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顿饭就能揭露一个女人的生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顿饭就能揭露一个女人的生活?

食品历史学家兼作家的劳拉·夏皮罗(Laura Shapiro)的新书《她吃了什么》,以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日常饮食和对食物的态度,讲述了六位女性的故事。

有一位美食作家读了《她吃了什么》这本书之后,略带遗憾地表示,人们对于“通过食物讲故事”这类作品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然而,我(指本文作者詹尼弗·里斯,是一位美食作家和美食博客博主)却不这么认为。读了书中的第一篇文章之后,我感到倍受鼓舞,接着一口气就读完了这本书。这足以证明,这类作品仍有很大吸引力。

关于食物的写作往往不需要费太多脑筋,而更多需要情感的投入。但夏皮罗却像是一个外科医生,在她的作品中展开了深刻的剖析。她的创作往往紧凑而简练,让人眼前一亮。

夏皮罗在开篇提到:“日常膳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并且通过分享她自己的购物清单,日常饮食及他人对自己厨艺的评价,为读者清晰地描绘出了自己的形象。

《她吃了什么》

她书中所展现的六位女性中,只有两位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健康积极的,她们是罗莎·刘易斯(Rosa Lewis)和芭芭拉·皮姆(Barbara Pym)。

罗莎·刘易斯是爱德华时代著名的厨师,BBC电视剧《公爵街的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Duke Street)就是以她为原型制作的。刘易斯从一个洗碗女仆一路摸爬滚打,凭借她独创的甲鱼汤和香槟松露,成为了英国皇室御用厨师。通过刘易斯的故事,夏皮罗同时也为读者简明地展现了20世纪初期伦敦的社会烹饪史。

英国小说家芭芭拉·皮姆同样也创作过和食物有关的书籍。皮姆和夏皮罗一样热衷于探索餐桌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联。夏皮罗在皮姆的日记中发现了许多家庭食谱,以及与之相关的回忆和生活轶事,牛排和腊肠卷等经典菜式让我们看到了皮姆身上典型的英国特色,而木莎卡和意大利煨饭则反映了皮姆对希腊和意大利的迷恋。通过这些有关于食物的记录,我们对这位作家有了新的认识。

《芭芭拉·皮姆的食谱》

但是,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食物的用途和意义可能就不是那么“健康”了。与上面提到的那两位女性相比,书中其他四位女性对待食物则是完全不同的态度:贪婪地汲取食物,把食物武器化,对食物心存鄙视或恐惧。而这些障碍性心理对她们的生活都造成了何种影响?

《她吃了什么》中讲述的另一个故事关于诗人和日记作家多萝西·华兹华斯(Dorothy Wordsworth),夏皮罗从烹饪和食物,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这位文学大家的生平。在华兹华斯早期的日记中曾反复出现一些食物(面包,大黄馅饼和面糊布丁),而夏皮罗借助这些有关于食物的内容重现了华兹华斯的青春时光,并将其比作是一首“重复押韵的十四行诗”。多萝茜成年之后,会为她的哥哥(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他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做一些简单可口的饭菜。但在威廉结婚之后,多萝茜渐渐地成了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角色,包揽了家里的大事小事,却在家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从此,她做的饭菜不再美味,反而成了她反抗的一种方式。在最后一章中,夏皮罗通过饮食反映出多萝茜令人寒心的生活状态。

用同样的方式,夏皮罗对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布劳恩(Eva Braun)的了解却并不那么深入,不过我们可能也不会错过太多:因为布劳恩的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在夏皮罗的笔下,布劳恩是一位身材纤弱、充满童趣的女子,为了保持苗条身材,她总是吃得很少。在宴会上,她总是精心打扮,充满魅力,手里握着香槟杯,陪伴在希特勒的身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45年4月,布劳恩和希特勒及其心腹藏身于柏林的地堡中,明知死期将近,她依然十分注重仪表,愉快地用蛋糕和酩悦香槟(Moët et Chandon)招待到访者,实在是让人吃惊。

爱娃·布劳恩和她的妹妹。

与此同时,在大西洋的另一边,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则要确保每一位在白宫用餐的人都能“吃饱”。如果在看这本书之前,你并不怎么了解这位前第一夫人,那么通过这本书,你会了解到她的长处和弱点,也会理解她用食物来泄愤很有可能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入住白宫之后,埃莉诺就聘用了“美国总统历史上最负骂名的厨师”,并且始终拒绝将她开除。从此之后的12年里,罗斯福一家的餐桌上,每天都是吃起来有如皮革的烤肉,清淡无味的蔬菜,以及一种由煎鸡蛋、香蕉和米饭混合在一起的“重磅炸弹”——“彩蛋墨西哥”。通过这些,夏皮罗在书中有力地证明了,埃莉诺聘用并保住这位无能的厨师,是为了刁难她的丈夫,惩罚他的玩忽职守和外遇行为。

而书中提到了另一个“重磅炸弹”则是海伦·格莉·布朗(Helen Gurley Brown)的热奶油朗姆,它就像“彩蛋墨西哥”一样令人难以下咽。这种热奶油朗姆酒由黄油伴侣、一包怡口糖,朗姆酒和热水混合而成。怎么样,想来一杯吗?

