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星际迷航》如何帮助人们理解科技进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星际迷航》如何帮助人们理解科技进步?

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星际迷航》阶层一直以来提出的问题。

《星际迷航:发现号》(Star Trek: Discovery)在电视上首播,播放时间正是时候。自从16年前最后一部《星际迷航》电视剧播出以后,这个系列就再也没有出过口碑电视剧。(是的,《星际迷航:企业号》(Star Trek: Enterprise)给忽略掉了)《星际迷航》系列已经陪伴我们很多年,当年的剧迷一边追剧,一边也在做自己的周计划、一边在社交、结婚生子中成长、成熟。

当然,我们偶尔还能看到这个系列的电影,但是最新的《星际迷航》电影,是以太空为背景的动作电影,并不是那个运用科幻故事反映我们现实生活窘境的真正《星际迷航》。没有了每周一集的《星际迷航》电视剧,我们也缺少让我们讨论全息老公或者时间旅行悖论的动力……

大众科技的困局

是什么让《星际迷航》对我们同时代的科技使用者如此重要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里面的角色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星际迷航》因启发众多电子产品革新而著名,比如头戴耳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声控电脑等都可以在电视剧中看到雏形。因此,不管新一季电视剧启发了什么样的新一代发明家——是神经植入、还是生物电脑或者别的什么——都在引诱观众先睹为快。

其实,科技灵感并不是我们需要的。硅谷已经挤满了各种脑洞堪比黑洞的企业,天天忙着设计未来会用到的电子设备(还有很多根本用不上的玩意儿)。我们真正需要帮助的,是如何学习与我们现有的科技仪器相处。而许许多多的理由可以证明,《星际迷航》的定位正是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看看我们今时今日面临的几个最大科技困境:我们如何在获得大量免费信息的同时,避免虚假新闻的阻碍呢?我们如何利用科技加强不同背景的人的联系和沟通的同时,避免线上讨论演变为人身攻击和对骂呢?我们怎样才能利用数据库的指引做出更好的决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却保留隐私权和自主决定权?

这些并不是科技面对的挑战,而属于社会、政治、经济范畴的难题,只不过被科技创造、强化和放大罢了。当面对科技以及社会交叉问题的时候,没有多少文化机构有《星际迷航》那样的影响力。

《星际迷航》的深度

通过构造一个建立在科技高度发达且无处不在的未来,《星际迷航》让它的观众看到,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唇齿相依。这个连接反映在《星际迷航:原初系列》和上世纪80、90年代的获得成功的3季(《下一代》、《深空九号》和《航海家号》)的极客亚文化里面:对那一代人来说,硅谷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并不来源于财富,科技更多是由热爱而不是金钱为动力。在科技和社会共同进步下,《星际迷航》代表1960年代科技亚文化的社会价值观以及对科技的崇拜。

《星际迷航》里的世界,再现了两种硅谷文化分离的那个瞬间。今时今日,典型的科技创新公司均开始于一个启动基金,目的是寻找足够的风险投资,而风险顾问则坚定不移地寻求投资回报,而不是社会回馈。当然,在美国东海岸,还是存在很多技术乌托邦,然而由网络催化的社会问题吸引的社会关注度,远远小于科技带来的赚钱机会。

《星际迷航》有刺激科技工作者认真思考科他们自己所从事的科技工作以及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潜能。因为除了描绘科技以及社会进步,《星际迷航》还常常展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一下过去数十年《星际迷航》的学术研究,你会发现其中涵盖了科技与自由;我们对科技战胜自然的理解和性别角色等等有趣争论。

在一篇论文中,约翰·W·哈森(John W. Hansen)直接指出:《星际迷航》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启发科学技术承担社会责任。以电影《星际迷航2》以及《星际迷航3》为例,哈森认为,英雄般的联邦制共和国(Federation,下称联邦)和交战国克林贡帝国(Klingon,下称帝国)之间的冲突,就是围绕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的。

联邦认为科技是创新的一种手段;而帝国认为科技是获得权力的武器。我们将这场战争看作是科技的正确用途以及个人解放之间的激烈斗争。这个概念真如《星际迷航》的作者吉恩·罗登贝瑞(Gene Roddenberry)认为的那样相互关联,还是说这两个概念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呢?

