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共享单车倒闭潮来袭,你的押金还退得回来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共享单车倒闭潮来袭,你的押金还退得回来吗

退押金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部门的重视,而作为资金管理方,只要押金没有清退,这些所谓倒闭的共享单车们是不能申请破产的。

从投创圈人人追捧的热门项目,到被用户上门逼着讨押金,这一年里,共享单车就像经历了一个戏剧性的前半生,到现在逐渐显露出黑暗、狰狞的气息。无论是被纳入异常企业经营名录,涉嫌非法集资的町町单车;还是仅剩下微博这一退款渠道的小鸣单车;抑或表示“谁要钱就去你那打工”的小蓝单车,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共享单车们,如今彻底沦为了失信的落水狗。

如今一家家倒闭的共享单车,在投创圈虽然只是被作为“失败了就当做公益”的调侃。但富有意味的,却是热潮散去之后,共享单车们与用户之间的种种态度和碰撞。

对于用户,和共享单车企业最直观的碰撞就是押金,少则99多则299的押金,往多的说,并不会影响生活品质,往少的说,这几百块到底也值几顿饭钱。但到了共享单车企业手中,数以万计甚至百万的用户,累计的押金池就像一根鸩羽,你不去用它,单单融资已经无法和其他共享单车品牌竞争,而你一旦使用,如遇到大量用户退款,就是饮鸩止渴。

现如今,如何在清算后把用户的押金如数归还,对共享单车而言,是一个无从回避的课题。但在资本市场,喧嚣过后,共享单车所显露出耐人寻味的一幕幕,或许才是让人值得深思的。

何为押金?

曾几何时,有网友调侃:“共享单车遇到了最大的难题,就是颜色不够用了”。那个时候,共享单车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种以小X为名字的单车层出不穷。

其实作为共享经济,共享单车还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毕竟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上,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打车嫌近走路嫌远的这个选项有了最佳选择。而作为成本都在300元以上的单车,收取一定费用的押金无可厚非。因此,用户也很理解,都信任的将手中的钱作为押金存放在共享单车企业里。

那么,共享单车们一共收了多少押金?

纵观整个共享单车市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到1.06亿。按用户平均超过百元押金估算,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押金数量或已超100亿元。

而就以单个单车品牌来说,根据公开数据得知,小鸣单车的用户数接近80万,而小鸣单车的押金为199元,仅仅押金就有1.6亿左右。而根据网上显示,小鸣单车的天使轮加A轮的总金额都没有押金多,类似的情况在共享单车这一行业比比皆是。

何为押金?

法律上,押金作为消费者保证自己的行为不会对对方利益造成损害,属于支付消费者所有,在双方法律关系不存在且无其他纠纷后,则押金应予以退还。因此这笔钱不属于共享单车的财产,所以必须进行风险隔离的。

换句话说,押金是用户的资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无过错的情况下,一旦想拿回,共享单车企业没有任何理由扣留。但现实真的是这样么?

笔者发现,并不是!

押金去哪里了?

时至今日,除了那些早已被洗掉的三流单车,融资均有过亿的二线单车品牌也都一个个倒下了。根据公开资料,网易研究院整理了一份共享单车死亡名单。里面罗列了五家曾较为火爆的共享单车。它们的单车押金为99元~298元之间。

这五家单车品牌,除了悟空单车押金全部退还,町町单车有1万多用户退不了押金,合计约2000万;小鸣单车涉及欠款用户为25万左右,合计约5000万左右;酷骑单车有7亿押金为退还用户;而最夸张的是小蓝单车,欠款高达2亿用户合计20亿押金未退!

自此,笔者不禁想问,公司倒闭归倒闭,但押金又不是公司资产,为何难退呢?

事实上,没有专管账户、没有监管部门监督,这些押金早已成了共享单车企业可以随时支配的热钱,这些钱来的比融资还快。

换句话说,在共享单车企业眼里,押金是不存在的,早已当成融资用作他途。但这笔融资却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顶或落下仅在一瞬之间,一旦出事便是万劫不复。

以一度占据行业第三位置的小鸣单车为例,今年7月,仅仅用户反映押金难退的问题,引发用户退押金狂潮,导致退押金渠道一再减少,在倒闭前仅剩下微博这一退款渠道。值得玩味的是,也在7月,小鸣单车刚刚迎来一笔1亿元的融资。

小鸣单车前CEO陈宇莹

对此,小鸣单车前CEO陈宇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是非常烧钱的,它是一个重资产行业。每一台车就是750元,一个城市铺满可能就是5万台车。当时应该是可以弥补的,我们当时预测是到9月底可以把风波平息下去,但是9月中酷骑、小蓝出事情,就造成挤兑。”

陈宇莹的解释无非是说明因为押金造成挤兑,所以才会导致公司破产,完全忽视了企业是不能挪用押金这一现实。倘若押金安然的存放在专用账户,用户怎么因为挤兑造成破产呢?

