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李宇春到荷兹,他们这样制造和看待偶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李宇春到荷兹,他们这样制造和看待偶像

“我们给年轻一代提供什么样的明星?什么是明星?什么是偶像?这真的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但也有巨大的机会。”

作者 | 黄云腾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暑假,从市面上出现的大量选秀节目和新偶像的出现频次来看,青年文化与偶像正在发生更紧密的结合。无论是从互联网渠道走出的真人或虚拟偶像,还是继续寻求突破的组合模式,在这个夏天都有了更频繁的动作,也因此赢得了更大的关注度。

新的消费需求与偶像工业的结合带来了更多变化,对于《三声》来说,这也提供给了我们观察偶像工业发展可能的一次机会。

被需求驱动和渠道改变的偶像产业正在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在今天这个时代,通过选秀比赛进入大众视野的李宇春是偶像,在《明日之子》中出现的虚拟形象荷兹是偶像,通过直播、短视频走红的网红在某种意义上同样可以被称作偶像。

这让所有人开始思考,在平台话语权更迭的关键时刻,我们怎么定义偶像?什么是贴近观众需求的偶像?怎样才能制造真正的偶像?

带着这些疑问,8月25日下午,由《三声》主办的“三声·新青年: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偶像”沙龙在北京乐空间举办,包括哇唧唧哇首席内容官马昊、笑果文化CEO贺晓曦、领誉传媒创始人周昊、六间房创始人刘岩、麦锐娱乐创始人王丛、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等嘉宾到场,给出各自对此的看法。在偶像文化越来越被重视的大环境下,这群从业者就如何切入偶像工业展开了一番新的讨论,也提供了一个对偶像工业更为深入的观察视角。

时代新偶像的选择

第一场圆桌论坛的主题是“时代新偶像:女团、虚拟和脱口秀”。娱乐工场投资副总裁麻宁担任主持人,六间房创始人刘岩、麦锐娱乐创始人王丛、笑果文化CEO贺晓曦担任本场论坛嘉宾,就偶像在今天衍生出的各种新形态做讨论。

作为最早押注直播和在线演出的行业玩家,刘岩在7月份发布了旗下首支虚拟偶像女团And.II安菟女团,这个年轻的偶像产业也让前者对“时代新偶像”这个概念拥有更深体会。刘岩认为,虚拟偶像代表了一种“最大的机会”,“这个机会跟我们的历史的经验也是息息相关的”。

六间房创始人、CEO刘岩

随着年轻一代的逐渐成长,针对偶像明星的定义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按照刘岩的说法,在数据方面,现在的消费需求进化已经从10年降低到5年,再到“3年一代人”。用户群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他们对偶像的追求也各有不同。

怎样制造相应偶像和提供内容,也体现了三位嘉宾不同的思路判断。

虚拟偶像是舶自日本的外来概念,目前已经发展出洛天依等中国学徒。而见证过明星时代和网红经济从发端到崛起的全过程,虚拟偶像被刘岩视为偶像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我们给年轻一代提供什么样的明星?什么是明星?什么是偶像?这真的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但也有巨大的机会。”

事实上,偶像工业不仅为虚拟偶像制造了机会,也让非典型偶像获得了更多的流量支持。如网综《吐槽大会》就让笑果文化为外界熟知,同时给予了李诞、池子这样的脱口秀演员更大的舞台和发展机会。

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CEO贺晓曦

在谈到旗下脱口秀艺人的走红时,贺晓曦同样认为这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我们在渠道上的时间很有限,所以大家只能做最大众的情景。比如说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这样的头部的视频网站,实际上也给人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也包括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传播。我们当时做这件事情,也是赶上了这么一个时代。”

在偶像的运营层面,笑果文化比较看重的是其业务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把线上当作一个广告牌,实际上展示的是他们在线下积累出来的经验,也是通过线上的广告牌,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来到线下,参与、体验进入到这个行业。慢慢地,到后面,就可以有更多的人涌现出来。”

