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乘车也要骄奢淫逸 豪华品牌放下身段迎合中国消费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乘车也要骄奢淫逸 豪华品牌放下身段迎合中国消费者

豪华品牌在近两年逐渐加剧的市场竞争中,也陆续意识到这部分需求的重要性。

常在豪华汽车品牌广告中看到“奢华享受”、“公务舱座驾”这样的字眼。那么品牌高端就能带给人们传说中的“奢华”感受么,这个答案不一定正确。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其中也衍生出一部分贪大求洋、追求极致奢华的人群。早年一部分自主品牌对这种需求提前做出了应对,而豪华品牌在近两年逐渐加剧的市场竞争中,也陆续意识到这部分需求的重要性。

我们先看看早期自主品牌一些特立独行的设定。

硬件:唯我独尊、私密空间

2009年吉利GE( 吉利卓越)概念车在上海车展一经亮相,便因为整车设计成为备受争议的焦点,当然,早年的自主品牌都经历过一些借鉴的阶段,如今的吉利早已改头换面成为自主品牌中的顶梁柱。咱们这里还是谈谈当年吉利GE概念车比较“独特”的地方。作为一款豪华轿车,吉利GE采用后排单座设计,调节方式丰富,并且后地板铺装有地毯,手感非常的柔软,能够带给后排乘客堪比帝王龙椅的体验。

再加上隔音玻璃营造了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后排独立显示屏、雪茄盒在当年更是显得十分奢华。不难看出吉利借助这种模仿也好,夸大也罢的手段,但也是早期自主品牌对于高端消费者需求所做的一种尝试,尽管在当时看来或惊艳或可笑,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摸索,如今吉利对于国内各类消费者的需求把控可以说都做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几年前商务车这一细分市场中,一直都是进口、合资车型独大,自主品牌在该领域的产品较为匮乏,号称“路上公务舱”别克GL8一直是商务车的标杆。而源于台湾的纳智捷MASTER CEO却率先瞄准高端商务车市场,40万左右的售价也创下了当时自主品牌的价格新高。与传统商务车不同的是,MASTER CEO对于后排空间的设计以私人飞机为原点,后舱仅配置两张奢华的President总裁级电动座椅,采用Nappa皮革包覆,兼顾充气腰靠、腿靠以及包覆式头枕,并随车搭载可连接3G网络的Master Pad平板电脑。仅有头等舱的配置还不够,从软件服务上,MASTER CEO配备了专属服务秘书,提供车主一对一专属服务,一站式FOR YOU移动服务车、24小时专属保姆、回馆升级等服务也极尽奢华。纳智捷对于驾乘舒适的体验做到这种地步确实难得,出于对这种消费趋势预判的鼓励,这款车还获得过新浪年度车中的最佳MPV车型。只是这款车的诞生时机有些生不逢时,当年国人对MPV并不像现在这样高度接受,但纳智捷对于MPV后排公务舱大两座模式的开创性还是值得认可的。

软件:给老板的问候

2010年荣威发布了inkanet系统,基于3G互联实现的丰富车载功能以及强大的人机沟通能力,使其全面超越了当时市场上的普通导航娱乐系统。有意思的是,荣威将inkanet的默认欢迎语设置为了“老板,需要帮助吗”,突破式的考虑了消费者的虚荣心。尽管在当时受限于网络环境以及硬件条件,但inkanet系统的应用为荣威和上汽乘用车提供很多消费者对互联网功能的反馈,也突出了车载互联系统的重要性,后来才有了荣威RX5这款“全球首部互联网汽车”的诞生。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加速互联网系统在车内的应用。

