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土豆、南瓜灯与爱尔兰:美洲蔬菜如何改变了万圣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土豆、南瓜灯与爱尔兰:美洲蔬菜如何改变了万圣节?

发源于爱尔兰的万圣节灯笼,如何和发源于北美的南瓜结合在一起?跟土豆又有什么关系?

人们制作南瓜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今,万圣节已成为全球流行的节日,店家推出各种营销方案,商场里装置鬼屋和恐怖气氛。人们打扮成各种千奇百怪的样子,在有些地方,孩子喊着“不给糖就捣乱”的玩笑话在夜晚游荡。死亡、邪恶和神话中的怪物早已成了万圣节的节日意象。

当人们想起万圣节时,许多人脑中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南瓜灯,在万圣节期间,南瓜被雕刻成各种妖魔鬼怪的脸,里面点上蜡烛,在英文中,它叫做“杰克灯笼”(Jack-O'-Lantern)。

但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南瓜来做“杰克灯笼”呢?

这得追溯南瓜的历史。尽管今天,全世界各地都有吃南瓜的习惯,但它们其实原产于美洲。在美洲早期历史中,南瓜不仅是原住民的食物,其纤维还能成为编织垫子的原材料,制成后用于贸易。不过,美洲原住民并不使用南瓜来雕刻南瓜灯,万圣节文化,也和美洲原住民没什么关系。

追溯万圣节文化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段故事:在爱尔兰的万圣节文化里,有一个关于“杰克灯笼”的传说:一夜的酗酒后,一个叫杰克(Stingy Jack)的男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魔鬼。他临危不乱,把魔鬼骗上了一棵树,接着在树皮上刻了一个十字架,把魔鬼困住。于是魔鬼和杰克做了一个交易,死后,撒旦不会收割他的灵魂。不过,虽然在死后,魔鬼没有让杰克进地狱,但因为他犯有酗酒和说谎的罪恶,也不能进入天堂。从此,杰克就只能拿着他的灯笼到处游荡——这个灯笼的材料,是一块挖空的大头菜。

在这个传说中,杰克使用芜菁即大头菜作为雕刻灯笼的材料。在历史上,爱尔兰人也的确是万圣节灯笼的发明者。但他们是用芜菁、萝卜等等蔬菜雕刻灯笼,而不是南瓜。

所以,发源于爱尔兰的万圣节灯笼,是如何和发源于北美的南瓜结合在一起?

这要从另一种美洲作物——土豆说起。

土豆去欧洲,爱尔兰人到北美

在美洲历史上,土豆并没有成为重要作物,直到欧洲人来到美洲。16世纪,土豆被西班牙探险家从美洲带到欧洲,但人们只是把它作为观赏植物。唯一的例外是爱尔兰人。由于气候适宜,亩产量高等原因,土豆在17世纪成为了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

在当时的爱尔兰农村,农业雇工每天消费6.3公斤土豆,妇女和10岁以上的儿童大约消费5公斤,小一点的儿童消费量为2.3公斤。此外,种植土豆也没有技术要求。人们通常采用原始的土豆栽培法:人只需一把铁锹,挖好沟渠,砌好土基,土豆就能自行生长。再加上适宜生长的气候环境,土豆在爱尔兰早已成为了不可代替的存在。

高产的土豆带来了人口变迁,自1780年开始的60年间,爱尔兰的人口开始了跳跃式增长。甚至在1779到1841年,增长率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172%。到1841年人口普查时,爱尔兰的人口已达817万人。

爱尔兰人生活完全依赖土豆,不仅改变了日常生活,还影响了爱尔兰的土地制度。随着人口增长,爱尔兰的土地被不断分割,而因为土豆高产出的特点,人们只要获得一小块土地就能生存下去,这使得农田被分成越来越小的零星地产,直到一些家庭只依靠不到一英亩的土地生活。

然而,土豆也是一种“危险”的主食——它不像小麦和稻谷那样可以长期保存,不能从这一季贮存到下一季。一旦这季发生大规模的土豆歉收,饥荒就有可能到来。

爱尔兰大饥荒

1845到1850年的土豆霉病爆发,就造成了爱尔兰历史上最大的饥荒。土豆歉收,人们无以充饥。而在当时,由于英国殖民占领,爱尔兰的土地由英国地主所有,交纳高额地租,只有当农民己经完成了规定的生产任务,才有可能耕作自己的土地。土地的租期随地主的意志而定,地主可以因为欠租驱逐佃农。在这种土地制度下,如果土豆歉收,人们也不能食用拿来交租的谷物,更有可能被地主驱逐,从而加剧了饥荒的爆发。

