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英国最强盛的“日不落”时期,便非维多利亚时代莫属了。而裙撑(crinoline),便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志之一。那时,女人的衣橱里最具喜感的服饰就是裙撑了。
crinoline这个词是由crin(马毛织物)和linen(亚麻)两个词结合起来的。在那个时代,裙子越来越大,裙摆越来越长,刺绣花纹越来越复杂,蕾丝更是重重叠叠……形成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十分经典的形象:上有紧身胸衣,下有加了裙撑和臀垫的长裙,通身装饰着蕾丝花边。
抛开富丽堂皇的复式洋裙,我们来看看这个贡献最大的裙撑。其实让裙撑具有巨大形状的并不是一些硬布料,而是下面由骨头甚至钢丝支撑的支架,这些支架形成了笼装,从而才使得裙子挺挺的。而这种风格的服装,在现在看来依然繁复华丽的不可思议。
对于包粽子的穿衣风格,小编对他们上厕所甚是疑惑。可以想象,穿着这种衣服,上厕所肯定十分不便。据资料显示,他们在方便的时候是站着对准胯下的尿壶解决的,但条件是她们要穿开裆裤。
那时候姑娘们的内裤没有裆,以便他们尿尿时不用再薅繁重的裙子。因为穿这种裙子自己是完不成的,更何况撩起来,简直就是个不能完成的任务。
其实裙撑作为多层衬裙的替代品,用钢条做成半球形笼状,可以撑托裙摆,释放双腿。但不得不说,穿上它行动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而这种复杂的维多利亚时代时尚,也受到了诸多方面的讽刺。因为裙撑是一个致命的火灾隐患。其引发的火事第一次见诸报端是在1858年,《纽约时报》报道了一位波士顿姑娘的遭遇:她站在客厅中时,不慎离壁炉太近了,几分钟内就被烧作一团。
更糟的是,被烧死还只是裙撑造成的死亡中的一种,还有许许多多因为裙撑造成的伤害。
而随着女士们的长裙逐渐增大,变得越来越夸张,造成越来越多的事故,令人咋舌。资料上显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在人们盲目穿着裙撑的裙子的十年中,单是在英国,因裙子着火而死的就有3000多人。而1864年的一项报道声称,在过去的十四年间,全球范围内至少有39927位妇女死于此类状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式。单从美学意义上说,有了裙撑的裙子确实增强了视觉效果,形成优雅的轮廓,但是它的尺寸也确实在生活中为人们造成了诸多不便。好在20世纪初,这种“时尚”的穿法逐渐消失,这种奇葩的隐患也逐渐消失。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百科解密APP”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