其实,作为著名时尚杂志《Cosmopolitan》的主编,脂肪的存在对于布朗来说是不体面的,而卡路里更是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对抗的恶魔。布朗的这种病理心态无需夏皮罗去深度挖掘,因为布朗本人时不时就会吹嘘这种所谓的“成年厌食症”:“虽然我很喜欢香槟,但是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我还是会把香槟倒到别人的杯子里,或者在不经意间把酒倒在花盆里。到了无处可躲、非喝不可的情况,我也会假装喝一口,然后吐到餐巾纸上。”

时尚杂志《Cosmopolitan》的主编海伦·格莉·布朗。

这些行为对于一个公众人物来说都是有失妥当的,但在布朗的眼里,保持苗条的身材比礼节重要得多。而她也的确做到了,布朗身材矮小、相貌柔弱,甚至让人感觉有点发育不良。布朗与书中提到的其他女性不同,她的饮食习惯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对此,夏皮罗没有过多地深入探究,不然可能好几页都讲不完。几十年来,《时尚COSMO》杂志一直备受各个年龄阶段女性的青睐,引领着最新的潮流。布朗将她关于时尚和“性”的理念植入到杂志当中,那些几近全裸的模特,华丽的杂志封面,将性感和苗条身材呈现在大众面前,塑造了——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是扭曲了一代人对食物和女性身材的态度。

值得庆幸的是,布朗所吹捧的那种时尚价值观正在慢慢发生改变。苗条的身材不再是评判“美”的唯一标准。饮食文化已经蓬勃兴起,由此而衍生出的文学体系也日渐丰富,而夏皮罗的《她吃了什么》正是顺应了这个潮流的产物。

(翻译:刘桑)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华盛顿邮报

原标题:What a meal can reveal about a woman’s lif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顿饭就能揭露一个女人的生活?

食品历史学家兼作家的劳拉·夏皮罗(Laura Shapiro)的新书《她吃了什么》,以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日常饮食和对食物的态度,讲述了六位女性的故事。

有一位美食作家读了《她吃了什么》这本书之后,略带遗憾地表示,人们对于“通过食物讲故事”这类作品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然而,我(指本文作者詹尼弗·里斯,是一位美食作家和美食博客博主)却不这么认为。读了书中的第一篇文章之后,我感到倍受鼓舞,接着一口气就读完了这本书。这足以证明,这类作品仍有很大吸引力。

关于食物的写作往往不需要费太多脑筋,而更多需要情感的投入。但夏皮罗却像是一个外科医生,在她的作品中展开了深刻的剖析。她的创作往往紧凑而简练,让人眼前一亮。

夏皮罗在开篇提到:“日常膳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并且通过分享她自己的购物清单,日常饮食及他人对自己厨艺的评价,为读者清晰地描绘出了自己的形象。

《她吃了什么》

她书中所展现的六位女性中,只有两位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健康积极的,她们是罗莎·刘易斯(Rosa Lewis)和芭芭拉·皮姆(Barbara Pym)。

罗莎·刘易斯是爱德华时代著名的厨师,BBC电视剧《公爵街的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Duke Street)就是以她为原型制作的。刘易斯从一个洗碗女仆一路摸爬滚打,凭借她独创的甲鱼汤和香槟松露,成为了英国皇室御用厨师。通过刘易斯的故事,夏皮罗同时也为读者简明地展现了20世纪初期伦敦的社会烹饪史。

英国小说家芭芭拉·皮姆同样也创作过和食物有关的书籍。皮姆和夏皮罗一样热衷于探索餐桌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联。夏皮罗在皮姆的日记中发现了许多家庭食谱,以及与之相关的回忆和生活轶事,牛排和腊肠卷等经典菜式让我们看到了皮姆身上典型的英国特色,而木莎卡和意大利煨饭则反映了皮姆对希腊和意大利的迷恋。通过这些有关于食物的记录,我们对这位作家有了新的认识。

《芭芭拉·皮姆的食谱》

但是,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食物的用途和意义可能就不是那么“健康”了。与上面提到的那两位女性相比,书中其他四位女性对待食物则是完全不同的态度:贪婪地汲取食物,把食物武器化,对食物心存鄙视或恐惧。而这些障碍性心理对她们的生活都造成了何种影响?

