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话题不得不提李嘉诚,今年已过89岁高龄的李嘉诚先生,其家族企业、财富传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外界各种猜测,都想知道这个被业界竖为华人典范的李嘉诚家族会如何安排二代接班。
其实早在2012年李嘉诚已经对外披露了自己巨额资产的分配方案。即:将部分财产用于成立“李嘉诚慈善基金”,部分资产由长子李泽钜接管(根据李嘉诚的安排,实业部分即未来长和系旗下所有资产,交予长子李泽钜管理。他将得到超过40%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股权,以及加拿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35%的股权;这三块业务也是李嘉诚旗下最值钱、权重最大的资产,当时约值2000亿港元);而李泽楷则得到了父亲的巨额现金(用于并购他喜欢的公司,其金额则以“倍数计”)。但这仅仅是财富分配,李嘉诚本人并未淡出企业的具体经营。也就是说,李嘉诚在2012年仅仅完成了家族财富传承的第一步,即财富分配。但经营传承仍未完成,企业经营大权仍然由李嘉诚执掌。
企业经营传承正是家族财富传承最难的一步。之所以难,其原因在于以李嘉诚家族目前的资产经营规模来说,经营者需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决策能力和广泛人脉等等要素,这则是继承者难以达到的。这也是国内诸多富豪同样会遇到的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体制和治理研究中心教授范博宏通过对近20年来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200宗家族企业传承案例的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在继承过程中面临巨大的财富损失,在继承年度(新旧董事长交接完成的一年,通常此交接伴随控制股权交接)及此前5年、此后3年的累计股票超额收益率平均高达-60%。
回顾一下香港上市的老牌企业,这些家族集团大多崛起于“二战”后期。一般情况下,在父辈创始人们掌权40~50年后,家族继承将成为迫切的问题。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香港家族企业的家族问题已经初露端倪。但对许多公司而言,这个问题在2000年以后才真正变得棘手。因为他们的父辈,那些顽强的创始人们依旧热情高涨地参与经营,甚至依旧亲力亲为。
即便是在李嘉诚于84岁高龄对身后财产做出安排的2012年,当年91岁的何鸿燊、86岁的郑裕彤、83岁的邝肖卿、89岁的郭鹤年,耄耋老人们依旧带领着家族企业杀伐决断,冲锋陷阵。在全球商业领域,这也是一道特殊的奇观了。
但是,让我们来翻翻历史,在香港,你就会理解这道特殊奇观存在的理由。让我们拿郑裕彤家族做个例子。
华人富智慧,在李嘉诚交班同年,香港大亨郑裕彤也着手进行家族财富安排:
2012年2月29日,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0017.HK)公告称,3月1日起,郑裕彤将卸任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改任荣誉主席。郑裕彤长子、现年65岁的郑家纯,将由董事总经理改任为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
事实上,在正式接掌新世界发展之前,郑家纯已担任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新创建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主席兼非执行董事、周大福珠宝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国际娱乐有限公司主席,这些公司均为香港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郑家纯,郑裕彤的孙辈也被家族安排走上管理岗位。在新世界发展当天发布的任命公告中,郑裕彤的孙子、郑家纯现年32岁的长子、执行董事郑志刚将兼任新世界发展联席总经理;孙女郑志雯也被委任为该公司执行董事。
很有意思的是,在新世界发布公告的当天,消息是在中午宣布的,午后新世界股价便一路大跌近4%。似乎公众对新班底建立信任,需要过程。这是偶然吗,并不是。
大部分新一代的香港人只知道彤叔家族的种种光鲜亮丽并热衷于富豪隐秘,八卦新闻,鲜有人会去翻翻新世界发展至今一路的艰辛不易。早在1989年,郑裕彤就辞去董事总经理,只留任董事会主席,在当年,这被解读为他选择退出江湖,放手二代。
长子郑家纯成为董事总经理后,做了一系列大手笔收购,斥资27.7亿元买入华美达酒店集团(当时是新世界成立以来最大的收购)、与永兴换股收购永安集团等,一年多涉及资金高达68.6亿——要知道1989年底新世界集团的市值是124.7亿。这些举动让新世界债台高筑,到1991年,集团盈利锐减54%,只有5亿元。虽然郑裕彤从未正式宣布过复出,职务也并未发生变动,但他从此时起,恢复了日常性上班,其后出售资产套现抵债。从此,他一干又是20年。
由此可以看出,家族财富传承虽难,但经营传承更难!因为经营传承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过程当中有两个核心点,即“人”和“专”,前者传承家族中前人的中心思想、文化,后者更多指技能方面,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