麦锐娱乐创始人、CEO王丛

而王丛切入的是偶像女团。在深受日韩风格影响的女团市场,此前在传统影视行业任职的王丛试图在商业逻辑上进行改良,旗下最近发布的女团MERA因此成为这种思路落地的产物。

MERA的规划中将会直接与网剧、自制综艺等内容发生联系,提高流量曝光。王丛认为这也是打造新时代偶像所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我们想做的就是一个体系,你不用任何的非常常规的手段,你有本事,我就愿意跟你一起合作,来培养你。”

而三位嘉宾都认同在打造不同偶像的选择上需要尽可能多考虑年轻用户的需求,因为这本质上是一门更加年轻和垂直的生意。“对于新青年来讲,很可能就是3年就是一代。3年前的用户,3年前15岁的用户,3年后18岁;3年前18岁的用户,3年后21岁,他们的价值观、消费的内容、品类、生活方式一切都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顺应这些人。”刘岩说。

偶像养成术

接下来在第二场以“互联网娱乐内容的偶像养成术”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哇唧唧哇首席内容官马昊、领誉传媒创始人周昊、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等嘉宾参与了现阶段偶像养成模式方法的讨论,并结合这些年的工作经历,给出了自己的经验总结和一些具体看法。

哇唧唧哇首席内容官马昊

完整经历过“超女”、“快男”等选秀的黄金时代,现在与视频网站合作《明日之子》的马昊,首先将偶像定义为“拥有着自我的光彩、自我的才华、自我的态度”。她认为不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偶像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影响粉丝,“偶像作为一个特殊的产品的时候,我们作为制造者就需要特别的谨慎。一旦你制造出来一个恶魔,它就会影响、产生更多的恶魔,如果你制造的是一个瞬间爆发的,一下就没有了,这种价值观也会影响到那些粉丝。”

实际上,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偶像文化传播的新渠道,但后者的增多也导致了偶像工业的模式蜕变。新一代的偶像可能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渠道走红,自上而下的偶像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粉丝经济取代。

反映到《明日之子》这档节目上,后者提出了要界定未来10年偶像标准的发展愿望,并开始尝试各种可能性。比如说节目中出现了毛不易这样个人特质浓厚的年轻选手,以及为这档节目专门创造了虚拟偶像荷兹。“最早让虚拟偶像参与选秀是我们最早就有的想法,是因为我们觉得现在的偶像不是单一标准的。”负责这档节目开发的邱越表示,“为什么要有9个厂牌?是希望可以找到9种不同的价值观,9种不同的偶像方向,然后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大家各取所需,或者是用一种比较、竞赛的方法来看哪一种更受欢迎,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领誉传媒创始人、可米经纪CEO周昊

周昊则也有相同看法。他认为粉丝经济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偶像运营方式。比如在打造旗下网剧《刺客列传》的两年期间,周昊做了100场路演和一张专辑。虽然无法和专业歌手相提并论,但周昊认为最重要的是带给粉丝一种“跟喜欢的人在一起交流”的氛围,“你可能没有那么好看,你讲话不是很清楚,你唱歌可能五音不全,在这个过程当中,粉丝也在积累,他会越来越喜欢你,他有跟你共同成长的过程,他有投射、关爱你的过程。这也是我们这些孩子能够很快速的成长,得到主流平台认可,提升自己价值的一个原因。”

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

而马昊、周昊和邱越都认为,拿出好作品依然是这个时代偶像得以成功的唯一通道。“现在的年轻人很现实,很多人容易脱粉、转粉,就是因为你没有出来好的作品,你这个偶像的人设崩塌,他就会离开你。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头悬利剑,我们要为粉丝制作出更多好的作品,推出更多、更好的人设给粉丝消费。”马昊说。

《三声》作为专注文娱产业的新媒体,除了以商业角度解读文娱产业之外,尤其关注符合年轻人需求,具有未来指向性的新变化、新产品、新公司,并通过每月一次的新青年沙龙深度呈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李宇春到荷兹,他们这样制造和看待偶像

