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瑞风SUV系列看到了“未来只剩5个国内品牌”的可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瑞风SUV系列看到了“未来只剩5个国内品牌”的可能?

“未来国内品牌只剩下5个”,在偶然的机会下留意到瑞风SUV系列的市场表现时,我相信这话是很可能发生的。

在今年6月的一个会议上,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说了一句“未来国内品牌只剩下5个”,随即被众多媒体纷纷转载,并引起了不少热议。

当第一眼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相信许多人会认为这是长安的自我吹嘘。但在偶然的机会下留意到瑞风SUV系列的市场表现时,我相信这话是很可能发生的。

瑞风SUV的全面溃败

先从入门级的小型SUV瑞风S3开始说起。昔日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该级别销售冠军的车型,如今却遭遇“滑铁卢“式的销量下跌。

进入2017年以来,瑞风S3的销量仅能维持在两、三千台的水平,到了6月更是只剩下0.12万台的销量,市场表现变化之大令人唏嘘。

紧凑型SUV瑞风S5的表现同样如此,在今年2月收获了5千台的销量以后,随即便开始了下降趋势,6月的销量同样只有1千多台。

瑞风旗下三款SUV表现最好的莫过于是刚刚上市的瑞风S7,上市首月获得了0.32万台的销量。但如果换个字面来阐述,就变成了“瑞风S7上市首月仅获得三千台的销量”,可以看出瑞风SUV系列全面陷入了困难境地。到底S7这样的开局表现是会爬坡上升,还是市场利好尽出而走向下跌?尽可交给时间来给出结果。

以瑞风S7这款车来展开讨论。这款产品有着4790x1900x1760mm的体格以及2750mm的轴距,其规格完全是中型SUV的标准。

可是江淮把有着这样尺寸的S7归纳入紧凑型SUV级别,并且将其定价在9.78—17.38万元内。把它的对手从紧凑型一直覆盖到中型SUV上,明显是江淮希望借用错位竞争的方法来达到“吊打“其他竞品的目的。

其实从账面参数来看,该款车型的各个表现都是不差于其他竞品的。销量不佳的最大原因或许就出于产品外观上。江淮的“宝瓶“式家族设计确实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并且有着很高的原创度,但至于美感方面的评价就见仁见智了。

从瑞风S3上可见,前脸格栅设计与其车身比例明显欠缺了一种协调度。直到在S7上,这种和谐度才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整体的观感上,纵然江淮美其曰为“宝瓶”,但给人的感觉更多像是”螃蟹“。

瑞风S3

瑞风S7

市场好像开始洗牌了

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仅有2.4%的增长,其主要增长动力依旧来源于SUV。而在该细分市场上表现最好的是吉利和传祺,而自主品牌冲击高端的长城VV7同样收获了不少订单。

可见,整个大环境一方面已经露出了增长乏力的情况,但另一方面也开始传递出“精益求精”的信号。

从今年的市场热度可以看到,消费升级的趋势已然在汽车市场上露出了苗头。以吉利、广汽传祺和长城为例,今年初就开始鼓吹“高端风”。领克01的惊艳、传祺GS8在市场上的大震四方和长城VV7的豪华感轮番登上媒体头条。

诚然,以往国内品牌也会推出高价产品来打所谓的“高端牌”,但这种缺乏销量支撑的车型除了是给自己立标杆以外,其实并不能捕获消费者的钱包。但以上所提到的几款车型已经用销量数据来告诉大家,自主车企的高端产品开始被市场认可。

有别于过去的情况,传祺GS8和长城VV7这两款高端产品在获得高销量之前,其低一级的GS4和H6一直处于销量榜单的前两名,所以其高端产品的成功是有低一级车型的销量和市场口碑来作为紧密支撑点的。

反观今年在市场上失意的长安和江淮,所推出的旗舰车型CS95和S7均没有引起波澜,其原因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与CS75和S5的销量下滑有关。所谓“好的越好,坏的越坏”的马太效应开始在市场上出现,而吉利、传祺和长城的头部效应则被逐步放大。

除了销量方面的支撑以外,高端化产品的成功还得基于产品力、设计力、公关能力和产品上市时机等因素。与沃尔沃同平台的吉利领克、设计感出众的VV7分别从产品力和设计这两方面作出了表率,而今年上市的长安CS95和瑞风S7则是在设计美学和上市时机上成为了负面教材。

