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牟小姝
华为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一定成为热搜。
“华为员工因敢说真话连升两级”的消息在微博被刷屏之后,任正非又对另一位华为离职员工喊话,指名道姓呼唤其回归:“是公司错了,不是你的问题。回来吧,我们的英雄。”直接被顶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位。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任正非能对一位普通员工显示出如此重视和诚意的道歉,这件事儿,值得好好说说。
企业长青靠什么?
20年来,作为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任正非在招揽人才、激励人才方面有着独到的方式,那就是“在有凤的地方筑巢,而不是筑巢引凤。”可以说,创立20多年的华为,从只有6名员工一路发展到如今的18万人,“在有凤的地方筑巢”的魅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直以来,华为给人才合理的回报,合理的价值空间,合理的工作环境,重视人才培样,更加重视人才的精英化,对人才质量的追求也堪称苛刻,破除学历和工资帽限制,不拘一格用人才。
在华为,3年,从士兵到将军,从来不是神话。
而身为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几乎从不接受记者采访,低调的任正非被媒体称为神秘人物,而关于他的个人公开资料也甚少,那些有关任正非的故事,更多地是来源于华为的窗口——《华为人报》。但是任正非的人才理念广为流传:什么都可以缺,人才不能缺;什么都可以少,人才不能少;什么都可以不争,人才不能不争。
20多年前,任正非一穷二白创办了华为,20多年过去了,华为一路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未上市的世界500强企业。任正非清楚地意识到,华为能成为今天的华为,人是一张不可忽视的底牌。
然而在这个时代,任正非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一心创造的华为帝国,敌人不止是那些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对手,还有那些不知不觉渗透到华为血液里的浮躁氛围和价值导向:优秀人很难成长。
如果华为现在都容不得一个破格三级的优秀人才,华为就不是那个曾经的华为。而任正非的道歉,就是一个掷地有声的警示和内省:要让所有优秀人才跳舞,想怎么跳舞都可以。为什么优秀人才在华为无法生存下来?我们要研究这个问题。华为必须是以前的华为,华为不能变成容不得人才的华为!
任正非常常以文章的形式像打预防针那样,给华为员工传导危机感和紧迫性。“面对潮起潮落,要去除成功的惰性与思维的惯性对队伍的影响,也不能躺在过去荣耀的延长线上,只要我们能不断地激活队伍,我们就有希望”。
致胜法则是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为就是任正非管理思想的试验场。而任正非则始终低调沉稳、勤俭朴素、志存高远,且充满危机意识。他以守正为非的管理哲学自成一套管理体系,将华为推向更高的巅峰。
任正非的管理思想,体现在华为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六大系统,不得不说,华为已被深深地打上任氏管理思想的印记。
管理,在驱动华为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任正非自己也说:“推动公司前进的最主要因素是机制和流程。对华为这样一个以人力资产为主的公司来说,规模、经济性更要靠管理来实现。企业之间的竞争,说穿了是管理竞争。为什么世界出现了IBM、微软,其实体现的不仅仅是技术,体现的是管理。某种意义上看,某些公司不比华为差,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就是因为没有融入管理。什么东西都是可以买来的,唯有管理是买不来的。”
在管理系统上,华为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同时,华为引进了大量的管理方法,并且率先将IPD/ISC/IFC/CRM引进到中国,实现了落地。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中国被验证,华为是第一家。
很多人都在探寻,“华为成功的秘密是什么”时,任正非的答案是:华为没有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学。
任正非是军人出身。1974年,任正非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工程兵。这段经历对任正非影响极大,以至于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在他的各种讲话中找到军队术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围而不打、《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如今,这位70多岁的商业思想家老兵,带领10多位40岁出头的战略企业家,几千位30到40岁出头的中高层管理者,率领着10多万20-30岁的以中高级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型劳动大军,正在勇闯全球五大洲的每个角落。
艾问每日人物(微信ID:iaskmedia)想说:
中国的商业史上,很难再出现第二个任正非。华为的成功也不可能成为中国所有企业成功的答案。
微博名人木子斫曾说:“也许有一天,华为会在竞争中倒下;也许有一天,任正非会退出华为管理层,但任正非的管理思想不会因此而消失。优秀的管理思想是不分国界的,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华为的发展历程必定会成为世界企业界最经典的案例。”
关于华为,所有的案例和理论都能在管理书籍上找到,如梦初醒也好,偶像幻灭也罢,华为一直很真实,任正非也一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