“我们给年轻一代提供什么样的明星?什么是明星?什么是偶像?这真的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但也有巨大的机会。”

作者 | 黄云腾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暑假,从市面上出现的大量选秀节目和新偶像的出现频次来看,青年文化与偶像正在发生更紧密的结合。无论是从互联网渠道走出的真人或虚拟偶像,还是继续寻求突破的组合模式,在这个夏天都有了更频繁的动作,也因此赢得了更大的关注度。

新的消费需求与偶像工业的结合带来了更多变化,对于《三声》来说,这也提供给了我们观察偶像工业发展可能的一次机会。

被需求驱动和渠道改变的偶像产业正在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在今天这个时代,通过选秀比赛进入大众视野的李宇春是偶像,在《明日之子》中出现的虚拟形象荷兹是偶像,通过直播、短视频走红的网红在某种意义上同样可以被称作偶像。

这让所有人开始思考,在平台话语权更迭的关键时刻,我们怎么定义偶像?什么是贴近观众需求的偶像?怎样才能制造真正的偶像?

带着这些疑问,8月25日下午,由《三声》主办的“三声·新青年: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偶像”沙龙在北京乐空间举办,包括哇唧唧哇首席内容官马昊、笑果文化CEO贺晓曦、领誉传媒创始人周昊、六间房创始人刘岩、麦锐娱乐创始人王丛、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等嘉宾到场,给出各自对此的看法。在偶像文化越来越被重视的大环境下,这群从业者就如何切入偶像工业展开了一番新的讨论,也提供了一个对偶像工业更为深入的观察视角。

时代新偶像的选择

第一场圆桌论坛的主题是“时代新偶像:女团、虚拟和脱口秀”。娱乐工场投资副总裁麻宁担任主持人,六间房创始人刘岩、麦锐娱乐创始人王丛、笑果文化CEO贺晓曦担任本场论坛嘉宾,就偶像在今天衍生出的各种新形态做讨论。

作为最早押注直播和在线演出的行业玩家,刘岩在7月份发布了旗下首支虚拟偶像女团And.II安菟女团,这个年轻的偶像产业也让前者对“时代新偶像”这个概念拥有更深体会。刘岩认为,虚拟偶像代表了一种“最大的机会”,“这个机会跟我们的历史的经验也是息息相关的”。

六间房创始人、CEO刘岩

随着年轻一代的逐渐成长,针对偶像明星的定义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按照刘岩的说法,在数据方面,现在的消费需求进化已经从10年降低到5年,再到“3年一代人”。用户群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他们对偶像的追求也各有不同。

怎样制造相应偶像和提供内容,也体现了三位嘉宾不同的思路判断。

虚拟偶像是舶自日本的外来概念,目前已经发展出洛天依等中国学徒。而见证过明星时代和网红经济从发端到崛起的全过程,虚拟偶像被刘岩视为偶像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我们给年轻一代提供什么样的明星?什么是明星?什么是偶像?这真的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但也有巨大的机会。”

事实上,偶像工业不仅为虚拟偶像制造了机会,也让非典型偶像获得了更多的流量支持。如网综《吐槽大会》就让笑果文化为外界熟知,同时给予了李诞、池子这样的脱口秀演员更大的舞台和发展机会。

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CEO贺晓曦

在谈到旗下脱口秀艺人的走红时,贺晓曦同样认为这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我们在渠道上的时间很有限,所以大家只能做最大众的情景。比如说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这样的头部的视频网站,实际上也给人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也包括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传播。我们当时做这件事情,也是赶上了这么一个时代。”

在偶像的运营层面,笑果文化比较看重的是其业务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把线上当作一个广告牌,实际上展示的是他们在线下积累出来的经验,也是通过线上的广告牌,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来到线下,参与、体验进入到这个行业。慢慢地,到后面,就可以有更多的人涌现出来。”

