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次买车,一定不能忽略的这些坑。
随着钱包的身材越来越“富态”,除了生活之必需品,汽车逐渐成为了大家在有一定积蓄之后最先想到的大件商品。有了一辆车,你就可以周末载着亲戚朋友家人出去旅行,让诗和远方近在咫尺;有车之后,可以说走就走,不用等公交车,不用挤地铁,不用。。。。。。
汽车带来的便利太多了,但大多数人买车之前只看到了那些轻松与快乐,殊不知自打你有了买车这个念头的时候,麻烦的事情才刚刚开始。那么对于第一次买车的消费者,购车之路上有哪些坑在等着你?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看车
本文针对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因此如果你是一位买车不限预算并且早已心有所属车型的消费者,麻烦关掉窗口。好了,开始说正事。小编因为职业的缘故,经常收到来自周围朋友的咨询,他们想买一台车,但又完全不懂,或者只知道街上经常跑的是哪些车,这个时候你该如何思考呢?
第一,预算。预算当然是买车的基础。预算的意思是你打算花多少钱买车(如果是总价,还要减掉保险,上牌和其他手续费)。有了预算之后,就可以大致确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内有轿车(两厢的,三厢的),有SUV,跑车,皮卡各种车型,为了进一步筛选,你需要明确自己买一辆车的用途。
第二,车型。如果就是买车平时上下班,买菜通勤,我推荐轿车。有人说SUV这么火,为什么不推荐SUV?因为同等的价格区间内,轿车的舒适性是比SUV更好的,同时SUV由于整车质量更大,视线死角更多,对于初次用车的消费者来说都增加了驾驶的难度。不过,如果轿车的空间无法满足你(比如更大的行李箱放置物品,更大的头部空间),那么SUV也是有必要选择的。总之,选择车型时问问自己买这部车的实际用途,不要盲目跟风。
第三,品牌。在价格和车型都确定好之后,你会发现上千款车型的列表瞬间被精简了很多,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不同品牌的同类车型。第一次购车很容易受到媒体舆论和厂家宣传以及4S点销售的话术影响。在这么多个汽车品牌中,你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一堆言论:比如奥迪主打高科技;奔驰主打豪华;宝马主打运动;丰田、本田的省油,可靠。又或者德国车运动,日本车省油。但其实直接拿汽车的品牌和国别来说事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真正正确的做法是确定了品牌、车型和动力组合再进行比较。怎么比呢?
第四,车型间比较。一般初次购车的消费者对于好车和不好的车没有区分的概念。我们不妨先通过一些数据进行客观比较。例如:动力,油耗,空间,配置。两台车动力谁更强,比较发动机最大马力,最大扭矩,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当然动力强我们还希望它省油,这个时候工信部油耗别去看,因为那是在非常理想的状态下测试出来的,大家不如去汽车之间看一下车主真实油耗;接下来是空间,这个最简单,去4S店实地体验一下,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是否充裕?后备箱空间是否够大?最后是配置,这里在品牌的官网上都有配置表可以下载。关于配置,一定要横向比较之后确定这个价格大家一般都有什么配置,再在同一品牌车型不用配置之间比较性价比。选自己需要的配置,而不要追求高大上浪费钱。
Tips:关于一辆车的优缺点(甚至缺陷)哪里找?
这是属于消费者的口碑了。一方面可以在各大论坛上泡一泡。根据我的经验,说不好的和说好的都只能参考一下,不能全信。毕竟网络发达的时代,请个水军已经是习以为常。在这里,各位看到夸这个车的优点还是吐槽它的缺点,不妨用一个本子记下来,问问周围朋友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再去4S店试驾的时候刻意体会一下是最保险的。最后说到缺陷,大家可以去“车质网”看看,上面有关于车辆故障的投诉,看得多了就明白这车哪里容易出问题,从而确定你能不能接受。毕竟买一辆车,享受它的好,也要能接受它的不足。
第五,如果女朋友/老婆发话了。举个例子,对于甲壳虫和MINI这些车型,因为具有非常高的不可替代性,第一眼就把你女朋友/老婆的兴趣勾住了。那前四步也不需要做,你就老老实实看接下来的两大步,因为这里面还有坑在等着你。
买车
好了,终于确定了心仪的车型,但4S店那么多,我又是第一次买车,怎样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车呢?
第一,谈价格。这里面有三种情况。加价车,因为某些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有信仰也算一种),因为厂家的默许,市场上长期存在提车加价的现象。如果你想买的车正好是加价车,那么就有三种办法:一是老实被宰,争取被少宰一点;二是实在喜欢得不行,一直等下去;第三,换车型。这里举几个例子:
上一代本田CR-V:因为那个时候的日产奇骏和丰田RAV4都没有它城市化地彻底。买SUV的大多数消费者其实只是需要一台加 “高的轿车” 而已,除了CR-V你找不到其他更接近的产品。
第一代途观:当时非日韩系的唯一的SUV。有些人就是讨厌日韩系,那途观成了唯一的选择。后来多了福特翼虎(也是爆款),别克昂科威(超过途观的销量)等对手,途观的加价逐渐减弱,现在最新的途观没上市多久已经有了不少优惠。
汉兰达:7座SUV。丰田表示受限于发动机产能,因此车辆库存不足,僧多粥少就造成了加价。后来有了锐界,柯迪亚克的加入,大家的选择也不那么单一了。
我是主张大家不要死脑筋,现在这种现象虽然依然存在,但因为车型选择多了,基本上没有不可取代的车型,也减缓了很多,没那个必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花自己的钱不就图个开心吗?如果你想买的车不是加价车,那么就好办得多。厂商指导价只是一个参考,真正具有参考意义的是车友的提车价,这些数据可以从汽车之家或者各种论坛上获得。比如你所在的城市有12家4S店,那么可以先谈一下,然后用这一家的价格和下一家谈,多谈几次,你就知道商家的底线在哪里。最后根据成交价和赠品综合选择一家就行。
第二,其他费用。裸车价提车真能算上最幸福的事情了。但你往往会遇到购车不加价,但是要假装2万块装潢;或者不优惠,送你点赠品。关于装潢和赠品,这些是4S店的重要利润来源,如果你希望省事,可以接受,而自己动手能力较强的话,则能不要就不要,后期加装比在4S店便宜得多。大头谈好了,4S店还可能有“出库费”,“上牌费”等等苛捐杂税。这就可能导致最后一辆车优惠5千,然后各种杂费加起来6千的情况。这里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总价钱的概念。
第三,提车。一般4S店会又不止一台你需要的车,而在最后提车时一定要注意检查:漆面是否均匀?装配间隙是否公差太大?车辆用举升机抬起来检查底盘是否完好?内饰的功能按钮,操作是否正常?如果遇到不满意的地方一定要当场换一辆车,等你交完钱出了门再换就非常困难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