在大饥荒中,总共有约上百万爱尔兰人死亡,更多的的爱尔兰人移民到了北美。饥荒之前,爱尔兰人口接近900万,而时至今日,爱尔兰人口都不超过500万人。

大量爱尔兰人在19世纪中叶移民美国,带去原先属于爱尔兰的万圣节蔬菜雕刻文化。这便是南瓜灯在1850年之后逐渐兴起的背景。不过,令人好奇的是,在大饥荒之前,爱尔兰就发生过很多次饥荒,为何只有这一次饥荒如此严重?

谁该为饥荒负责?

面对突然爆发的饥荒,时任英国首相的罗伯特·皮尔(Sir Robert Peel, 2nd Baronet)开始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应对。这些政策,反而使得饥荒不断恶化,大量爱尔兰人被迫移民北美。

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

1845年11月,英国内阁制定出了详细的救济计划。其中第一项便是设立救助爱尔兰委员会:政府在都柏林设立救助爱尔兰委员会总部,负责监督和管理整个救济工作;各地又组织一个由地主、地方行政长官、牧师和重要居民构成的地方救济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将筹集捐献金购买食物,再将食物转卖给贫苦大众,如遇紧急情况,可免费发放食物。

但这一措施的问题之一在于,一但不合要求的人设法成了委员,那么捐助就可能到达不了灾民手中。这一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在贫穷偏僻的地区。

救助委员会制度的另一问题在于设法区分穷人,只给予那些单单由于近期土豆大量歉收而陷入悲惨境地的人以援助,但这并不可行——如何区分人们是否是因土豆的歉收而陷入贫困和饥饿呢?

英国政府还试图增加公共工程建设,鼓励就业,作为救济爱尔兰饥荒的对策。不过,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计划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爱尔兰工程局仅由三名成员和一个简陋的办公机构组成。而工程计划的审批,要先经过包括爱尔兰救助委员会在内的三组官员一致赞成、工程师实地考察后,才有可能被发往财政部,等待英国政府批示。与此同时,工人们得到的工资大多拿去支付地主的地租了,以劳代赈也就进一步陷入了困境。

饥荒期间政府仍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这也给救助带来了负面效应。饥荒期间,食物被商人们哄抬至高价,政府投放到市场的进口玉米似乎成了人们唯一的口粮,但在没有分配进口食物的船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人们连玉米都得不到。更令爱尔兰人愤怒的是,在饥荒期间,爱尔兰的农产品仍然不断地出口到英国等地。据英国下议院数据,从土豆歉收被证实后的3个月里,大概有26万夸特小麦和70万英担大麦,以及100万英担的燕麦和燕麦片从爱尔兰出口。这一做法不仅无益于缓解爱尔兰饥荒,更是掀起了无数爱尔兰人的愤怒。

当英国政府换届,辉格党执政后,英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并未得到改善,后续政策反而使饥荒进一步恶化。饥荒期间的第二次土豆歉收后,坚持自由贸易政策的英国政府不再从国外进口玉米等粮食,也不再干涉供求关系,为爱尔兰提供粮食的任务,完全交由私人企业和私人贸易商。出口方面,爱尔兰仍继续保持出口贸易。这使得爱尔兰的食物更加短缺,粮价上涨,就连从前有可能购买的玉米也无法获得。

救助委员会也面临破产——政府不同意增加拨款的情况下,其无力负担过高的救助花费。公共工程制度也一样不容乐观。1846年8月,为了对公共工程制度进行改革,政府中止了公共工程,数千名工人失业。不过就算没有失业,人们那6便士到8便士一天的工资,在扣除地租后也无力负担日渐高涨的粮价。大量人口在恶化的饥荒中死去。

英国政府还更新了两项法案:新《济贫法》和新土地法。新《济贫法》扩大了救济范围,要求各地向地区内身体强壮的穷人也支付救济金。救助所需由地主承担,但由于地主们很多都住在英国本土,许多地区根本就没有长住地主,这些救济金也就无从着落。

同时,1848年新土地法的颁布令爱尔兰的状况雪上加霜。其中的“四分之一英亩条款”规定将所有耕种了多于1/4英亩土地的农民从救济的名单中排除出去。此外,这些农民必须交纳4英镑的土地税。这不仅使得大量农民无法获得救助,还将面临被地主驱逐的命运。大饥荒始于土豆,却因为英国与爱尔兰之间的政治经济控制体系而变成一场灾难。