耽美与同人

《星际迷航》经常思考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但如何思考,也取决于人们如何互动。P.J.法尔佐在一篇论文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K/S亚文化”有好几种解释:Spirk、K/S或者柯克/斯波克(Kirk/Spock)。K/S局对是一种粉丝创造的艺术,包括故事、小说、诗歌、歌曲或者其他有创意的媒体形式,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星际迷航》电影及电视剧的两位主角编写一段幻想出来的恋爱关系……K/S并不是一个特有的流派,它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流派——耽美小说(Slashfiction)。英文里的“Slashfiction”一词,来源于同人小说两位主角名字之间的斜杠(slash,“/”)。定义上,斜杠前后的两人为同性,并且在原著里都是明确或者默认为异性恋的人……K/S同人不仅仅是第一个这么表述的耽美小说,由于《星际迷航》的长寿,它也成为流传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同人。

正是互联网在扮演的重要角色,让K/S成为在《星际》宇宙背景下探索科技以及社会进步出色实验体。就像法尔佐写的那样:

耽美小说通常被《星际迷航》归入怪人圈子,被广大星际迷论坛、同人作者所回避,耽美小说一直处于边缘化、不被承认的状态……直到互联网的出现。在公开论坛上的个人隐私保护,已经为K/S文学作品提供了基本保证,它可以让耽美同人延伸至星际迷论坛以及APA论文格式之外的广阔空间。耽美同人小说已经不再是同人小说现象里的一个让人好奇的子集,它已经成为网络情色书籍的一种主流形式。

《星际迷航》孕育了大量同性恋小说以及情色书籍流派,足以说明《星际》、科技以及社会进步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尽管对于新的斯波克扮演者扎克瑞·昆图(Zachary Quinto)来说,这还不够。他是一名已出柜的电影明星,也是呼吁LGBTQ*权益大军中强有力的声音,昆图对于K/S流派依然持批判、不屑一顾的态度,完全无视它和同性恋群体的历史关联。(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后面加上Q,代表酷儿和/或对其性别认同感到疑惑的人。——译者注)

还是不信?退一步考虑法尔佐分析的终极目标其实是说明K/S耽美同人在《星际》宇宙里的关系:“经过40年的发展……还是没有一个同性恋角色起重要作用。”

随着《星际迷航:发现号》的到来,一切都变了。《发现号》因出现了《星际迷航》系列里面第一个公开的同性恋角色而饱受批评。(后来的《星际迷航》电影悄悄让长寿角色苏鲁也给出柜了。)读完法尔佐的文章以后,很难不把使得《发现号》中出现同性恋角色史塔曼兹中尉(Lt. Stamets)的功劳归于K/S同人。正如文章所说“通过衍生小说让同性恋角色进入原版《星际迷航》是一个让粉丝完善《星际迷航》乌托邦理想的方式,这是原作家无法做到的。”

参与进来!

科技和自由的关系;性别、自然和科技的三重奏;在网络大银幕上对同性恋身份的包容——这些都是科幻小说提出来的复杂话题。在这数十年的发展和演变中,《星际迷航》早就身处其中。

现在,有了《发现号》以后,《星际迷航》需要再一次讨论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科技和社会进步是什么关系?我们需要《发现号》去启发新一代科技研究者思考更多,不仅仅是思考怎样利用科技去赚钱,更多地思考怎样让科技改变世界。

当2001年《星际迷航:航海家号》第七季,也是之前最后一季播出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社交网络和视频网站。当然,那时候我们有新闻组(Usenet)和电子邮箱列表可供星际迷讨论最新的剧集以及想法,但那些都是由高端硬核电子专家组成的群体。(那时候会用这些的人不多。)《发现号》播放之时,科技创造者和使用者们可以通过广泛覆盖的网络媒体一起讨论各自的想法。

( 翻译:麦嘉雯)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Jstor Daily

原标题:What Star Trek: Discovery Can Tell Us About Tech and Social Progress

最新更新时间:10/28 13:3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星际迷航》如何帮助人们理解科技进步?

