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电动汽车发展,只“改装”远远不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电动汽车发展,只“改装”远远不够

未来15年,电动汽车技术将会与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融合,改变车辆的生产与使用方式。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2.4万辆和39.8万辆,同比增长40.2%和37.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34.8万辆和32.5万辆。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全球一半,产销量、充电桩建成数量也位居全球第一。

市场的繁荣离不来政策的支持。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正考虑在2018年上半年恢复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并正在研究传统燃油汽车禁售时间表。

针对这一电动汽车业乃至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重大新闻,在最近的2017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上,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电动汽车成为市场主流的那一天已不再遥远。

在埃森哲大中华区汽车业主管、董事总经理王华看来,这样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他更进一步预计这个“不远的将来”会是在2025年。届时,电动传动系统技术的成本将大幅下降,电动汽车有望与内燃机汽车价格相当;加之环保意识的增长、政府补贴的提升、行业监管的严格,电动汽车将真正实现大规模的市场突破。

据预测,2025年,中国的电动汽车会占到全国汽车保有量的30%,这一比例将是美国市场的两倍,也比欧洲高出5个百分点。

车型电动化只是“初级阶段”

面对市场蓝海,不少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行动。它们或将电动汽车的发展视作进一步增长的机遇,或将其看作是现有商业模式面临的风险。不过,无论怎样看待,必须尽早行动。

最为直接也可能是成本较低、短期见效最快的,是将现有畅销车型进行电动化改造,同时投资电池和其他基础设施。

这样的做法是明智的。利用已有的技术、平台和供应链来同步打造两类车款,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商业策略,毕竟没有任何企业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传统业务模式。从现实角度出发,依托现有资源来制造电动汽车或许是唯一可行的固定成本管理方式。

但只这样做,还远远不够。因为,所有这些努力和尝试的成果与人们今天熟知的汽车并无二致。他们只是对燃油车辆做了改良替代,“革命”不彻底,风险仍在潜伏。

在王华看来,电动汽车的出现,与其说是车型的进步,不如说是对汽车行业的车型概念、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提出了全面的变革要求,汽车制造商若想赢得市场,就必须摆脱单纯将畅销车型电动化这种“初级阶段”做法,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当前的汽车制造与销售模式。

汽车行业没有跨界颠覆者?

错。在大爆炸式颠覆和挤压式颠覆犹如家常便饭的今天,跨界竞争不仅不再稀奇,而且随时会出现。

汽车行业同样如此。由于电动传动系统的复杂程度明显小于汽油或柴油发动机,汽车制造过程将变得更加简单,成本也更低,从而支持全新的商业模式。但是,即便业内所有厂商都意识到这一点,目前却没有任何企业试图打造此类业务。这为来自汽车行业以外的新参与方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

当德国邮政服务商Deutsche Post考虑利用低成本电动厢式货车在城区递送包裹时,这样的车型尚未面世。他们决定,自己动手!于是,收购了一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开始自行创建车型:“街头滑板”(StreetScooter)。这款电动车单台成本仅为3.2万欧元,能以不超过50迈的速度连续行驶100公里。

虽然目前,这款车给人的印象远不如德国汽车厂商推出的中高端电动版货车,但它完全能够满足运输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需求。德国邮政如今已开始将StreetScooter货车出售给其他公司,这不但增强了其创收能力,还帮助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国际扩张计划。

汽车厂商显然可以效仿德国邮政的做法。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的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欧元,预计将进一步增长;而为了开拓这一市场,车企不能只对现有货车进行电动化改造,而要针对该细分市场开发一款毫不花俏、极为精简的车型——正如德国邮政所采取的行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相关产业也将随之增长。例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电池的更换、再利用和循环回收。专家相信,充电基础设施的全球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攀升至370亿欧元,并有约三分之一使用过的电动汽车电池将被接入公用电网,为用户家庭提供最多达9,500万度的电力。

在这方面,一些欧洲汽车厂商正初显身手:奥迪、宝马、戴姆勒、保时捷和大众汽车最近与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合作,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充电站网络。戴姆勒已开始销售(汽车)电池组,用作家庭储能解决方案。宝马则将资金投向了电池重复利用的业务。

电动汽车真正的威胁尚未显露

事实上,电动汽车技术的影响远不止这些,这只蝴蝶扇动翅膀后会产生更大影响!

电动传动系统不仅可以支持全新的汽车和基础设施创意,更能实现“出行即服务”(Mobility-as-a-Service)的新型业务,由此颠覆整个汽车行业。专家预测,未来15年,电动汽车技术将会与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融合,改变车辆的生产与使用方式。

其运作原理非常直观: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能实现汽车的按需使用、自由共享,“机器人汽车”会自行将车主或其他乘客送至想去的任何地方。电动传动系统可以确保车辆利用率达到极高的水平,同时大幅降低维护和修理工作量——因为与内燃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会更少使用那些容易磨损、破碎和断裂的运动部件。

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无疑将掀起一场真正的革命:购买传统汽车的人会减少。有专家相信,自动驾驶共享电动汽车的乘坐费用,有可能降低到连公共交通服务也难与其竞争的程度。

划重点

电动汽车技术固然非常重要,但仅仅依靠该技术还远远不够。每家车企、供应商和初创公司都应该明确,电动汽车技术不但是内燃机的替代方式,更是全新汽车和出行概念的推动力与催化剂。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继续推动现有车型电动化改造的同时,也应当考虑推动更宏大的创意和更广泛的战略,积极利用电动传动技术(但不受其局限),将其看作一个提升企业战略眼光的契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动汽车发展,只“改装”远远不够