1845年大饥荒的爆发,使爱尔兰移居北美的人数在19世纪50年代以91.4万之巨达到巅峰,但即便如此,这时的爱尔兰人在北美仍是“弱势群体”,万圣节文化也刚刚开始酝酿。直到20世纪,爱尔兰人移民后裔在美国成为举足轻重的群体。他们在工人运动、城市建设和宗教改革等方面都显示出足够的力量。爱尔兰的万圣节庆祝方式,才在北美普遍流行起来。

爱尔兰移民在19世纪下半叶美国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中形成了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即使在爱尔兰他们缺乏从事工业劳动的经历,更没有工会组织和工会活动的经验,但爱尔兰人长达数百年受到英国人的统治,在不断的抵抗中形成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具有别的移民群体所罕有的地下组织形式。他们往往联手行动,共同反对业主和资本家的欺压。参与之外,许多爱尔兰人还在工人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特伦斯·V·鲍德利(terence v powderly),一个因饥荒被放逐的爱尔兰佃农的儿子便是其中一员,他曾在19世纪末担任美国“第一个重要的全国性劳工组织”——劳动骑士团(Knights of Labor)领袖达16年之久。1890到1920年间,爱尔兰裔劳工在劳工联合会中也“惊人地占有主导地位”。

在参与、领导工人运动之外,爱尔兰人还给美国城市政治引进了“爱尔兰方式”,大大拓展了美国政治生活的内容。许多爱尔兰人自视为现代劫富济贫的“罗宾汉”,在社会公益服务上不断出力。在这一时期,万圣节文化开始走出爱尔兰人社区,蔬菜雕刻的传统也结合了南瓜这一美洲传统作物,在与多种文化融合之后在北美乃至全球流行,南瓜灯也便成了代表万圣节的流行文化符号。

就这样,从美洲走出的土豆,间接导致了无数爱尔兰人背井离乡,而他们把自己的节庆带到美洲,将美洲作物南瓜变成了万圣节文化的一部分。在这背后,是数百年间的历史、政治与经济权力所带来的辛酸。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土豆、南瓜灯与爱尔兰:美洲蔬菜如何改变了万圣节?

发源于爱尔兰的万圣节灯笼,如何和发源于北美的南瓜结合在一起?跟土豆又有什么关系?

人们制作南瓜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今,万圣节已成为全球流行的节日,店家推出各种营销方案,商场里装置鬼屋和恐怖气氛。人们打扮成各种千奇百怪的样子,在有些地方,孩子喊着“不给糖就捣乱”的玩笑话在夜晚游荡。死亡、邪恶和神话中的怪物早已成了万圣节的节日意象。

当人们想起万圣节时,许多人脑中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南瓜灯,在万圣节期间,南瓜被雕刻成各种妖魔鬼怪的脸,里面点上蜡烛,在英文中,它叫做“杰克灯笼”(Jack-O'-Lantern)。

但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南瓜来做“杰克灯笼”呢?

这得追溯南瓜的历史。尽管今天,全世界各地都有吃南瓜的习惯,但它们其实原产于美洲。在美洲早期历史中,南瓜不仅是原住民的食物,其纤维还能成为编织垫子的原材料,制成后用于贸易。不过,美洲原住民并不使用南瓜来雕刻南瓜灯,万圣节文化,也和美洲原住民没什么关系。

追溯万圣节文化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段故事:在爱尔兰的万圣节文化里,有一个关于“杰克灯笼”的传说:一夜的酗酒后,一个叫杰克(Stingy Jack)的男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魔鬼。他临危不乱,把魔鬼骗上了一棵树,接着在树皮上刻了一个十字架,把魔鬼困住。于是魔鬼和杰克做了一个交易,死后,撒旦不会收割他的灵魂。不过,虽然在死后,魔鬼没有让杰克进地狱,但因为他犯有酗酒和说谎的罪恶,也不能进入天堂。从此,杰克就只能拿着他的灯笼到处游荡——这个灯笼的材料,是一块挖空的大头菜。

在这个传说中,杰克使用芜菁即大头菜作为雕刻灯笼的材料。在历史上,爱尔兰人也的确是万圣节灯笼的发明者。但他们是用芜菁、萝卜等等蔬菜雕刻灯笼,而不是南瓜。

所以,发源于爱尔兰的万圣节灯笼,是如何和发源于北美的南瓜结合在一起?