自主品牌的奢华路线可以说走的并不顺利,但对中国市场长时间的探索,如今还是让不少企业从中吃到了甜头。接下来我们再一同欣赏一下后来者们如何演绎奢华。

空间:伸开你的大长腿

很多人会把沃尔沃看做是安全的代名词,但这并不代表沃尔沃不会玩奢华,2016年S90L新车上市发布会间隙,李书福曾向记者表示:S90长轴版可以说是专门针对中国老板级消费市场悉心定制的一款产品。在三座荣耀版上,S90取消了副驾驶座位,将其与后排空间打通,并配备全景天窗、多用途可收放式工作台、丰富灵活的存储空间、带加热和制冷的杯座、可调节的搁脚板,以及便于工作或休闲的大屏幕娱乐系统等诸多超豪华配置。沃尔沃设计副总裁托马斯英格拉特也说道:“全新S90长轴距荣誉版轿车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创新的‘超级头等舱’取代传统的前排乘客座椅,更好地满足拥有专职司机的尊贵用户在旅途中休闲或工作的需求。”同样照顾后排空间的还有奥迪A8,自2012款起,高配A8便具备了后排电动调节副驾座椅,遥控放倒折叠于副驾驶座椅靠背上的脚凳,以获得更为奢侈的腿部空间的功能。

反其道而行之,也有把前排副驾空间利用到极致的,旨在打造未来座驾的蔚来汽车,在其首款量产车ES8上也加入了一些不同于往常的驾乘体验。ES8可以把副驾移动到后座位置,提升乘坐空间的灵活性,满足副驾人员在横向沟通和纵向交流上的多方位需求,作为即将量产的车型,尽管内饰还没有公开,但是蔚来对该功能的介绍是为了服务于妈妈带孩子,坐前排可以和开车的老公交流,也可以移动到后排照顾孩子,听起来像是在一些电影里经常见到的桥段。很显然,同沃尔沃S90L三座版一样,极大限度提升乘坐者空间是他们对于奢华定位的第一步。

餐饮:茶道与电饭煲

最能体现豪华车向亚洲中国市场转变的行为,莫过于在今年上海车展前夜,奔驰发布了中国专属版梅赛德斯-迈巴赫S680轿车,从未对S级轿车突破600标号的德国人为了中国市场,采用了梅赛德斯-奔驰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命名,试图用‘6’和‘8’这样的数字来讨巧,足以看出奔驰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有意思的是,雷克萨斯当年也曾玩过数字游戏,不过似乎是没有领悟中华文化的内涵,‘250’这个命名着实是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在今年亚洲CES展上,奔驰所展示的Fit &Healthy健康概念车,车辆本身基于迈巴赫S级打造,这套“生态系统”中拥有一套名为“知礼茶席”的茶具,在后排中央扶手箱中则由车载冰箱“升级”为茶壶、茶杯、茶罐、茶匙、茶夹等专业茶道工具,甚至还有煮水壶和排水槽,尽管同车载冰箱一样均是为后排乘客饮水考虑,但前者明显更具中国文化特色,这种转变反应了中国消费者对于车辆认知的部分欠缺,也不难看出豪华品牌放下身段愿意去追求中国市场的心情。

其实不只是奔驰,奥迪在2015年针对日本限定推出的A5定制版,甚至将电饭煲搬进了驾驶舱,虽说最后证实了这只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不过宣传做的如此逼真,有朝一日在车内开Party也是可以脑补的了 。

无论是曾经的宾利、劳斯莱斯,再到今天我们所讲的每辆车,对于追求车上的奢华体验,是从汽车发展至今从未停止过的。只是在发展迅猛的中国市场,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打造的奢华体验,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车企所察觉。尽管在这个崇尚勤俭节约的国家,车企搞这些骄奢的功能与配置似乎显得与传统文化相背离,但是在汽车发展的道路上,这种对极致体验的追求却是必不可少的。1938年,只有林肯V12的车主才有资格享受车载空调,而如今,车载空调早已成为汽车上不可缺少的部件。那些曾经被看做的奢华,在未来汽车工业发展中很可能会成为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功能。

所以回头再看这些“奢华”之车,也不用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车也要讲品牌故事,也要卖出溢价,更不用说还得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盘点一下这些奢侈体验,不也是给天天挤公交的我们留下一个“小目标”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荣威

