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中元节本是祭祀地官的节日。古人以正月十五为天官生日,为上元节(即元宵节),七月十五为地官生日,为中元节,以十月十五为水官生日,为下元节。
死生之外无大事,古人选择这样的一个日子,在生者与死者之间开辟一条沟通与慰藉的通道,这套文化符号可谓影响深远。
▍鬼节,来说说和鬼有关的大众文化符号兼文化偶像——钟馗。
钟馗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说人物,不过与一般的传说人物不同,他亦鬼亦人亦神,斩鬼除妖、惩恶扬善、护佑人间平安,在我国众多的民间传说人物中,可以说独一无二。
传统的看法认为钟馗的原型就是《周礼﹒考工记》“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里所说的终葵,即古人用的一种像椎子的法器,唐代时常常有“终葵”、“钟葵”、“钟馗”互现的用法。清赵翼认为,“终葵”本为逐鬼之物,后世以其有辟邪,遂取为人名,并附会为真有其人。
也有人从其他角度,如从古傩的发生和演变来探讨钟旭的起源。傩仪最早见于《论语·乡党》篇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祚阶。”朱熹注:“傩所以逐疫”。因此,钟馗的造型,可能是傩仪中方相转化而来,方相即是傩仪的主角。《周礼·夏官》一则有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相貌之丑,以鬼驱鬼。
大傩图轴 北宋
另有记载钟馗本身就是神或人的名称:唐代王仁熙在《切韵》中指出“钟馗,神名”,即驱鬼之神。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记载“古人名字,往往有取佛仙神鬼之类以为名者”,目的是压鬼拒邪、健壮长寿。据《北史》载:北朝有人叫尧喧,名钟葵,字辟邪……
不管是哪一种起源,自古至今,人们对这一沟通天地人三界、奔走于人鬼神之间的形象,始终充满了热情,这从数不胜数的钟馗画像可以窥见一斑。
钟馗画的开山鼻祖,是当时被称为“画圣”的宫廷画家吴道子。据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 吴道子奉旨作钟馗像 “以祛邪魅,兼静妖氛”,虽然今天我们一件吴道子的真迹都看不到,但在道释人物画领域,吴道子却保持了一千多年的权威性,被尊为“画圣”、“画工师祖”。
吴道子设计的形象通过民间壁画匠人的师徒授受系统持续传承,民间年画中驱邪纳福的钟馗即采纳他的“钟馗样”为蓝本。
杨柳青-钟馗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南宋画家龚开以钟馗为题的《中山出游图》,是一件含意复杂的讽喻画。该画借由唐朝因统治者奢靡失职而亡国的故事,来反思南宋的灭亡。画中钟馗与妹妹乘肩辇出游,轿夫、随从十余人皆是怪怪奇奇的各色大鬼。
《中山出游图》局部 龚开
明末清初变形主义人物画家陈洪绶画作《蒲觞钟馗》,画中的钟馗簪花、仗剑、持节,伟岸高古,俨然壮心不已的鸿学大儒。为何要饮蒲觞呢?实际是明志,既对为明朝尽忠守节者表达崇敬,又为其政治腐败回天无力而忧心不已。
陈洪绶本人嗜酒狎妓,狷介狂放,他的钟馗隐喻了他的政治抱负、理想的幻灭,以及放浪形骸表象下的痛苦内心。
《蒲觞钟馗》陈洪绶
到了清末扬州八怪时,为取悦市民趣味,变得世俗化、娱乐化的钟馗取代了他之前一片忠魂、忧国忧民的形象。罗聘《钟馗醉酒图》中,斩鬼之神的威严荡然无存,醉得袒胸露乳、脚步踉跄,两个瘦骨嶙峋的小鬼搀扶着他,另一对则拿着官爷的冠带和一只靴子侍立。
罗聘《钟馗醉酒图》
清末画家任伯年,其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 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其线条简练沉着,有力潇洒。他常画钟馗,其笔下的钟馗心胸磊落、不怕鬼,不信邪。
近代齐白石《钟进士醉酒图》,延续雅俗共赏的风格路线,钟馗醉态可掬,朝笏、酒坛翻倒一地,酒足饭饱之后要知足地打上一盹,哪管那阳冥两界擿奸发伏的烦心事。白石老人的蔬飧家常味儿通过那一缩脖、一耸肩,一团身体跟肉乎乎的脸蛋显示得淋漓尽致,可笔墨的精到耐看又令人叫绝。
齐白石《钟进士醉酒图》
齐白石《钟馗搔背图 》
近代溥心畲(溥儒)素有“溥钟馗“之称,其笔下钟馗除了传统的捉鬼驱邪,嫁妹出行,福自天申,归隐读书等常见题材以外,也有棒打穷鬼,骑自行车,吃西餐等现代题材的诙谐意趣。清秀天成的笔墨与充满奇特的想象力,将其笔下的钟馗现实化,趣味化。而道尽世态人情,刚直不阿的各类钟馗成为其清高愿景的精神象征。
溥儒 钟馗 安华白云2011春拍 成交价244万元
溥儒 钟馗 匡时2015秋拍 成交价212.7万元
朱仙镇木板年画中的钟馗。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之一。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代画家范曾笔下的钟馗,双眼皮大眼睛,须发浓密却不乱,脸略宽呈国字型,显得一身正气。鼻梁很挺很正,使得人物的豪气跃然纸上。更为难得的是,将钟旭刻画得刚正有力的同时,是不是还画出了书卷气?
“钟馗嫁妹”更一直是国画家们所钟爱的题材,一方面是因为钟馗的形象具有捉鬼的吉祥寓意而受到民众的喜爱,另一方面因为钟馗的威武和丑陋与其妹的娇柔白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富有表现趣味。
当代画家程十发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他用成熟的人物画表现技法成功地诠释了这一题材。如其自题所说“用真假之间笔法”描绘了戏剧中的这两个角色。
程十发《钟馗嫁妹》
最后,来看80后画家夏阿(微博:@夏阿)笔下的钟馗!
夏阿的“现代古人”系列都是“出于好玩而下笔”,钟馗自然也不例外。在这一思想下画出来的钟馗,到底是什么样呢?
《钟馗儿时图》,幼时的钟馗躲在幕帐后,脸色发青、抖抖索索,无奈地看着三只小鬼在满屋大闹却束手无策,和民间故事中威风凛凛的鬼怪克星截然两样。
《单挑图》,钟馗的姿势帅到爆
《激流勇进防水逆》,互联网深度用户钟馗
《呐喊图》,这效果绝对比闹铃要好!
“中外文化交流”……
梳理了一遍钟馗画, 你最喜欢哪一幅?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