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大圣归来》到《大护法》 国产动画片不再只是低龄观众专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大圣归来》到《大护法》 国产动画片不再只是低龄观众专属

随着动画片观影人群范围的扩大,中国低龄化的动漫题材无法满足青少年和成人的需求。为了改变国产动画被诟病多年的作品题材太窄,低幼化现象等,诸多国产动画片今年打起了“全龄化”牌。国内首部自主分级PG-13动画《大护法》的横空出世似乎预示着今年全龄化动画市场已经到来。

每逢暑期档,动画片都是备受关注的题材之一。2017年的暑期档,国产动画片将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梳理发现,近期即将上映的国产动画片数量达8部,种类颇多,而且也不再专供小朋友观赏,有的动画片更主动提示“13岁以下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谨慎观看”。

说到国产动画电影,自2015年开始,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在暑期档看到了优秀国产动画电影的身影。2015年《大圣归来》以9.56亿元的票房收入创造了国内动画电影的历史记录;2016年《大鱼海棠》的票房近6亿;2017年7月,《大护法》上映两周,票房突破8000万

国产动画片势头强劲

今年暑期档,多部优质国产动画片“扎堆”上映,国产动画迎来一个集体“井喷”期。动画电影一直是暑期档的热门电影类型。据统计,2012年和2013年暑期档只有8部动画电影上映。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15部,2015年达到巅峰涌入了19部动画片,去年略有减少也维持在了15部

2017年的暑期档,国产动画片将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开局似乎不错,7月13日,动画电影《大护法》上映,在豆瓣上获得了8.1高分,接近《大圣归来》的8.2分。7月21日上映的动画片《阿唐奇遇》也首次将中华陶瓷茶宠带上大银幕。此外,美影厂的《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也于7月28日上映,在高上座率和好口碑的加持下,尽管排片率不足5%、仍旧以2D制式杀出重围,三天收获2000万票房。

目前看来,暑期档已有10部动画片定档,国产动画占了8部。其中,《大护法》《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阿唐奇遇》《玩偶奇兵》《豆福传》等几部国产动画片已是蓄力多年的国产动漫IP。虽然与前几年动画电影的“集体爆发”相比,数量略微减少,但今年依旧被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称为“动画小年”。

回顾2015年的《大圣归来》,该片刷新了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认识,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2分。2016年的《大鱼海棠》也凭借让人惊艳的宫崎骏风格和优秀的情节设计一举拿下5.65亿票房的好成绩。今年暑期档,国产动画更是占到了动画的十分之八,而势头最盛的《大护法》《阿唐奇遇》《豆福传》,也与前两年一样,有着浓浓的中国风味,这样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依旧是国漫创作的主旋律。暑期档动画片迈向“全龄化”

近年来,《喜羊羊》、《熊出没》等儿童动漫作品占据了中国动漫的半壁江山,电视播放收视率、电影票房和衍生产品开发上的成功说明中国动漫产业对儿童市场的开发十分迅速。低龄儿童的精准用户定位曾是国产动画片取得成功的法宝,但是现在,保守和封闭的定位可能让国产动画片失去市场。

随着动画片观影人群范围的扩大,中国低龄化的动漫题材无法满足青少年和成人的需求。为了改变国产动画被诟病多年的作品题材太窄,低幼化现象等,诸多国产动画片今年打起了“全龄化”牌。国内首部自主分级PG-13动画《大护法》的横空出世似乎预示着今年全龄化动画市场已经到来。

《阿唐奇遇》以主角茶宠“阿唐”和机器人“小来”的友情为主线,另外穿插了两条辅助的感情线——阿唐和小香以及茶宠大师夫妇,再加上众多幽默逗趣的小细节,整个故事饱满流畅,称得上是一部全龄动画片。已经自主分级的《大护法》更是明确拒绝低龄孩子成为该片的观众,皆因片中含有不少暴力美学的成分,蕴涵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有评论人士将《大护法》定位为:一部献给所有懂得思考的成人的礼物。“它以夸张的方式撕开成人世界的黑暗面,也像一面镜子照映出成人世界的弊端,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大护法》开启了动画全龄化新方向,表明动画电影不仅是给小孩子看的,除了世界观设定有深度,它采用的部分水墨风格也是对国产动画传统特色的一个延展。

