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走过的6个社交营销“坑”思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走过的6个社交营销“坑”思维

想在社交营销中胜出,还是要真正理解社交营销,避开其中的“坑”!

如今社交营销的火爆自不必提,在流量红利消失的市场,做社交营销似乎也感到了一点无奈。想做起一个百万粉丝的账号,或者轻松打败对手脱颖而出,已经远不及当初了。就像挖矿赚比特币的美梦,想投个些矿机每天坐等自动产出比特币,而事实是上了矿机后发现只能挖出0.000**的比特币,而且每隔一段时间难度翻N倍。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想在社交营销中胜出,还是要真正理解社交营销,避开其中的“坑”!

今天分享的是我过去做社交营销踩过或看别人踩过的6个坑思维--IDITOS

I (“I,Me,My”syndrome):“自我中心”综合征

D(Dumb it down):有所保留地分享信息

I(Information without invitation):发布“不请自到”的垃圾信息

O(Overselling):过度营销

T(Talk without action):只说不做

S(Short-term focus):短视

下面让我们逐个分析这6个坑,如何做的正确方法。

I:“自我为中心”综合征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媒体定位为行业专家,将自己视为行业的佼佼者、值得信赖的向导,但事实上,每天都在谈论他自己: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服务、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资源。人们反而会无视他的存在,屏蔽掉他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IDIOTS。

那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大家普遍的思维是“有付出才有回报”,而笔者的观察大多数行业大咖、专家的方式是“为了付出而付出”。这种做法帮助大V们在社交媒体上赢得大家的关注、爱戴以及尊重。

立即停止,用天花乱坠的语言宣传自己,让自己成长、加速成长,成为真正的专家,牢记一点:营销并不在于宣传自己!

D:有所保留地分享信息

请先回答1个问题:你最近一次免费提供信息给客户,由于此信息超有价值,客户因此付费购买你的商品什么时候?

在这个商海纵横的时代,我们面对竞争很容易胆怯,没错,就是你害怕了,你害怕在分享了最棒的点子、战略、工具、战术、见解以及其他秘密武器(这些都是你挣大钱的秘密)后,潜在客户不再需要你了。

于是,你降低内容水平、删掉了某些重要细节,你希望抛出“诱饵”就可以了,客户自动上钩。

事实和你想的相反,客户需要了解你的才能后,才愿意付钱,客户需要切身感受后,才会把你推荐给同事、老板、朋友,才会进一步了解你。

赶快抛弃那狭隘的想法吧!

I:发布“不请自到”的垃圾信息

你的自媒体不是“垃圾箱”,不应该用来装那些没法在二流网媒发表的软文。社交媒体本身也不欢迎无病呻吟或者废话连篇,所以他们自然也不会向用户推荐你。互联网已经处于信息饱和内容已经“休克”,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包括你我的信息。

 

你必须找到一个能让沉睡状态的粉丝再次兴奋的“谈话扳机”,激励他们谈论、崇拜你。

有意思的是,关于“谈话扳机”通常只存在于线下而非线上。极品的服务、让人惊艳的泳衣、态度和善的老师、完美的产品、终极的体验,这些都在现实世界中。

给你几个技巧:你可以在每篇博客下都以“你有什么看法?请在下面讨论区留言”结尾。不要放过与粉丝互动的机会,要不断发问,“你最近有什么好事?现在在忙什么啊?”

注意:邀请粉丝互动或转发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总粉丝数的5%,否则他人会觉得你很寂寞。

O:过度营销

曾有一位企业主告诉我,他们发送的每一篇内容都要有产品宣传,包括卖点、功能、介绍等,甚至每篇文章都有产品购买链接。注意,是每一篇。

那么结果是?没有人点击、没有人看、没有人不反感、粉丝取关了事。社交媒体的重点并不在于发帖宣传。

正确的做法是:提供好的内容、提供解决方案、回答、策略、模板、工具、想法,而不是销售信息。

在此基础上你需要考虑:下一步如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如何不骚扰的前提下经常出现在他们微信好友栏的前10名,如何当他们想起你时可以立即自动提供好的内容,而不是反复使用“购买我的产品”这类骚扰内容。

透露下,用上面的正确思维,我的公众号每天可以自动带来1-2%的主动需求线索。(注意,是每天哦!)