“谁要钱?我去你那打工。”

如果说押金挤兑导致共享单车死亡,让用户对共享单车产生不信任,那么那些死亡后的单车们的所作所为,完美的体现了人性的恶。

在小鸣单车CEO出走前,小鸣资金紧张,员工辞退的新闻络绎不绝,而在没有具体事件出来前,小鸣单车对所有的消息都遮遮掩掩,只有一句“好着呢。”来堵住悠悠众口。直到11月23日晚间,小鸣单车公关部的员工在微信群向媒体爆料,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邓永豪已处于失联状态,各种方式联系不上。此外,小鸣单车 CEO 已离职,裁员 99%,且拖欠全体员工薪水。至此,小鸣单车已经名存实亡的实锤才得以落下。

爆料中,提到小鸣单车的控制人实为邓永豪,他是单车运动装备品牌凯路仕董事长,也是去年作为领投方,参与了小鸣单车 A 轮 1 亿元的融资,并负责产品研发、供应链等环节。

该爆料中,最有深意的是,小鸣单车的所有单车均出自凯路仕。凯路仕生产,小鸣单车买单。同时,没有任何招投标,没有验收程序,纯属内部关联交易。也就是说,挪用押金,拿着投资人钱的小鸣单车,最后钱都流进了凯路仕的手中。

但就在前天,邓永豪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反驳,“凯路仕的战略跟阿迪达斯类似,产品都是外包海外生产的,制造基地主要在柬埔寨和葡萄牙,国内没有生产基地,怎么去帮助小鸣单车生产?”

虽然两者的说辞针锋相对,但其中的罗生门我们却无法参详,对于我们而言,只有那一笔笔无法退回的押金,让人出离愤怒外,别无他法。

除了小鸣单车的罗生门,小蓝单车的剧情也异常精彩。前不久,小蓝单车CEO李刚对外发声,“作为一位CEO,我做错了,我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跟所有团队成员、用户、投资人、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说一声抱歉,我会尽我全力挽回,愿我们可以一起携手渡过难关。”

满满诚意的发声丝毫不提厂家的欠款以及用户的押金,之后的日子里也没有现身,而唯一现身的是李刚年迈的父亲李文生。当李文生被问及款项问题时,他的回复让供应商无从回答,“没钱。谁要钱,我跟谁走,我去你厂里打工,我老婆到你厂里做饭。”这回应和老赖有什么分别?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与李刚的亲属关系之外,李文生同时还是小蓝背后的天津鹿鼎科技有限公司最大股东,占股95%。

无论是曾经24天融资上亿的小鸣单车,还是曾拥有2000万用户的小蓝单车,在其资金链断裂后,都以啼笑皆非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事件的背后无不透露出黑暗、狰狞的一面。

何去何从?

目前,除了ofo和摩拜外,基本上的共享单车品牌都已被清退,其实类似的剧情在之前的“百团大战”和打车软件烧钱大战中也有上演,其模式无非就是通过烧钱快速占领市场。但和前两者相比,共享单车因为押金问题,让战火蔓延到普通用户身上。

那么那些倒闭了的共享单车真的能好过么?

答案是,不能!

根据交通部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鼓励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企业已收取押金或者预付资金的,要在注册地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完善退还制度,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

而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也表示:“多家企业相继倒闭,出现押金退出困难这些问题,各部门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作为交通部,密切追踪相关情况,指导各地交通主管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妥善的进行处置,提前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这意味着,退押金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部门的重视,而作为资金管理方,只要押金没有清退,这些所谓倒闭的共享单车们是不能申请破产的。

毫无疑问的,当下的共享单车,已经走完其好戏连台的前半生,而它的后半生,无疑是ofo和摩拜的天下,而根据先前打车软件的案例,到最后两者合并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但无论如何,在今年以来就甚上尘嚣的共享单车们,受到最大伤害的,无疑是那些至今都没有拿回押金的普通用户。

他们拿不回的不仅仅是押金,而是人与人的信任和对资本的好感。

【文】投稿来自:Spock

【关于投稿】如果你也喜欢和小伙伴们分享你的见解,欢迎投稿至zhihei@inheater.com 嘿嘿还会送上小礼物感谢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共享单车倒闭潮来袭,你的押金还退得回来吗