按照《大护法》导演不思凡所说,整个创作的过程,便是他找回自己的过程。不思凡做了一个梦,梦到鬼子进村,这是他在成长时期电视里常看到的故事,也是他幼儿时的恐惧。直面自己的恐惧,找回人格建设的原点,这是不思凡通过《大护法》想传递的精神。

从《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再到《大护法》三部国漫爆款,被并称为“三大”国产动画电影,这三部“大”字辈动画电影见证了近年国产动画的巨大进步。它们不约而同的中国风令人惊艳,再不是简笔画或日漫风,内容上也在渐渐地趋于成熟,改变人们对国产动画片“低幼化”的印象。

爱奇艺、企鹅影视、网易动漫等

纷纷扎堆投资国产动漫

与此同时,资本也敏锐地嗅到了市场的变化,各大公司争相入局。在这些票房得胜者背后,也不乏光线传媒、万达影视、华谊兄弟、乐视影业等“业内大鳄”。早在2015年《大圣归来》上映的数月后,光线传媒高调宣布成立彩条屋影业,投资13家动漫公司。

光线传媒是较早布局投资动漫产业的影视上市公司,其在2015年10月宣布成立彩条屋影业(以下简称“彩条屋”),并通过彩条屋投资了10余家动漫公司。截至今年年初,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透露,目前彩条屋投资的动画公司大概有18家了。

尽管国产动漫行业还没有产生巨头,但光线传媒无疑是动漫产业投资的集中代表。彩条屋成立至今近两年,光线传媒对动漫的投入产出,也反映出动漫行业的生态变化。

今年初,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透露,光线传媒仍在不断寻找动画行业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并加大产业布局的力度。

近期,爱奇艺、企鹅影视、网易动漫等都纷纷扎堆投资国产动漫项目,但和资本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耗时、耗钱、耗力并认真去做的国产动画大多都未能探寻到一条相对盈利之路。资本热背后 超九成动画公司不盈利

在目前国产动画片蓬勃发展的背后,多位动画行业公司负责人表达着同样的观点,“90%以上的动画公司不盈利。”据了解,国内一个动画作品制作成本约五万元一分钟,如果是季播动画片,一季内容约200分钟,成本为1000万。目前的收入状态下,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很小,而动画电影成本更高,一部3000万元投资,要破亿票房才能收回,这在目前的国产动画电影中寥寥无几。

这让资本大鳄们不得不直视动画市场的尴尬局面。虽然热钱不断涌入,也让之前不少融资都举步维艰的动画公司得到新的助推力,但聚集了资本、人才的动画产业,并没有持续产出高水准内容,没有产出自然不能获得回报,再加上高额的成本,不盈利似乎是想当然的局面。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程度较低,动画公司尚无法规模化产出,多数企业在现阶段还处在开发IP的阶段,没有到开花结果的时候,盈利对于它们来说还不是一个急迫的目标。彩条屋影业总裁易巧表示,“这两年行业公司仍处阵痛期,随着作品产出,会出现强烈的两极分化”。

在九成动画公司不盈利的情况下,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依旧几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看好动漫产业的发展潜力。

对未来动漫产业的看好,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据文化部统计,2009年我国动漫产业产值仅有368亿元,而2014年已经突破1000亿元。此外,据《2017~2022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动漫市场能达到近5000亿元的市场价值空间。

市场将会归于理性和多元化

经过自《大圣归来》掀起的动画内容的投资热潮之后,动画行业的高投入,低产出,制作周期过长,又有种种不可控因素的特点,让行业进入了调整期,资本也逐渐冷却下来。不过2016年,整个电影市场进入冷静期,走进院线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虽增速放缓,但却也入账23.43亿元。虽然市场自热潮后变得更加理性,但在动画市场仍然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资本大鳄们依然在寻找着出手的机会。

