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达尔文
编辑 | 梅子黎
眼下,“王者荣耀”游戏风靡青少年,随之而来的是《人民日报》为首对该游戏几度痛批。推出防沉迷系统的同时,《王者历史课》横空出世。打着游戏的旗号,以玩家为基础受众,请出“泛文化圈”的“大咖”,巧妙地为游戏中的争议“漂白”。不过,这种“歪打正着”的“抹红”背后无非还是资本的积累与IP的扩张。
“历史很难吗?不一定!在这一堂历史课,我们借王者说历史。没有死记硬背,拒绝枯燥乏味,你可以坐着看,躺着看,手机看,电视看,换个姿势听故事。”这档“王者荣耀”推出的文化普及类节目《王者历史课》已经登上腾讯视频三月之久,由文化名人客串“历史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历史人物和故事,上线五期轻松收视节节高升,创造破亿播放量,游戏、脱口秀、短视频、传统文化的多元素融合形式,博得不同圈层人群的关注。
《王者历史课》走“红”
《王者历史课》成为文化类节目的红人,作为国内首档游戏IP衍生的文化普及类节目,每期时长7至12分钟不等,以脱口秀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前两期制作选取王者荣耀中某个英雄人物为中心,通过玩家感兴趣的角色入手,讲述他的人生选择和与时代相关的历史故事,给大家正面的价值观引导,为玩家量身定制;随后几期主题为“宋人的夏日生活”、“你不知道的长城故事”、“如果你是秦始皇,会不会修长城”,可以看出,《王者历史课》虽冠历史之名,却有意给予历史现代性的语境,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为自己打造“轻文化”阵地,让历史折射出一副“青春镜像”。
另一方面,《王者历史课》以黑马姿态吸睛各方,既有手游庞大的用户群体做后盾,又有实力综艺团队超级马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撑场,《奇葩说》原班人马蔡康永、马东、黄执中等加盟课堂,马伯庸等文化名嘴也陆续做“课”,使得节目形式由单人脱口秀拓宽到双人辩论,而每一期嘉宾都自带流量,节目的受众已超越游戏玩家的范畴。由于节目定位的年轻态,《王者历史课》的节目气质也颇为“友好”:与《百家讲坛》、《晓说》等节目不同,考虑到普通玩家的知识门槛,节目以“接地气”的幽默风格讲述中国历史人物和故事,而短视频加后期特效的呈现方式,在快节奏的时代极易被观众所接受,也使得受众范围辐射到了非玩家群体。
随着文娱领域的监管渐趋严苛,去芜存菁的文化新风影响内容创作,而传统文化这一依托便成为天然的保护罩,综艺的文化属性增强,“清流类”文化节目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一个新趋势。纵观国内文化类节目,从较早的《百家讲坛》,到后来的《汉字听写大会》、《诗词大会》,再到眼下的《诗书中华》、《向上吧!诗词》等,或是节目内容本身对观众有较高门槛要求,或是节目形式同质化严重,百人团挑战、PK等已让观众视觉疲惫。《王者历史课》的横空出世既扳倒了高门槛,又在历史文化层面颠覆以往严肃、刻板的印象,轻体量输出把文化知识和趣味玩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新的年轻态文化表达方式。
王者荣耀洗“白”
要谈《王者历史课》,自然离不开全民手游王者荣耀。截至2017年5月,游戏注册用户已突破2亿 ,赚得盆满钵溢,然而吸金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舆论压力。由于未满20岁的玩家占比近半,加上几度爆出法律案件,从孩童身心教育到传统文化传承,王者荣耀也饱受贬低之辞,多次被推上全民关注的风口浪尖。后《人民日报》三度痛批王者荣耀,掀起不小波澜,各媒体紧随其后,腾讯控股一日跌幅近5%。作为回应,7月2日腾讯发布消息称将推出防沉迷系统,王者荣耀制作人李旻7月3日发表公开信《为了爱,为了梦想》,腾讯微信公众号7月4日发文《对话<王者荣耀>制作人:道阻且长,我们已启程》,两篇饱含“情怀”的长文也让王者荣耀的粉丝集体抱团“热血”了一回:
“就因为有人沉迷,就都来怪游戏,我们觉的有些委屈。……我想做游戏,我想做出让人喜欢、感动的游戏。……请大家相信,做出有着真诚情感,能够为玩家带来幸福的伟大游戏,是我们所有中国游戏人,共同的梦想。《王者荣耀》的成长,还在路上,创作健康游戏环境的奋斗,也还在路上。”(摘自王者荣耀制作人李旻《为了爱,为了梦想》)
在政策和现实的双重驱动下,《王者历史课》横空出世。先前,媒体针对刘备在历史中使用的“雌雄双股剑”变身王者荣耀的“散弹枪”而发起批评,第一期任课人马东则表示,这把枪名为“任德义枪”,刘备正是用“任德义”广纳群贤,开创伟业;第二期“历史上的李白”黄执中着力论证李白的任侠精神,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质疑王者荣耀中李白的“剑客”设定曲解历史遥相呼应;两期长城话题下频频出现观众互动换取虚拟币的贴士,节目的用意不言而喻。“黑化”的王者荣耀似在《王者历史课》的播出下搭建“用游戏人物培养历史兴趣,用历史文化反哺游戏玩家”的“公平性”逻辑,这一“合法化公式”也让王者荣耀完成“洗白”成功逆袭,再度披上火红的盛装。
资本“抹红”,助力文化,一切还是未知数么?