退押金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部门的重视,而作为资金管理方,只要押金没有清退,这些所谓倒闭的共享单车们是不能申请破产的。

从投创圈人人追捧的热门项目,到被用户上门逼着讨押金,这一年里,共享单车就像经历了一个戏剧性的前半生,到现在逐渐显露出黑暗、狰狞的气息。无论是被纳入异常企业经营名录,涉嫌非法集资的町町单车;还是仅剩下微博这一退款渠道的小鸣单车;抑或表示“谁要钱就去你那打工”的小蓝单车,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共享单车们,如今彻底沦为了失信的落水狗。

如今一家家倒闭的共享单车,在投创圈虽然只是被作为“失败了就当做公益”的调侃。但富有意味的,却是热潮散去之后,共享单车们与用户之间的种种态度和碰撞。

对于用户,和共享单车企业最直观的碰撞就是押金,少则99多则299的押金,往多的说,并不会影响生活品质,往少的说,这几百块到底也值几顿饭钱。但到了共享单车企业手中,数以万计甚至百万的用户,累计的押金池就像一根鸩羽,你不去用它,单单融资已经无法和其他共享单车品牌竞争,而你一旦使用,如遇到大量用户退款,就是饮鸩止渴。

现如今,如何在清算后把用户的押金如数归还,对共享单车而言,是一个无从回避的课题。但在资本市场,喧嚣过后,共享单车所显露出耐人寻味的一幕幕,或许才是让人值得深思的。

何为押金?

曾几何时,有网友调侃:“共享单车遇到了最大的难题,就是颜色不够用了”。那个时候,共享单车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种以小X为名字的单车层出不穷。

其实作为共享经济,共享单车还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毕竟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上,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打车嫌近走路嫌远的这个选项有了最佳选择。而作为成本都在300元以上的单车,收取一定费用的押金无可厚非。因此,用户也很理解,都信任的将手中的钱作为押金存放在共享单车企业里。

那么,共享单车们一共收了多少押金?

纵观整个共享单车市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到1.06亿。按用户平均超过百元押金估算,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押金数量或已超100亿元。

而就以单个单车品牌来说,根据公开数据得知,小鸣单车的用户数接近80万,而小鸣单车的押金为199元,仅仅押金就有1.6亿左右。而根据网上显示,小鸣单车的天使轮加A轮的总金额都没有押金多,类似的情况在共享单车这一行业比比皆是。

何为押金?

法律上,押金作为消费者保证自己的行为不会对对方利益造成损害,属于支付消费者所有,在双方法律关系不存在且无其他纠纷后,则押金应予以退还。因此这笔钱不属于共享单车的财产,所以必须进行风险隔离的。

换句话说,押金是用户的资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无过错的情况下,一旦想拿回,共享单车企业没有任何理由扣留。但现实真的是这样么?

笔者发现,并不是!

押金去哪里了?

时至今日,除了那些早已被洗掉的三流单车,融资均有过亿的二线单车品牌也都一个个倒下了。根据公开资料,网易研究院整理了一份共享单车死亡名单。里面罗列了五家曾较为火爆的共享单车。它们的单车押金为99元~298元之间。

这五家单车品牌,除了悟空单车押金全部退还,町町单车有1万多用户退不了押金,合计约2000万;小鸣单车涉及欠款用户为25万左右,合计约5000万左右;酷骑单车有7亿押金为退还用户;而最夸张的是小蓝单车,欠款高达2亿用户合计20亿押金未退!

自此,笔者不禁想问,公司倒闭归倒闭,但押金又不是公司资产,为何难退呢?

事实上,没有专管账户、没有监管部门监督,这些押金早已成了共享单车企业可以随时支配的热钱,这些钱来的比融资还快。

换句话说,在共享单车企业眼里,押金是不存在的,早已当成融资用作他途。但这笔融资却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顶或落下仅在一瞬之间,一旦出事便是万劫不复。

以一度占据行业第三位置的小鸣单车为例,今年7月,仅仅用户反映押金难退的问题,引发用户退押金狂潮,导致退押金渠道一再减少,在倒闭前仅剩下微博这一退款渠道。值得玩味的是,也在7月,小鸣单车刚刚迎来一笔1亿元的融资。

小鸣单车前CEO陈宇莹

对此,小鸣单车前CEO陈宇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是非常烧钱的,它是一个重资产行业。每一台车就是750元,一个城市铺满可能就是5万台车。当时应该是可以弥补的,我们当时预测是到9月底可以把风波平息下去,但是9月中酷骑、小蓝出事情,就造成挤兑。”

陈宇莹的解释无非是说明因为押金造成挤兑,所以才会导致公司破产,完全忽视了企业是不能挪用押金这一现实。倘若押金安然的存放在专用账户,用户怎么因为挤兑造成破产呢?