但内容行业永恒的二八定律,也决定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分到这块蛋糕。市场依旧两极分化,成功的公司利润好,不成功的面临破产。彩条屋就以自己的处女座《大鱼海棠》拿下了去年的最大一块蛋糕,《大鱼海棠》一“出镜”即获得20%的高排片,斩获5.65亿元的不俗票房,为光线传媒贡献了至少1亿元的税后净利润,衍生品总销售规模超过5000万元,是有史以来衍生品品类最丰富的动画电影。

据了解,彩条屋在《大鱼海棠》之后出品的《果宝特攻之水果大逃亡》《我叫哀木涕之山口山战记》主打“合家欢”,却仅获得834万元和1216万元的惨淡票房。即便是产出过《大鱼海棠》的彩条屋,要想轻松的在动画市场盈利也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

无独有偶,连续出品了《小门神》《阿唐奇遇》两部动画长片的追光动画CEO王微表示:“难啊,做动画一直都很难,将来还会更难。”从公司成立伊始,王微就笃定要做“面向大众合家欢”的CG动画。当问及2D动画时,他一脸惊讶道:“在我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五年,这个就已经过时了,迪士尼十年前就把二维动画组全部解散了。”

相比2015~2016年,2017年动画市场明显表现较弱。这与动画电影制作周期长有一定关系,王长田也预料到这一点,他说:“2017年动画市场会比较低迷,但2019年会迎来国产动画电影大爆发,国产动画电影会占整体票房的15%。”

目前,动画行业经历了投资期之后,大部分动画公司开始蛰伏,需要时间和耐心培育孵化好的作品。或许在这段蛰伏期内,市场会更理性地思考动画行业未来的走向,是更看好2D动画还是3D动画?CG动画是否会更有前景?风格是选择传统中国风,还是朋克科幻风?相信在下一次国产动画电影大爆发之前,更加理性和多元的市场会给出一个答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大圣归来》到《大护法》 国产动画片不再只是低龄观众专属

随着动画片观影人群范围的扩大,中国低龄化的动漫题材无法满足青少年和成人的需求。为了改变国产动画被诟病多年的作品题材太窄,低幼化现象等,诸多国产动画片今年打起了“全龄化”牌。国内首部自主分级PG-13动画《大护法》的横空出世似乎预示着今年全龄化动画市场已经到来。

每逢暑期档,动画片都是备受关注的题材之一。2017年的暑期档,国产动画片将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梳理发现,近期即将上映的国产动画片数量达8部,种类颇多,而且也不再专供小朋友观赏,有的动画片更主动提示“13岁以下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谨慎观看”。

说到国产动画电影,自2015年开始,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在暑期档看到了优秀国产动画电影的身影。2015年《大圣归来》以9.56亿元的票房收入创造了国内动画电影的历史记录;2016年《大鱼海棠》的票房近6亿;2017年7月,《大护法》上映两周,票房突破8000万

国产动画片势头强劲

今年暑期档,多部优质国产动画片“扎堆”上映,国产动画迎来一个集体“井喷”期。动画电影一直是暑期档的热门电影类型。据统计,2012年和2013年暑期档只有8部动画电影上映。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15部,2015年达到巅峰涌入了19部动画片,去年略有减少也维持在了15部

2017年的暑期档,国产动画片将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开局似乎不错,7月13日,动画电影《大护法》上映,在豆瓣上获得了8.1高分,接近《大圣归来》的8.2分。7月21日上映的动画片《阿唐奇遇》也首次将中华陶瓷茶宠带上大银幕。此外,美影厂的《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也于7月28日上映,在高上座率和好口碑的加持下,尽管排片率不足5%、仍旧以2D制式杀出重围,三天收获2000万票房。

