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家白车身生产线供应商要把新工厂变得更智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家白车身生产线供应商要把新工厂变得更智能

德梅柯为包括通用、大众、上汽、宝马、福特、吉利、沃尔沃、长安以及江铃等汽车制造商,提供白车身柔性焊装生产线以及汽车智能装配服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制造一台汽车的过程中,完成焊接但尚未接受涂装的车身,被称为“白车身”。它是包含车身结构件与覆盖件的总成。白车身之于汽车,相当于骨架之于人的身体。一辆汽车的安全,往往就从这幅结实的白车身开始。

日前,白车身柔性焊装生产线领域中国本土供应商——上海德梅柯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梅柯”),开设了自己的新工厂。

作为华昌达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德梅柯为包括通用、大众、上汽、宝马、福特、吉利、沃尔沃、长安以及江铃等汽车制造商,提供白车身柔性焊装生产线以及汽车智能装配服务。

坐落于嘉定北工业区的德梅柯新工厂占地61272平方米,新工厂引入行业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于2017年6月23日正式投产。德梅柯方面表示,这一举措预示着该公司的研发生产线不断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

早在80-90年代,全球主要的白车身线体商主要集中在欧洲与美国,其中包括柯马、库卡、ABB、FFT以及蒂森克虏伯等。千禧年之后,包括德梅柯在内的中国线体商迎来了茁壮发展期。到今天,中国本土的线体商正以高速率成长并取代曾经的国外竞争对手。

在此过程中,以白车身焊装生产线为代表的汽车制造领域也在面临全新的情境。德梅柯总裁孔兵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现如今的汽车制造已经由亨利·福特时代提出的“刚性生产线”,向柔性化生产线转变。前者更多追求的是大批量生产,“但是现在社会发展,更多的要考虑每个个体个性化的需求,对汽车制造来说,就是同一条线生产更多的车型。”

“这个生产线就要更加柔性化,能在一段时间,普通的轿车、SUV和MPV能在同一条线上混产,只要底盘系统是一样,底盘的高低都可以去调整。”孔兵解释道。

随着汽车总装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以及汽车制造商对车型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今后的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将会愈发广泛。这已经成为德梅柯目前的研发方向。孔兵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同一条线上生产出更多的车型,我们要提高车身部件的输送效率,在提高节拍的情况下满足多品种的需求。这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尽管个性化成为汽车产业亟需面对的时代主题,但工业制造对于效率的极致追逐从未曾停止。借助“虚拟调试技术”,德梅柯正在寻求于汽车智能装备领域扩大自己的优势。

“虚拟调试,最简单来说,是3D建模。我们在电脑里,把我们所使用的生产线的设备,全部真正完整地建立起来。建立起来以后,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程序、机器人的程序以及传感系统、安全回路,我们要把整个这套系统完整地再现到我们的电脑里,建立一个虚拟的现实生产环境,去模拟一个生产汽车的实际环境。”

通过前期虚拟调试,德梅柯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在设备真正投入生产前将其解决。“我们甚至可以模拟出节拍是不是有风险,特别是在改造升级项目里,改造方案是不是可实施,位置是不是有冲突等等,这样我们能去避免后期的问题。”

按照孔兵的粗略计算,假如车厂一天按两个班次生产,一个班次10小时,1小时生产60台汽车的话,汽车的销售价格以10万元计,那么一天的产值大概在1.2亿元。“作为一个线体商,如果我们加快线体的制作和交付,比客户要求的时间提前一天完成的话,这就意味着客户可以多挣1.2亿。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减少失误,节省大量的时间。这就是德梅柯大力投资于虚拟调试技术的原因。”

身处工业制造的一个细微环节之中,德梅柯同时也在经历感知“工业4.0”的产业浪潮。不过,在工程师出身的高级管理者孔兵看来,德梅柯所要拥抱的未来趋势并非一味的自动化,而是在于智能化与信息化。

