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荣威与阿里合作的互联网汽车势头强劲,近日六大车企之一,北汽集团也跟小米签订了战略合作。虽然未有具体合作细节,但外界猜测是与智能驾驶有关。北汽这次与小米合作,会不会又推出一个新的汽车品牌不得而知。但是照北汽的作法,这是很有可能的。
“让北汽能够争做自主品牌代言人”曾是北汽的一句豪言,北汽的高层也屡次提出“大北汽”战略,因此这种战略下,北汽的子品牌很高产,几乎一年一个子品牌的速度在发展。但与此同时,北汽旗下的品牌系也很乱。
北汽除了拥有知名度较高的北京吉普、北汽绅宝等品牌,2009年北汽收购了萨博的核心知识产权后,在2011年推出第一个子品牌北汽威旺。随后2013年重组昌河汽车后获得了北汽昌河,还有与重庆银翔合资的北汽银翔推出的北汽幻速品牌,北汽福田收购德国宝沃后拥有的宝沃品牌,以及去年北汽新能源推出的全新电动车品牌“ARCFOX”……
这些子品牌让消费者一头雾水不说,还难免出现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情况。
北汽威旺和北汽幻速都生产SUV和MPV车型,而北汽绅宝除了轿车,也有SUV车型。而且北汽的推新车速度也是惊人的,这也就造成了资源浪费。因为一款车从调研、论证,到设计、投产、测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如果造出来的车辆没有市场,那亏损就是必然而然的了。
事实上,北汽推出的那么多车型销量也不尽如意。像北汽绅宝,销量最好的绅宝X25和X35在2016年分别卖出8.1万辆和7.4万辆,而绅宝CC年销不过1200辆。又比如北汽威旺,5款车型中去年只有威旺M20年销12万台,其余4款年销都不足3万。反而北汽的合资品牌,北京奔驰占据了整个集团业绩的9成。
投了大量资源进行激进式的推陈出新,却没取到预期的销量,导致越出新车越亏钱,北汽也许应该从中反思一二。作为中国五大汽车集团之一,肩负振兴自主汽车品牌重担,以多品牌战略开拓市场无可厚非。但推新车还是应当张弛有度,根据市场反馈再推下一车型,从而形成产品的差异化为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