目前看来,暑期档已有10部动画片定档,国产动画占了8部。其中,《大护法》《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阿唐奇遇》《玩偶奇兵》《豆福传》等几部国产动画片已是蓄力多年的国产动漫IP。虽然与前几年动画电影的“集体爆发”相比,数量略微减少,但今年依旧被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称为“动画小年”。

回顾2015年的《大圣归来》,该片刷新了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认识,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2分。2016年的《大鱼海棠》也凭借让人惊艳的宫崎骏风格和优秀的情节设计一举拿下5.65亿票房的好成绩。今年暑期档,国产动画更是占到了动画的十分之八,而势头最盛的《大护法》《阿唐奇遇》《豆福传》,也与前两年一样,有着浓浓的中国风味,这样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依旧是国漫创作的主旋律。暑期档动画片迈向“全龄化”

近年来,《喜羊羊》、《熊出没》等儿童动漫作品占据了中国动漫的半壁江山,电视播放收视率、电影票房和衍生产品开发上的成功说明中国动漫产业对儿童市场的开发十分迅速。低龄儿童的精准用户定位曾是国产动画片取得成功的法宝,但是现在,保守和封闭的定位可能让国产动画片失去市场。

随着动画片观影人群范围的扩大,中国低龄化的动漫题材无法满足青少年和成人的需求。为了改变国产动画被诟病多年的作品题材太窄,低幼化现象等,诸多国产动画片今年打起了“全龄化”牌。国内首部自主分级PG-13动画《大护法》的横空出世似乎预示着今年全龄化动画市场已经到来。

《阿唐奇遇》以主角茶宠“阿唐”和机器人“小来”的友情为主线,另外穿插了两条辅助的感情线——阿唐和小香以及茶宠大师夫妇,再加上众多幽默逗趣的小细节,整个故事饱满流畅,称得上是一部全龄动画片。已经自主分级的《大护法》更是明确拒绝低龄孩子成为该片的观众,皆因片中含有不少暴力美学的成分,蕴涵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有评论人士将《大护法》定位为:一部献给所有懂得思考的成人的礼物。“它以夸张的方式撕开成人世界的黑暗面,也像一面镜子照映出成人世界的弊端,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大护法》开启了动画全龄化新方向,表明动画电影不仅是给小孩子看的,除了世界观设定有深度,它采用的部分水墨风格也是对国产动画传统特色的一个延展。

按照《大护法》导演不思凡所说,整个创作的过程,便是他找回自己的过程。不思凡做了一个梦,梦到鬼子进村,这是他在成长时期电视里常看到的故事,也是他幼儿时的恐惧。直面自己的恐惧,找回人格建设的原点,这是不思凡通过《大护法》想传递的精神。

从《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再到《大护法》三部国漫爆款,被并称为“三大”国产动画电影,这三部“大”字辈动画电影见证了近年国产动画的巨大进步。它们不约而同的中国风令人惊艳,再不是简笔画或日漫风,内容上也在渐渐地趋于成熟,改变人们对国产动画片“低幼化”的印象。

爱奇艺、企鹅影视、网易动漫等

纷纷扎堆投资国产动漫

与此同时,资本也敏锐地嗅到了市场的变化,各大公司争相入局。在这些票房得胜者背后,也不乏光线传媒、万达影视、华谊兄弟、乐视影业等“业内大鳄”。早在2015年《大圣归来》上映的数月后,光线传媒高调宣布成立彩条屋影业,投资13家动漫公司。

光线传媒是较早布局投资动漫产业的影视上市公司,其在2015年10月宣布成立彩条屋影业(以下简称“彩条屋”),并通过彩条屋投资了10余家动漫公司。截至今年年初,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透露,目前彩条屋投资的动画公司大概有18家了。

尽管国产动漫行业还没有产生巨头,但光线传媒无疑是动漫产业投资的集中代表。彩条屋成立至今近两年,光线传媒对动漫的投入产出,也反映出动漫行业的生态变化。

今年初,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透露,光线传媒仍在不断寻找动画行业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并加大产业布局的力度。