“谁要钱?我去你那打工。”

如果说押金挤兑导致共享单车死亡,让用户对共享单车产生不信任,那么那些死亡后的单车们的所作所为,完美的体现了人性的恶。

在小鸣单车CEO出走前,小鸣资金紧张,员工辞退的新闻络绎不绝,而在没有具体事件出来前,小鸣单车对所有的消息都遮遮掩掩,只有一句“好着呢。”来堵住悠悠众口。直到11月23日晚间,小鸣单车公关部的员工在微信群向媒体爆料,称公司实际控制人邓永豪已处于失联状态,各种方式联系不上。此外,小鸣单车 CEO 已离职,裁员 99%,且拖欠全体员工薪水。至此,小鸣单车已经名存实亡的实锤才得以落下。

爆料中,提到小鸣单车的控制人实为邓永豪,他是单车运动装备品牌凯路仕董事长,也是去年作为领投方,参与了小鸣单车 A 轮 1 亿元的融资,并负责产品研发、供应链等环节。

该爆料中,最有深意的是,小鸣单车的所有单车均出自凯路仕。凯路仕生产,小鸣单车买单。同时,没有任何招投标,没有验收程序,纯属内部关联交易。也就是说,挪用押金,拿着投资人钱的小鸣单车,最后钱都流进了凯路仕的手中。

但就在前天,邓永豪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反驳,“凯路仕的战略跟阿迪达斯类似,产品都是外包海外生产的,制造基地主要在柬埔寨和葡萄牙,国内没有生产基地,怎么去帮助小鸣单车生产?”

虽然两者的说辞针锋相对,但其中的罗生门我们却无法参详,对于我们而言,只有那一笔笔无法退回的押金,让人出离愤怒外,别无他法。

除了小鸣单车的罗生门,小蓝单车的剧情也异常精彩。前不久,小蓝单车CEO李刚对外发声,“作为一位CEO,我做错了,我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跟所有团队成员、用户、投资人、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说一声抱歉,我会尽我全力挽回,愿我们可以一起携手渡过难关。”

满满诚意的发声丝毫不提厂家的欠款以及用户的押金,之后的日子里也没有现身,而唯一现身的是李刚年迈的父亲李文生。当李文生被问及款项问题时,他的回复让供应商无从回答,“没钱。谁要钱,我跟谁走,我去你厂里打工,我老婆到你厂里做饭。”这回应和老赖有什么分别?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与李刚的亲属关系之外,李文生同时还是小蓝背后的天津鹿鼎科技有限公司最大股东,占股95%。

无论是曾经24天融资上亿的小鸣单车,还是曾拥有2000万用户的小蓝单车,在其资金链断裂后,都以啼笑皆非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事件的背后无不透露出黑暗、狰狞的一面。

何去何从?

目前,除了ofo和摩拜外,基本上的共享单车品牌都已被清退,其实类似的剧情在之前的“百团大战”和打车软件烧钱大战中也有上演,其模式无非就是通过烧钱快速占领市场。但和前两者相比,共享单车因为押金问题,让战火蔓延到普通用户身上。

那么那些倒闭了的共享单车真的能好过么?

答案是,不能!

根据交通部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鼓励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企业已收取押金或者预付资金的,要在注册地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完善退还制度,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

而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也表示:“多家企业相继倒闭,出现押金退出困难这些问题,各部门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作为交通部,密切追踪相关情况,指导各地交通主管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妥善的进行处置,提前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这意味着,退押金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部门的重视,而作为资金管理方,只要押金没有清退,这些所谓倒闭的共享单车们是不能申请破产的。

毫无疑问的,当下的共享单车,已经走完其好戏连台的前半生,而它的后半生,无疑是ofo和摩拜的天下,而根据先前打车软件的案例,到最后两者合并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但无论如何,在今年以来就甚上尘嚣的共享单车们,受到最大伤害的,无疑是那些至今都没有拿回押金的普通用户。

他们拿不回的不仅仅是押金,而是人与人的信任和对资本的好感。

【文】投稿来自:Spock

【关于投稿】如果你也喜欢和小伙伴们分享你的见解,欢迎投稿至zhihei@inheater.com 嘿嘿还会送上小礼物感谢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