未来15年,电动汽车技术将会与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融合,改变车辆的生产与使用方式。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2.4万辆和39.8万辆,同比增长40.2%和37.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34.8万辆和32.5万辆。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全球一半,产销量、充电桩建成数量也位居全球第一。

市场的繁荣离不来政策的支持。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正考虑在2018年上半年恢复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并正在研究传统燃油汽车禁售时间表。

针对这一电动汽车业乃至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重大新闻,在最近的2017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上,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电动汽车成为市场主流的那一天已不再遥远。

在埃森哲大中华区汽车业主管、董事总经理王华看来,这样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他更进一步预计这个“不远的将来”会是在2025年。届时,电动传动系统技术的成本将大幅下降,电动汽车有望与内燃机汽车价格相当;加之环保意识的增长、政府补贴的提升、行业监管的严格,电动汽车将真正实现大规模的市场突破。

据预测,2025年,中国的电动汽车会占到全国汽车保有量的30%,这一比例将是美国市场的两倍,也比欧洲高出5个百分点。

车型电动化只是“初级阶段”

面对市场蓝海,不少汽车制造商都在积极行动。它们或将电动汽车的发展视作进一步增长的机遇,或将其看作是现有商业模式面临的风险。不过,无论怎样看待,必须尽早行动。

最为直接也可能是成本较低、短期见效最快的,是将现有畅销车型进行电动化改造,同时投资电池和其他基础设施。

这样的做法是明智的。利用已有的技术、平台和供应链来同步打造两类车款,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商业策略,毕竟没有任何企业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传统业务模式。从现实角度出发,依托现有资源来制造电动汽车或许是唯一可行的固定成本管理方式。

但只这样做,还远远不够。因为,所有这些努力和尝试的成果与人们今天熟知的汽车并无二致。他们只是对燃油车辆做了改良替代,“革命”不彻底,风险仍在潜伏。

在王华看来,电动汽车的出现,与其说是车型的进步,不如说是对汽车行业的车型概念、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提出了全面的变革要求,汽车制造商若想赢得市场,就必须摆脱单纯将畅销车型电动化这种“初级阶段”做法,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当前的汽车制造与销售模式。

汽车行业没有跨界颠覆者?

错。在大爆炸式颠覆和挤压式颠覆犹如家常便饭的今天,跨界竞争不仅不再稀奇,而且随时会出现。

汽车行业同样如此。由于电动传动系统的复杂程度明显小于汽油或柴油发动机,汽车制造过程将变得更加简单,成本也更低,从而支持全新的商业模式。但是,即便业内所有厂商都意识到这一点,目前却没有任何企业试图打造此类业务。这为来自汽车行业以外的新参与方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

当德国邮政服务商Deutsche Post考虑利用低成本电动厢式货车在城区递送包裹时,这样的车型尚未面世。他们决定,自己动手!于是,收购了一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开始自行创建车型:“街头滑板”(StreetScooter)。这款电动车单台成本仅为3.2万欧元,能以不超过50迈的速度连续行驶100公里。

虽然目前,这款车给人的印象远不如德国汽车厂商推出的中高端电动版货车,但它完全能够满足运输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需求。德国邮政如今已开始将StreetScooter货车出售给其他公司,这不但增强了其创收能力,还帮助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国际扩张计划。

汽车厂商显然可以效仿德国邮政的做法。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的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欧元,预计将进一步增长;而为了开拓这一市场,车企不能只对现有货车进行电动化改造,而要针对该细分市场开发一款毫不花俏、极为精简的车型——正如德国邮政所采取的行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相关产业也将随之增长。例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电池的更换、再利用和循环回收。专家相信,充电基础设施的全球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攀升至370亿欧元,并有约三分之一使用过的电动汽车电池将被接入公用电网,为用户家庭提供最多达9,500万度的电力。

在这方面,一些欧洲汽车厂商正初显身手:奥迪、宝马、戴姆勒、保时捷和大众汽车最近与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合作,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充电站网络。戴姆勒已开始销售(汽车)电池组,用作家庭储能解决方案。宝马则将资金投向了电池重复利用的业务。

电动汽车真正的威胁尚未显露

事实上,电动汽车技术的影响远不止这些,这只蝴蝶扇动翅膀后会产生更大影响!

电动传动系统不仅可以支持全新的汽车和基础设施创意,更能实现“出行即服务”(Mobility-as-a-Service)的新型业务,由此颠覆整个汽车行业。专家预测,未来15年,电动汽车技术将会与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融合,改变车辆的生产与使用方式。

其运作原理非常直观: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能实现汽车的按需使用、自由共享,“机器人汽车”会自行将车主或其他乘客送至想去的任何地方。电动传动系统可以确保车辆利用率达到极高的水平,同时大幅降低维护和修理工作量——因为与内燃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会更少使用那些容易磨损、破碎和断裂的运动部件。

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无疑将掀起一场真正的革命:购买传统汽车的人会减少。有专家相信,自动驾驶共享电动汽车的乘坐费用,有可能降低到连公共交通服务也难与其竞争的程度。

划重点

电动汽车技术固然非常重要,但仅仅依靠该技术还远远不够。每家车企、供应商和初创公司都应该明确,电动汽车技术不但是内燃机的替代方式,更是全新汽车和出行概念的推动力与催化剂。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继续推动现有车型电动化改造的同时,也应当考虑推动更宏大的创意和更广泛的战略,积极利用电动传动技术(但不受其局限),将其看作一个提升企业战略眼光的契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