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家化的消息有些频繁。
先是被有心人发现股价不断走高,虽然走的缓慢,但连续刷新了两次年内最大涨幅,足以让投资者和这家老牌日化公司重拾信心。
而日前,上海家化宣布,将国际知名婴幼儿喂哺品牌Tommee Tippee收归旗下,拿下了品牌所有权。这意味着,上海家化品牌矩阵中里,正式加入了一个新成员。也意味着,这家民族企业和洋品牌之间的故事,又多了一集。
要讲上海家化和洋品牌的故事,绕不开上海家化前任领导者——葛文耀。
1985年,上海日化的领导看中了38岁的葛文耀,问他愿不愿意去上海家化当厂长,葛文耀毫不犹豫,“我去”。
当时,上海家化是隶属上海日化公司的分厂,历史近百年,出过“友谊”、“雅霜”、“美加净”等红遍中国的大品牌。葛文耀接手时,家化固定资产区区400万,他却把这看成了施展抱负的大舞台。
80年代中后期,社会日用品短缺,产品根本不愁卖,企业日子很好过。葛文耀懂经济,预见到商品短缺时代很快会过去,国企直面竞争的日子就要降临。
所以他一上任,就打破企业内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设立了市场、销售、科研、生产等部门,在同行业中率先建立全国销售网。
这些举措今天看来不稀奇,可在按指标搞生产的当年,这都是不折不扣的创举。
短短5年,上海家化销售额翻5倍,固定资产暴增15倍,市场占有率高达16%,一举坐上了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头把交椅。
在葛文耀手里,家化完成了一场神奇的蜕变。
但最初的辉煌未持续太久,葛文耀就不得不直面一连串生死危机。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劫,就源自上海家化与美国庄臣的合作。
【和外资合作,丢了老大地位】
90年代初,上海提出开发浦东,美国庄臣积极响应,条件是要跟家化搞合资。
这桩天上掉下来的美事,葛文耀却老大不愿意,只因庄臣的老本行是杀虫剂、清洁剂,化妆品根本玩不转。
但“拉郎配”还是要搞,于是1991年,上海家化腾出三分之二的固定资产、科研骨干以及“露美”、“美加净”两大知名品牌,跟庄臣搞起了合资。
美方最担心葛文耀,怕他在外面成对手,又千方百计把他“招安”了过来,当上了合资公司的副总经理。
葛文耀的工资从100块窜上了1500,公司还打算给他配房子、车子,安排出国学习。
可葛文耀眼见着“露美”、“美加净”的销量在合资后猛跌,感觉好端端的民族品牌被他们毁了。
17个月后,葛文耀在反复坚持下重回家化,他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要为民族工业争得一席之地。
此时,家化的精兵强将、知名品牌被抽走,销售额、净资产大幅萎缩。加上国际化妆品巨头蚕食市场份额,人们根本不看好家化的未来。
但凡事有失有得。
上海家化丢了老大地位,葛文耀却在外企学了三门“绝艺”:
一是毛利率概念(当时大家根本不懂什么叫毛利率),认准了企业要做高毛利率产品才赚钱;
二是人才细分概念,外企岗位划分极细,这样术业有专攻,经营有合力;
三是品牌经理制,让品牌经理全面协调子品牌的研发、生产、销售,部门间就不扯皮、有效率。
靠着葛文耀提升“内力”,上海家化的元气迅速恢复。仅用3年,家化的销售额便从1.7亿飙升至7亿。
更令人震惊的是,葛文耀瞅准了庄臣调整产品线的机会,重掏600万“赎金”,又把“露美”、“美加净”这两个民族品牌买了回来。
这成了当年最激动人心的产业新闻。
【民族品牌“反击战”】
好景并不长,日化行业的竞争逐渐激烈,作为中国时尚之都,上海是4000多家跨国化妆品豪强的必争之地。
这些闪耀动人的洋品牌,有的资产过百亿,有的技术、营销、管理水平高超,有的更不惜靡费数十亿打广告,以亏损换市场,用巨资收割品牌。无数民族化妆品品牌,被这一连串强力策略所碾压,被外资兼并或整垮。
2002年,家化销售额也下降7%,这成了葛文耀接手后遭遇的第一次负增长。
面对这个情况,葛文耀就认准一个理:容易走的是下坡路,所以越苦越是要坚强!
当时,有人预言家化“要么被外资打死,要么被外资吃掉”,从不低头的葛文耀却放出“绝不卖给外资”的豪言,随即开启了一场民族品牌“反击战”。
葛文耀却洞若观火地发现,外资其实也有软肋,中国最典型的二元消费结构,赋予了自己绝地反击的良机。
时至今日,中国都是个高端、大众分化的两极市场。
外资品牌虽然强势,但主打高端;而中国人总体消费水平低,大量中低收入人群和农民,对价廉物美的传统国货更有感情,给了民族品牌生存空间和发展良机。
看准这点,上海家化开发出“六神”。
“六神”花露水精准定位于夏季祛痱止痒的需求,中国人对传统中药的信任,使它迅速赢得消费者信赖。加上价格经济实惠,“六神”花露水竟实现了这一细分领域的垄断。
很快,家化又推出“六神”沐浴露。这一领域,国际大品牌投入了大量广告来培育市场。由于“六神”系列有花露水兜底,葛文耀干脆决定,沐浴露不打价格战。
出人意料的是,它的价格比国际大品牌还高,竟然也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第一。
洋品牌面前,“六神”大胜。葛文耀将其归结为,品质好、品牌好,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2005年,由于跟“六神”缠斗多年无果,宝洁将耗费5年、耗资10亿打造的激爽沐浴露停产退市。
在这场葛文耀导演的民族品牌保卫战中,上海家化大获全胜,并被诸多商学院收录为以弱胜强的商战经典。
即便如此,洋品牌对上海家化依然不屑。
欧莱雅有位高管曾说:“我们不怕家化,你们的六神、美加净只能在中国卖,而我们的产品在全世界卖。”
对此,葛文耀也服气,但他永远不会坐以待毙。
早在1995年,他就派人奔赴湖北神农架做药草资源考察,3年后,推出了西式的Distance品牌香水,以及中高端系列“佰草集”。
Distance品牌很快被证明彻底失败。它定位和设计极洋气,符合西方品位和价值观,但葛文耀最终发现,再洋气也不可能比洋品牌更洋气。
有时候,挫折比经验还要重要。Distance的失败,恰恰印证了佰草集的成功逻辑。
佰草集瞄准的是以奢侈品著称的欧洲市场。虽然产品开发周期长达5年,但推出两年后,开始以每年100%的增速成长。
2007年11月,趁着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上海会见中国企业家,葛文耀向他赠送了佰草集“太极泥面膜”。几个月后,佰草集就抢占了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的丝芙兰(SEPHORA)旗舰店。
作为世界知名的化妆品专卖店,丝芙兰起初不看好这个中国品牌。
结果在没投入任何广告的情况下,佰草集第一个月的销量就冲进了排行榜前5,让葛文耀和丝芙兰都大吃一惊。
就这样,原本用来“搞骚扰”的佰草集,又成了中国中高端化妆品的第一品牌。
在外资看来,上海家化已然成了中国化妆品牌中无法攻克的“堡垒”。
其实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本土化妆品已经伴随着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开始将洋品牌步步逼进死角。
华商韬略(微信ID:hstl8888)梳理资料显示:中国排名前10的化妆品牌中,国货已占据半壁江山;而在3年前,还仅占两席。
红杉资本的沈南鹏乐观认为,未来5-10年,中国品牌甚至有取代洋品牌的趋势。
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