T:只空谈不行动

希望你读到这里,不会和上面的O混淆,把握好分寸,中国人的哲学“刚刚好”。

我有几个早期在国内做数据研究的朋友,又一次他们问我:“我已经写了100来篇博客了,也有很多同行浏览,可为什么还有没人聘请我?”答案很简单,你必须告诉大家“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我另外一个数据博客的朋友就会在博客结尾或右侧写上:

“留下邮箱长期订阅博客/欢迎给我发邮件与我交流如何帮助你的网站做数据分析。”

在企业公号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营销自动化软件实现让用户行动的步骤。比如,当用户希望进一步获取资料或参与活动时,系统自动弹出“表单页”,以获取用户的需求,完成进一步行动。

S:短视

社交媒体时代营销时,有一个新概念叫“培育”。

不同于以往的电话销售,你给陌生人打了电话、发了EDM、DM后,自然要问“今天销量是多少?”

社交媒体不是这样,重点在于社交,建立关系和信任,而这种关系和信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最近我每次见到客户都问你的社交营销KPI是什么?20%的人说是销售业绩(但找不到归因方法,名存实亡),剩下80%的人说是涨粉。我后来告诉他们应该要将自媒体KPI设定为“活跃率”,这个概念在网服类公司来说很重要也很普通,但在自媒体运营中经常被忽视(由于篇幅,关于自媒体活跃率的概念以后我们会详细分享)。这个指标代表了“关系”,你的粉丝与你这个公号、这个企业的关系如何。没错,你今天必须有销量,必须完成销售任务。但社交媒体平台上为你企业源源不断所创造的“高意向客户线索”,正式因为你建立了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我们在思考粉丝与客户的转化时,不妨想一下:你该创造什么样的数字资产可以满足你的目标客户所需?客户有了产品和需求时,如何会第一时间想到你?你是否在正确的猎场挖了足够多的陷阱和诱饵,确保自己在下周、下个月甚至未来几年都不忍饥挨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走过的6个社交营销“坑”思维

想在社交营销中胜出,还是要真正理解社交营销,避开其中的“坑”!

如今社交营销的火爆自不必提,在流量红利消失的市场,做社交营销似乎也感到了一点无奈。想做起一个百万粉丝的账号,或者轻松打败对手脱颖而出,已经远不及当初了。就像挖矿赚比特币的美梦,想投个些矿机每天坐等自动产出比特币,而事实是上了矿机后发现只能挖出0.000**的比特币,而且每隔一段时间难度翻N倍。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想在社交营销中胜出,还是要真正理解社交营销,避开其中的“坑”!

今天分享的是我过去做社交营销踩过或看别人踩过的6个坑思维--IDITOS

I (“I,Me,My”syndrome):“自我中心”综合征

D(Dumb it down):有所保留地分享信息

I(Information without invitation):发布“不请自到”的垃圾信息

O(Overselling):过度营销

T(Talk without action):只说不做

S(Short-term focus):短视

下面让我们逐个分析这6个坑,如何做的正确方法。

I:“自我为中心”综合征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媒体定位为行业专家,将自己视为行业的佼佼者、值得信赖的向导,但事实上,每天都在谈论他自己: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服务、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资源。人们反而会无视他的存在,屏蔽掉他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IDIOTS。

那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大家普遍的思维是“有付出才有回报”,而笔者的观察大多数行业大咖、专家的方式是“为了付出而付出”。这种做法帮助大V们在社交媒体上赢得大家的关注、爱戴以及尊重。

立即停止,用天花乱坠的语言宣传自己,让自己成长、加速成长,成为真正的专家,牢记一点:营销并不在于宣传自己!

D:有所保留地分享信息

请先回答1个问题:你最近一次免费提供信息给客户,由于此信息超有价值,客户因此付费购买你的商品什么时候?