这要从另一种美洲作物——土豆说起。

土豆去欧洲,爱尔兰人到北美

在美洲历史上,土豆并没有成为重要作物,直到欧洲人来到美洲。16世纪,土豆被西班牙探险家从美洲带到欧洲,但人们只是把它作为观赏植物。唯一的例外是爱尔兰人。由于气候适宜,亩产量高等原因,土豆在17世纪成为了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

在当时的爱尔兰农村,农业雇工每天消费6.3公斤土豆,妇女和10岁以上的儿童大约消费5公斤,小一点的儿童消费量为2.3公斤。此外,种植土豆也没有技术要求。人们通常采用原始的土豆栽培法:人只需一把铁锹,挖好沟渠,砌好土基,土豆就能自行生长。再加上适宜生长的气候环境,土豆在爱尔兰早已成为了不可代替的存在。

高产的土豆带来了人口变迁,自1780年开始的60年间,爱尔兰的人口开始了跳跃式增长。甚至在1779到1841年,增长率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172%。到1841年人口普查时,爱尔兰的人口已达817万人。

爱尔兰人生活完全依赖土豆,不仅改变了日常生活,还影响了爱尔兰的土地制度。随着人口增长,爱尔兰的土地被不断分割,而因为土豆高产出的特点,人们只要获得一小块土地就能生存下去,这使得农田被分成越来越小的零星地产,直到一些家庭只依靠不到一英亩的土地生活。

然而,土豆也是一种“危险”的主食——它不像小麦和稻谷那样可以长期保存,不能从这一季贮存到下一季。一旦这季发生大规模的土豆歉收,饥荒就有可能到来。

爱尔兰大饥荒

1845到1850年的土豆霉病爆发,就造成了爱尔兰历史上最大的饥荒。土豆歉收,人们无以充饥。而在当时,由于英国殖民占领,爱尔兰的土地由英国地主所有,交纳高额地租,只有当农民己经完成了规定的生产任务,才有可能耕作自己的土地。土地的租期随地主的意志而定,地主可以因为欠租驱逐佃农。在这种土地制度下,如果土豆歉收,人们也不能食用拿来交租的谷物,更有可能被地主驱逐,从而加剧了饥荒的爆发。

在大饥荒中,总共有约上百万爱尔兰人死亡,更多的的爱尔兰人移民到了北美。饥荒之前,爱尔兰人口接近900万,而时至今日,爱尔兰人口都不超过500万人。

大量爱尔兰人在19世纪中叶移民美国,带去原先属于爱尔兰的万圣节蔬菜雕刻文化。这便是南瓜灯在1850年之后逐渐兴起的背景。不过,令人好奇的是,在大饥荒之前,爱尔兰就发生过很多次饥荒,为何只有这一次饥荒如此严重?

谁该为饥荒负责?

面对突然爆发的饥荒,时任英国首相的罗伯特·皮尔(Sir Robert Peel, 2nd Baronet)开始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应对。这些政策,反而使得饥荒不断恶化,大量爱尔兰人被迫移民北美。

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

1845年11月,英国内阁制定出了详细的救济计划。其中第一项便是设立救助爱尔兰委员会:政府在都柏林设立救助爱尔兰委员会总部,负责监督和管理整个救济工作;各地又组织一个由地主、地方行政长官、牧师和重要居民构成的地方救济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将筹集捐献金购买食物,再将食物转卖给贫苦大众,如遇紧急情况,可免费发放食物。

但这一措施的问题之一在于,一但不合要求的人设法成了委员,那么捐助就可能到达不了灾民手中。这一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在贫穷偏僻的地区。

救助委员会制度的另一问题在于设法区分穷人,只给予那些单单由于近期土豆大量歉收而陷入悲惨境地的人以援助,但这并不可行——如何区分人们是否是因土豆的歉收而陷入贫困和饥饿呢?