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星际迷航》阶层一直以来提出的问题。

《星际迷航:发现号》(Star Trek: Discovery)在电视上首播,播放时间正是时候。自从16年前最后一部《星际迷航》电视剧播出以后,这个系列就再也没有出过口碑电视剧。(是的,《星际迷航:企业号》(Star Trek: Enterprise)给忽略掉了)《星际迷航》系列已经陪伴我们很多年,当年的剧迷一边追剧,一边也在做自己的周计划、一边在社交、结婚生子中成长、成熟。

当然,我们偶尔还能看到这个系列的电影,但是最新的《星际迷航》电影,是以太空为背景的动作电影,并不是那个运用科幻故事反映我们现实生活窘境的真正《星际迷航》。没有了每周一集的《星际迷航》电视剧,我们也缺少让我们讨论全息老公或者时间旅行悖论的动力……

大众科技的困局

是什么让《星际迷航》对我们同时代的科技使用者如此重要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里面的角色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星际迷航》因启发众多电子产品革新而著名,比如头戴耳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声控电脑等都可以在电视剧中看到雏形。因此,不管新一季电视剧启发了什么样的新一代发明家——是神经植入、还是生物电脑或者别的什么——都在引诱观众先睹为快。

其实,科技灵感并不是我们需要的。硅谷已经挤满了各种脑洞堪比黑洞的企业,天天忙着设计未来会用到的电子设备(还有很多根本用不上的玩意儿)。我们真正需要帮助的,是如何学习与我们现有的科技仪器相处。而许许多多的理由可以证明,《星际迷航》的定位正是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看看我们今时今日面临的几个最大科技困境:我们如何在获得大量免费信息的同时,避免虚假新闻的阻碍呢?我们如何利用科技加强不同背景的人的联系和沟通的同时,避免线上讨论演变为人身攻击和对骂呢?我们怎样才能利用数据库的指引做出更好的决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却保留隐私权和自主决定权?

这些并不是科技面对的挑战,而属于社会、政治、经济范畴的难题,只不过被科技创造、强化和放大罢了。当面对科技以及社会交叉问题的时候,没有多少文化机构有《星际迷航》那样的影响力。

《星际迷航》的深度

通过构造一个建立在科技高度发达且无处不在的未来,《星际迷航》让它的观众看到,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唇齿相依。这个连接反映在《星际迷航:原初系列》和上世纪80、90年代的获得成功的3季(《下一代》、《深空九号》和《航海家号》)的极客亚文化里面:对那一代人来说,硅谷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并不来源于财富,科技更多是由热爱而不是金钱为动力。在科技和社会共同进步下,《星际迷航》代表1960年代科技亚文化的社会价值观以及对科技的崇拜。

《星际迷航》里的世界,再现了两种硅谷文化分离的那个瞬间。今时今日,典型的科技创新公司均开始于一个启动基金,目的是寻找足够的风险投资,而风险顾问则坚定不移地寻求投资回报,而不是社会回馈。当然,在美国东海岸,还是存在很多技术乌托邦,然而由网络催化的社会问题吸引的社会关注度,远远小于科技带来的赚钱机会。

《星际迷航》有刺激科技工作者认真思考科他们自己所从事的科技工作以及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潜能。因为除了描绘科技以及社会进步,《星际迷航》还常常展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一下过去数十年《星际迷航》的学术研究,你会发现其中涵盖了科技与自由;我们对科技战胜自然的理解和性别角色等等有趣争论。

在一篇论文中,约翰·W·哈森(John W. Hansen)直接指出:《星际迷航》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启发科学技术承担社会责任。以电影《星际迷航2》以及《星际迷航3》为例,哈森认为,英雄般的联邦制共和国(Federation,下称联邦)和交战国克林贡帝国(Klingon,下称帝国)之间的冲突,就是围绕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的。

联邦认为科技是创新的一种手段;而帝国认为科技是获得权力的武器。我们将这场战争看作是科技的正确用途以及个人解放之间的激烈斗争。这个概念真如《星际迷航》的作者吉恩·罗登贝瑞(Gene Roddenberry)认为的那样相互关联,还是说这两个概念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呢?