近期,爱奇艺、企鹅影视、网易动漫等都纷纷扎堆投资国产动漫项目,但和资本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耗时、耗钱、耗力并认真去做的国产动画大多都未能探寻到一条相对盈利之路。资本热背后 超九成动画公司不盈利

在目前国产动画片蓬勃发展的背后,多位动画行业公司负责人表达着同样的观点,“90%以上的动画公司不盈利。”据了解,国内一个动画作品制作成本约五万元一分钟,如果是季播动画片,一季内容约200分钟,成本为1000万。目前的收入状态下,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很小,而动画电影成本更高,一部3000万元投资,要破亿票房才能收回,这在目前的国产动画电影中寥寥无几。

这让资本大鳄们不得不直视动画市场的尴尬局面。虽然热钱不断涌入,也让之前不少融资都举步维艰的动画公司得到新的助推力,但聚集了资本、人才的动画产业,并没有持续产出高水准内容,没有产出自然不能获得回报,再加上高额的成本,不盈利似乎是想当然的局面。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程度较低,动画公司尚无法规模化产出,多数企业在现阶段还处在开发IP的阶段,没有到开花结果的时候,盈利对于它们来说还不是一个急迫的目标。彩条屋影业总裁易巧表示,“这两年行业公司仍处阵痛期,随着作品产出,会出现强烈的两极分化”。

在九成动画公司不盈利的情况下,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依旧几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看好动漫产业的发展潜力。

对未来动漫产业的看好,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据文化部统计,2009年我国动漫产业产值仅有368亿元,而2014年已经突破1000亿元。此外,据《2017~2022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动漫市场能达到近5000亿元的市场价值空间。

市场将会归于理性和多元化

经过自《大圣归来》掀起的动画内容的投资热潮之后,动画行业的高投入,低产出,制作周期过长,又有种种不可控因素的特点,让行业进入了调整期,资本也逐渐冷却下来。不过2016年,整个电影市场进入冷静期,走进院线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虽增速放缓,但却也入账23.43亿元。虽然市场自热潮后变得更加理性,但在动画市场仍然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资本大鳄们依然在寻找着出手的机会。

但内容行业永恒的二八定律,也决定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分到这块蛋糕。市场依旧两极分化,成功的公司利润好,不成功的面临破产。彩条屋就以自己的处女座《大鱼海棠》拿下了去年的最大一块蛋糕,《大鱼海棠》一“出镜”即获得20%的高排片,斩获5.65亿元的不俗票房,为光线传媒贡献了至少1亿元的税后净利润,衍生品总销售规模超过5000万元,是有史以来衍生品品类最丰富的动画电影。

据了解,彩条屋在《大鱼海棠》之后出品的《果宝特攻之水果大逃亡》《我叫哀木涕之山口山战记》主打“合家欢”,却仅获得834万元和1216万元的惨淡票房。即便是产出过《大鱼海棠》的彩条屋,要想轻松的在动画市场盈利也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

无独有偶,连续出品了《小门神》《阿唐奇遇》两部动画长片的追光动画CEO王微表示:“难啊,做动画一直都很难,将来还会更难。”从公司成立伊始,王微就笃定要做“面向大众合家欢”的CG动画。当问及2D动画时,他一脸惊讶道:“在我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五年,这个就已经过时了,迪士尼十年前就把二维动画组全部解散了。”

相比2015~2016年,2017年动画市场明显表现较弱。这与动画电影制作周期长有一定关系,王长田也预料到这一点,他说:“2017年动画市场会比较低迷,但2019年会迎来国产动画电影大爆发,国产动画电影会占整体票房的15%。”

目前,动画行业经历了投资期之后,大部分动画公司开始蛰伏,需要时间和耐心培育孵化好的作品。或许在这段蛰伏期内,市场会更理性地思考动画行业未来的走向,是更看好2D动画还是3D动画?CG动画是否会更有前景?风格是选择传统中国风,还是朋克科幻风?相信在下一次国产动画电影大爆发之前,更加理性和多元的市场会给出一个答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