“德国企业在讲‘工业4.0’,美国人在讲‘物联网’,我们在讲‘中国制造2025’,这些实际上都是一个概念。我个人理解,‘工业4.0’本身没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定义。原则上讲就是自动化加智能化,或者加信息化,或者加数字化,我们今后更多的是讲智能化,智能化不完全是等同于自动化。”

孔兵认为,今后我们能追踪到生产的每一件产品,这个产品包含的所有信息都能被完整保留下来。在生产过程中,哪怕有人的介入,信息流不会被打断。“今后我们讲的更多的是信息的传递,谁几点几分做的什么东西,序列是什么,这套信息无非就是用射频技术,或者用其他的技术,去追踪到这些产品,直到产品到消费者手上。”

正是基于上述认知,孔兵相信机器无法完全取代具备跨领域经验的熟练工程师。“简单、重复、枯燥、有危险性或者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肯定会大批量使用机器人,并且更多的人机协同机器人会被大量使用。但德梅柯是提供解决方案给到我们的客户,所以我们需要很多有技术的工程师、技工和技师,他们具备较多的经验,和机器人还是不一样的。”

生产线的柔性化程度和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线体商针对客户要求的交货周期以及后续的体系化技术要求越来越强。线体商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也在提升。“从早期的单件、大批量的生产格局,到目前多品种、多批量的生产格局,今后的品种只会越来越多、节拍要求越来越高,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孔兵补充道。

随着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实现的手段大大增强。“生产线的结构越来越紧凑,占地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低,这是我们这个行业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同时,我们对有技能人员需求很大。”

如何挖掘或者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也变成了包括德梅柯在内的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们这个行业要结合基、电、液、气,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光讲机械设计可能不太容易实现最优方案。所以做的方案的好坏很重要,用什么方式去实现,系统怎么做,有技能的人和没有经验的人做出来是不一样的。”

在工程师孔兵眼中,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推崇的精神与气质,当下的年轻技术人员,愿意画好一张图纸,已属稀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家白车身生产线供应商要把新工厂变得更智能

德梅柯为包括通用、大众、上汽、宝马、福特、吉利、沃尔沃、长安以及江铃等汽车制造商,提供白车身柔性焊装生产线以及汽车智能装配服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制造一台汽车的过程中,完成焊接但尚未接受涂装的车身,被称为“白车身”。它是包含车身结构件与覆盖件的总成。白车身之于汽车,相当于骨架之于人的身体。一辆汽车的安全,往往就从这幅结实的白车身开始。

日前,白车身柔性焊装生产线领域中国本土供应商——上海德梅柯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梅柯”),开设了自己的新工厂。

作为华昌达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德梅柯为包括通用、大众、上汽、宝马、福特、吉利、沃尔沃、长安以及江铃等汽车制造商,提供白车身柔性焊装生产线以及汽车智能装配服务。

坐落于嘉定北工业区的德梅柯新工厂占地61272平方米,新工厂引入行业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于2017年6月23日正式投产。德梅柯方面表示,这一举措预示着该公司的研发生产线不断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

早在80-90年代,全球主要的白车身线体商主要集中在欧洲与美国,其中包括柯马、库卡、ABB、FFT以及蒂森克虏伯等。千禧年之后,包括德梅柯在内的中国线体商迎来了茁壮发展期。到今天,中国本土的线体商正以高速率成长并取代曾经的国外竞争对手。

在此过程中,以白车身焊装生产线为代表的汽车制造领域也在面临全新的情境。德梅柯总裁孔兵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现如今的汽车制造已经由亨利·福特时代提出的“刚性生产线”,向柔性化生产线转变。前者更多追求的是大批量生产,“但是现在社会发展,更多的要考虑每个个体个性化的需求,对汽车制造来说,就是同一条线生产更多的车型。”