耽美与同人

《星际迷航》经常思考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但如何思考,也取决于人们如何互动。P.J.法尔佐在一篇论文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K/S亚文化”有好几种解释:Spirk、K/S或者柯克/斯波克(Kirk/Spock)。K/S局对是一种粉丝创造的艺术,包括故事、小说、诗歌、歌曲或者其他有创意的媒体形式,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星际迷航》电影及电视剧的两位主角编写一段幻想出来的恋爱关系……K/S并不是一个特有的流派,它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流派——耽美小说(Slashfiction)。英文里的“Slashfiction”一词,来源于同人小说两位主角名字之间的斜杠(slash,“/”)。定义上,斜杠前后的两人为同性,并且在原著里都是明确或者默认为异性恋的人……K/S同人不仅仅是第一个这么表述的耽美小说,由于《星际迷航》的长寿,它也成为流传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同人。

正是互联网在扮演的重要角色,让K/S成为在《星际》宇宙背景下探索科技以及社会进步出色实验体。就像法尔佐写的那样:

耽美小说通常被《星际迷航》归入怪人圈子,被广大星际迷论坛、同人作者所回避,耽美小说一直处于边缘化、不被承认的状态……直到互联网的出现。在公开论坛上的个人隐私保护,已经为K/S文学作品提供了基本保证,它可以让耽美同人延伸至星际迷论坛以及APA论文格式之外的广阔空间。耽美同人小说已经不再是同人小说现象里的一个让人好奇的子集,它已经成为网络情色书籍的一种主流形式。

《星际迷航》孕育了大量同性恋小说以及情色书籍流派,足以说明《星际》、科技以及社会进步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尽管对于新的斯波克扮演者扎克瑞·昆图(Zachary Quinto)来说,这还不够。他是一名已出柜的电影明星,也是呼吁LGBTQ*权益大军中强有力的声音,昆图对于K/S流派依然持批判、不屑一顾的态度,完全无视它和同性恋群体的历史关联。(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后面加上Q,代表酷儿和/或对其性别认同感到疑惑的人。——译者注)

还是不信?退一步考虑法尔佐分析的终极目标其实是说明K/S耽美同人在《星际》宇宙里的关系:“经过40年的发展……还是没有一个同性恋角色起重要作用。”

随着《星际迷航:发现号》的到来,一切都变了。《发现号》因出现了《星际迷航》系列里面第一个公开的同性恋角色而饱受批评。(后来的《星际迷航》电影悄悄让长寿角色苏鲁也给出柜了。)读完法尔佐的文章以后,很难不把使得《发现号》中出现同性恋角色史塔曼兹中尉(Lt. Stamets)的功劳归于K/S同人。正如文章所说“通过衍生小说让同性恋角色进入原版《星际迷航》是一个让粉丝完善《星际迷航》乌托邦理想的方式,这是原作家无法做到的。”

参与进来!

科技和自由的关系;性别、自然和科技的三重奏;在网络大银幕上对同性恋身份的包容——这些都是科幻小说提出来的复杂话题。在这数十年的发展和演变中,《星际迷航》早就身处其中。

现在,有了《发现号》以后,《星际迷航》需要再一次讨论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科技和社会进步是什么关系?我们需要《发现号》去启发新一代科技研究者思考更多,不仅仅是思考怎样利用科技去赚钱,更多地思考怎样让科技改变世界。

当2001年《星际迷航:航海家号》第七季,也是之前最后一季播出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社交网络和视频网站。当然,那时候我们有新闻组(Usenet)和电子邮箱列表可供星际迷讨论最新的剧集以及想法,但那些都是由高端硬核电子专家组成的群体。(那时候会用这些的人不多。)《发现号》播放之时,科技创造者和使用者们可以通过广泛覆盖的网络媒体一起讨论各自的想法。

( 翻译:麦嘉雯)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Jstor Daily

原标题:What Star Trek: Discovery Can Tell Us About Tech and Social Progress

最新更新时间:10/28 13:3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