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传统企业转型到底有多难?我曾用“是在挑战2000年多的传统”来表达,后来发现很多人并没有理解,才意识到认知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只有在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规划、然后实施,认知、规划、实施是传统企业转型的三部曲,很多企业在第一部曲就走偏了。
2014年《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一书出版以后,开始接触大量企业,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中国企业并没有对这次变革(转型)产生应有敬畏之心,依然认为基于那些过往成功经验能够安然度过这一关,这种侥幸心理让变革仅仅停留在了嘴上,一旦进入实操阶段,问题集中爆发,立刻让人感到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传统企业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组织结构转变仅仅是其中冰山一角,从组织结构的转变过程,也许能够感受到这次转型的难度,同时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的切身体验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传统企业多是职能型结构
传统企业一般采取职能型结构,形如“金字塔”,这也是分辨是否传统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职能型结构对传统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支撑了企业走向多元化、国际化道路。横向的职能部门可以不断增加,纵向的职位等级可以不断增多,企业能够规模迅速扩大,很多巨型企业都是依靠职能型结构走向高速发展通道。
职能型结构又分为两种形式:直线职能型与事业部型,这两种职能型结构共同特点是在垂直型(纵向)管理模式中,出现“分工”与“协作”,形成了不同的职能单元与职位层级,故名“职能型”,也有人称为科层制、部门制结构。一般而言,集团企业则多采取事业部型组织结构,事业部或子公司等分支机构承担某种特定的职能,属于集团企业内部的职能单元。职能型结构中的事业部多数是以区域类型划分。
职能型组织结构示意图
职能型结构最大“硬伤”在于由“分工”必然会带来“协作”不畅,即各部门始终无法协同在一起,而由“协作”必然会带来“分工”不清,即无法独立衡量各职能单元创造的价值,因此价值分配将会具有天然不平衡性,推诿扯皮、各自为政等现象必然存在,集团企业也必然存在“母子矛盾”与“子子矛盾”,这些都是职能型结构必然出现的问题,而且根本无解,尤其进入到新商业时代,职能型结构立刻受到“重创”,受伤有多严重,今天的企业应该深有体会。
要想治疗“硬伤”,只有变职能型结构为矩阵型结构。
转型企业必将采取矩阵型结构
矩阵型结构最大特点是让企业出现了横向管理线条,这是唯一一种横纵两种管理线条并存的组织结构形式。这一横向管理线条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也正因此很多企业很难过得了这一关。
在矩阵型结构中,横向管理线条把“分工”与“协作”变成一种集成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这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彻底颠覆。所谓“集成化”即任何流程环节都能替换更新,实现“即插即用”,消灭了“分工”,使业务流程具有了天然的协同性;所谓“系统化”即在流程环节之间能够“无缝对接”,融为一体,消灭了“协作”,能够清晰的衡量每个业务流程创造的价值。这种横向管理线条将以产品或客户类型进行划分,重新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
矩阵型结构示意图
横向管理线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职能型结构形成的“硬伤”,在增强市场灵活性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因为横线管理线条能够相对独立运行,独立性越强、越容易进行创新,这是职能型结构无法具有的优势。
在中国企业转型过程中,直线职能型结构将转变为矩阵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将转变为事业部矩阵型结构,这是传统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所有摆脱传统“标签”的企业都已经采取了矩阵型结构,这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有大量的介绍。
传统企业转型从职能型结构向矩阵型结构转变,绝非一件易事,到底有多难?让已经进入转型阶段的企业现身说法更能说明问题。
传统企业转型到底有多难?
美的集团2012年开始转型,从职能型结构向矩阵型结构转变长达14年之久,直到2012年才转变到矩阵型结构,而且是方洪波执掌美的集团之后才开始变革,如今已成为美的现阶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到底有多难恐怕只有方洪波最有发言权,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段话,也许能体会到当时的情况。
以下内容来自方洪波2017年年中会议演讲,一看到这段话,心里非常有感触。
“2012年8月我接手董事长,当时美的正面临困难和挑战,我推行了一系列暴风骤雨的变革、壮士断臂的调整,才有今天的局面。
我们为什么要在有痛病的时候才开始调整?为什么不在美的发展非常好的情况下果断调整,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干的事情。首先从我开始,一定要拿出比2012年8月时更加坚定、果断的勇气,在今天非常好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美的的变革和创新。只有这样,三年五年后,美的才会到一个新的高度。
接下来大家会看到,首先集团要进行一系列职能转变,一些事业单位要进行调整,对产品进行新的布局和规划。”
从字里行间,应该能够感受到2012年美的变革的难度与挑战,以及转型对后续发展的影响,看似仅仅是组织结构大调整,其实背后是整套管理模式的转变,甚至可以说是颠覆,希望这段话能够给正在转型或者即将转型的企业有所警示。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没有坚定的信念与决定,变革终将停留在嘴上,一旦遇到困难则前功尽弃,或者给自己诸多理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