这让我想起了魅族手机。曾经魅族和小米凭借着“国内最优秀UI”的名堂成功打出了市场。但随着魅族高端化的落后,以及推出了多款低端手机后,魅族已经逐渐远离主流视线,不再被提及与小米之间的对比。

回到汽车市场上,作为去年销量冠军的长安今年在高端市场上失意,只能靠着低端产品来支撑销量的时候,或许也会像魅族一样,被其他品牌进一步抛离,快速陨灭成为二线。

美感越来越成为重要决策因素

瑞风S3是比较早推出的小型SUV产品,从它以往销量冠军的地位可以看出,这款车确实是生在了一个好时机。该车毫无疑问在当时解决了消费者“从无到有”的需求,但随着竞品的越来越多,这款车无论是产品力还是设计感上都已经脱节,逐渐沦落到如今地步。

旧车型的末落自然对应着新产品的热销,以另一款上市不久的小型SUV东南DX3来作为例子就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东南汽车的规模相对要小,但其DX3还是凭借着产品优势在市场上获得了不少认可,上市半年多以来的月销量一直能够维持在7到8千台。

如果用产品力来直接对比的话,确实新上市不久的DX3会更有优势。并且论设计方面的话,去年才经过大改款的瑞风S3同样明显要落后一班。

骤然一看,虽然DX3像是小号的RAV4,但这款出于国际团队所设计的产品确实在颜值上要更胜一筹。

DX3

RAV4

瑞风S3

目前汽车市场的情况和手机市场颇有几分相似。如果要论OV的产品力,其实并没有比小米好多少,但销量为什么能够抛离小米?主要在于它们在前些年的时候通过模仿苹果的设计做出了比小米更耐看的手机产品。

同时得益于手机性能的飞跃提升,当大部分用户觉得性能上已经没有太大差别的时候,市场的关注度就由“从无到有”的性能上转换到“从有到美”的设计感上。

自主品牌汽车的战役也是一样,论动力总成的表现水平其实都是“矮个子里挑高个”,因而小车企东南汽车的DX3能够获得增长,其实与其优秀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最后从瑞风S7的尺寸和营销技巧来讨论一下。其大空间以及紧凑型级别定价的错位竞争打法,其实是停留在以往自主品牌追求“大”和“便宜”的阶段,而不是从现今所需要的设计感及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这样落后的产品思维注定了新车在市场的滔滔大海上逐渐泯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瑞风SUV系列看到了“未来只剩5个国内品牌”的可能?

“未来国内品牌只剩下5个”,在偶然的机会下留意到瑞风SUV系列的市场表现时,我相信这话是很可能发生的。

在今年6月的一个会议上,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说了一句“未来国内品牌只剩下5个”,随即被众多媒体纷纷转载,并引起了不少热议。

当第一眼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相信许多人会认为这是长安的自我吹嘘。但在偶然的机会下留意到瑞风SUV系列的市场表现时,我相信这话是很可能发生的。

瑞风SUV的全面溃败

先从入门级的小型SUV瑞风S3开始说起。昔日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该级别销售冠军的车型,如今却遭遇“滑铁卢“式的销量下跌。

进入2017年以来,瑞风S3的销量仅能维持在两、三千台的水平,到了6月更是只剩下0.12万台的销量,市场表现变化之大令人唏嘘。

紧凑型SUV瑞风S5的表现同样如此,在今年2月收获了5千台的销量以后,随即便开始了下降趋势,6月的销量同样只有1千多台。

瑞风旗下三款SUV表现最好的莫过于是刚刚上市的瑞风S7,上市首月获得了0.32万台的销量。但如果换个字面来阐述,就变成了“瑞风S7上市首月仅获得三千台的销量”,可以看出瑞风SUV系列全面陷入了困难境地。到底S7这样的开局表现是会爬坡上升,还是市场利好尽出而走向下跌?尽可交给时间来给出结果。

以瑞风S7这款车来展开讨论。这款产品有着4790x1900x1760mm的体格以及2750mm的轴距,其规格完全是中型SUV的标准。

可是江淮把有着这样尺寸的S7归纳入紧凑型SUV级别,并且将其定价在9.78—17.38万元内。把它的对手从紧凑型一直覆盖到中型SUV上,明显是江淮希望借用错位竞争的方法来达到“吊打“其他竞品的目的。

其实从账面参数来看,该款车型的各个表现都是不差于其他竞品的。销量不佳的最大原因或许就出于产品外观上。江淮的“宝瓶“式家族设计确实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并且有着很高的原创度,但至于美感方面的评价就见仁见智了。