在这个商海纵横的时代,我们面对竞争很容易胆怯,没错,就是你害怕了,你害怕在分享了最棒的点子、战略、工具、战术、见解以及其他秘密武器(这些都是你挣大钱的秘密)后,潜在客户不再需要你了。

于是,你降低内容水平、删掉了某些重要细节,你希望抛出“诱饵”就可以了,客户自动上钩。

事实和你想的相反,客户需要了解你的才能后,才愿意付钱,客户需要切身感受后,才会把你推荐给同事、老板、朋友,才会进一步了解你。

赶快抛弃那狭隘的想法吧!

I:发布“不请自到”的垃圾信息

你的自媒体不是“垃圾箱”,不应该用来装那些没法在二流网媒发表的软文。社交媒体本身也不欢迎无病呻吟或者废话连篇,所以他们自然也不会向用户推荐你。互联网已经处于信息饱和内容已经“休克”,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包括你我的信息。

 

你必须找到一个能让沉睡状态的粉丝再次兴奋的“谈话扳机”,激励他们谈论、崇拜你。

有意思的是,关于“谈话扳机”通常只存在于线下而非线上。极品的服务、让人惊艳的泳衣、态度和善的老师、完美的产品、终极的体验,这些都在现实世界中。

给你几个技巧:你可以在每篇博客下都以“你有什么看法?请在下面讨论区留言”结尾。不要放过与粉丝互动的机会,要不断发问,“你最近有什么好事?现在在忙什么啊?”

注意:邀请粉丝互动或转发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总粉丝数的5%,否则他人会觉得你很寂寞。

O:过度营销

曾有一位企业主告诉我,他们发送的每一篇内容都要有产品宣传,包括卖点、功能、介绍等,甚至每篇文章都有产品购买链接。注意,是每一篇。

那么结果是?没有人点击、没有人看、没有人不反感、粉丝取关了事。社交媒体的重点并不在于发帖宣传。

正确的做法是:提供好的内容、提供解决方案、回答、策略、模板、工具、想法,而不是销售信息。

在此基础上你需要考虑:下一步如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如何不骚扰的前提下经常出现在他们微信好友栏的前10名,如何当他们想起你时可以立即自动提供好的内容,而不是反复使用“购买我的产品”这类骚扰内容。

透露下,用上面的正确思维,我的公众号每天可以自动带来1-2%的主动需求线索。(注意,是每天哦!)

T:只空谈不行动

希望你读到这里,不会和上面的O混淆,把握好分寸,中国人的哲学“刚刚好”。

我有几个早期在国内做数据研究的朋友,又一次他们问我:“我已经写了100来篇博客了,也有很多同行浏览,可为什么还有没人聘请我?”答案很简单,你必须告诉大家“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我另外一个数据博客的朋友就会在博客结尾或右侧写上:

“留下邮箱长期订阅博客/欢迎给我发邮件与我交流如何帮助你的网站做数据分析。”

在企业公号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营销自动化软件实现让用户行动的步骤。比如,当用户希望进一步获取资料或参与活动时,系统自动弹出“表单页”,以获取用户的需求,完成进一步行动。

S:短视

社交媒体时代营销时,有一个新概念叫“培育”。

不同于以往的电话销售,你给陌生人打了电话、发了EDM、DM后,自然要问“今天销量是多少?”

社交媒体不是这样,重点在于社交,建立关系和信任,而这种关系和信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最近我每次见到客户都问你的社交营销KPI是什么?20%的人说是销售业绩(但找不到归因方法,名存实亡),剩下80%的人说是涨粉。我后来告诉他们应该要将自媒体KPI设定为“活跃率”,这个概念在网服类公司来说很重要也很普通,但在自媒体运营中经常被忽视(由于篇幅,关于自媒体活跃率的概念以后我们会详细分享)。这个指标代表了“关系”,你的粉丝与你这个公号、这个企业的关系如何。没错,你今天必须有销量,必须完成销售任务。但社交媒体平台上为你企业源源不断所创造的“高意向客户线索”,正式因为你建立了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我们在思考粉丝与客户的转化时,不妨想一下:你该创造什么样的数字资产可以满足你的目标客户所需?客户有了产品和需求时,如何会第一时间想到你?你是否在正确的猎场挖了足够多的陷阱和诱饵,确保自己在下周、下个月甚至未来几年都不忍饥挨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