麦锐娱乐创始人、CEO王丛

而王丛切入的是偶像女团。在深受日韩风格影响的女团市场,此前在传统影视行业任职的王丛试图在商业逻辑上进行改良,旗下最近发布的女团MERA因此成为这种思路落地的产物。

MERA的规划中将会直接与网剧、自制综艺等内容发生联系,提高流量曝光。王丛认为这也是打造新时代偶像所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我们想做的就是一个体系,你不用任何的非常常规的手段,你有本事,我就愿意跟你一起合作,来培养你。”

而三位嘉宾都认同在打造不同偶像的选择上需要尽可能多考虑年轻用户的需求,因为这本质上是一门更加年轻和垂直的生意。“对于新青年来讲,很可能就是3年就是一代。3年前的用户,3年前15岁的用户,3年后18岁;3年前18岁的用户,3年后21岁,他们的价值观、消费的内容、品类、生活方式一切都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顺应这些人。”刘岩说。

偶像养成术

接下来在第二场以“互联网娱乐内容的偶像养成术”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哇唧唧哇首席内容官马昊、领誉传媒创始人周昊、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等嘉宾参与了现阶段偶像养成模式方法的讨论,并结合这些年的工作经历,给出了自己的经验总结和一些具体看法。

哇唧唧哇首席内容官马昊

完整经历过“超女”、“快男”等选秀的黄金时代,现在与视频网站合作《明日之子》的马昊,首先将偶像定义为“拥有着自我的光彩、自我的才华、自我的态度”。她认为不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偶像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影响粉丝,“偶像作为一个特殊的产品的时候,我们作为制造者就需要特别的谨慎。一旦你制造出来一个恶魔,它就会影响、产生更多的恶魔,如果你制造的是一个瞬间爆发的,一下就没有了,这种价值观也会影响到那些粉丝。”

实际上,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偶像文化传播的新渠道,但后者的增多也导致了偶像工业的模式蜕变。新一代的偶像可能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渠道走红,自上而下的偶像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粉丝经济取代。

反映到《明日之子》这档节目上,后者提出了要界定未来10年偶像标准的发展愿望,并开始尝试各种可能性。比如说节目中出现了毛不易这样个人特质浓厚的年轻选手,以及为这档节目专门创造了虚拟偶像荷兹。“最早让虚拟偶像参与选秀是我们最早就有的想法,是因为我们觉得现在的偶像不是单一标准的。”负责这档节目开发的邱越表示,“为什么要有9个厂牌?是希望可以找到9种不同的价值观,9种不同的偶像方向,然后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大家各取所需,或者是用一种比较、竞赛的方法来看哪一种更受欢迎,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领誉传媒创始人、可米经纪CEO周昊

周昊则也有相同看法。他认为粉丝经济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偶像运营方式。比如在打造旗下网剧《刺客列传》的两年期间,周昊做了100场路演和一张专辑。虽然无法和专业歌手相提并论,但周昊认为最重要的是带给粉丝一种“跟喜欢的人在一起交流”的氛围,“你可能没有那么好看,你讲话不是很清楚,你唱歌可能五音不全,在这个过程当中,粉丝也在积累,他会越来越喜欢你,他有跟你共同成长的过程,他有投射、关爱你的过程。这也是我们这些孩子能够很快速的成长,得到主流平台认可,提升自己价值的一个原因。”

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

而马昊、周昊和邱越都认为,拿出好作品依然是这个时代偶像得以成功的唯一通道。“现在的年轻人很现实,很多人容易脱粉、转粉,就是因为你没有出来好的作品,你这个偶像的人设崩塌,他就会离开你。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头悬利剑,我们要为粉丝制作出更多好的作品,推出更多、更好的人设给粉丝消费。”马昊说。

《三声》作为专注文娱产业的新媒体,除了以商业角度解读文娱产业之外,尤其关注符合年轻人需求,具有未来指向性的新变化、新产品、新公司,并通过每月一次的新青年沙龙深度呈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