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一产妇坐月子期间在酷暑高温之下身穿长裤长袖,不开风扇和空调,最终导致中暑身亡的事件,引发了舆论热议。批判坐月子习俗,将其归于封建糟粕的各类声讨,再度回归公众视线。然而,单纯以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的视角和科学话语对坐月子习俗做文化批判,未免将问题过于简化。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坐月子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有特殊意义。在当代, “新型坐月子”——月子中心和月嫂的盛行——既提供了现代女性反抗传统的身体压迫,与家长权威博弈的场所,又深刻体现了消费主义与父权结构苟合之下的女性身材管理。坐月子这一由古至今的习俗映射了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拥有多面又复杂的内涵。
坐月子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当代启示
坐月子习俗有着漫长的历史,最早是由朴素的传统医学经验理论而来。产妇在坐月子期间要遵守一系列规范和禁忌。如饮食上要多吃热性、高蛋白的食物,避免食用凉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凉水等; 行为上,产妇要避免出门,卧床静养,不做家务,并做好保暖措施,如穿长袖衣裤袜子等,也不能洗澡洗头,防止风寒侵入;环境上, 要做好防寒防风的措施,房间门窗都要紧闭,尽量保持安静。具体细节根据各地区风俗不同有一些差别,但大体上类似。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这些观念,显然有诸多荒谬之处:避免食用蔬菜水果会导致营养不良,卧床静养造成产后复健缺乏,不能洗澡洗头不利于保持卫生,紧闭门窗不利于空气流通。这些明显不合理的习俗时常遭受“不科学”的批判,不少人质问:为什么如此害人的糟粕能够流传这么多年?
但事实上,月子的不少风俗和禁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产妇的产后调理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例如,古代农村妇女平时以蔬菜和粗粮为主要食物,蛋白质摄入不足,又因为生产消耗了很多体力,所以月子禁忌中规定不能吃蔬菜只能吃温补炖肉类,主要是要求家庭必须为产妇提供蛋白质,有助于身体恢复。又例如,在青霉素尚未发明的时期,避免与外人接触可以避免病菌,从而降低感染发病概率。此外,不能做家务的要求是为了避免刚生育的产妇被迫早早结束休养,过度劳动;不能洗头洗澡。是为了在没有电吹风辅助的情况下,避免吹风感冒生病……其实,西方医学文化史上,也曾流行过一些类似的与怀孕和分娩有关的禁忌,虽然随着现代医学的兴起,这些理论已经消弥,但不可否认在某一段历史时期,相关规训有其独特的意义。

除了从医学发展角度解释坐月子习俗之外,坐月子习俗中昭示的传统社会家庭关系和女性地位,对当代社会同样具有启发性。
首先,传统意义上的坐月子习俗是一种维系家庭关系与结构的重要活动。在古代,月子照顾者多为家中年长女性, 她们的权威既建立在医学经验上, 也建立在产妇对照顾者的身份信赖和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性的认同上。从某种意义上,通过坐月子,使得产妇和母亲、婆婆之间的亲情关系能得以稳固。这与不少近代社会研究中家人陪护和探望有助于产妇恢复身心健康的调查试验结果不谋而合。
其次,坐月子习俗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身体规训,保障了产妇休养生息。“休产假”被很多女性主义者认为是妇女必须争取的重要权利,但在商业社会的劳动力压榨下,产后妇女要么被鼓励立即恢复劳动,要么被迫恢复劳动。美国波士顿妇女健康写作集体撰写的《美国妇女自我保健经典》尽管从西医角度出发,但依旧强调那些号召妇女在生产后立即恢复正常生活可能造成的危险: “一些医院以及产科中心鼓励正常分娩的产妇在分娩后 24 小时出院,这并不是说你可以马上恢复正常活动……至少在产后 6 周内, 你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锻炼。“相较而言,尽管坐月子由于守旧而在当今社会更接近于一种女性压迫,但确实在某些历史条件和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权利。而脱离历史语境,单独运用现代西方产科医学的疾病分类与治疗方式去界定和批判坐月子传统,会简化问题,忽视其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文化的复杂性。
当代月子中心:牟利工具与抗争场所
随着都市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坐月子习俗开始以新的面貌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涵括月嫂、月子中心、月子餐公司、催奶师、母婴用品电子商务、产后恢复中心等多重商业化环节。其中,以科学且舒适为名,提供产妇身体康复和新生儿照料服务的月子中心囊括了多个项目的一条龙服务。追溯历史,月子中心兴起的源头在台湾。在过去十多年中,多个商业化月子中心先后在多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月子中心倡导的新式月子的理念和实践,综合了传统习俗和现代医学知识,从环境、饮食、行为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重新建构。环境上,月子中心力争做到温馨明亮舒适; 饮食上,不拘泥于单一传统的月子餐,而是倡导均衡搭配。此外,月子中心还帮助产妇多活动,保持个人卫生,了解育儿知识等,能够帮助产妇身心健康恢复,因此受到产妇欢迎。
然而,由于准入资质低、缺乏完善监管制度和条例,月子中心乱象丛生。目前不少月子中心超范围经营,服务人员采用家政人员转行,花钱买证就上岗。利用产妇及家人对坐月子习俗的重视而随意抬高定价的月子中心也比比皆是。有的中心一套 28 天的“台式月子套餐”要收费 26 万元。月子中心还经常强行进行服务捆绑销售。例如一些的中药汤剂贩售,高价的幼儿教育和瘦身服务等。
