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思绪飞扬,心境平和”——胡永凯谈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思绪飞扬,心境平和”——胡永凯谈艺

静,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

画间断想

静,是自然的一种境界。

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静,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

无忧无虑,小园信步,心定神怡,坐看云起。这种愿望在浮躁杂乱的现代社会已近乎奢侈。

我的画多数是静态的,构图平稳,表情淡漠,但静中有动。这动可能来自飞起的窗帘,可能来自流淌的溪水,更可能来自人物的内心——心灵的悸动。

画境是心境的折射。

怀旧,但并非一味怀旧,更非为怀旧而怀旧。用自己的眼睛发掘沉积的精粹,用自己的头脑思索淡忘的意味,每当有所得而用画笔将它们凝固到纸上时,心中的喜悦难以言传。

传统,决非仅指宋元明清的文人水墨。传统可追溯到上古岩画、仰韶彩陶、殷周青铜、汉唐壁画,传统可延伸到西北剪纸、江南灶头、宫庭窗扉、民间彩绣……

传统是无边的大海。

在大海中游泳固然畅快,但不要指望能游到彼岸。找一个小岛,在上面喘口气,做点事,已是无比的幸福!

徘徊于卢浮宫、大都会,朝圣于敦煌、龙门,感到的是同样的震撼!东西方艺术如此的不同,又如此的相通!悟到的是一点:凡成功的艺术作品,必然是以最独到、最恰当的形式表达了相应的内容和意味。

古人云:“功夫在画外”,意在修养,“厚积薄发”,重在积累。

绘画技巧要磨练也要积累,十年磨一剑。要注意的是技巧并非一个模式,正如风格的百花齐放一样,技巧亦是千变万化的。技巧中蕴含着修养,修养体现在一笔一画中。

在眼花缭乱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潮流前,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审美理想,不要被“潮流”所左右。潮流来时汹涌澎湃,退后无影无踪。要像礁石般稳定,即使暂被潮流淹没,终会水落石出。古往今来,只有艺术家造就“潮流”,“潮流”决不能造就艺术家。

中国彩墨画之用纸,现在似乎并不局限于宣纸了。不少人用皮纸、麻纸、高丽纸,甚至自制手工纸,但有一共同点,即都具渗水性。这恐怕是中国彩墨和西洋水彩在用纸上的最大区别了。正是渗水这一特性,造成了中国彩墨画独有的韵味。墨、色、清水和纸的碰撞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迷人效果,正反两面的涂抹渲染使中国彩墨画能造成不同于油画的厚重感。中国彩墨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技巧是变幻无穷的。

作画要有激情,就是想画、非画不可的一种冲动。没有激情画不出好画,但激情与理智思考并不矛盾。画前成竹在胸就是理性的思考。画中不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也是理性的思考。作画全过程中画家头脑的思维即使最高级的电脑也难以模拟。 中国画讲“贯气”,这个“气”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由激情产生的画之灵魂。

2011年秋修改于京东一色堂

人物介绍

胡永凯,1945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水墨画院院聘专家,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

作品入选多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大展,大英博物馆中国当代绘画展;香港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重大展览并多次获奖。曾在北京、香港、台北、新加坡、纽约、洛杉矶、迪拜、基辅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国家画院、北京画院、丹麦皇家画廊等机构及国内外私人收藏。出版有 “胡永凯画集”、 “胡永凯彩绘金瓶梅百图”等多种画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思绪飞扬,心境平和”——胡永凯谈艺

静,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

画间断想

静,是自然的一种境界。

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静,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

无忧无虑,小园信步,心定神怡,坐看云起。这种愿望在浮躁杂乱的现代社会已近乎奢侈。

我的画多数是静态的,构图平稳,表情淡漠,但静中有动。这动可能来自飞起的窗帘,可能来自流淌的溪水,更可能来自人物的内心——心灵的悸动。

画境是心境的折射。

怀旧,但并非一味怀旧,更非为怀旧而怀旧。用自己的眼睛发掘沉积的精粹,用自己的头脑思索淡忘的意味,每当有所得而用画笔将它们凝固到纸上时,心中的喜悦难以言传。

传统,决非仅指宋元明清的文人水墨。传统可追溯到上古岩画、仰韶彩陶、殷周青铜、汉唐壁画,传统可延伸到西北剪纸、江南灶头、宫庭窗扉、民间彩绣……

传统是无边的大海。

在大海中游泳固然畅快,但不要指望能游到彼岸。找一个小岛,在上面喘口气,做点事,已是无比的幸福!

徘徊于卢浮宫、大都会,朝圣于敦煌、龙门,感到的是同样的震撼!东西方艺术如此的不同,又如此的相通!悟到的是一点:凡成功的艺术作品,必然是以最独到、最恰当的形式表达了相应的内容和意味。

古人云:“功夫在画外”,意在修养,“厚积薄发”,重在积累。

绘画技巧要磨练也要积累,十年磨一剑。要注意的是技巧并非一个模式,正如风格的百花齐放一样,技巧亦是千变万化的。技巧中蕴含着修养,修养体现在一笔一画中。

在眼花缭乱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潮流前,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审美理想,不要被“潮流”所左右。潮流来时汹涌澎湃,退后无影无踪。要像礁石般稳定,即使暂被潮流淹没,终会水落石出。古往今来,只有艺术家造就“潮流”,“潮流”决不能造就艺术家。

中国彩墨画之用纸,现在似乎并不局限于宣纸了。不少人用皮纸、麻纸、高丽纸,甚至自制手工纸,但有一共同点,即都具渗水性。这恐怕是中国彩墨和西洋水彩在用纸上的最大区别了。正是渗水这一特性,造成了中国彩墨画独有的韵味。墨、色、清水和纸的碰撞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迷人效果,正反两面的涂抹渲染使中国彩墨画能造成不同于油画的厚重感。中国彩墨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技巧是变幻无穷的。

作画要有激情,就是想画、非画不可的一种冲动。没有激情画不出好画,但激情与理智思考并不矛盾。画前成竹在胸就是理性的思考。画中不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也是理性的思考。作画全过程中画家头脑的思维即使最高级的电脑也难以模拟。 中国画讲“贯气”,这个“气”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由激情产生的画之灵魂。

2011年秋修改于京东一色堂

人物介绍

胡永凯,1945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水墨画院院聘专家,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

作品入选多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大展,大英博物馆中国当代绘画展;香港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重大展览并多次获奖。曾在北京、香港、台北、新加坡、纽约、洛杉矶、迪拜、基辅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国家画院、北京画院、丹麦皇家画廊等机构及国内外私人收藏。出版有 “胡永凯画集”、 “胡永凯彩绘金瓶梅百图”等多种画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