“这个生产线就要更加柔性化,能在一段时间,普通的轿车、SUV和MPV能在同一条线上混产,只要底盘系统是一样,底盘的高低都可以去调整。”孔兵解释道。

随着汽车总装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以及汽车制造商对车型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今后的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将会愈发广泛。这已经成为德梅柯目前的研发方向。孔兵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同一条线上生产出更多的车型,我们要提高车身部件的输送效率,在提高节拍的情况下满足多品种的需求。这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尽管个性化成为汽车产业亟需面对的时代主题,但工业制造对于效率的极致追逐从未曾停止。借助“虚拟调试技术”,德梅柯正在寻求于汽车智能装备领域扩大自己的优势。

“虚拟调试,最简单来说,是3D建模。我们在电脑里,把我们所使用的生产线的设备,全部真正完整地建立起来。建立起来以后,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程序、机器人的程序以及传感系统、安全回路,我们要把整个这套系统完整地再现到我们的电脑里,建立一个虚拟的现实生产环境,去模拟一个生产汽车的实际环境。”

通过前期虚拟调试,德梅柯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在设备真正投入生产前将其解决。“我们甚至可以模拟出节拍是不是有风险,特别是在改造升级项目里,改造方案是不是可实施,位置是不是有冲突等等,这样我们能去避免后期的问题。”

按照孔兵的粗略计算,假如车厂一天按两个班次生产,一个班次10小时,1小时生产60台汽车的话,汽车的销售价格以10万元计,那么一天的产值大概在1.2亿元。“作为一个线体商,如果我们加快线体的制作和交付,比客户要求的时间提前一天完成的话,这就意味着客户可以多挣1.2亿。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减少失误,节省大量的时间。这就是德梅柯大力投资于虚拟调试技术的原因。”

身处工业制造的一个细微环节之中,德梅柯同时也在经历感知“工业4.0”的产业浪潮。不过,在工程师出身的高级管理者孔兵看来,德梅柯所要拥抱的未来趋势并非一味的自动化,而是在于智能化与信息化。

“德国企业在讲‘工业4.0’,美国人在讲‘物联网’,我们在讲‘中国制造2025’,这些实际上都是一个概念。我个人理解,‘工业4.0’本身没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定义。原则上讲就是自动化加智能化,或者加信息化,或者加数字化,我们今后更多的是讲智能化,智能化不完全是等同于自动化。”

孔兵认为,今后我们能追踪到生产的每一件产品,这个产品包含的所有信息都能被完整保留下来。在生产过程中,哪怕有人的介入,信息流不会被打断。“今后我们讲的更多的是信息的传递,谁几点几分做的什么东西,序列是什么,这套信息无非就是用射频技术,或者用其他的技术,去追踪到这些产品,直到产品到消费者手上。”

正是基于上述认知,孔兵相信机器无法完全取代具备跨领域经验的熟练工程师。“简单、重复、枯燥、有危险性或者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肯定会大批量使用机器人,并且更多的人机协同机器人会被大量使用。但德梅柯是提供解决方案给到我们的客户,所以我们需要很多有技术的工程师、技工和技师,他们具备较多的经验,和机器人还是不一样的。”

生产线的柔性化程度和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线体商针对客户要求的交货周期以及后续的体系化技术要求越来越强。线体商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也在提升。“从早期的单件、大批量的生产格局,到目前多品种、多批量的生产格局,今后的品种只会越来越多、节拍要求越来越高,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孔兵补充道。

随着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实现的手段大大增强。“生产线的结构越来越紧凑,占地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低,这是我们这个行业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同时,我们对有技能人员需求很大。”

如何挖掘或者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也变成了包括德梅柯在内的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们这个行业要结合基、电、液、气,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光讲机械设计可能不太容易实现最优方案。所以做的方案的好坏很重要,用什么方式去实现,系统怎么做,有技能的人和没有经验的人做出来是不一样的。”

在工程师孔兵眼中,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推崇的精神与气质,当下的年轻技术人员,愿意画好一张图纸,已属稀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