3.5k
  • 上汽集团5月销售新能源车8.1万辆
  • 上汽集团全球化布局再加速:享道租车与AVIS达成战略合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乘车也要骄奢淫逸 豪华品牌放下身段迎合中国消费者

豪华品牌在近两年逐渐加剧的市场竞争中,也陆续意识到这部分需求的重要性。

常在豪华汽车品牌广告中看到“奢华享受”、“公务舱座驾”这样的字眼。那么品牌高端就能带给人们传说中的“奢华”感受么,这个答案不一定正确。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其中也衍生出一部分贪大求洋、追求极致奢华的人群。早年一部分自主品牌对这种需求提前做出了应对,而豪华品牌在近两年逐渐加剧的市场竞争中,也陆续意识到这部分需求的重要性。

我们先看看早期自主品牌一些特立独行的设定。

硬件:唯我独尊、私密空间

2009年吉利GE( 吉利卓越)概念车在上海车展一经亮相,便因为整车设计成为备受争议的焦点,当然,早年的自主品牌都经历过一些借鉴的阶段,如今的吉利早已改头换面成为自主品牌中的顶梁柱。咱们这里还是谈谈当年吉利GE概念车比较“独特”的地方。作为一款豪华轿车,吉利GE采用后排单座设计,调节方式丰富,并且后地板铺装有地毯,手感非常的柔软,能够带给后排乘客堪比帝王龙椅的体验。

再加上隔音玻璃营造了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后排独立显示屏、雪茄盒在当年更是显得十分奢华。不难看出吉利借助这种模仿也好,夸大也罢的手段,但也是早期自主品牌对于高端消费者需求所做的一种尝试,尽管在当时看来或惊艳或可笑,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摸索,如今吉利对于国内各类消费者的需求把控可以说都做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几年前商务车这一细分市场中,一直都是进口、合资车型独大,自主品牌在该领域的产品较为匮乏,号称“路上公务舱”别克GL8一直是商务车的标杆。而源于台湾的纳智捷MASTER CEO却率先瞄准高端商务车市场,40万左右的售价也创下了当时自主品牌的价格新高。与传统商务车不同的是,MASTER CEO对于后排空间的设计以私人飞机为原点,后舱仅配置两张奢华的President总裁级电动座椅,采用Nappa皮革包覆,兼顾充气腰靠、腿靠以及包覆式头枕,并随车搭载可连接3G网络的Master Pad平板电脑。仅有头等舱的配置还不够,从软件服务上,MASTER CEO配备了专属服务秘书,提供车主一对一专属服务,一站式FOR YOU移动服务车、24小时专属保姆、回馆升级等服务也极尽奢华。纳智捷对于驾乘舒适的体验做到这种地步确实难得,出于对这种消费趋势预判的鼓励,这款车还获得过新浪年度车中的最佳MPV车型。只是这款车的诞生时机有些生不逢时,当年国人对MPV并不像现在这样高度接受,但纳智捷对于MPV后排公务舱大两座模式的开创性还是值得认可的。

软件:给老板的问候

2010年荣威发布了inkanet系统,基于3G互联实现的丰富车载功能以及强大的人机沟通能力,使其全面超越了当时市场上的普通导航娱乐系统。有意思的是,荣威将inkanet的默认欢迎语设置为了“老板,需要帮助吗”,突破式的考虑了消费者的虚荣心。尽管在当时受限于网络环境以及硬件条件,但inkanet系统的应用为荣威和上汽乘用车提供很多消费者对互联网功能的反馈,也突出了车载互联系统的重要性,后来才有了荣威RX5这款“全球首部互联网汽车”的诞生。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加速互联网系统在车内的应用。