英国政府还试图增加公共工程建设,鼓励就业,作为救济爱尔兰饥荒的对策。不过,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计划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爱尔兰工程局仅由三名成员和一个简陋的办公机构组成。而工程计划的审批,要先经过包括爱尔兰救助委员会在内的三组官员一致赞成、工程师实地考察后,才有可能被发往财政部,等待英国政府批示。与此同时,工人们得到的工资大多拿去支付地主的地租了,以劳代赈也就进一步陷入了困境。

饥荒期间政府仍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这也给救助带来了负面效应。饥荒期间,食物被商人们哄抬至高价,政府投放到市场的进口玉米似乎成了人们唯一的口粮,但在没有分配进口食物的船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人们连玉米都得不到。更令爱尔兰人愤怒的是,在饥荒期间,爱尔兰的农产品仍然不断地出口到英国等地。据英国下议院数据,从土豆歉收被证实后的3个月里,大概有26万夸特小麦和70万英担大麦,以及100万英担的燕麦和燕麦片从爱尔兰出口。这一做法不仅无益于缓解爱尔兰饥荒,更是掀起了无数爱尔兰人的愤怒。

当英国政府换届,辉格党执政后,英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并未得到改善,后续政策反而使饥荒进一步恶化。饥荒期间的第二次土豆歉收后,坚持自由贸易政策的英国政府不再从国外进口玉米等粮食,也不再干涉供求关系,为爱尔兰提供粮食的任务,完全交由私人企业和私人贸易商。出口方面,爱尔兰仍继续保持出口贸易。这使得爱尔兰的食物更加短缺,粮价上涨,就连从前有可能购买的玉米也无法获得。

救助委员会也面临破产——政府不同意增加拨款的情况下,其无力负担过高的救助花费。公共工程制度也一样不容乐观。1846年8月,为了对公共工程制度进行改革,政府中止了公共工程,数千名工人失业。不过就算没有失业,人们那6便士到8便士一天的工资,在扣除地租后也无力负担日渐高涨的粮价。大量人口在恶化的饥荒中死去。

英国政府还更新了两项法案:新《济贫法》和新土地法。新《济贫法》扩大了救济范围,要求各地向地区内身体强壮的穷人也支付救济金。救助所需由地主承担,但由于地主们很多都住在英国本土,许多地区根本就没有长住地主,这些救济金也就无从着落。

同时,1848年新土地法的颁布令爱尔兰的状况雪上加霜。其中的“四分之一英亩条款”规定将所有耕种了多于1/4英亩土地的农民从救济的名单中排除出去。此外,这些农民必须交纳4英镑的土地税。这不仅使得大量农民无法获得救助,还将面临被地主驱逐的命运。大饥荒始于土豆,却因为英国与爱尔兰之间的政治经济控制体系而变成一场灾难。

1845年大饥荒的爆发,使爱尔兰移居北美的人数在19世纪50年代以91.4万之巨达到巅峰,但即便如此,这时的爱尔兰人在北美仍是“弱势群体”,万圣节文化也刚刚开始酝酿。直到20世纪,爱尔兰人移民后裔在美国成为举足轻重的群体。他们在工人运动、城市建设和宗教改革等方面都显示出足够的力量。爱尔兰的万圣节庆祝方式,才在北美普遍流行起来。

爱尔兰移民在19世纪下半叶美国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中形成了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即使在爱尔兰他们缺乏从事工业劳动的经历,更没有工会组织和工会活动的经验,但爱尔兰人长达数百年受到英国人的统治,在不断的抵抗中形成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具有别的移民群体所罕有的地下组织形式。他们往往联手行动,共同反对业主和资本家的欺压。参与之外,许多爱尔兰人还在工人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特伦斯·V·鲍德利(terence v powderly),一个因饥荒被放逐的爱尔兰佃农的儿子便是其中一员,他曾在19世纪末担任美国“第一个重要的全国性劳工组织”——劳动骑士团(Knights of Labor)领袖达16年之久。1890到1920年间,爱尔兰裔劳工在劳工联合会中也“惊人地占有主导地位”。

在参与、领导工人运动之外,爱尔兰人还给美国城市政治引进了“爱尔兰方式”,大大拓展了美国政治生活的内容。许多爱尔兰人自视为现代劫富济贫的“罗宾汉”,在社会公益服务上不断出力。在这一时期,万圣节文化开始走出爱尔兰人社区,蔬菜雕刻的传统也结合了南瓜这一美洲传统作物,在与多种文化融合之后在北美乃至全球流行,南瓜灯也便成了代表万圣节的流行文化符号。

就这样,从美洲走出的土豆,间接导致了无数爱尔兰人背井离乡,而他们把自己的节庆带到美洲,将美洲作物南瓜变成了万圣节文化的一部分。在这背后,是数百年间的历史、政治与经济权力所带来的辛酸。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