格155元;贝克啤酒(275ml*24瓶装)也有货,价格在168元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从终端价格来看,再与国内其他啤酒系列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教士、贝克等进口啤酒属于中高端产品。

实际上,伴随消费者对啤酒产品需求多元化带来的市场消费结构性升级,以及外资啤酒和进口啤酒在国内市场销量的增加,使得国内啤酒企业在品牌、品种和渠道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青岛啤酒(600600.SH)的啤酒业务销售量约为792万千升,同比下滑6.6%左右。

实际上,青岛啤酒正是国内啤酒行业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个充分竞争的传统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啤酒市场销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人均消费量也已达世界人均水平。目前中国前五大啤酒企业已占市场近80%的份额,外资啤酒和进口啤酒在国内市场销量的增加,亦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国内啤酒行业总体已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由产能、规模的扩张转向以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增长和发展必须依靠自身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挑战与机遇并存!

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带来的啤酒市场消费结构转变,使行业增速分化明显,以精酿啤酒、特色啤酒和进口啤酒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市场不断提升,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目前国内啤酒市场仍以餐饮等即饮市场为主导。

《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获悉,餐饮消费市场当中,大众餐饮市场有所增长,但中高端餐饮市场啤酒产品销售仍存在较大压力。

同时面向家庭消费为主的以易拉罐、小瓶酒和精酿产品为代表的部分中高端产品,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而成熟的电商应用也为家庭啤酒消费带来了方便、快捷的选择方式。

当然,正是借助各大电商平台,“海淘”进口啤酒才成为趋势,不知德国14款啤酒集体被央视曝光,能否让“海淘一族”清醒下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教士、贝克等14款德国啤酒检出农药残留 ,《纯净法》涉嫌欺骗?

说好的德国啤酒纯净无添加,说好的进口食品安全有保障呢?

暑夏已至,与三俩哥们/朋友小聚,喝着啤酒、撸着串儿、侃着大山,微醺而归,生活真是不亦乐乎。

但是,下面这则消息让爱喝啤酒尤其是爱喝进口啤酒的人士,看了之后,不觉冷汗直流!

这两天,央视曝光了,奥古斯汀、教士、贝克、碧特博格、宝莱纳、艾丁格、克穆巴赫、考尼格皮尔森、奥丁格、费尔廷斯、瑞德伯格、沃斯乐/华士坦、耶弗尔和哈萨鲁达等合计14款来自德国的啤酒“清一色”查出有致癌物质,其中教士、贝克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啤酒品牌。

比如德国贝克啤酒(BECK'S)是德国百年老牌啤酒,拥有四百年历史,其优良的酿造技术,使品牌传播至今,贝克啤酒风行全球140多个国家,高居德国啤酒出口量第一位。

为此,消息一经发布,便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被曝光的上述14种德国啤酒中,检出含有草甘膦农药残留物,按照德国标准残留物超标近300倍。

说好的德国啤酒纯净无添加,说好的进口食品安全有保障呢?

公开资料显示,草甘膦是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其年销售值一直居农药之首,但其危害性是可能会引发癌症。

据悉,世界卫生组织于2015年公布研究报告,认定孟山都的农药草甘膦,商品名“农达”可能致癌。

从2001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加拿大和瑞典进行了相关调查,有足够证据显示,草甘膦农药可能会引发淋巴腺癌和肺癌。草甘膦即便含量很低,也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草甘膦的服用量超过100毫升,即有可能出现呕吐、喉咙疼痛和腹泻等症状,甚至有可能诱发皮肤癌或者肾脏部分的疾病。

多年以来,德国啤酒都以“不添加”独步天下,成分只有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这不是德国啤酒厂家的自吹自擂,而是有法律护持的。

1516年4月23日由巴伐利亚大公威廉四世颁布的《纯净法》,成就了德国啤酒至今500年的“纯净”名声。

“德国纯净啤酒研究所”荣誉主席赫伯特·弗兰肯豪泽认为,《纯净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消费者保护法”,把没有能力用最原始材料酿造纯正口味啤酒、必须依靠添加香料来吸引消费者的啤酒酿造者驱逐出市场。

然而,食品加工业几经变革,德国啤酒真能坚守传统、以不变应万变吗?

2016年,《纯净法》迎来了500周岁生日,德国各地举行了盛大展览和狂欢庆祝活动。这部古老法令规定“只有大麦芽、啤酒花和水”可以用来酿造啤酒,后来经过修订,加入了另一种原料“酵母”。

《纯净法》保证了德国啤酒的纯正原始味道,历来是德国啤酒最大的“金字招牌”,比任何广告都顶用。

不过,这块招牌近年来屡屡受到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德国啤酒的外国竞争者,有时候就来自德国啤酒酿造行业内部。

在汉堡的啤酒酿造业者奥利弗·韦塞尔罗看来,《纯净法》是“有史以来最长寿、最有效的营销手段”,而且有“欺骗消费者”之嫌。

在《纯净法》规定的4种原料之外,德国啤酒实际上并非完全“无添加”。比如,在酿造啤酒过程中,会加入一种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来凝结未过滤啤酒中悬浮的物质,因为在啤酒成品中无法检测出这种成分,所以消费者不会在啤酒包装成分表上看到关于这种成分的标示。

另外,酿造商长久以来一直用的是啤酒花萃取物而非真正的啤酒花;在过滤过程中,有时也会用到硅藻土这种物质来当作吸附剂。

所以实际上,消费者喝进肚子的德国啤酒并非真的只有四大原料,只要添加的东西不跟啤酒本身发生化学反应,就可以不出现在成分表上。

换言之,央视曝光的信息也佐证德国14款啤酒都不纯净!其草甘膦最高已经达到29.74微克,检查的专家认为这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注意到,在某电商平台上,教士啤酒(500ml*20瓶装)仍然在售,价格155元;贝克啤酒(275ml*24瓶装)也有货,价格在168元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从终端价格来看,再与国内其他啤酒系列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教士、贝克等进口啤酒属于中高端产品。

实际上,伴随消费者对啤酒产品需求多元化带来的市场消费结构性升级,以及外资啤酒和进口啤酒在国内市场销量的增加,使得国内啤酒企业在品牌、品种和渠道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青岛啤酒(600600.SH)的啤酒业务销售量约为792万千升,同比下滑6.6%左右。

实际上,青岛啤酒正是国内啤酒行业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个充分竞争的传统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啤酒市场销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人均消费量也已达世界人均水平。目前中国前五大啤酒企业已占市场近80%的份额,外资啤酒和进口啤酒在国内市场销量的增加,亦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国内啤酒行业总体已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由产能、规模的扩张转向以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增长和发展必须依靠自身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挑战与机遇并存!

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带来的啤酒市场消费结构转变,使行业增速分化明显,以精酿啤酒、特色啤酒和进口啤酒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市场不断提升,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目前国内啤酒市场仍以餐饮等即饮市场为主导。

《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获悉,餐饮消费市场当中,大众餐饮市场有所增长,但中高端餐饮市场啤酒产品销售仍存在较大压力。

同时面向家庭消费为主的以易拉罐、小瓶酒和精酿产品为代表的部分中高端产品,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而成熟的电商应用也为家庭啤酒消费带来了方便、快捷的选择方式。

当然,正是借助各大电商平台,“海淘”进口啤酒才成为趋势,不知德国14款啤酒集体被央视曝光,能否让“海淘一族”清醒下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