《她吃了什么》中讲述的另一个故事关于诗人和日记作家多萝西·华兹华斯(Dorothy Wordsworth),夏皮罗从烹饪和食物,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这位文学大家的生平。在华兹华斯早期的日记中曾反复出现一些食物(面包,大黄馅饼和面糊布丁),而夏皮罗借助这些有关于食物的内容重现了华兹华斯的青春时光,并将其比作是一首“重复押韵的十四行诗”。多萝茜成年之后,会为她的哥哥(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他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做一些简单可口的饭菜。但在威廉结婚之后,多萝茜渐渐地成了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角色,包揽了家里的大事小事,却在家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从此,她做的饭菜不再美味,反而成了她反抗的一种方式。在最后一章中,夏皮罗通过饮食反映出多萝茜令人寒心的生活状态。

用同样的方式,夏皮罗对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布劳恩(Eva Braun)的了解却并不那么深入,不过我们可能也不会错过太多:因为布劳恩的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在夏皮罗的笔下,布劳恩是一位身材纤弱、充满童趣的女子,为了保持苗条身材,她总是吃得很少。在宴会上,她总是精心打扮,充满魅力,手里握着香槟杯,陪伴在希特勒的身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45年4月,布劳恩和希特勒及其心腹藏身于柏林的地堡中,明知死期将近,她依然十分注重仪表,愉快地用蛋糕和酩悦香槟(Moët et Chandon)招待到访者,实在是让人吃惊。

爱娃·布劳恩和她的妹妹。

与此同时,在大西洋的另一边,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则要确保每一位在白宫用餐的人都能“吃饱”。如果在看这本书之前,你并不怎么了解这位前第一夫人,那么通过这本书,你会了解到她的长处和弱点,也会理解她用食物来泄愤很有可能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入住白宫之后,埃莉诺就聘用了“美国总统历史上最负骂名的厨师”,并且始终拒绝将她开除。从此之后的12年里,罗斯福一家的餐桌上,每天都是吃起来有如皮革的烤肉,清淡无味的蔬菜,以及一种由煎鸡蛋、香蕉和米饭混合在一起的“重磅炸弹”——“彩蛋墨西哥”。通过这些,夏皮罗在书中有力地证明了,埃莉诺聘用并保住这位无能的厨师,是为了刁难她的丈夫,惩罚他的玩忽职守和外遇行为。

而书中提到了另一个“重磅炸弹”则是海伦·格莉·布朗(Helen Gurley Brown)的热奶油朗姆,它就像“彩蛋墨西哥”一样令人难以下咽。这种热奶油朗姆酒由黄油伴侣、一包怡口糖,朗姆酒和热水混合而成。怎么样,想来一杯吗?

其实,作为著名时尚杂志《Cosmopolitan》的主编,脂肪的存在对于布朗来说是不体面的,而卡路里更是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对抗的恶魔。布朗的这种病理心态无需夏皮罗去深度挖掘,因为布朗本人时不时就会吹嘘这种所谓的“成年厌食症”:“虽然我很喜欢香槟,但是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我还是会把香槟倒到别人的杯子里,或者在不经意间把酒倒在花盆里。到了无处可躲、非喝不可的情况,我也会假装喝一口,然后吐到餐巾纸上。”

时尚杂志《Cosmopolitan》的主编海伦·格莉·布朗。

这些行为对于一个公众人物来说都是有失妥当的,但在布朗的眼里,保持苗条的身材比礼节重要得多。而她也的确做到了,布朗身材矮小、相貌柔弱,甚至让人感觉有点发育不良。布朗与书中提到的其他女性不同,她的饮食习惯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对此,夏皮罗没有过多地深入探究,不然可能好几页都讲不完。几十年来,《时尚COSMO》杂志一直备受各个年龄阶段女性的青睐,引领着最新的潮流。布朗将她关于时尚和“性”的理念植入到杂志当中,那些几近全裸的模特,华丽的杂志封面,将性感和苗条身材呈现在大众面前,塑造了——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是扭曲了一代人对食物和女性身材的态度。

值得庆幸的是,布朗所吹捧的那种时尚价值观正在慢慢发生改变。苗条的身材不再是评判“美”的唯一标准。饮食文化已经蓬勃兴起,由此而衍生出的文学体系也日渐丰富,而夏皮罗的《她吃了什么》正是顺应了这个潮流的产物。

(翻译:刘桑)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华盛顿邮报

原标题:What a meal can reveal about a woman’s lif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