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贷银行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近日在“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公众号撰文称,过去二十年香港金融和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经济房产化和机会固态化等趋势,最大原因就是丧失了“狮子山精神”。
文章说,香港的经济辉煌从来不是政府主导的结果,一切靠的是李嘉诚等商业精英们依靠“狮子山精神”的努力。狮子山精神得名于1973年香港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电视剧《狮子山下》,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情况是多劳多得,只要你肯努力肯定会有出头的一天。
陶冬比较了过去二十年香港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变化的差异,发现香港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交通网络建设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唯一指标,不过这张地图却直观地、清晰地反映出香港与内地城市在经济发展上的此消彼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香港经济错失了中国经济腾飞所带来的黄金窗口期、转型期。
“港府是问题的一部分,也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是在香港经济史上,政府从来都不是经济的主导力量,香港的成就是靠李嘉诚们和狮子山精神做出来的,”陶冬说。他认为,过去二十年香港丧失了狮子山精神,借用特朗普一词‘animal spirits’(动物精神)才是香港经济最需要寻回的。
他说,过去二十年,香港实现了从地区金融中心向全球金融中心的转变,成为与纽约和伦敦并列的三大资本市场。与此同时,香港旅游业快速发展,经济呈现出繁荣态势。
陶冬说,目前香港经济是一好遮百丑。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对内地的中介重心经历了从招商引资、设厂投资、贸易平台、金融平台等角色转变,这些基于香港在资金、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本市场上的优势。但当下香港的相对优势正越来越少,个别领域甚至已表现出相对劣势。
“香港的经济结构性问题是内生的。”陶冬指出,回归二十年来,港府在土地和房地产政策出现重大失误,导致房价飙升、租金高腾,房地产一枝独大窒息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经济呈现房地产化趋势。与此同时,缺乏战略人才、疏于战略布局,经济转型自然裹足不前。
他还指出,自由经济、百花齐放,曾是香港傲视全球的立命之本。苦干、巧干便能够攀爬社会阶梯,但是如今旧行业多为垄断把持,新行业机遇有限成本颇高,年轻人向上爬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以上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香港经济在未来二十年也难有大作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