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成功的政治小说取决于角色的塑造及角色的选择、角色之间的友谊——背叛、权力带给角色的改变,以及官场荣辱的风云变幻。尤其是在选举期间,这样的故事被浓缩成一部时长几个星期、甚至几个小时的好戏,正如我们本周所看到的那样。
我的小说《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讲述了两个朋友的故事,短短一年时间,两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丁·艾略特(Martin Elliot)在威斯敏斯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成功在议会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也随时有可能变得一无所有。劳伦斯·雷斯(Lawrence Leith)是一名记者,他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远离威斯敏斯特的地方,报道各类冲突事件。他们在假期中于法国重逢,面对突发事件,他们开始权衡友谊和野心的分量。
有很多作家都避谈威斯敏斯特政治。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以不同的时代为背景写过很多政治小说,但他却表示对议会那些事儿不感兴趣。而我恐怕也无法像安东尼·特洛勒普(Anthony Trollope)那般,热衷于揭露维多利亚时期的政治斗争。
然而,正是那种表面上光鲜亮丽,实则混乱不堪的强烈对比,深深吸引着我。正因为这样,对于不了解事情全貌的局外人而言,他们的创作——无论是纪实还是虚构,都是有局限性的。
1.《死尸示众》(Bring up the Bodies)——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
这本书讲述了都铎王朝亨利八世和他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故事。不论以哪个时代为背景,关于权力的描写很难有作家能与曼特尔媲美。托马斯·克伦威尔(Thomas Cromwell)是国王的国务大臣,为国王排忧解难,出现任何问题,他都要先发制人将其解决,但却总是受到统治者的阻碍。有些问题与他那个时代相关,比如民众责难国王的婚姻带来了不好的风气、瘟疫肆虐等等;而有些问题则比较常见,例如与欧洲敌对势力断绝贸易互通。小说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人情冷暖和人性曲折,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得到命运的眷顾,而一旦失宠,等待他的将不仅仅是耻辱,还有刽子手的刑台。
2.《寂寞的男人》(No Love for Johnnie)——威尔弗雷德·费恩伯格(Wilfred Fienburgh )
这本书由北伊斯灵顿前国会议员威尔弗雷德·菲恩伯格所著,费恩伯格 38岁时意外死于车祸,而这部小说是在他死后才发表。1959年,工党的议员们对这本愤世嫉俗的小说恨之入骨,麦克米伦(Macmillan,前保守党首相)甚至表示,如果费恩伯格没死,他的同僚们肯定也会杀了他。故事开篇描述主人公约翰尼·伯恩(Johnnie Byrne)在铁路月台上“因上千场演讲而口干舌燥,感到窒息”,希望能逃离这一切的场景,为全书奠定了理想破灭的灰暗基调。伯恩感到愤怒而沮丧,疲惫不堪,但他仍然充满野心,他渴望成功却又不愿意努力去争取。费恩伯格以那个年代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满心愤恨的年轻议员伯恩的角色,但我们至今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共鸣。
3. 《权力的走廊》(Corridors of Power)——C·P·斯诺(CP Snow)
以现代标准来看,斯诺对于小说情节发展节奏的把握有如冰川移动。这部小说是 20 世纪政治小说的典型代表,故事发生在位于罗德诺斯街(Lord North Street)的绅士俱乐部和精心装潢的餐厅里。在这里,女人往往扮演的是女主人或者秘书的角色,没有实质性的权力和地位。书中的角色们因苏伊士运河冲突和核裁军问题分裂,而他们看到的只是那些被激怒的选民和反抗者们。记者马尔科姆·马格里奇(Malcolm Muggeridge)批判道:“斯诺费尽力气想要跻身名利场,只为告诉那些连边都挨不上的底层人民们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但即便只是那一瞥,也足以为我们揭示许多问题了。
4.《下议院》(This House)——詹姆斯·格雷厄姆(James Graham)
有人可能会说,有许多政治题材的戏剧、电影和电视剧比政治小说更好看。党鞭办公室的日常听起来似乎很枯燥无味,但实际上也是充满戏剧性的。这让我想起迈克尔·弗莱恩(Michael Frayn)以同时代的西德为背景的剧作《民主》。其中描述了1970年代不稳定的政治、稀稀拉拉投票的议员,一场虚构的谋杀,在其中人们发现寻常的解决办法都不起作用。