从瑞风S3上可见,前脸格栅设计与其车身比例明显欠缺了一种协调度。直到在S7上,这种和谐度才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整体的观感上,纵然江淮美其曰为“宝瓶”,但给人的感觉更多像是”螃蟹“。

瑞风S3

瑞风S7

市场好像开始洗牌了

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仅有2.4%的增长,其主要增长动力依旧来源于SUV。而在该细分市场上表现最好的是吉利和传祺,而自主品牌冲击高端的长城VV7同样收获了不少订单。

可见,整个大环境一方面已经露出了增长乏力的情况,但另一方面也开始传递出“精益求精”的信号。

从今年的市场热度可以看到,消费升级的趋势已然在汽车市场上露出了苗头。以吉利、广汽传祺和长城为例,今年初就开始鼓吹“高端风”。领克01的惊艳、传祺GS8在市场上的大震四方和长城VV7的豪华感轮番登上媒体头条。

诚然,以往国内品牌也会推出高价产品来打所谓的“高端牌”,但这种缺乏销量支撑的车型除了是给自己立标杆以外,其实并不能捕获消费者的钱包。但以上所提到的几款车型已经用销量数据来告诉大家,自主车企的高端产品开始被市场认可。

有别于过去的情况,传祺GS8和长城VV7这两款高端产品在获得高销量之前,其低一级的GS4和H6一直处于销量榜单的前两名,所以其高端产品的成功是有低一级车型的销量和市场口碑来作为紧密支撑点的。

反观今年在市场上失意的长安和江淮,所推出的旗舰车型CS95和S7均没有引起波澜,其原因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与CS75和S5的销量下滑有关。所谓“好的越好,坏的越坏”的马太效应开始在市场上出现,而吉利、传祺和长城的头部效应则被逐步放大。

除了销量方面的支撑以外,高端化产品的成功还得基于产品力、设计力、公关能力和产品上市时机等因素。与沃尔沃同平台的吉利领克、设计感出众的VV7分别从产品力和设计这两方面作出了表率,而今年上市的长安CS95和瑞风S7则是在设计美学和上市时机上成为了负面教材。

这让我想起了魅族手机。曾经魅族和小米凭借着“国内最优秀UI”的名堂成功打出了市场。但随着魅族高端化的落后,以及推出了多款低端手机后,魅族已经逐渐远离主流视线,不再被提及与小米之间的对比。

回到汽车市场上,作为去年销量冠军的长安今年在高端市场上失意,只能靠着低端产品来支撑销量的时候,或许也会像魅族一样,被其他品牌进一步抛离,快速陨灭成为二线。

美感越来越成为重要决策因素

瑞风S3是比较早推出的小型SUV产品,从它以往销量冠军的地位可以看出,这款车确实是生在了一个好时机。该车毫无疑问在当时解决了消费者“从无到有”的需求,但随着竞品的越来越多,这款车无论是产品力还是设计感上都已经脱节,逐渐沦落到如今地步。

旧车型的末落自然对应着新产品的热销,以另一款上市不久的小型SUV东南DX3来作为例子就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东南汽车的规模相对要小,但其DX3还是凭借着产品优势在市场上获得了不少认可,上市半年多以来的月销量一直能够维持在7到8千台。

如果用产品力来直接对比的话,确实新上市不久的DX3会更有优势。并且论设计方面的话,去年才经过大改款的瑞风S3同样明显要落后一班。

骤然一看,虽然DX3像是小号的RAV4,但这款出于国际团队所设计的产品确实在颜值上要更胜一筹。

DX3

RAV4

瑞风S3

目前汽车市场的情况和手机市场颇有几分相似。如果要论OV的产品力,其实并没有比小米好多少,但销量为什么能够抛离小米?主要在于它们在前些年的时候通过模仿苹果的设计做出了比小米更耐看的手机产品。

同时得益于手机性能的飞跃提升,当大部分用户觉得性能上已经没有太大差别的时候,市场的关注度就由“从无到有”的性能上转换到“从有到美”的设计感上。

自主品牌汽车的战役也是一样,论动力总成的表现水平其实都是“矮个子里挑高个”,因而小车企东南汽车的DX3能够获得增长,其实与其优秀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最后从瑞风S7的尺寸和营销技巧来讨论一下。其大空间以及紧凑型级别定价的错位竞争打法,其实是停留在以往自主品牌追求“大”和“便宜”的阶段,而不是从现今所需要的设计感及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这样落后的产品思维注定了新车在市场的滔滔大海上逐渐泯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