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宫廷中的那些繁文缛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宫廷中的那些繁文缛节

其实戒律森严的皇宫中,还有许许多多不成文的规矩和纪律,而想在宫中生存下来也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

古代宫廷中有许多繁文缛节必须要遵守,若是不小心做错一个动作或是说错句话,主子不高兴就会把你折磨到死的。

清代的后宫阶级分为以下: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最后是答应、宫女。在行礼上又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打千”,是奴婢见主人,下级见上级的一种常见礼;另一种是“请安礼”,男生跟女生的动作各不同。但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比自己级别高的人行高一级的礼仪,比自己级别低的行低一级的礼。

除了行礼之外,称谓也是很重要的,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人都可以乱叫的。

其实“奴才”这个称呼是身份的象征,只有满族的大臣才会称自己是“奴才”;汉代大臣一般自称“臣”或者自己的名,若是称自己为奴才就会被同僚的看不起。

而皇帝也不是人人都能叫的,只有皇太后或是皇太妃可以称皇上为“皇帝”,其他后宫妃子,大臣们都只能称作皇上,有时候也会称为“主子”,但是不会称“万岁”。“万岁”只是戏剧上的称呼,事实上大臣是不敢这样称呼皇帝的。

“阿哥”是大臣们对皇子的称谓,其他内务府官员和太监一律称皇子为“XX爷”。书面行文则按排行称“X皇子”。

再就是,向皇帝报告时,对话必须简短扼要,不能长篇大论,喋喋不休的讲话。皇帝问什么就回什么,回答必须回答重点不可以有废话,所以清代大臣有一条不成文规定就是:“无论奏对何事,必以三语为率,必须简浅明白。”

影视剧中地点多模拟太和殿召见和引见官员,其实是不符当时习惯的。清代除登基等重大庆典在太和殿举行,皇帝临朝议政一般在乾清门,临时设宝座、御案等。但召见和引见官员却不在此。召见多于养心殿东暖阁,引见多于养心殿明殿。而召见、引见无论时间多长,官员自始至终必须跪奏,直到皇帝允许“跪安”表示谈话结束,才可起立后退至门口转身退出。

其实戒律森严的皇宫中,还有许许多多不成文的规矩和纪律,而想在宫中生存下来也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宫廷中的那些繁文缛节

其实戒律森严的皇宫中,还有许许多多不成文的规矩和纪律,而想在宫中生存下来也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

古代宫廷中有许多繁文缛节必须要遵守,若是不小心做错一个动作或是说错句话,主子不高兴就会把你折磨到死的。

清代的后宫阶级分为以下: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最后是答应、宫女。在行礼上又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打千”,是奴婢见主人,下级见上级的一种常见礼;另一种是“请安礼”,男生跟女生的动作各不同。但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比自己级别高的人行高一级的礼仪,比自己级别低的行低一级的礼。

除了行礼之外,称谓也是很重要的,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人都可以乱叫的。

其实“奴才”这个称呼是身份的象征,只有满族的大臣才会称自己是“奴才”;汉代大臣一般自称“臣”或者自己的名,若是称自己为奴才就会被同僚的看不起。

而皇帝也不是人人都能叫的,只有皇太后或是皇太妃可以称皇上为“皇帝”,其他后宫妃子,大臣们都只能称作皇上,有时候也会称为“主子”,但是不会称“万岁”。“万岁”只是戏剧上的称呼,事实上大臣是不敢这样称呼皇帝的。

“阿哥”是大臣们对皇子的称谓,其他内务府官员和太监一律称皇子为“XX爷”。书面行文则按排行称“X皇子”。

再就是,向皇帝报告时,对话必须简短扼要,不能长篇大论,喋喋不休的讲话。皇帝问什么就回什么,回答必须回答重点不可以有废话,所以清代大臣有一条不成文规定就是:“无论奏对何事,必以三语为率,必须简浅明白。”

影视剧中地点多模拟太和殿召见和引见官员,其实是不符当时习惯的。清代除登基等重大庆典在太和殿举行,皇帝临朝议政一般在乾清门,临时设宝座、御案等。但召见和引见官员却不在此。召见多于养心殿东暖阁,引见多于养心殿明殿。而召见、引见无论时间多长,官员自始至终必须跪奏,直到皇帝允许“跪安”表示谈话结束,才可起立后退至门口转身退出。

其实戒律森严的皇宫中,还有许许多多不成文的规矩和纪律,而想在宫中生存下来也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