5.《美丽曲线》(The Line of Beauty)——阿兰·霍灵赫斯特(Alan Hollinghurst)
这本书以1983-1988年两次选举、撒切尔夫人连任英国首相为背景,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变迁。通过讲述平民出身的尼克·盖斯特(Nick Guest)入住保守党议员杰拉德·费德登(Gerald Fedden)家里,从而楔入到上流社会之中的故事,借助盖斯特的视角见证了费德登一家看似光鲜而纸醉金迷的起起伏伏。霍灵赫斯特主要是呆在诺丁山,而非威斯敏斯特,但他非常善于描述权力的巨大诱惑力。霍灵赫斯特以这20年的跨度,为读者们展示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人们对于同性恋的态度、艾滋病的影响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是第一部获得布克奖的同性恋题材小说。

6.《纸牌屋》( House of Cards)——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obbs)
由奈飞公司(Netflix)出品、几度掀起收视热潮的政治题材电视剧《纸牌屋》,正是改编自迈克尔·多布斯创作的同名小说。现在回忆起来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但《纸牌屋》这部作品的确是有预见性的。身为保守党人士的多布斯预见到了撒切尔夫人的下台必将引发内讧,然后以此为背景,用夸张的手法创作了这个故事。书中所塑造的党鞭弗兰西斯·厄克特(Francis Urquhart)十恶不赦的形象,以及各种带有黑色幽默性质的政治语言,使得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7.《日记》(Diaries)——艾伦·克拉克(Alan Clark)
艾伦·克拉克的日记就像是一本小说,讲述在1983年竞选期间克拉克的故事。他的父亲卧病在床,继母令人生厌,他厌倦了各种竞选活动,与家中的女佣厮混在一起。克拉克的日记毫无保留的展示了他的空虚、野心、乏味和放荡。每当仕途受挫,克拉克都会感到焦虑,但他依然不知检点,常常烂醉如泥,风流成性。看完这本书,说不定连你也会厌恶他。
8.《乌娜金日记》(House Music: The Oona King Diaries)——乌娜·金(Oona King)
乌娜·金和艾伦·克拉克完全是两种人,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坦率。1997年,金进入威斯敏斯特宫,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站稳了脚跟,成为了议员。书中,金分享了她成功的故事,也讲述了她的婚姻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她为我们揭示了成功背后的另一面:选举的内幕、与大屠杀幸存者会面、流产和做试管婴儿的经历等等。
9.《意外见证》(Chance Witness)——马修·帕里斯(Matthew Paris)
帕里斯说他自己“是一个偶然进入政界的局外人”。这本书是帕里斯的自传,以一种滑稽而引人入胜的手法讲述了他从政期间的故事。剑桥毕业之后,帕里斯本可以在外交部工作,但他却申请去伦敦运输局做学徒。被拒绝之后,帕里斯转而从政。期间,他与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科里斯-帕特恩(Chris Patten)、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迈克尔·波蒂略(Michael Portillo)一起工作过,这些政治经历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实在难能可贵。书中也描写了许多同代人的故事,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10.《刀》(The Knives)——理查德·T·凯利(Richard T Kelly)
《刀》这部作品将我们带回近现代,详尽讲述了一位虚构的内政大臣的故事。大卫·布莱洛克(David Blaylock)曾经是一名士兵,成为内政大臣之后,他的日常工作包括:边境控制,警力监控,打击国内恐怖威胁等。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份“不可能的工作”,但布莱洛克却坚持认为他能够胜任。他总是先行动,后思考,这种做事风格成为了他的标签,也常常给他带来麻烦。他的暴躁脾气引得威斯敏斯特宫里流言四起。与前妻和三个孩子的疏远也令他感到悔恨不已。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政府工作中,布莱洛克都没有值得信任的人,他感到危机四伏,不敢轻易做出任何决定。正如凯利所说,这部作品“反应的是与小说创作同时代的公众关注的问题”。
(翻译:刘桑)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