今年8月“势在·必燃”王者荣耀文创共生行业发布会上,节目制作人马力携手“历史老师”窦文涛对谈“寓教于乐”,《王者历史课》就像把知识和游戏、文化和玩乐融合在一起的一座桥梁,在轻松的氛围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新的演绎,成功打造观众喜爱的文化新“触点”。窦文涛称赞道:“文化节目是路遥知马力。”制作人马力则用节目的青春特质回应称:“日久见青春。”
接踵而至的是反对的声音,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古典的过程,历史文化过分依赖大众流行元素获得新生,致使《王者历史课》某些观点论证并不符合历史的时代背景,诸如蔡康永从社会资源分配、稳定民心的角度论证秦始皇不应修长城,避开了历史事件背后深刻的复杂因素,重历史现象而忽视其发展因果,一定程度消解了历史的严肃性。不过,这一话题的探讨已经脱离王者荣耀这一游戏应不应存在的轨道,转而走向讨论知识习得方式的温和方向,话题的存在也让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只要有人愿意点击这一节目尝试一下“新时代的知识打开方式”,王者荣耀便有机遇“虎口脱险”。
8月18日,王者荣耀创作团队发布“创意高地”计划,通过力造平台为创意生产者提供展现的机会,让传统文化在不一样的演绎方式中实现多元表达,包括“历史我来说”高校活动、《王者历史课》、留学生电竞比赛等多项计划在内的平台创建将启动,其中《王者历史课》在未来将全面升级:加大播出频率,增强互动性,力邀名人加盟。
《王者历史课》的初步成功,不仅让王者荣耀获得更大批量的消费用户,各媒体对其态度也有所转变,更多的篇幅开始转向游戏产业化的思考:这个在重重压力下创生的节目迈出了中国游戏产业衍生的一条道路。从王者荣耀制作人李旻的发言来看,《王者历史课》这一文化类节目,似乎并非游戏开发之初就已经设计好的产业格局,然而这一举措,却让王者荣耀从单一的游戏开发者摇身一变,成为向游戏文化,甚至产业文化的延展进军的一员猛将,有些“歪打正着”。
这堂历史课与王者荣耀本身的命运密不可分,这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让《王者历史课》在助王者荣耀平安渡劫这一任务中身负“使命感”,而不论它能够做成什么样,有没有获得大众认可,不过声东击西,与所有的“产业计划”殊途同归——王者荣耀的资本积累,游戏IP的顺势爆红。
而资本的雪球只会向前冲锋:目前,腾讯已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文学艺术研究学者和行业著名专家朝戈金、廖可斌、赵世瑜、向勇、汪静泉5位组建成立王者荣耀的专家顾问团,正与王者荣耀进行文化领域的合作,《王者历史课》作为王者荣耀衍生的文化类节目,也将获得更多专业学者的把关。
与7月31日发起的公益项目“长城保卫计划”一起,这无疑是王者荣耀对传统文化进行实体化表达的合法性的宣告,这种“热血”气息让人们的目光蒙上一层“专业团队把关文创产品,再创传统文化活力”的雾气,当然外边的世界透过雾面眼镜也依旧清晰可见:资本的雪球越滚越大,IP的维度越拓越宽。
主编 | 米迦勒
执行主编 | 子牙
编委 | 鸡肋 叶云 梅子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