即便如此,产妇们依旧趋之若鹜地争相进驻,以至于当代月子产业被一些新闻媒体称为最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究其原因,除了遵循传统重视月子调养与富裕的中产阶级追求高档消费之外,月子中心还成为了很多女性逃避权威压迫和家庭矛盾的避难所和夺回自己身体掌控权的抗争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儿育女不仅是个体行为,还是一种以家庭和家族为基础的团体行为。家庭其他成员、尤其婆婆和母亲,在女性坐月子时表现出的重重考虑,既有恢复产妇身体的目的,更有重视子孙,帮助产妇成为其合格母亲的意愿。在传宗接代这种事关重大的问题上,个体的考虑会更多地让位于家庭集体的顾虑,年轻一代的想法会更多让位于年长一代的知识和经验,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

月子中心兴盛之前,在家庭中坐月子的产妇不能自如管控自己的身体,也不能自由地养育自己的孩子,而必须接受来自母亲和婆婆的约束,被迫接受自己不认同的传统习俗和育儿观念,还要应对被卷入婆媳矛盾的丈夫的情绪,造成难以弥合的家庭矛盾。所以,在经济条件支持的情况下,这些女性认同到月子中心坐月子,用金钱购买商业化的产后护理服务,避免潜在矛盾发生。
这种方式与传统处理家庭关系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别。传统中孝文化要求子女要遵从父母长辈的意愿。但随着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变迁,以夫妇和孩子为成员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主要的城市家庭类型,两代人之间的依赖性减弱,子代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自己决定处理家庭关系的方式。产妇用消费方式获得产后照顾,标志着其对家庭关系简单化和平等化的期待,由此也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大的掌控力,更能靠自我意识来行动,而不是作为家庭繁殖体系的一部分被管理和规训。
如此一来,商业化中心坐月子的理念,与中产阶级女性的期待以及现代家庭的需求不谋而合,客观上帮助年轻一代夺回了自主权,造成家长权威式微。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冠以“月子”之名的疗养中心实际还是受制于传统的压力,只能以新型月子的姿态出现,以便向传统习俗权威示好。而且,即便在月子中心提供的服务中引用了现代卫生观念,如帮助产妇产后洗澡洗头、刷牙等,但也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观念,在卫生间安装大量浴霸和智能加热马桶。还有不少月子中心也会贩售传统的温补汤物来赚取利益。由此可见,虽然商业机构虽然巧妙地将月子中心这种消费场所包装成了呈现现代意识和生活方式的社会空间,但也不过是当代女性对于家庭权威的一种妥协和逃避的权宜之计。
生育后的女性压迫与抗争
除了历史文化意义和揭示由传到现代的家庭观发展过程之外,坐月子背后还透露出更深更广的社会面貌,昭示出在以繁殖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浸染下,女性不仅在是否选择生育,什么时候生育上面临多重压力和抗争,在生育后也一样面临种种压迫。月子中心和月嫂等现代化的消费不仅提供产后基本护理,还提供瘦身美容、健康饮食等系列服务,与现代女性对身体衰老的焦虑和科学育儿观念紧密连接在一起。它既诞生于现代女性争夺身体掌控权的博弈,也屈服于消费主义与父权结构的苟合之下女性对自己身体的物化和治理。
一方面,当代新型的坐月子方式反映出女权斗争中的女性反抗。她们不再把母亲这个“职位”作为生活中心,而是意识到孩子只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女性的主体意识更加明确。月子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社会经济地位属于中产阶级的女性,她们往往认为不但要在产褥期保持健康和养育孩子,还要恢复自己的外形,拒绝变成生育机器和传统文化所号召的为了孩子和家庭面容蹉跎的主妇。举例来说,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再为了孩子的奶水盲目遵从传统月子饮食禁忌,喝大量油腻汤水,变成大肚便便的“奶妈“,而是更愿意科学喂奶,保持自己的身材。通过补充传统家庭坐月子所缺少的瘦身美容条件,提供产后美容塑身服务,如绑腹带、产后健身、美容按摩等,新型月子服务满足现代女性对自我形象管理的需求。
另一方面,这种积极的自我管理,又不可避免地被消费时代和男权思想所侵蚀。身材好、容貌美的“辣妈”标签在消费话语与传统性别话语的合谋中产生,号召女性把自己的身体视作一种重要的资产进行经营,以博得异性的青睐。利益驱动下,大众传媒成为了最为得力的推手。很多媒体以女星为“榜样”,塑造了更能引起男人观看欲的理想母亲形象,一再吹捧“怀孕只可以胖多少斤”,“产后30天恢复完美身材”等概念,从而引导大众消费。普通女性想要成为“辣妈”,需要通过购买健身、美容、整容、食品等产品,投降于消费女性的商业体系。
此外,女性对月子期间恢复身材的焦灼,还映射了商业资本对女性的压迫和隐形歧视。孕期和哺乳期女性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工作,往往遭到职场歧视和压迫。因此,体型恢复不仅对个人形象有利,对工作也有影响。带着鲜活有力的状态和“正常”的身材回到工作岗位或者面对客户,是女性自我能力的一种体现,会得到领导和同事的欢迎。在职场压力下和事业心的驱动下,很多产妇对身材恢复有着极高的渴望。
生殖观念压迫,身体的消费化,职场性别歧视…..月子习俗的当今状况曲折展现了现代女性的困境和应对。 坐月子形式的传承和变迁也不只是一部单纯的医学发展,在这部复杂的文化,家庭和性别政治史背后所展现的是身体、生育、权力与性别之间的错综关系。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