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接吻?查探对方是否有口气?交换口水?有研究说人们接吻是因为可以通过吻来认定对方是不是自己的理想伴侣(不靠谱冷知识系列)。可实际上,没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接吻。
Parker想如此感性的事也不适合用一种考究的方式来回答,未免也太不解风情了些。艺术家喜欢用艺术的想象力、表现力来诠释亲吻,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不过,当你回顾艺术史上那些以“吻”为主题的作品,你会发现,艺术家赋予吻的不只是浪漫,还有诡异、危险,甚至是荒诞。
浪漫 | 爱之初体验
《吻》1922
罗伯特·德劳内
法国式接吻被称作“灵魂的结合”,因为法国人接吻时,不仅嘴唇要相互触碰,舌头也必须相交。罗伯特·德劳内是最早创作纯抽象作品的画家之一,可他的作品《吻》却十分具象。内心的悸动、肌肤的颤栗,连带着肢体的情感共振都深深地印刻在闭上眼、唇与唇相碰撞的瞬间。
展览海报 1945
达利为曼·雷摄影展设计的海报
爱搞怪的达利,为曼·雷摄影展设计海报时难得小清新了一回。海报设计十分简约,用色点对比勾勒出两人亲吻前的一刻,你能从两人鼻尖、嘴唇的轻触,感受到他们气息的起伏以及不规则的心脏跳动——所有的故事都在这一刻得到圆满,所有的故事也都将在这一刻迸发。
《丘比特之吻》1787-1793
安东尼奥·卡诺瓦
几乎所有的古典主义艺术家都描绘过丘比特的故事,《丘比特之吻》表现的是爱神用吻将普赛克唤醒的场景。艺术家以二者亲吻的浪漫,赋予冰冷石材以鲜活之感,卡诺瓦一贯的优雅凝练也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情深 | 浓情蜜意
实物投影系列 1922
曼·雷
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美国艺术家雷·曼,十分喜欢表现唇与吻的艺术,他在1922年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实物投影》,其中一幅作品便记录了他和当时情人亲吻瞬间。
覆盖在脸上的手、唇与唇的触碰,一切都透过投影技术事无巨细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浪漫亦有些诡谲,而这幅作品也充分诠释了雷·曼的那句名言:“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梦幻。”
《闩》 1777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热恋的感觉是怎样的?热情的、悸动的、着迷的、快要燃烧的感觉。关于热恋中的一切情感纠葛,都在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的《闩》中得到一一体现。洛可可的风格让整幅画看上去是那样的明艳动人,火红的帷幔、丝滑的床单、锁上门闩的手……各种物品的交织反映了男女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吻》1907-1908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画作通常蕴含着一丝东方趣味,这也是他区别于其他象征主义画家的重要原因。这幅《吻》克林姆特用了很多金箔来装饰画作,这种表现形式已经超出油画范围,差不多属于工艺范畴了。
虽然我们看不到男子的表情,但画中女子表现出来的甜蜜感,足以烘托整个主题。有传言称:画中这对情侣正是艺术家本人和他的红发情人艾米丽·弗洛格(貌似所有的艺术家都喜欢把自己放到作品中)。
无题 2010
Piotr Uklanski
初看这幅作品,想必很多人都跟Parker一样,觉得这是某个化妆品牌的彩妆广告吧。这是艺术家乌克兰斯基(Piotr Uklanski)的摄影作品,线条分明的红唇,微微勾起的嘴角,仿若一支待放的玫瑰,给予大家无限想象。好比定格的经典电影镜头,吻上去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也将静止。
肥女系列《吻》
许鸿飞
289艺术PARK也有一个关于《吻》的作品,是许鸿飞“肥女”系列的代表作。一个清俊挺拔的男子,将“肥女”轻盈托起,“肥女”展开双臂,深情地吻着男子,《吻》用一种艺术的语言表达了包容与爱。不知你有没有在这个雕像前摆出同样的姿势拍照过呢?
眼泪 | 爱之哀伤
《吻》 1962
罗伊·利希滕斯坦
这是美国波普艺术家之父罗伊·利希滕斯坦的作品《吻》,以印刷网点的“点式”画风来表现广告内容,介乎于波普艺术和大众商业的作品,让他一夜成名。画面中紧紧相拥的两人与滚落眼角的泪滴,构成了整幅画作静物与动态的平衡,加上波普风格的色彩表达,极富视觉冲击力,给观者以无限联想。
《情人》 1928
勒内·马格里特
超现实主义巨擘,比利时艺术家勒内·马格里特的作品,总是挑战者观者的感官。这幅名为《情人》的作品中,情人甜蜜拥吻,但彼此却隔着一块布,让人觉得十分怪异却又忍不住去探究更多。这到底是要表达爱情的盲目,还是热恋时对周围的无视?只能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虽然吻并不局限于情人之间,但似乎一提到吻,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情景多半就是情人之吻。吻,作为我们表达情感和爱意的一种本能,不论是轻盈的初吻、浪漫的热吻,还是忧伤的离别之吻,令人难忘的是在真正触碰的那一刻,因为从那一刻起,彼此的命运齿轮也随之启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