自主品牌的奢华路线可以说走的并不顺利,但对中国市场长时间的探索,如今还是让不少企业从中吃到了甜头。接下来我们再一同欣赏一下后来者们如何演绎奢华。

空间:伸开你的大长腿

很多人会把沃尔沃看做是安全的代名词,但这并不代表沃尔沃不会玩奢华,2016年S90L新车上市发布会间隙,李书福曾向记者表示:S90长轴版可以说是专门针对中国老板级消费市场悉心定制的一款产品。在三座荣耀版上,S90取消了副驾驶座位,将其与后排空间打通,并配备全景天窗、多用途可收放式工作台、丰富灵活的存储空间、带加热和制冷的杯座、可调节的搁脚板,以及便于工作或休闲的大屏幕娱乐系统等诸多超豪华配置。沃尔沃设计副总裁托马斯英格拉特也说道:“全新S90长轴距荣誉版轿车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创新的‘超级头等舱’取代传统的前排乘客座椅,更好地满足拥有专职司机的尊贵用户在旅途中休闲或工作的需求。”同样照顾后排空间的还有奥迪A8,自2012款起,高配A8便具备了后排电动调节副驾座椅,遥控放倒折叠于副驾驶座椅靠背上的脚凳,以获得更为奢侈的腿部空间的功能。

反其道而行之,也有把前排副驾空间利用到极致的,旨在打造未来座驾的蔚来汽车,在其首款量产车ES8上也加入了一些不同于往常的驾乘体验。ES8可以把副驾移动到后座位置,提升乘坐空间的灵活性,满足副驾人员在横向沟通和纵向交流上的多方位需求,作为即将量产的车型,尽管内饰还没有公开,但是蔚来对该功能的介绍是为了服务于妈妈带孩子,坐前排可以和开车的老公交流,也可以移动到后排照顾孩子,听起来像是在一些电影里经常见到的桥段。很显然,同沃尔沃S90L三座版一样,极大限度提升乘坐者空间是他们对于奢华定位的第一步。

餐饮:茶道与电饭煲

最能体现豪华车向亚洲中国市场转变的行为,莫过于在今年上海车展前夜,奔驰发布了中国专属版梅赛德斯-迈巴赫S680轿车,从未对S级轿车突破600标号的德国人为了中国市场,采用了梅赛德斯-奔驰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命名,试图用‘6’和‘8’这样的数字来讨巧,足以看出奔驰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有意思的是,雷克萨斯当年也曾玩过数字游戏,不过似乎是没有领悟中华文化的内涵,‘250’这个命名着实是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在今年亚洲CES展上,奔驰所展示的Fit &Healthy健康概念车,车辆本身基于迈巴赫S级打造,这套“生态系统”中拥有一套名为“知礼茶席”的茶具,在后排中央扶手箱中则由车载冰箱“升级”为茶壶、茶杯、茶罐、茶匙、茶夹等专业茶道工具,甚至还有煮水壶和排水槽,尽管同车载冰箱一样均是为后排乘客饮水考虑,但前者明显更具中国文化特色,这种转变反应了中国消费者对于车辆认知的部分欠缺,也不难看出豪华品牌放下身段愿意去追求中国市场的心情。

其实不只是奔驰,奥迪在2015年针对日本限定推出的A5定制版,甚至将电饭煲搬进了驾驶舱,虽说最后证实了这只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不过宣传做的如此逼真,有朝一日在车内开Party也是可以脑补的了 。

无论是曾经的宾利、劳斯莱斯,再到今天我们所讲的每辆车,对于追求车上的奢华体验,是从汽车发展至今从未停止过的。只是在发展迅猛的中国市场,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打造的奢华体验,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车企所察觉。尽管在这个崇尚勤俭节约的国家,车企搞这些骄奢的功能与配置似乎显得与传统文化相背离,但是在汽车发展的道路上,这种对极致体验的追求却是必不可少的。1938年,只有林肯V12的车主才有资格享受车载空调,而如今,车载空调早已成为汽车上不可缺少的部件。那些曾经被看做的奢华,在未来汽车工业发展中很可能会成为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功能。

所以回头再看这些“奢华”之车,也不用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车也要讲品牌故事,也要卖出溢价,更不用说还得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盘点一下这些奢侈体验,不也是给天天挤公交的我们留下一个“小目标”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